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4章 童年痴迷数学

陈景润,1933年出生,福建福州人,我国着名数学家。1973年发表关于(1+2)简化证明论文。这篇论文轰动了世界数学界,离数学皇冠“哥德巴赫猜想”仅一步之遥。

20世纪30年代初期,国民党的大权被蒋介石窃取,全国上下邪恶势力放肆嚣张,恶霸地主、土匪一个个逍遥放荡,吃喝玩乐。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过着衣不遮体、忍饥挨饿的日子。

1933年5月22日,陈景润就出生在同样灾难深重的福建省福州市的闽侯镇,他的父亲陈元俊是一个邮电局的小职员,父亲想让儿子过得比自己好一些,于是为儿子取名景润。

陈元俊又添了儿子,他的同事们都围着他贺喜,而他却只有满腹惆怅。

小景润在饥饿中一天天长大了,5岁时的陈景润已懂事了,父亲也由邮电局的小职员升为一个邮电分局的局长,全家搬迁到三明市居住。可是,由于家里又增添了几个孩子,所以还是吃了上顿缺下顿。

平时,妈妈害怕陈景润在外出事,很少让他到外面去玩。有一天,外面的猴戏耍得热闹极了,小景润忍不住闹着出去看。

“妈妈,我想去看一下猴戏,好吗?”小景润央求道。

妈妈看着小景润企盼的眼神,有些无奈和担心,便说:“外面太乱,会出事的。”可小景润一再缠着妈妈,妈妈只好同意。

不一会儿,小景润就哭着回来说:“妈妈,我怕,外面警察在抓人!”

妈妈紧紧搂住被吓得浑身发抖的儿子,眼泪盈满眼眶。

陈景润在这种令人心惊胆战、惶恐动荡的年月里度过了他的童年。他的那种沉静、孤僻的性格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的。

转眼,陈景润已经7岁了,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给他找了一所离家近的小学,送他去读书。

在所有的学科中,他对数学特别喜欢。只要遨游在代数、几何、三角的解题过程中,他就能够忘却所有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陈景润平时少言寡语,但非常勤学好问。为了深入探求知识,他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或借阅参考书。

为了不影响老师的正常工作时间,他总利用下课老师散步或放学的路上,跟老师一边走,一边请教数学问题。

他后来说:“只要是谈论数学,我就滔滔不绝,不再沉默寡言了。”

一个初春的中午,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响了,学生们拥挤着走出教室,回家吃饭。陈景润不紧不慢,走在最后。

他从书包里拿出来一本刚从老师那儿借来的教学书,边走边看。

他眼睛紧盯在书本上,一会儿也舍不得离开,书上的内容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地闪现。他那神态,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大口大口的吞吃着。

他只顾专心致志地看着书,不知不觉脚底下偏离了方向,朝着路边的小树走去。只听“哎哟”一声,他撞到了树上。

陈景润推推眼镜,看都没看对方是谁,便连说了好几声“对不起”。

可是,对方却没有动静。他以为人家被撞疼了,生了气,抬头仔细一看,原来是棵树。

“哎,怎么走到这里来了。”他自言自语地说道。然后,他又捧着书本往前走去。

这一幕,被几个班里的调皮鬼看在了眼里。从此,陈景润又多了一则惹人取笑的笑料。

抗日战争爆发初期,陈景润刚刚升入初中,江苏省一所大学也从沦陷区迁到这偏僻的山区来了,大学的教授和讲师也来初中教课。其中有一位数学老师,使陈景润的人生之路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这位老师就是曾经任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的沈元老师,由于抗战爆发,他逃难到福建,靠教书养家糊口。

解放后,他就任北京航空学院院长,中国航空学会的理事长。就是这位航空界的泰斗,以他渊博精深的知识、诲人不倦的精神,深深的影响着陈景润。

有一次,沈元老师向学生讲了个数学难题,叫“哥德巴赫猜想”,教室里像开了锅的水,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了。

他最后又说了一句话: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陈景润听了这句话,不禁为之一震,“哥德巴赫猜想、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我能摘下这颗明珠吗?”

这个问题在他的脑海里萦绕着,因为他是内向的人,所以,他的想法只在心里,却一点不外露。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一进入数学王国,陈景润的一切痛苦都会被抛到九霄云外,他靠着坚强的毅力和对科学的奉献精神获得了成功!

1973年2月,陈景润的关于(1+2)简化证明的论文终于公开发表了!“陈氏定理”,立即轰动了世界数学界,专家们给了他极高的评价。

心得·启迪

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最后却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这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神话,最后却在陈景润身上实现了。这说明无论是什么人,只要善于思考,勇于进取,就一定能实现人生的目标,实现自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