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遗迹 安放信徒灵魂的建筑
由于复杂的历史背景,澳门的宗教信仰呈现出教派林立的繁荣局面,不仅有佛教、道教、儒教等中国的传统教派,也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国外教派。众多教派在澳门这片弹丸之地上和谐共存,各自建起了不少殿堂和庙宇。经过几百年时光的洗练,这些建筑有的残破不堪,有的重换新颜,有的古貌依旧,但一直都是信徒们安放灵魂的场地。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标志建筑之一,是每一位游客的必经之地。大三巴牌坊并不是中国式“牌坊”,其实是圣保禄教堂的前壁遗迹,而圣保禄教堂是葡萄牙人在澳门创建的天主教教堂。“三巴”这个名字听来颇富闽南味,实际上是葡文“圣保禄”的中文译音。在中国的古籍中,圣保禄教堂也被称为“三巴寺”,又因现在的外形酷似中国传统的牌坊,于是便有了“大三巴牌坊”这个独特的名字。
大三巴牌坊自下而上可分为五层。牌坊的第五层正面雕塑的是一只代表圣灵的铜鸽,周围是日月星辰的石刻。铜鸽下方的第四层正面有一尊耶稣圣婴雕像,以及耶稣受难的各种刑具。第三层的正面中间是一尊圣母雕像,菊花、牡丹环绕着圣母像,数名天使奏乐欢庆。牌坊第二层有四个壁龛,分别供奉着耶稣的四名圣徒,三个拱形窗的窗楣上,玫瑰花的浮雕精致细腻,栩栩如生。牌坊最底层是三面大门,中央正大门上刻着拉丁文“MATER DEI”,意即“天主之母”,两个侧门的门楣上则刻着耶稣的标记——“IHS”,意即“人类的救世主耶稣”。
澳门大堂
在澳门最繁华的新马路附近,矗立着一幢地中海风格的双塔式建筑:高耸的十字架、古老的三角形屋顶、素色质朴的外墙、精致优雅的墙面浮雕、色彩绚丽的玻璃窗……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澳门大堂。
大堂的主体高约12米,高大巍峨,古意盎然。三角形的屋顶上,威严的十字架高高地耸立着,像一把守卫信仰的巨剑,倚天而立。简洁的欧式壁柱将主体的墙面分成了三段——三扇窗、三扇门。三扇玻璃窗以蓝色为主调,色彩沉静而浓郁。三扇蓝色的拱门,宛若纯净的蓝宝石,镶嵌在历史的沧桑里。
澳门教堂——大堂及其前方的广场
教堂室内特写
两侧的钟楼比主体略高,分为三层。右侧的钟楼上镶嵌着一个英国制造的黑色大钟。据说,这个大钟是为纪念葡萄牙国王佩德罗五世荣登王位而建造的。1857年,大钟被正式安装在了钟楼内。当时,大堂几乎是澳门整个居民区最高的建筑,因此,几乎所有居民都能听到嘹亮的钟声。
圣安多尼堂
圣安多尼堂是澳门的第一间教堂,也是现在的三大教堂之一。它是澳门历史最为久远的教堂,几度遭受火灾洗礼,如今依然矗立。它几百年来不曾更改的庄严与神圣气质,使它至今依然受到广大信徒的崇拜与游客的青睐。
圣安多尼堂位于白鸽巢公园对面,外观分为三层,总高20多米,站在教堂门外,一种威仪感扑面而来。教堂的主入口装饰着突出的横线条,墙上排列着许多山花形的装饰,山花之上又装点着圣像。教堂内部,同样是简洁的风格,内外一统。由于宽敞的长方形中厅也运用了柔和的暖黄,并在柱头、饰线处使用了白色,构成了明快的调子。
玫瑰圣母堂
玫瑰圣母堂有400多年的历史,它位于澳门市中心,坐落在市政厅前最繁华的板樟堂街上。刚刚建起时,它只是一座以木架为主结构,用木板障围绕而成的房屋,所以澳门华人称它为“板樟堂”。板樟堂最初由西班牙圣多明我会所设立,后由葡萄牙教士接管,因此还有一个名字“圣多明我教堂”。不过,在它诸多的名字之中,人们最喜欢的自然是“玫瑰圣母堂”,或简称它为“玫瑰堂”。
