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本书引文的版本决定
研究《红楼梦》的对话,面对两个基本的问题是:引文要采用哪一个版本?用八十回本或一百二十回本?需要有个抉择。
甲戌本,胡适在《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一文中指出:甲戌本(乾隆十九年)是世间最古的《红楼梦》写本,有凡例四百字,有自题七言律诗,说“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每回有朱笔眉批、夹批,小字密书。其中资料可考知曹雪芹的家世和卒年月日,《红楼梦》最初稿本的状态,以及《红楼梦》后半部预定的结构。现存十六回。[11]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一次印刷,影印本题为《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石头记》。
己卯本,冯其庸在《影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序》指己卯本(乾隆二十四年)是怡亲王允祥、弘晓主持抄藏此书,抄本上有“己卯冬月定本”的题字,由于怡亲王与曹家关系密切,底本的来源又大有可能是直接借自曹家。抄本上题有“脂砚斋凡四阅评过”。按脂砚斋评阅的年份挨次排列,到己卯又恰好是第四次评阅。在研究己卯本的过程中,另一个发现是现存庚辰本是据现存的怡府本过录己卯本抄的,其抄写款式,与过录己卯本一模一样,连错字、空行、拊记、避讳字都一样,因此从庚辰本就可以看到已掉失的己卯本的全部面貌。现共存四十一回又两个半回,[12]原为董康所藏,后来归了陶洙,现由北京图书馆入藏。[13]198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影印本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庚辰本,1963年吴世昌发表《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七十八回本)的构成、年代和评语》一文,对庚辰本的来源提出他的看法,他提出庚辰本是由四个本子拼凑起来的合抄本,他不认为朱评和墨文的正文与评注来自同一式本。[14]
冯其庸又在1965年发表《论庚辰本》,指出庚辰本是曹雪芹生前最早的一个本子。它的最初底本,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的改定本,离开曹雪芹去世只有三年,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1764),是曹雪芹生前最早一个改定本。这个本子保留了脂砚斋等人不少批语,包括畸笏、松斋、梅溪的署名批语。[15]它也是仅次于作者手稿的一个抄本,因为它保留着许多有关作者和此书的抄写、重定、批阅的历史记录。他同时指出“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和“庚辰秋月定本”二条题记,前一条知道己卯本和庚辰本是属于脂砚斋几阅评过的本子,后一条具体地知道曹雪芹和脂砚斋继己卯年后,在庚辰年又重定过此书,因此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然而庚辰本遗留的许多残缺情况,对于一部完整的小说来说,未免是一种缺陷。[16]
根据庚辰本是己卯本过录的问题,王毓林在《石头记己卯本和庚辰本》一书提出反对的意见,他认为己卯本和庚辰本都是脂砚斋一次修订完成的四阅本的过录本,脂砚斋对《石头记》所作的第四次阅评始于己卯冬,完成于庚辰秋,实质上是一次完成,只不过在时间上跨越于两年之间,并在他们被传抄的时间内,脂砚斋还再修改过。[17]
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庚辰本,影印本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综合各家说法,考订有关《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是曹雪芹生前的改订本,因此研究《红楼梦》对话,应该可以采用其中一本,缺点是可惜三种皆残缺。唯庚辰本有七十八回,影印时不足者以己卯本补上,因此可以考虑采用。
再看八十回本:戚序本、戚沪本、戚宁本、甲辰本、列藏本。
戚序本即《戚蓼生序本石头记》简称,八十回,1912年上海有正书局石印,所以又称“有正本”。[18]1988年,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据有正石印本大字本影印,并介绍戚本的原本是清乾隆戚蓼生的收藏本。又在光绪年间,俞明震得了一部戚本,这是否戚蓼生原物,不能断定,只判断是乾隆旧抄。后归狄葆贤,给以石印成正本。有正石印初版在民国初年,所以题为《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
