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墨子》其书
(一)《墨子》简介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一位有卓越贡献的自然科学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创说,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和科学流派。墨家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派。中国歌颂侠义精神的诗歌和侠士小说,其精神源头莫不与墨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墨家思想在中国民间的社会底层流传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大,并不亚于儒学和道学。
《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由历代墨者薪尽火传,一再加工整理或集体创作而成,时间跨度从战国初至战国末,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决不可能成于一人之手,也非成于一时,因而其内容比较复杂。西汉时刘向把《墨子》整理成七十一篇,但六朝以后逐渐流失,现在所传的《道藏》本共五十三篇,佚十八篇。在佚失的十八篇中,有存目的是《节用》下篇,《节葬》上中篇,《明鬼》上下篇,《非乐》中下篇,《非儒》上中篇,共九篇。另佚失的九篇都是关于守城器械和方法的论述,清代朴学大师孙诒让考证其中六篇的篇目应是《备钩》《备冲》《备堙》《备空洞》《备辒》《备轩车》。
《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六篇,一般被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如天文学、几何光学和静力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
据《墨子》可知,墨子思想从小生产者的利益出发,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作为衡量一切思想和行为的标准,有十条五类纲领,即《墨子·鲁问》所云:“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其大意是,统治阶级昏庸腐朽,就需要提拔贤才治国;国家贫困,就要节省资用,杜绝浪费,禁止厚葬;统治阶级淫乱享乐,就要反对音乐酒色,反对迷信天命;统治阶级暴虐无道,就要以天、鬼来加以警示;统治者若穷兵黩武,就要提倡互爱、反对攻伐。这段纲领中,“兼爱”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即通过制止战争,实现人人平等和睦的理想世界;“尚同”是为了统一人的思想行动到“义”的方面来,“尚贤”则是破除世袭特权,提倡“贤人”“治政”、反对“暴人”“乱政”;“节用”“节葬”“非乐”则是要制止统治者劳民耗财的无益行为;“尊天”“事鬼”则是以神鬼的“赏善罚恶”力量来惩戒统治者,约束他们任意扰民的行为。
墨子提倡质朴和实用,故而《墨子》一书亦是朴实无华,强调有切实的内容,以道理说服人,反对无益于实用的修饰与文采。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当从《墨子》开始。但《墨子》因“非儒”而不见容于封建社会,加之部分内容诘屈聱牙,以致两千多来年,很少有人问津。直到近代,西方思想和研究方法传入,墨家在光学、数学、力学等自然科学的成就得以梳理,《墨子》才日受人们关注。
(二)《墨子》的内容
按内容划分,《墨子》一书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辩》,共七篇,这部分为墨子早期著作,是其关于道德修养、人格完善、思想方法和社会思想的论文。梁启超、胡适曾以为“非墨家言,纯出伪托”(尤其认为前三篇是儒家学派著作),事实上,墨子早年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所以受到儒家影响并不奇怪。然而,这一部分涉及墨家核心理论“兼爱”的“兼士”“兼君”已经提出,主张“君子必辩”也明显地与孔子的态度不同,可以视为墨家已与儒家分野。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混杂,如“修身”一词,为儒家之言,《所染》中的“染苍则苍,染黄则黄”疑是出于名家之性说;后四篇多尚贤、尚同、天志、节用、非乐理论,对后面各篇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二部分包括《尚贤》上中下篇、《尚同》上中下篇、《兼爱》上中下篇、《非攻》上中下篇、《节葬》下篇、《天志》上中下篇、《明鬼》下篇、《非乐》上篇、《非命》上中下篇、《非儒》下篇,共二十五篇。除了《非攻》上篇、《非儒》下篇之外,各篇皆有“子墨子曰”四字,可以认为这是墨子门弟所记的墨子之言,系统反映了墨子“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十大命题,是《墨子》一书的主体部分,代表墨家的主要政治思想和主张。每篇的上、中、下篇大同小异,其中上篇比较简略,而中、下篇的论证较为详备,可能是墨家后学由于抄写、传授各有系统而各有所本,也可能是由墨子弟子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听到老师的宣讲之后,再依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整理而成。
第三部分包括《经》上下篇、《经说》上下篇、《大取》《小取》篇,共六篇。这部分被治墨者称为《墨辩》,亦称为《墨经》,专说名辩和时间、空间、物质结构、力学、光学、声学、代数、几何等内容,在自然科学理论方面,不仅提出一些自然科学定义性的语言,而且勾画出了堪称之为科学方法的一整套理论(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语)及其显示出的真正科学精神。此六篇难懂难译,古字词较多,辩理深奥,令人费解。前人因其称“经”,定为墨子自著,实为后期墨家作品,是研究墨家逻辑思想和科学技术成就的宝贵资料。
第四部分包括《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共五篇。这部分体例与《论语》接近,为墨子弟子对墨子的言论行事的记录,内容涉及义礼、治国等多方面内容,是研究墨子事迹的第一手资料。
第五部分包括《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备蛾傅》《迎敌祠》《旗帜》《号令》《杂守》,共十一篇。这部分可以视为墨家军事学著作,专讲各种守城技术和兵法的,涉及守城兵员安排、兵器使用、军工器械和战略攻御等各种战术,是研究墨家军事的学术史料。墨子提倡“非攻”,以守御为主,十一篇皆以守备之法为主题,故而这一部分和墨子的“非攻”的思想和止楚攻宋实行“非攻”的实践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