玫瑰圣母堂矗立在闹市之中,气势恢宏。它的左右对称,正面上方刻有多明我会的徽号,顶部的三角楣充分展现着17世纪教堂风格的华丽气派。教堂的正面分为三层,每层都由不同款的构柱分隔出窗户的位置。教堂整体外观是明亮又柔软的暖黄,而构柱和边线、门窗边框、墙体的精美雕花都是白色,木质外层门窗则全部漆成了深绿色。
教堂内部分成三个大殿,主殿的中间是主祭坛。相对而言,主殿是最为富丽堂皇、庄严肃穆的。堂身与主殿之间是以构柱形成的拱洞分隔的。而在主祭台和主殿之间,也同样有圆拱分隔,拱门的设计使教堂显得错落有致,层次丰富。
从教堂的堂门开始,就有着雕工细致的浮雕图案。抬头仰视,圣堂天花板描绘着五彩几何图案,主坛上方正对有彩色的皇冠图案,绚丽而精美。最有特色的是大堂的彩色玻璃,形态各异,色彩缤纷,据说正是为了纪念“太阳奇迹”中太阳的灿烂光辉而设计的。圣像周边的装饰也是精美至极,美轮美奂。主祭坛供奉的圣母像手抱圣婴,面带微笑,她身着华丽的蓝色调服饰,头戴金色皇冠,高贵又宁静慈祥。在侧堂还供有一尊站立的花地玛圣母像,她面庞可亲,流露着对世人的怜爱,而洁白的衣着据说就是她显灵时所穿。
圣安多尼教堂左侧钟楼的工程于1940年才进行。
砖木结构的大堂,优美的椭圆形木构拱顶,中间没有廊柱的阻隔,开阔、通透、明亮。
正面上下共分三层,每层都被不同款式的圆柱分隔出门窗位置。
夜幕下的仁慈堂
仁慈堂大楼
仁慈堂大楼位于澳门城市的议事亭前地,宽约22米,仅外围的女儿墙就高12.5米,墙面做了许多的装饰,繁复但也美丽。由于整栋建筑除了底部的花岗岩石柱基外,其余外墙体都被粉刷成了干净的白色,所以给人低调、纯洁、安静、高雅的感观。
大楼共上下两层,从正面观看,上下两层各有7个拱券,中间3个较大且整体向前凸出,两侧的4个较小且相对向后凹进。每个柱基向上,都有一对壁柱作为装饰,使正面凹凸有致,有一种镂空感。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建筑的每个壁柱在形式、柱式上都是有区别的。比如,下层中间3个券洞的4个柱基上,都是科林斯柱式方柱,一分为二,重叠出现;而两侧的则是科林斯柱式圆柱,中间稍做装饰;上层中间3个大券洞是爱奥尼亚式圆柱;而两侧4个小券洞则是爱奥尼亚式方柱,没有重叠,一根到顶。这些不同的墙壁构柱,足见设计师当初在细节的艺术上做足了功夫。
现在,仁慈堂大楼的一层是澳门特区政府公证署的办公室,二楼是仁慈堂博物馆。为了纪念贾尼劳主教的贡献,馆内还收藏有众多与贾尼劳有关的物品。
圣保禄学院
1835年,澳门人皆知的那一场烧毁了圣保禄教堂的大火,也使圣保禄学院仅仅残留了部分校舍及围墙。
如今还可以看到,学院的校舍小楼外部采用的是许多澳门西式建筑常用的黄白相间的色彩格局。它面向大三巴牌坊石阶那侧的拱券,完全采用了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三个拱券为一组,一层是半开放式设计,拱券的下方装有黑色的栏杆,把学院的走廊和外部进行了隔离;二层则在栏杆的上方加装了格子式的窗户,既增加了宗教的庄严感和神秘感,又能达到很好的通风效果。
玫瑰圣母堂内的雕塑
这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565年的圣保禄公学,当时是一所仅仅具有小学规模的学校。那时,葡萄牙人取得了澳门居留权之后,从基督教中分出来的耶稣会随着传教士的传播慢慢为中国人所熟知。从1594年起,耶稣会规定来华的传教士必须首先在澳门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和礼仪,之后才能进入内地传教。这一年的12月,圣保禄公学就从小学规模升格为大学,改名为圣保禄学院,成为澳门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远东地区最早的西方体制的大学。
妈阁庙