戚序本的八十回中,除了七十八回(芙蓉诔)缺回末一小段,其他无残缺。其他脂本所缺的六十四、六十七回等,戚本已补齐。戚本在现存众多不同系统的旧抄本中,整理得比较清楚整齐,便于阅读的一种流传本。正文、回目、批语,时有特点,也值得研究,唯有的缺点是:“由于经过了这种整理,文字不免有改动失真之处。有正书局在影印时,也对个别字迹有所描改。这些可以说是戚本的缺漏。”[19]
戚沪本,据陈庆浩在《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增订本导论指出:《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是上海有正书局据戚沪本整理,稍为缩小影印的。原本八十回,现存前四十回,后四十回还未找到,因此无法和国初钞本比较有何不同。[20]
戚宁本,乃南京图书馆藏的抄本。高一涵指出:“此本抄写时代在清咸同之间”,周汝昌说:“亲自获见此本,看见纸墨,恐怕是道咸间旧抄”,此本抄写不一,抄写工整。归陈群泽存书库藏,后入南京图书馆,到目前为止未影印。[21]
甲辰本,是五十年山西发现的《红楼梦》抄本,前有“甲辰菊月中浣梦觉主人序”,故简称甲辰本。原藏于山西文物局,现归北京图书馆。这是第一次出现全书以《红楼梦》而不是以《石头记》命名的八十回抄本。甲辰本未影印面世。[22]甲辰本又称梦觉本,梦觉本的特点是比较简约,在删节方面,对某些情节,删得一字不留;对铺叙描写,往往作简化处理,缩为几个字简短说说,这种情况可以说是遍及全书。[23]
列藏本,据《苏联列宁格勒藏钞本〈石头记〉序》,采用清代常见的竹纸,抄本的底本是属于脂砚斋评本,一是这抄本的正文,用脂砚斋系统的庚辰本、甲戌本等可以一致检核出来;二是这抄本上的某些残缺,也可以从庚辰本查到证据;三是抄本上还保留着脂砚斋的批语数十条,这些批语大多可以从庚辰本、甲戌本等脂评上看到。[24]
这抄本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六十四回、六十七回不缺,七十九、八十回未分开。按己卯本、庚辰本六十四、六十七回残缺,戚本、王府本已补齐。至于七十九、八十四回未分开这一情况,如今是《石头记》抄本仅见的现象。据曹雪芹当年创作《石头记》并不按回目逐回撰写,而是下笔一气写成出好多文字,然后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所以这未分出章回,纂成目录的本子,绝大可能是早期的本子。[25]
陈庆浩在《列藏本石头记初探》一文,对列藏本有一个大概的界定:列藏本正文版本和批语,都是在“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版本的正文和批语的基础上加上整理而形成的本子,在版本系统上,它后于甲戌、己卯、庚辰,并有拼凑的现象,不排斥它的某些章回(如七十九、八十回)有早于四阅评本的可能性。[26]
看八十回本,戚宁本和甲辰本未影印,戚序本、列藏本近原著,章回最完整,有八十回,可以考虑采用。
一百二十回本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韩进廉在《红学史稿》论《八十回后的补续和前四十回的增删》,指出早在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程伟元和高鹗用木活字刊行一百二十回,全出于一人之手。前八十回的文字虽有异同,也很少考究。到1920年《戚蓼生序本石头记》石印面世,《石头记》早期抄本和有关史料陆续发现,专家们校勘各种版本,才发展现后四十回是他人补续,前四十回多次经人增删。[27]
一百二十回本蒙府本,是“清王府旧藏本”的简称。周汝昌在《影印蒙古王府本石头记序言》中指出蒙府本的特点:第一、是朱丝栏精楷抄写,中缝上方刻有“石头记”三个大字;第二、封面用黄绫装裱,说明了是“官本”的规格。它和戚序本的共同点是删净“脂砚斋”字样,改去了讳忌的字,净化了露骨的秽语,除掉了很多朱笔批注,统一了款式规格。编整的年代较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略晚,但所据底本就比己卯、庚辰二本较早。[28]
程甲本,是“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萃文书屋木活字本”的简称。封面题“绣像红楼梦”,全书120回,前面为程伟元序、高鹗序、绣像前图赞二十四页、目录。[29]
程伟元在序中指出,原本目录一百二十回,所藏只八十回卷,不得完整,于是竭力搜罗,他说:“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二十余卷。一日,偶于鼓摊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欣煞翻阅,见其前后起伏,尚属接榫,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钞成全书,复为铸板,以公同好,《石头记》全书至是始告成矣。”[30]从程伟元序中得知后四十回,乃从藏家故纸堆及街头鼓摊所得,再同友人删减截补,铸印成书。
