腹泻
腹泻中医称“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便。泄泻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与大、小肠。其致病原因多为感受外邪、饮食所伤和脾胃功能失调。根据病程长短,腹泻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慢性腹泻指病程在2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的复发性腹泻。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多见。按摩疗法主要针对的是慢性腹泻。
方法一 按揉中脘穴
穴位位置: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
操作手法:按摩时取仰卧位,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拇指用力按揉,每5~6秒钟将手松开,重复10次。
功效:中脘是治疗胃肠病不可缺少的穴位,可以有效缓解腹泻、腹痛症状。此疗法人也适用胃痛。
方法二 指揉天枢穴
穴位位置:天枢穴位于人体脐区,平肚脐向左右三指宽(2寸)处。
操作手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以双手拇指指腹按揉两侧天枢穴,每次3~5分钟,至腹部深处有温热感为止。
功效:此法适用于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腹水、肠麻痹、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胃肠疾病。
方法三 按揉大肠俞
穴位位置:大肠俞位于腰部,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操作手法:患者取俯卧位,以拇指指尖为着力点,按揉大肠俞穴3~5分钟即可。
功效:此法可以明显改善腹泻症状。
方法四 掐压足三里穴
穴位位置: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操作手法:取坐位,以拇指指尖为着力点,掐压足三里30~50次即可。
功效:此法可以明显缓解腹泻、腹痛症状。
方法五 掐压手部腹泻点
穴位位置:腹泻点位于手背第三、四指掌关节之间。
操作手法:用一手拇指轻轻掐压另一手背上的腹泻点,每手每次掐压20~30次,至穴位部皮肤发红、感觉发热为止,然后交换操作,每日2次。
功效:此法可以明显缓解腹泻症状。
方法六 刮压足部结肠区
穴位位置:升结肠全息穴区位于右脚掌小肠全息穴区外侧与脚外缘平行的带状区域;横结肠全息穴区位于双脚掌中间;降结肠在左脚掌小肠全息穴区外侧与脚外缘平行的带状区域。
操作手法:用拇指指腹或单示指扣拳法刮压结肠全息穴区,每处每次刮压20~30次,至穴位部皮肤发红、感觉发热为止。
功效:刮压此三处全息穴区均可以有效缓解消化系统的疾患,如胃肠胀气、腹泻、腹痛、急慢性肠炎等。
方法七 刮压足部腹腔神经丛区
穴位位置:郭的全息穴区上,以手按压,使局部有腹腔神经丛全息穴区位于双脚掌中心,在肾全息穴区的两侧,包绕肾全息穴区。
操作手法:可用单示指扣拳刮压法,即将示指关节弯曲,其余四指握拳,以示指第一指间关节围绕肾全息穴区,由上向下施力刮压,每侧每次刮压3~5分钟,至该穴位变红变热为止,每日2次。
功效:此法适用于神经性胃肠病症、腹胀、腹泻、气闷、烦躁等,可有效缓解腹泻症状。
方法八 贴压耳部大肠、小肠区
穴位位置:大肠全息穴区位于耳轮脚上方内1/3处;小肠全息穴区位于耳轮脚上方中1/3处。
操作手法:在对全息穴区进行局部常规消毒后,将王不留行籽贴于患者一侧耳郭的全息穴区上,以手按压,使局部有胀、痛、麻、热感,每日按压6~8次,每3天换贴1次,双耳交替使用。
功效:此法可改善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辅助疗法 腹泻足浴方足浴
材料:川芎、党参、白茯苓、当归、白术、白芍、粟米、陈皮、防风各10克,桂枝6克。
浴法:上述中药加适量清水放入锅中,用大火烧开,小火煎煮20分钟,取出药液,滤去药渣,倒入浴盆中,熏洗双足及小腿部30分钟左右,一日2次,10日为一个疗程。
功效:此方可健脾益气、升阳止泻。经常用此汤足浴可缓解腹泻、腹胀、腹痛等症状。
注意事项:患者足浴时,若配合按揉足三里穴,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