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狼的进化史
在距今约6500多万年的中生代白垩纪晚期,恐龙突然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殆尽了。而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哺乳动物繁荣昌盛了起来。随后的1000多万年的时间里,物种的数量发生了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小型哺乳动物在生物圈中争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属于新生代的世界的大幕徐徐拉开之际,麦芽西兽出现了,继而它代表的食肉动物开始了漫长的进化之路。
麦芽西兽的身形较长,但四肢很短,有五趾,它是现代食肉动物猫科、犬科、熊科、鼬科的共同祖先。它会爬树,常以一些小鸟、小型啮齿类动物为食。而一些科学家还认为,如是蛋或者水果等,偶尔也会成为它的食物。
在始新世中期,即约4700万年前,麦芽西兽逐渐分化出了两个较大的类群,它们分别是猫亚目和犬亚目。其中的猫亚目,正是现在猫科动物的前身;犬亚目则是现在犬科动物的祖先。
随着恐龙的灭绝,生物圈中出现了两个巨大的生态空位:体形庞大的捕食者和体形庞大的被捕食者。而空位的出现是要被填补的。
在恐龙灭绝之前,绝大多数的哺乳类动物都体形较小。而随着新生代的来临,面对出现生态空位的境况,哺乳类动物都纷纷开始了向更大体形的进化。在这场“变大”的进化之争中,被捕食者--食草动物抢占了先机,它们最先得到了发展。以始祖马为例,它最初只有狐狸的大小,而在几个世纪的进化后,它们发展成了体形高大的现代马。
在被捕食者的体形得到发展后,捕食者的体形也日益在发生着变化,它们变得越来越大。当然,这种变大并不是无节制的,自然界中任何物种的生存都要遵守自然法则。
始新世晚期,犬亚目也开始了分化,并第一个分化出了犬科,以黄昏犬为标志。黄昏犬代表的是西方的狗,它的出现拉开了犬亚目动物时代的大幕。作为犬亚目的最先分化物种,黄昏犬不但是犬亚目分化的关键种,同时也是犬科动物最先分化的三个分支之一。较之祖先麦芽西兽,犬科动物的体形大了许多。它们的身体柔软且健壮,有着长长的尾巴,带趾垫的足和较短的吻,很像现在的狗或狼的样子。它们既善于奔跑,又有着很强的攀爬能力,这些也是优于麦芽西兽的地方。它们是真正的趾行动物。而作为食肉动物,它们的听觉和嗅觉也得到了进化。
在进化过程中,犬科动物共有三个分支(即犬科的三个亚科):今犬亚科,古犬亚科和Borophaginae亚科(类似鬣狗的犬科动物)。上文提到的黄昏犬就属于古犬亚科,此分支有过一段繁盛时期,它包含了体形较大的食骨者(类似鬣狗)和体形较小的食腐者(类似郊狼)。
距今2300万年的中新世时期,古犬亚科相继灭绝了,Nothocyon和Leptocyon两类作为幸存者存活了下来,但它们分别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进化,成为了之后的Borophaginae亚科和今犬亚科。
Borophaginae亚科的前身是距今1600万年前的Nothocyon中的汤氏属。短脸,强有力的下颌骨和硕大的体形是这类动物的特征,它们有着介于鬣狗和狗之间的外观。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它们和熊狗生活在共同的空间里,它们间发生过激烈的生存竞争。最终,它们取代了熊狗的生态位,相应地熊狗灭绝了。在特征上来看,尽管汤氏属和今犬亚科动物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但它们并不是相同的种系。
在距今约100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Borophaginae亚科动物逐渐衰退,同时Leptocyon--一类体形较小的古犬亚科动物得到了良好的进化机会。Leptocyon的体形类似于狐狸,在后来的发展进化过程中,发展成为了今犬亚科。之后,今犬亚科进一步进化,于是便出现了遍布世界各地的种类繁多的现代犬科动物。