高鹗序也交代:“今年春,友人程子小泉过予,以其所购全书见示,且曰:‘此仆数年铢积寸累之苦心,将付剞劂,公同好。子闲且惫矣,盍分任之?’”因此协助程伟元截补,完成铸印工作。[31]
从以上得出的结论:第一、《红楼梦》前八十回原出于一人之手;第二、后四十回不是高鹗他一人删补工夫,乃程伟元和高鹗增删截补(盖分任之),钞印成书。
顾颉刚和俞平伯认为后四十回是高鹗作,俞平伯对程伟元目录原有一百二十回说给予否定:“程氏所以这样地说,他并不是有所见而云然,实在是想‘冒名顶替’,想把后四十回抬得和前八十回一样地高,想使后人相信四十回确是原作,不是兰墅先生的大笔。”并说:“这个巧妙的谎,大功告成。读者们轻轻地被瞒过了一百三十年之久,在这一时间中间,续作和原作享受同样的崇仰,有同广大的流布。”[32]程伟元、高鹗在排印的第二年,即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将初本改动,重印出版。为区别不同版本,胡适称初本为“程甲本”,把壬子重印本称为“程乙本”。程乙本增加了引言,引言的末尾署“壬子花朝后一日小泉、兰墅又识”。[33]
高鹗引言论及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书中前八十回抄本,各家互异;今广集核勘,准情酌理,补遗订讹。其间或有增损数字处,意在于便于披阅,非敢争胜前人也。……书中后四十回系历年所得,集腋成裘,更无他本可考。惟按其前后关照者略为修辑,使其有应接而无矛盾。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善本,更为厘定。且不欲尽掩其本来面目也。”[34]对前八十回,高鹗与程伟元的工作乃补遗订讹,增损字数,以便于批阅;对后四十回则注意前后对应,略加修改,使前后无矛盾,因此只是改的任务,不是创作。
胡适印“亚东图书馆重排本”《红楼梦》是根据程乙本排印的,从中可以看出程乙本的正文改动情形。书前胡适的《重印乾隆壬子(1792)本红楼梦序》举例:[35]
第二回冷子兴说贾家历史,说宝玉的生年:“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就奇了。不想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与十八回贾妃省亲说“虽为姐弟,有如母子”相应有矛盾之处。程甲本作“次年”,程乙本改为“隔了十几年”。即“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就奇了。不想隔了十几年,又生了一位公子。”
另一处改动,也是第二回,程甲本:“当日宁国公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两个儿子。”程甲本作“生了四个儿子”,程乙本改为“两个儿子”。
其实在程甲本之前,还有各家所藏八十回和一百二十回钞本,著名的有杨继振旧本(120回)、舒元炜序本(吴藏残本,80回)、郑振铎藏本(23回)、扬州靖应鹃家藏本(未露面)等。同时各家所见或所记抄本也不少,著名如周春《阅红楼梦笔记》、《续阅微草堂笔记》所记抄本,犀脊山樵序《红楼梦补》、董康《书舶庸谭》记所见抄本等。[36]
0程甲本和程乙本出现后,一百二十回版本更是不胜枚举:东观阁刊本(1795)是程甲本最早的翻本,三让堂刊本又据此本圈点、重点,重圈,并作行间评,其后同文堂、纬文堂、翰选楼、五云楼、文元堂、忠信堂等刊本都据三让堂刊本发行。此外又出现了许多评本,如《桐花风阁评本》、《黄小田评本》,张新之有《妙复轩评》;光绪年间王希廉有《聚珍堂评本》、《翰苑楼评本》、《芸居楼评本》,他与张新之、或姚燮也合评了好几个评本,后来三人合作,将《红楼梦》推向崇高的地位。光绪二十六年(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又有日本铅印,王希廉、姚燮评《金港堂评本》120卷。民国十六年(1927)三人还评了上海《文明书局评本》,从道光壬辰(1832)到民国十六年,百年间奠定了《红楼梦》的评论基础。[37]
1927年,上海亚东图书馆据胡适所藏程乙本为底本,重新校读后排印的铅印本,共印刷了九次。五十年代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也是据“亚东本”印成,使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是程乙本流传于世。[38]
以上说过,一百二十回本并不是那么顺利的被人接受,其中问题出在后四十回是高鹗所作,他不仅是删补那么简单。民国初年,一班红学专家,群起攻击高鹗,众说纷纭。
如俞平伯在《红楼梦辨》针对程伟元目录原有一百二十回一说,指出程氏是想把高鹗续作的后四十回抬得和前八十回一样地高,使后人相信这四十回确是曹雪芹原作,而读者们果然被瞒了一百三十年之久。[39]这里说明了一百二十回被人们接受了百多年后,且至今流传。
