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辽(2)
后周世宗三征南唐,取得了江北十四州、六十县的土地。接着,他决定收复幽州。后周显德六年(959)三月,后周世宗亲自统兵北伐,战争进展得非常顺利。四月,契丹宁州刺史王洪献城投降。接着,益津关契丹守将终延辉开关投降。赵匡胤率军进入瓦桥关,契丹守将姚内斌也献城投降了。仅四十二天,后周大军就收复了三关十七县土地,辽穆宗大惊。三关即益津关(今河北霸县境内)、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和淤口关(今河北霸县东)。
后周世宗乘胜前进,准备直取幽州,先头部队已经攻入易州、固安。
辽穆宗见南京(今北京)受到威胁,居民震惊,便亲自出兵到南京督战。辽穆宗说:“此本汉地,今以还汉,又何惜耶?”
这时,后周世宗突然患病,只得在瓦桥、益津两关设雄、霸二州,留兵驻守,然后匆匆回师南下了。
回到开封后到第十八天,年方39岁的后周世宗就病逝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全部失地的雄心壮志未能实现。
辽穆宗见后周退军,他也回上京了。事后,他部署辽兵收复部分失地,加强防御。
辽穆宗在稳定政权之后,觉得已无后顾之忧,便开始放纵了。他晚上饮酒作乐,直至次日清晨,白天睡觉,政事全抛在脑后,因此人称“睡王”。
辽穆宗喜欢游猎,不分季节,不管春夏秋冬,只要高兴便外出游猎。在游猎时,辽穆宗也不忘饮酒,每次游猎饮酒都要饮七昼夜才肯罢休。
辽穆宗饮酒之后,杀人成性,视人命如草芥,动不动就找碴杀人。左右侍从稍有过错,就被他亲手杀死,弄得侍从整天提心吊胆。大臣们见他如此,一个个都敢怒而不敢言。据《辽史》记载,辽穆宗杀人是听信了女巫的话,为了取人胆制延年益寿的仙药,以求长生不老。因此,他每年都有杀人的记录。
辽应历十五年(965)三月,近侍东儿因为送吃饭用的刀子和筷子慢了,被辽穆宗杀死。十二月,辽穆宗借口近侍喜哥私自回家,杀掉了他的妻子。
应历十九年(969)二月,辽穆宗杀了前导,锉尸弃之。
不久,不甘心坐以待毙的近侍小哥、盥人花哥决定先下手为强,杀掉辽穆宗。他们手里没有武器,便联合御厨,趁辽穆宗喝醉时,用御厨的菜刀将其杀死。
(五)辽景宗
辽穆宗死后,辽世宗第二子耶律贤即位,史称辽景宗。
辽景宗即位后,宋太祖领兵攻打北汉,辽景宗出兵援汉,宋兵退走。
辽保宁六年(974),辽宋议和罢兵。
两年后,宋太祖统一了江南,又分道向北汉都城太原进军。辽景宗发兵出援,宋兵败退。
这年十一月,宋太祖病逝,其弟赵匡义即位,史称宋太宗。
辽保宁十一年(979),宋太宗亲率大军攻打太原。辽景宗派大将耶律沙、敌烈率军援救北汉,与宋军战于白马岭,敌烈战死,辽军大败。北汉皇帝刘继元降宋,北汉灭亡了。
宋太宗乘胜向幽州进军,驻守南京的北院大王奚底与南京留守韩德让合力防守。奚底出战,南京城被宋兵围困,韩德让登城坚守,辽景宗命耶律休哥代奚底领兵。七月,耶律沙自太原来援,与宋军战于高梁河。耶律休哥与南院大王耶律斜轸从宋军背后进击,宋兵大败。宋太宗乘驴车仓皇逃走,臀部中了两箭。韩德让乘胜出击,宋兵损伤惨重,辽兵转败为胜。
在以后的岁月里,宋太宗备受箭伤折磨。最后,终因箭伤发作而死。
辽景宗粉碎了宋朝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企图,巩固了对这一地区的统治。
辽景宗在位十三年,即位后建立嫡长子继承制度,这是契丹封建化的标志。
辽景宗学习汉族文化,总结汉族治国经验,用来治理辽国。辽景宗不但支持汉族人在汉族地区发展农业,在草原上如有适合发展农业的地方也让汉人开荒种地。为保护庄稼,发展农业生产,辽景宗下令禁止践踏庄稼,部队行军时也必须绕开农田。
农业的发展增强了辽国的国力,百姓都吃上了饭。
辽景宗重用人才,尤其是汉族人。辽景宗即位后,先将拥立他即位的汉族官员高勋封为南枢密院使,又加封为秦王。汉官韩知古的儿子韩匡嗣被任命为上京留守,后来改任南京留守,加封燕王。从此,汉官进入辽国政权中枢。由于重用汉官,极大地促进了政权中枢的进步和工作效率,也促进了契丹的封建化。
取得燕云十六州后,辽景宗选拔一批精明强干的汉族知识分子做官,治理各州的事务。
辽景宗让下属举荐德才兼备的人,还出诏招贤,考核成绩突出的,立即出任高官。
辽景宗吸收汉族礼仪,废除了婚姻制度中姊死妹续的契丹旧俗。
辽景宗还命令担任汉官的契丹人随汉族礼俗,可以和汉族人自由通婚,从而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从根本上密切了契丹与汉族的关系。
