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收拾山河待百年约——一个新北大人的心灵激荡
这是一块神圣的土地。学者云集,精英荟萃,书声琅琅,育语潺潺。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思想、耿直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造就了一种特殊的精神魅力。
这是一片自由的阵地。“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代表了北大百年来不变的精神与灵魂。自由的灵魂是一种高贵的姿态,它不仅仅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豁达和宽广,更是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孜孜不倦和身体力行。
岁月悠悠,当新一代北大人站在新的起点回望,我们不禁为北大艰辛而又辉煌的历程感到骄傲和自豪。在这里,北大人的社会责任感得以增强,创新能力得以提高,人文精神和品德情操得以陶冶。我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并立志使今后的北大在中华大地上焕发出更加夺目亮丽的光芒。每一位北大人都深深地知道:“北大精神”不仅昭示着一种荣耀,更意味着一种责任。
如今的北大,绝不只是五四的影印。
在踏入北大之前,我看过一篇文章,作者问,新时期的北大,如何传承五四精神?一个北大人回答说:最好的传承,就是爱国。
在踏入北大之后,我开始思索:如何在现实中解读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远离了硝烟弥漫、战火纷飞,我们又怎样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中演绎北大学生骨子里的热血豪情?
我求教于经历过是是非非的老先生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听他们从容淡定地描述过去的人,过去的事。他们会告诉你,在风平浪静中隐含着剑拔弩张,在风起云涌中预示着海阔天空。每位老者都是一部历史,他们生活在燕园的荣光中,启迪着我们对未来的思索。
我们获知于那一场校史报告会,了解了北大伴随民族国家危亡而诞生成长的历史;我们集体唱《燕园情》,心念收拾山河待百年约,渴望为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参观校史馆,感悟北大先哲为民族而斗争、为学术而奉献的壮怀激烈。开学典礼的纪录片中说,在中国的大学中,只有北大,从诞生起就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那时的北大学生,与生俱来便是革命的追随者与实践者,在苦雨凄风中出生,在激愤昂扬中战斗。当一个个拥有年轻而坚毅面孔的青年在大街上义愤填膺地奔走呼号时,他们逼人的英气和潇洒的豪气永远不会随历史的变迁而消散。也许他们的名字会被人忘记、形象会渐渐模糊,可是那精神却永存不变。
我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答案。
当目光返回现实,当我们的国家日渐强盛,当各项建设一路高歌,北大人,又在关注什么,思索什么?当今的北大人,捕捉信息的能力如此敏捷,每天抱着厚厚的书,匆匆走过校园,在该停下的地方停下,在该思考的地方思考。这是现代北大人的思索方式。没有经历过动荡,没有感受过飘摇,我们的表达方式也不同于老一辈的北大人,但我们一样关注时局,渴望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在沉静的行走中默默思索着国家民族的命运,内化的理智与潜隐的血性在我们体内慢慢交融,看似文质彬彬的儒雅书生,可是心中,谁不愿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扬眉挥剑,气贯长虹?
我常常想象80年代北大学子在国庆游行中坚定地打出“小平您好”时,该是怎样舍我其谁的气势,想象那出人意料的标语之后,是怎样可爱可敬可喜可叹的赤子情怀;也总在历史课本与影像资料中,推想更久以前,在一个名叫“一二·九”的日子里,北大人那发自内心的呐喊,那忧国忧民的疾呼和收拾旧山河的期盼,在凛冽的北风中尤显悲壮。当脑际吹过历史的狂风,再回转眼来看现在,慷慨激昂的场景不在,一种精神却依然延续……有人说在当今这个对物质的追求超越了一切的时代,真理被放逐,道德被颠覆,个人主义甚嚣尘上,如今的青年身上,再也见不到他们的先辈们身上的那种理想主义情怀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面对这样的世界,年轻的北大人,并非消沉,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意义上对五四精神的继承,他们深知:一个时代的成就,固然会由下一代评论,我们终不免成为历史的过客,可对国家的建设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对国计民生不会充耳不闻。我们身处校园,却在留心静静地观望;对社会上的风云变幻,我们或许现在不能有所作为,却更加发奋,暗下决心要学到真实本领,有朝一日为改造社会、振兴祖国出一份力。
一个新北大人,从小聆听着北大的光荣传统长大,当有一天真正来到这里,凝望着这里的每一个角落,品味每一股气息,心情却异常平静。五四的精神没有消亡,它以一种以不动应骤动、不变应万变的姿态等待着,思索着。等待着一个国家的奋起、一个民族的崛起腾飞,思索着今天的我该如何为国家的奋起、民族的腾飞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想到这,一种责任感悄然生长着。我们从天南海北而来,殊途却同归。你,站在这个前沿,往外看,一片大好,却不曾停止眺望。你说,这是我的责任,也是你的希望。
那一刻,北大的身影悄然显现于心。
我们,都是新的北大人。
狂歌竞夜想当年,风华不减,依旧书生意气论如今从前;
缄默坐忘今时月,青春正好,发愤勤读只为那百年之约。
未名水坦,燕园还似从前,物是人非神不灭。老去新来,故事讲千遍,无需呐喊,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自在心间。
匆匆走过校园,静观其变。不变的五四火焰,漫溢胸间。眼底何止未名水,胸中隐映黄河月。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的是收拾山河所待的,那百年之约。
(何滨柔 北京大学哲学系07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