顾颉刚和俞平伯都认为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作,但也不完全贬他。顾颉刚说:“我觉得高鹗续作《红楼梦》,他对于文本曾经细细地用过一翻功夫,要他的原本恰如雪芹原意。所以凡是末四十回的事情,在前八十回都能找到他的线索。”这里说出了高鹗尽力尽心续红楼,且有前后呼应。俞平伯说:“高鹗补书,在大关节实是很仔细,不敢胡来。即使有疏忽的地方,我们也应当原谅他。况且他能为《红楼梦》保存悲剧的空气,这犹使我们感谢。”[40]俞平伯在这里公正指出高鹗的细心及在那个时代,把小说给予悲剧结局,有反历来小说传统。
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的《脂砚斋》一章里说:“有人赞过高鹗保持了全书的悲剧结局的功劳,但我总觉得不该因此便饶恕高鹗这家伙,先不必说他技巧拙劣,文字恶俗;单就他假托‘鼓摊’,淆乱真伪的卑鄙手段来说,这家伙就不可饶恕……”并指出曹雪芹被他糟蹋了,指他为败类。[41]周汝昌态度极端,不留余地谴责高鹗,贬去高鹗的种种优点。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的《清之人情小说》指出:“后四十回虽数量止初本之半,而大故迭起,破败死亡相续,与所谓‘食尽鸟飞独存白地’者颇符,惟结末又稍振。”[42]这里说明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主旨相符,并能照顾故事迭起。
以上各家所持的论点是指明后四十回是高鹗所作,褒多于贬。
胡适在《红楼梦考证》指出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作的,他说除了俞平伯指高鹗丢开史湘云一说[43],小红这个丫头在前八十回被曹雪芹描写成一个攀高好胜的丫头,又得凤姐提拔,居然没了下场;香菱的结果也与曹雪芹的本意不符,前八十回要香菱被金桂折磨死,而后四十回却是金桂死了,香菱扶正;此外后四十回写凤姐的下场也与第五回十二金钗册上说凤姐结局:“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无关。[44]
但胡适对高鹗也不完全是提出缺点,他说:“平心而论,高鹗补四十回,虽然比不上前八十回,也确然有不可埋没的好处。他写司棋之死,写鸳鸯之死,写妙玉的遭劫,写凤姐的死,写袭人的嫁都是很有精彩的小品文字。最可注意的是这些人都写着悲剧下场。”还有他“教黛玉病死,教宝玉出家,作一个大悲剧的结束,打破中国小说团圆迷信。这一点悲剧的眼光,不能不令人佩服。”他还指出高鹗以后,凡续《红楼梦》和补《红楼梦》,都想使黛玉晴雯复活,作一部以团圆结局的《红楼梦》,相比之下,高鹗眼光独到。[45]
《红楼梦》一书到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以程乙本为底本,印行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标明是“曹雪芹、高鹗”著[46],《红楼梦》有了两个作者。以后严谨的出版社大都印上高鹗的名字。
这作者的问题纠纷与后四十回是否值得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影响到我采用八十回与一百二十回的决定。
从以上的资料看,庚辰本可以算是贴近原著的版本,有七十八回,如果研究对话,八十回还是不足,因为《红楼梦》故事到八十回还未完,人物未全面,因此斟酌用一百二十回,会比较得心应手。况且各家大都赞后四十回悲剧结局,同时有一个完整的情节发展,虽然对故事结局各有争论,毕竟红楼梦完结,并且有整体的结构。
一百二十回本以蒙古王府本最早,它的底本原本来自己卯本和庚辰本。[47]另一说法指底本比己卯本和庚辰本更早。[48]而完整流传且普遍刊行的是程甲本和程乙本。
198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和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也是一百二十回本。人文新校注本《红楼梦》,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缺文由其他脂本或程本补齐,所缺的六十四、六十七回,则采用程甲本补配;参校的版本包括甲戌本、己卯本、蒙府本、戚序本、戚宁本,甲辰本、舒序本、郑藏本、梦稿本、程甲本、程乙本。后四十回以程甲本为底本,校以藤花榭本、本衙藏版本、王雪香评本、程乙本。即前八十回以庚辰本为底本,后四十回以程甲本为底本,文句若据其他版本改动,就在那改动的句子后加以注明出处。此书标明“曹雪芹、高鹗著”。[49]
这版本符合我采用引文的准则:一、 最接近原著;二、 结构完整;三、 人物全面。如今采用199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中国艺术研究院和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红楼梦》,作为论文之引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