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气与气功

(一)人体之气

人体之气根据组成不同、分布不同、功能不同、特性不同而分为四种:

1.元气

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生命的原动力。元气主要是肾所藏的先天精气,同时也依靠后天水谷精气的补充。

《景岳全书》中说:“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先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小。”这里所说的脾胃之气即后天水谷精气。

元气源于肾,通过三焦流布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肤,作用于人体的各个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人的生长和发育,温暖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使其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因此,元气是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

人体元气充沛时,脏腑、经络功能就好,生命力就强,体质就壮。

如果人体先天不足,或后天营养不良,或久病不愈、劳累过度、房事不节等会使元气耗损太过,都会导致元气不足,从而发生脏腑、经络功能失调的病变。

2.宗气

宗气是由脾胃吸收的水谷精气与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相互结合而成,积于胸中,贯注于心脉和肺脉。

宗气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推动呼吸,人的声音、呼吸有强有弱,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肢体的活动能力、视听的感觉能力、心搏的强弱等,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人的心肺之所以像永动机一样不停地工作,正是宗气在起作用。

宗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肺的呼吸功能。

3.营气

营气是脾胃吸收的水谷精气中的精华行于脉中的部分,它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

《素问·痹论》中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营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营养血液和化生血液,正如《灵枢·邪客篇》所说:“荣气(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

4.卫气

卫气由脾胃吸收的水谷精气中的部分精气化生而成,它行于脉外,活动力强,流动迅速,运行于皮肤、肌肉之间,护卫肌表,防止外邪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同时调节控制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正如《灵枢·本藏篇》所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肤理,司开合者也。”又说:“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润柔,腠理致密矣。”

综上所述,宗气、营气与卫气都是水谷精气所化生的,都是后天之气。

除以上四种最主要的气之外,人体还有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脏腑之气如心气、肺气、胃气、肾气等等。经络之气指任脉、督脉、十二经之气。脏腑之气与经络之气是元气所派生的,元气分布在不同的脏腑和经络,即成为某脏腑之气或某经络之气。

元气不足的人练气功尤为重要,练气功可以调动人体潜能,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增强人的体质,使人生命力旺盛,精力充沛。

宗气不足的人常有心脏搏动失常、心律失常等症,或有语言、呼吸障碍,通过练气功可改善人的心电图,使其心律恢复正常,可改善呼吸、语言不利等情况。

营气虚的人通过练气功可以提高血色素、血小板、红血球的数量,改善贫血情况。

卫气虚的人通过练气功可以增强抵抗力,减少感冒,改善天寒手足冷的现象。

在中医学中,人体的生理功能与抗病能力称“正气”,体内致病物质或使人致病的外界因素称“邪气”,体内多余的、不正常的水液称“水气”。

练气功能增强正气,排出邪气和水气,不受邪气干扰,健康长寿。

(二)大自然之气

人体之气除禀受父母的先天之气和摄取食物中的水谷之气以外,还有更重要的来源,即大自然之气。人摄取大自然之气比起摄取食物之气更重要,人可以几天不吃不喝,但大自然之气须臾不能离。

人的生成和万物一样,都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人的生成本身就是“气”的作用,维持人体生命离不开大自然之气。

人体通过肺吸入大自然之气。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了体内外气体的交换。通过不断的呼浊吸清,吐故纳新,促进气血的生成,调节气血的升降出入运动,从而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练气功时,无论是有意识“调息”,还是通过练功自然达到呼吸的均匀协调,对人体都能起到很重要的调节作用。

人的皮肤也可以摄取大自然之气。当外邪侵犯皮毛,腠理闭塞,卫气郁滞时,就会影响到肺,致使肺气不畅。肺与皮毛是相通的,大自然之气可以通过皮毛到达肺部。不常游泳的人到水里后,虽然口鼻在外,也会有胸闷气短的感觉。这与突然减少了皮肤的呼吸作用,而光靠肺呼吸有关。

练气功的人练到一定程度时,不仅可以减少肺部呼吸的次数,而且可以有相当一段时间不呼吸。这是因为练气功可以增大肺活量,更因为练气功可以增强皮肤的呼吸功能。因此,中医称汗孔为“气门”。汗孔不仅可排泄由津液所化生的汗液,也能进行体内外的气体交换。因此,人体内的精气有一部分是皮毛摄取的大自然之气。

月亮上没有生物存在所需要的精气,因此就没有生物;而地球上有这种精气,所以能产生生物。这种地球上独有的大自然之气对地球上生命的出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大自然之气对人体来讲是体外之气,但它和体内之气是相通的。但是,人受大自然之气的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通过练气功可以更多地摄取大自然之气中的营养成分,达到健康长寿、调动人体潜能的目的。

练气功可以吸取大自然之气,大自然之气对于人体之气的补充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人即来源于大自然,是大自然之气运化而成的。人在练气功时,大自然之气会融入人的体内,胜于一切补气良药。

(三)气功

气功是以调心、调息、调身为手段,以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调心是调控心理活动,调息是调控呼吸运动,调身是调控身体的姿势和动作。调心、调息、调身是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气功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医疗保健等多种实践中逐渐总结而形成的。

气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关气功的内容在古代通常被称为导引、服气、炼内丹、坐禅等。这里的“气”指人体最初的先天能源,而气功锻炼主要是通过后天的呼吸等方法来接通先天的“气”,从而达到养生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强调与意识和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而静功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练气功。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结合的。