韩匡嗣之子韩德让代父守卫南京,大败宋兵,因功升任辽兴军节度使,进为南院枢密使。这样,韩氏成了辽国汉人官员中最有权势的一个家族。
辽景宗在位时,辽国进入中兴时期。其子辽圣宗即位后,在韩德让和萧太后的辅佐下,辽国开始向全盛时期迈进。
辽乾亨四年(982)九月,辽景宗在云州(今山西大同)出猎时,病逝于焦山。
(六)辽圣宗
辽景宗病逝后,韩德让与耶律斜轸遵辽景宗遗命立皇子隆绪即位,史称辽圣宗。
辽圣宗改国号为契丹,以第二年为统和元年。
这年,辽圣宗才12岁,军国大事全由辽景宗皇后,即萧太后裁治。
韩德让与耶律斜轸分任南北院枢密使。韩德让深受萧太后宠幸,用汉人负责宿卫,加开府仪同三司,兼政事令。
契丹统和十七年(999),耶律斜轸病逝,韩德让以南院枢密使兼北院枢密使,总管契丹、汉人两院事,进封大丞相。韩德让总揽军政大权,赐姓耶律,先后赐名德昌、隆运,封晋王,权位仅次于帝后。韩德让是辽朝汉人地主势力的一个代表,汉人地主势力大为增长了。
辽圣宗、萧太后在韩德让等汉官的辅佐下,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少赋税,整顿吏治,训练军队,使辽国百姓富裕,国势强盛。
在此基础上,辽圣宗、萧太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将原来捕鹰和冶铁的奴隶变为平民,还将历年来从周邻诸族,如女真、乌古、敌烈、室韦、达鲁虢、党项俘获的大批奴隶变为平民,从而解放了大批生产力。
辽穆宗时刑法严酷,萧太后、辽圣宗放宽法令,奴隶主不能再任意屠杀奴隶。
辽圣宗仰慕汉族的封建文明,喜读《贞观政要》,又善于吟诗作曲。辽圣宗让契丹贵族在接受汉文明的同时,仍不废射猎,保持骁勇善战的武风。
辽圣宗时,封建制已经逐步确立起来,奴隶的解放和封建制的确立使辽国进入全盛时代。
于是,辽国频繁向周邻各族出兵,进一步向外扩张。
契丹统和四年(986)三月,宋太宗分三路进兵,要再一次夺回燕云十六州。萧太后与辽圣宗到南京(今北京)督战,调集各地重兵反攻。六月,耶律斜轸生擒宋将杨业,云州等地宋军弃城而逃,辽军大获全胜。
契丹统和二十二年(1004)秋,萧太后和辽圣宗亲自率领20万大军南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城下,给北宋的都城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警报一夜五次传到汴京,宋真宗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接着御驾亲征,打败了辽兵。萧太后不敢再战,提出议和。宋真宗认为国家府库充实,拿出一些资财换取和平,免得生灵涂炭。这年十二月,双方正式议和,签订了“澶渊之盟”。盟约内容如下:宋辽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尊萧太后为叔母;宋每年给辽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称为“岁币”;双方各守现有疆界,不得侵犯,并互不接纳和藏匿越界入境之人;辽军撤退时,宋军不得沿途袭击。
从此,北宋和辽国相安无事,长达一百多年未发生过战争。
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百姓开始边境贸易,互通有无,确如兄弟一般。
五年后,萧太后病逝。辽圣宗亲政后,大力选拔人才,知人善任,使统治集团内部相对稳定。他尤其注意重用有才干的汉族官员,吸收更多的汉族知识分子进入政权核心。在他们的帮助下,辽国越来越强盛了。
辽圣宗继续统治二十二年,延续萧太后执政时的辽国风貌,这二十二年是辽国的极盛时期。
契丹太平十一年(1031),辽圣宗病逝。
(七)辽兴宗
辽圣宗死后,长子宗真即位,史称辽兴宗。
这时,辽国贵族内部又展开了互相倾轧的斗争。辽国自辽太祖死后,契丹贵族中不断出现皇位之争,这些斗争往往结合着奴隶制和封建制、契丹文化与汉文化的斗争,带有倾向改革还是倾向保守的特点。辽圣宗时,封建制已经确立。这时,贵族之间的斗争表现为契丹封建主互相倾轧、争夺封建特权的权利之争,反映出统治集团的日益腐朽和衰落。这种斗争使辽国的统治日益黑暗了。
辽圣宗皇后齐天后菩萨哥虽曾生过两个儿子,但都夭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