妈阁庙也被称为妈祖庙、娘妈庙、天后庙,是澳门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也是澳门三大古刹中历史最悠久的。
妈阁庙位于澳门半岛西南部,其东南方是海拔62.7米的西望洋山和海拔74.1米的妈阁山,背山面海,倚崖而建,四周林木参天,风景秀丽。繁茂苍翠的林木掩映着这座古老的建筑。远远地,人们就能看见妈阁庙的橙底绿瓦、飞檐翘角,它仿佛是这清幽静谧里最灵动的音符。
圣保禄学院残垣
庙前的台阶下,一对威武雄壮的石狮静静守护着庙门,雕工精湛,栩栩如生。庙门口的门楣上,“妈祖阁”这三个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两侧是一副同样镏金的楹联,“德周化宇,泽润生民”,这不仅是对妈祖庇佑百姓功德的称颂,更是蕴藏了人们对妈祖最虔诚的信仰。
妈阁庙主要由正殿、石殿、弘仁殿和观音阁四座主要建筑构成,其中前三座建筑供奉的都是天后妈祖,观音阁供奉的则是观音大士。整座庙规模不大,但却匠心独具,石阶和曲径将正殿、石殿、弘仁殿等庙内主要建筑连成了一体。错落的花木、纵横的岩石点缀其间,更显清幽雅致。数百年来,文人墨客们在此留下了无数题词石刻,或古朴典雅,或潇洒飘逸,或雄浑苍劲,简直蔚为大观。
妈阁庙
澳门妈阁庙山门成为照相术发明5年后,第一批被摄入镜头的中国风景。
哪吒庙
澳门柿山哪吒古庙有一段来历。据说,300多年前,澳门当地人看到一个海边嬉戏的孩子,相貌奇异,好像传说中的哪吒,人们以为这是哪吒显灵,纷纷跟着追到海边,这时孩子却不见了。于是,人们在他出现的地方造了一座庙宇供奉哪吒,这就是澳门柿山哪吒古庙。
柿山哪吒古庙的四面并没有围墙,说是庙宇,其实只是一座四方亭的规格,红脊绿椽,盖着灰瓦,庄重素雅。亭内有用石材雕凿的神龛和香炉,显得敦厚质朴。神龛内供奉着哪吒三太子的显灵石像,神采飞扬,气宇不凡。
几百年来,柿山哪吒古庙的香火都不曾中断,据说还特别灵验。传说有一年,澳门发生了一场肆虐的瘟疫,唯有柿山一带的人们安然无恙。人们猜测这是有哪吒的庇护,纷纷来这里祈祷、供奉。居住在大三巴附近的人们为了祈求哪吒的保佑,来向柿山请哪吒神,并且又在大三巴的附近兴建了一座哪吒庙。
大三巴哪吒庙于1888年落成,在清朝光绪二十七年(1901)时进行过一次改建,于是有了现在的形制。这是一座两进式的中国传统建筑,规模不大,由于中间没有天井,显得巧妙而简单。
整座庙宇只是由相连的门厅和正殿构成。门厅是飞檐式的建筑,椽头下面用红绿漆绘着传统图案,梁脊上则装饰着中国传统的祥云日月雕饰。厅檐下方正中高悬“保民是赖”的匾额,两边是石刻的长联,上联写“何者是前身漫向太虚寻自我”,下联写“吾神原真道敢生多事感斯民”,很是道出了澳门人追求哪吒信仰的一种内心世界。穿过门厅,就是进深5米的正殿了。正殿的墙体由青砖砌成,没有装饰,极为素朴。殿门上悬着“哪吒古庙”的匾额。殿内供奉着好几尊神态各异的哪吒神像,位于中间的最为活泼可爱,英勇神武,透着一股子灵秀劲儿。
澳门哪吒庙左边的祭坛
哪吒古庙
再看庙宇的前面,有一个香炉,厅下也悬挂着盘旋的塔香,常年香火不断使这里香雾缭绕,虽然没有袅袅的梵音,却也异常恬静安然。环视整座庙宇,四面青色,墙体很少有装饰,甚至门厅的三面只是简单地围绕着黑色的木栅。这份素朴、简约、内敛、低调的风格,倒与在它一旁辉煌张扬的大三巴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像是为中西方文化提供了一种生动的比照。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三巴哪吒庙不但保存了中国传统的庙会文化,展现了澳门社会的社团文化和街坊文化,也是中西两种文化、两种宗教相互尊重与共存的最好体现。
澳门哪吒庙前的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