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学而篇(1)
学而时习之
子②曰:“学而时③习④之,不亦说⑤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⑥,不亦君子⑦乎?”
【注释】
①学而篇:《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以每篇开头前两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但由于“子曰”两个字常用于篇目的开头,此类篇目便以“子曰”后的两三个字作为篇名。本篇开宗明义讲学习和做人。
②子:中国古代对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中“子曰”的“子”(共计375次)均指孔子。
③时:时时,按时。
④习:温习、练习。
⑤说:同“悦”,愉快、高兴。
⑥愠:恼怒、怨恨。
⑦君子:有德者,指道德修养高尚而有学问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以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恨,这不就是君子吗?”
【故事链接】
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就死了,他一直和母亲过着贫苦的生活。生活虽然贫苦,但孔子却勤奋好学。
有一次,孔子向鲁国音乐大师师襄学琴。一支曲子学了十几天,师襄很满意地说:“嗯,弹得不错,可以学习新曲子了。”
但孔子却摇摇头:“曲调我算是掌握了,但技巧运用得还不娴熟。”
过了几天,孔子已经弹得行云流水般动听了,但他自己仍不满意:“这支曲子蕴涵的道理我还没有领会,我还得继续练习。”
又过了几天,师襄说:“现在你弹奏的跌宕起伏,可见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内在精神了,可以练习新曲了。”
孔子还是头也不抬地说:“可我还没体会到作曲者是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不倦地练习,沉醉在音乐世界里。终于有一天,他放下琴,跑到师襄面前,兴奋地说:“老师!我已经从曲子中感受到作曲者的形象了:他高高的个子,目光深沉,若有所思地眺望远方,处处显示着他宽广的胸怀、高尚的品德,四面八方的国家都臣服于他。我想,他是周文王吧?”
师襄大为惊讶地站起身来,说:“说得对极了!我的老师当时教我时,就说过这曲子正是叫《文王操》!”
这个故事正是说明了,学习了知识以后,时常去温习它,你会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
孝弟为仁之本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③。君子务本④,本立而道⑤生。孝弟也者,其为仁⑥之本与⑦!”
【注释】
①有子:孔子学生,姓有,名若,字子有,鲁国人,比孔子小十三岁,一说小三十三岁,后一说法较为可信。因有若乃孔子晚年的得意门生之一,后世人们尊称他为有子。
②弟:“悌”的古字,即弟妹对兄姐应有的正确态度。
③未之有也:“未有之也”的倒装。意为从来没有。
④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致力于根本、基础。
⑤道:社会道德、伦理思想总的规律和规范。
⑥仁:孔子思想的主体和核心,是孔子的基本观念之一。其核心内容为仁爱、爱人、人与人相亲。朱熹《论语集注》:“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这里就是指孔子的“仁德”思想。
⑦与:同“欤”,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吧”。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友爱弟兄,却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故事链接】
舜是我国古代一位有名的君主。他道德高尚,孝顺父母,友爱弟兄。
据说舜姓姚,名重华,冀州(今河北省一带)人。他的父亲是个瞎子,舜很小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就是舜的后母。后母生了个儿子,叫象。象好吃懒做,又经常在父母面前说哥哥舜的坏话。老夫妻俩和象常在一块儿密谋,要找机会害死舜,好让象一个人继承全部财产。舜并不介意,他十分孝顺自己的瞎父亲,对待后母和异母弟弟象也很好。
部落联盟首领尧听说后,决定考验考验舜。他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舜,还让他协助自己管理一些事务。
舜的瞎父亲和弟弟象,得知舜娶了尧的女儿,又起了坏心。有一回,父亲叫舜修补粮仓顶。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他父亲把梯子抽走,还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飞鸟展翅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父亲又叫舜去掏井。舜跳下井后,父亲和象就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
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地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父亲和象被感动了,不再暗害舜了。
尧听说舜这样宽宏大量,对他更加放心了,就把治理天下的大权交给了他。舜行使了二十年的治理大权,把各种事情办理得井井有条,天下的人都十分佩服他。
巧言令色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②矣仁!”
