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 湖通南北澄冰鉴,山断东西列画屏
“长虹斗起蛟龙穴,朱碧栏干夜明灭。太湖三万六千顷,多少清风与明月?”这是南宋著名诗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范成大在《过松江》中写下的诗句。太湖的风光,自古以来就是公认的第一秀,因此才会有“太湖隽秀天下”之说。
江南明珠
太湖横跨江浙两省,古代又称震泽、笠泽、具区、五湖,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接宜兴,东邻苏州,位于富饶的沪、宁、杭三角地中心。太湖水面辽阔,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面积为2445平方千米,湖岸线长约390千米。湖中有岛屿48座,沿湖山峦起伏,号称七十二峰。太湖山水景色优美,以湖不深而浩瀚、山不高而叠翠的特色闻名于世,周围群星捧月般地分布着阳澄湖群、淀泖湖群、洮滆湖群等。纵横交织的江、河、溪、渎,把太湖与周围的大小湖荡串联起来,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江南水乡。
太湖大桥
相传4000多年前,大禹在太湖治理水患的时候,开凿了东江、娄江、吴淞江三条水道,沟通了太湖与大海,将洪水疏导入海,这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说的“禹治水于吴,通渠三江五湖”。作为长江和钱塘江下游泥沙淤塞古海湾而形成的湖泊,太湖自古号称“三万六千顷,周围八百里”,但因受到泥沙淤积的影响实际面积多有变化。浙江省天目山的苕溪、江苏宜溧山北麓的荆溪是太湖的主要水源,苕溪在湖州市以下分为70多条水溇港注入,荆溪分由太浦、百渎等60多条港渎入湖。
太湖晒鱼场
虽然太湖面积比鄱阳湖和洞庭湖都要小,但这里气候温和,水产丰富,盛产鱼虾,自古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素有“太湖八百里,鱼虾捉不尽”的民谚。太湖水面烟波浩渺,水质清纯,湖中大小岛屿星罗棋布,连同沿湖的山峰和半岛号称七十二峰,构成了一幅山外有山、湖中有湖、山重水复、山环水抱的天然图画。沿湖各处,有的山水交融,百态千姿;有的园林典雅,诗情浓郁;有的钟乳瑰丽,沿天奇异;还有的小桥流水,碧草繁花,无不透着一股灵气。太湖不愧被誉为江南明珠。
太湖风光
梅园
梅园前临太湖万顷,背靠龙山九峰,以梅饰山,倚山植梅,花径蜿蜒,湖石玲珑。古雅的亭台楼阁,错落点缀在香海里,窈窕多姿。作为久享盛誉的江南赏梅胜地,梅园每年早春之时,山上群梅冲寒怒放,山翠梅艳,风光旖旎。
梅园以梅花驰名,园中有近40个品种,素白洁净的玉蝶梅,花如碧玉、萼如翡翠的绿萼梅,红颜淡妆的宫粉梅,胭脂滴滴的朱砂梅,浓艳如墨的墨梅,枝干盘曲、矫若游龙的龙游梅等,都是其中的著名品种。
老藤、古梅、奇石、新桂显现出了梅园高雅古朴的风格。梅园主要景观包括梅园刻石、洗心泉、天心台、揖蠡亭、米襄阳拜石、香海、清芬轩、诵豳堂、招鹤亭、小罗浮、开原寺、念劬塔、豁然洞、小金谷、松鹤园、吟风阁等。
邓尉山
邓尉山是斜插进太湖的一个半岛,而邓尉山探梅更是太湖的一大景致。据说东汉光武帝时期,司徒邓禹隐居在此,邓禹官至太尉,邓尉山由此得名。邓尉山的梅花似海、似雪,被称为“香雪海”。有诗赞其曰:“入山无处不花枝,远近高低路不知。贪爱下风香气息,离花三尺立多时。”梅海边上有一座叫司徒庙的古刹,庙中生长着四棵大柏,传闻是邓禹亲手所栽。四棵古柏姿态各异,被誉为“清”、“奇”、“古”、“怪”,可谓一大奇观。
“香雪海”
“香雪海”题名石
蠡湖
蠡湖又名五星湖,是太湖的一个内湖,传说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助勾践灭吴后,曾偕同西施泛舟在这里而得名。蠡湖的东北岸,就是以水饰景的江南名园——蠡园。蠡园三面临水,亭、廊、堤全部傍水建筑,很是纤巧精致。“东瀛佳色”、“曲渊观鱼”、“梅埠香雪”、“枫台顾曲”等是著名的蠡园八景。
蠡湖
太湖第一名胜:鼋头渚
太湖风光以雄浑清秀见长,景色因季节而变化,给人以不同的视觉体验。在太湖众多美景当中,尤其以西北岸的半岛鼋头渚最为有名,郭沫若曾说“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鼋头渚位于太湖之滨,靠近西北,以天然山水见长,因有石渚形如鼋头伸入湖中而得名。进园门口处是“太湖佳绝处”牌坊,走不多远就是长春桥,初春时节樱花绽放,粉红色的樱花灿烂若云霞,远远望去有如来到神仙胜境。
鼋头渚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