对于现代犬科动物的起源地人们至今仍争论不休,一些人认为它们起源于美洲大陆的西南端,并在不断演化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大陆桥辐射到欧亚大陆,然而,这却遭到了另一些人的否决。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新旧大陆动物的相互辐射和影响都是在有大陆桥的参与下完成的。
对于现代犬科动物来讲,它们进化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它们具有牙齿结构。它们的牙齿具有着剪切和研磨的功能,正因为如此,它们有着较强的捕食和摄取能量的能力。
在约800万年的中新世晚期,以狼、豺和狐狸等为代表的犬属动物,第一次出现在了亚洲。当然,进化还在继续,这时的狼还并不是现在的狼。随着物种的不断进化,在之后的时间里,狼也曾相继在美洲和欧洲出现,其中一些后来发展成了现在的红狼和郊狼。
此时,进化还没有到终点,文章的主角--灰狼--犬科的最良物种还没有出世,它的基因仍旧在最优地组装进程中。
而一旦时机成熟,它就将会以真正的终极杀手身份出现。
在500万年前(上新世)-180万年前(更新世)的这段时期内,非洲和南美洲出现了犬科动物,并展开了它全世界范围内的大量繁衍。正是在这一时期,郊狼和红狼来到了地球上,但它仅在北美地区生活。受着体形较小的限制,它没有能力去猎食大型猎物。而通常我们所说的狼,指的并不是,灰狼是我们所认为的强者。
更新世晚期,一种赫赫有名的狼问世了,它便是恐狼。恐狼能名扬天下的原因,不单单是因为它具有较大的体形,更主要的原因是,在物种的竞争中,它存活了长达420万年之久。因为这样,恐狼可能是在灰狼之前,人类唯一面对过的一种“大灰狼”。
北美大陆是恐狼曾经生活过的唯一地方。人们对恐狼有着这样的印象:眼神十分凶恶,脸庞如钢铁般刚毅,在黑夜中,长号着它们的恐狼之歌。
在人们印象中,恐狼是十分恐怖的。而研究发现,相比于人们熟悉的灰狼,恐狼只是略大些而已。恐狼之所以可怕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它具有比灰狼更有力的牙齿。这样的牙齿,方便恐狼能更轻易地咬碎猎物的骨头,进而食取到里面的骨髓。也因此,它可能更凶狠。
在对恐狼作过研究后,科学家们得出结论:恐狼是典型的机会捕食者。在美国洛杉矶著名的沥青坑中,保存了3600具恐狼骨骼,这相比于其他动物多得多的数量说明了它们进行了更多次的潜伏工作,它们等待在这片沼泽旁,伺机猎杀不小心陷进沼泽中的猎物。
恐狼之所以比较健壮,是因为它们的主要猎食对象,如长角野牛、西方马也都很健壮。尽管洛杉矶存有丰富的恐狼化石,但是人们第一次发现恐狼却是在1854年的费城,而恐狼的得名,是在灭绝后的将近300年,即1858年,由雷第博士提出的。早于恐狼的出现,灰狼--这种存活到现在的犬科之王出现于距今30万年的更新世中期,它们在欧亚大陆第一次被发现,之后才经由白令海峡的大陆桥来到美洲大陆。
将近有近10万年的时间里,灰狼和恐狼共同生活着。因为恐狼不曾涉足过欧亚大陆,而今天的灰狼仍旧作为犬科之王存活着,我们能够得出结论:灰狼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在共同相处的日子里,灰狼和恐狼间进行过怎样的斗争我们无从知晓,但是从体形来考虑,它们间的竞争应该是相当激烈的。它们处在相同的生态位,在争夺相同猎物的情况下,你死我活的场面是可以想象到的。
“弱肉强食”,自然界一直遵从着这样的法则,最终都是强者生存,弱者被淘汰。灰狼之所以能够取得进化上的成功,自身素质上的略胜一筹仅仅是一个小因素,灰狼的食性、行为、捕食策略等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使它更能适应当前的条件。正是达尔文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