【注释】
①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好听而实际上是言不由衷的话。令色,面孔和善,内心另有盘算,即伪善的面貌。令,美好。
②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伪善面目的人,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故事链接】
唐玄宗在位时李林甫任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相当于宰相的职位。此人若论才艺倒也不错,能书善画,但品德败坏。他嫉贤妒能,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的人,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排斥打击。对唐玄宗,他有一套讨好卖乖的本领。他竭力奉承玄宗,并且采用种种手法,讨好玄宗宠爱的妃嫔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貌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阴险狡猾,常常两面三刀,暗中害人。例如:有一次,他装作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可惜皇上还不知道。”
李适之信以为真,连忙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把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几次想把这件事告诉您,只是不敢开口。”
玄宗被他这番话所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李适之大为不满,逐渐对他疏远了。
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特殊“本领”,一直做了十九年的宰相。
宋朝司马光评价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后演化为“口蜜腹剑”。
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③而不忠④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⑤乎?传⑥不习⑦乎?”
【注释】
①曾子:孔子晚年学生,姓曾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附近)人。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公元前505~前435),以孝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②三省:省,检查、察看。三省可解释为多次检查。
③为人谋:给别人办事,替别人出谋献策。
④忠:孔子的道德伦理观念之一。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⑤信:孔子的道德伦理观念之一。指待人处事诚实不欺。
⑥传:指老师传授的为人之道和知识技能等。
⑦习:反复练习,复习。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故事链接】
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才子张英做了宰相。虽然当了大官,但张英做事依然谦恭有礼,舍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没有一点官架子。
有一年,张英的妻子见房子很旧了,就想把房子翻新一下。可她家的房子和邻居的房子紧挨着。张夫人就找邻居商量,请邻居向旁边让出三尺地盘。
邻居听了以后很气愤,邻居以为张夫人是因为丈夫做了大官,就故意仗势欺人,所以坚决不肯让出三尺地盘。张夫人见邻居这样,也误以为邻居在故意跟她作对。于是她生气地给京城的丈夫写信,叫丈夫回来解决这件事。
张英接到夫人的信后,回信说,凡事应将心比心,多替别人着想,时常反省反省自己,邻居对老房子有感情,不愿让开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自己正在做官,妻子这样做,很容易被人误解。
张夫人见到信后,十分羞愧。她没说什么就主动拆了自己家的院墙,反而给邻居让出了三尺。
邻居见张夫人这样做,非常感动,也反省了自己的言行,知道误解了张夫人,于是,他也把自己家的院墙后退三尺。两家又成了好邻居。
入则孝出则弟
子曰:“弟子①,入②则孝,出③则弟,谨④而信,泛爱众,而亲仁⑤,行有余力⑥,则以学文⑦。”
【注释】
①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指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第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②入:入门在家。
③出:与“入”相对,指出门在外。
④谨:谨慎少言,不轻易言声。
⑤仁:有仁心仁德的人。
⑥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⑦学文:学习诗书礼乐、典章制度等文献知识。文,指古代文献。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遵从兄长,谨慎少言,言而有信,博爱民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若还有精力,就再去学习文化知识。”
【故事链接】
淳于意从小喜爱医学,曾拜阳庆为师,学得了黄帝、扁鹊传下来的医术,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后因得罪了权贵而被官府处以肉刑(包括在犯人脸上刺字、割鼻、断足等),并要押解到长安去行刑。淳于意只有五个女儿,没有儿子,临走时面对着五个哭哭啼啼的女儿,感慨地说:“我只有女儿,没生儿子,到了紧要关头,谁也派不了用场!”
他的小女儿缇萦听后很悲伤,决定跟随父亲西上长安,并给汉文帝写了一封信,信上说:“我父亲做官时,齐地一带的老百姓都称赞他廉洁公平。如今犯了罪,当然应该受处罚。但我痛切地感到,人死了不能复生,受肉刑断了手足也不能再长出来,虽然想改过自新,也不可能了。我情愿给官府做奴婢,来替父亲赎罪,以便让他有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到缇萦写的信后,深受感动,没有想到这么年轻的少女能有如此的智慧和文才,佩服之余,就下令免了她父亲的罪,并下令废除了肉刑。
贤贤易色
子夏①曰:“贤贤易色②;事父母,能竭其力③;事君,能致其身④;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①子夏:孔子的学生,姓卜,名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②贤贤易色:这里是就夫妻关系而言,即对妻子应重品德,不重容貌。贤贤,前一个“贤”为动词,尊重;后一个“贤”为名词,义为贤德。易,轻视。色,容貌,指女色。
③竭其力:用尽自己的力量,即尽心尽力。
④致其身:致,意为献出。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译文】
子夏说:“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服侍国君,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且讲信用。这样的人,即便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故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