宗教中,道教的道士练内丹,佛教的僧人坐禅,练内丹和坐禅都包含气功。

道教历来称气功为“内丹”,认为仙丹不必外求,就在人体之内。将人体作为炼丹的炉子,精、气是药物,运用人的神去烧炼,而能使人体内的精、气、神凝聚不散,结成圣丹,即内丹,也就是仙丹。练成后,能让气按照一定的线路在人体经络间有节奏地运行,在运行中不断的吐故纳新,使人永远充满活力,为人的长寿提供原动力。这股原动力也称“金丹”或“内丹”。

坐禅是僧人或居士修身、养性、养生、悟道的一种修炼方式,要坐着习练,故称坐禅。要闭目端坐,凝志静修。坐禅,简称“禅”,意谓思维修或静虑。坐禅即趺坐修禅,是佛教修持的主要方法之一。因坐禅时要调心,调息,调身,所以坐禅本身也是一种气功。

气功与宗教有联系,但有本质的区别。气功作为一门科学,不涉及各教派的宗旨与教义,只从教徒的修炼实践中提取科学的内涵。道藏、佛经中记载了不少古代气功的资料,而宗教中的一些理论也常为练功者所借鉴。

气功常配合武术或静坐一起练习,练针灸的中医也常透过练习气功来增进疗效。

气功疗法与体育疗法有联系又有区别,它可以包括体育疗法,但体育疗法却代替不了气功疗法。肢体运动是气功调心的手段之一,呼吸运动也是为调心服务的,三调是统一的整体,而以调心为核心。内练与外练是结合的,应以内练为主。气功是通过调神的自我锻炼,使自身气机变得协调的锻炼方法。

气功疗法的特点是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自我锻炼来加强自我控制能力,从而达到治病健身的目的。

调心指调整精神活动,使之集中、专一,不可心猿意马。《天台止观》中将调心分为三步:入定、住定、出定。调心又可分为运用意识和修养意识两方面:运用意识指将心固定在一个点上,修养意识指反省自己,让心趋于善良。

调息就是对呼吸的训练,古代称为吐纳、行气、炼气、调气、食气等。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里有《却谷食气》篇,要求睡前和起床后调息。道教一向重视调息,《道藏》中收录的《服气经》、《服气口诀》、《服气精义论》等都介绍了道教的调息功法,种类繁多。王充在《论衡·道虚论》中说:“食气者,寿而不死,虽不谷饱,亦以气盈。”

传统的气功将呼吸分为自然呼吸、腹式呼吸和提肛呼吸三种,其中最常用的是腹式呼吸。

有的功法要求在吸气后有意使呼吸停下来,过一小段时间再呼出气来,停顿时间的长短要根据练功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气功要求在调息前先使姿势舒适,肌肉放松,情绪稳定,然后才调息,如果一开始就调息,会感到呼吸急迫。

调息要循序渐进,达到深、长、细、匀的呼吸。这样,能在呼吸中吐出体内浊气,吸纳天地清气,增进健康。

调身是练功者在练功时调整自己的体位,从而达到正确的姿势,以利于调心和调息。通常所采用的姿势有多种,其中坐、卧、站的应用比较普遍,行走的姿势则较少采用。

坐式分为平坐、靠坐、盘坐、跪坐式。

卧式分为仰卧、侧卧、三节式、半卧式。

站式分为三圆式、下按式、伏虎式。

走式最常用的是太极步。

调身的要点在于舒适、自然,好能长时间地坚持锻炼,有利于精神集中。

各种功法对调身的要求有所不同,但其共同点是均要做到“四要两对”。四要:一要轻轻地合上嘴,两目微闭,露一线之光;二要沉肩垂肘,即两肩松开,两肘垂下;三要放松颈部,胸略内收,即含胸;四要舒腰松腹。两对:即鼻与脐对,从正面看,鼻子与肚脐在一条直线上;二为耳与肩对,从侧面看,耳垂正对肩头。

导引是古代的一种养生气功,通过呼吸吐纳,屈伸俯仰,活动关节,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充分发挥、调动人的内在因素,积极地防病治病。

导引术起源于上古,原为古代一种养生术。春秋战国时期,导引术已经很流行了,受到人们的重视。

后来,道教承袭了导引术,将其作为修炼方法之一,认为它能调营气和卫气,消化水谷,驱除风邪,增益血气,治疗百病,延年益寿。道教继承了导引术后,将其进一步发展提高,强调由意念引导动作,配合呼吸,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地运气,使元气按照一定的循行途径和次序进行周流。

导引术的目的是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使血气流通,促进健康,俗称肢体导引为外导引,内气运行为内导引。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全世界现存最早的导引图谱,长约100cm,与前面40cm长的帛书相连。此图谱高40cm,分上下4层,每层绘11幅图,共绘有44幅各种人的导引图。每图平均高9至12cm,画有一个练导引的人像,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或着衣,或裸背。除个别人持器械外,多为徒手。图旁注有导引名称,涉及动物的有鸟、鹞、鹤、鹯、猿、猴、龙、熊等。汉末,华佗把导引术式归纳总结为五种,名为“五禽戏”,即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导引疗法的特点,简便易行,对后世医疗和保健都起了推进作用,堪称造福人类多多。

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气功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还可以祛病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