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原始 古代美术(1)
(第一节)原始美术
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原始美术包括洞窟壁画、岩画、雕刻、建筑等。大多数现已发现的美术作品集中在欧洲,分别属于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的美术
1.洞窟壁画旧石器时代最杰出的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坎特布利亚地区。这里有几处洞窟,其中也包括泥塑和浮雕。表现内容皆以动物为主,手法写实而生动。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拉斯科洞窟:发现于1940年。全洞由主厅、后厅和边厅以及连结各部分的洞道组成。在主厅和两个通道的壁面和顶部描绘了大量的野牛、驯鹿和野马等原始动物。从画法和风格上来看,可能出自于好几代人之手。最早的作品可上溯到奥瑞纳文化的晚期,即公元前1700年以前。原始画家用粗壮而简练的黑线勾画出轮廓,并用红、褐、黑色渲染出动物的体积和结构。气势雄壮,富有动感,充满粗犷的原始气息和野性的生命力。主厅中一幅长达5米的大公牛是其代表作。野牛的头和身体都刻画得很强壮有力,尤其是眼睛似乎有感情的表现。
阿尔塔米拉洞窟:发现于19世纪下半期,制作年代稍晚于拉斯科洞窟。它包括主洞和侧洞,绘画大多分布在侧洞,即有名的“公牛大厅”。侧洞长18米、宽9米,顶部密布着18头野牛、3头母鹿、两匹马和四只狼。野牛有卧、站、蜷曲。挣扎等各种姿势。最突出的是长达2米的《受伤的野牛》。它刻画了野牛在受伤之后的蜷缩、挣扎,准确有力地表现了动物的结构和动态。与拉斯科洞窟不同的是,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轮廓线比较细,而且有明暗向背的粗细浓淡变化,与色彩渲染结合紧密,通过动态表现动物身体的结构,明暗起伏更为丰富,甚至感情也更细腻,但却不如拉斯科洞窟壁画那样奔放有力。
2.母神雕像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刻大多为小型动物雕刻,但在很多欧洲国家都出土了一大批圆雕和浮雕女裸体雕像。这些女性雕像的共同特征是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时期人们对于母性生殖的崇拜,被人们称之为“原始的维纳斯”。在维也纳的威伦道夫出土的女性雕像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二、中石器时代的美术
由于冰河期消失、气候转暖,中石器时代的绘画由洞窟转移到露天岩壁。随着人们狩猎工具的进步,对大自然征服力的增强,动物形象在绘画中逐渐减少并失去原始的野性,而人类活动开始成为绘画描绘的主要对象。岩画主要分布在北欧和西班牙的拉文特地区,其中拉文特岩画尤为突出。
北欧岩画:分写实与抽象两大类风格。写实风格属于渔猎部3的作品,表现了与实物同样大小的动物形象,以线刻为主,极为写实。抽象风格属于农牧民的作品,他们把动物简化为抽象的图形,最后演变成几何形,反映出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孕育了工艺美术的萌芽。
拉文特岩画:表现人类活动的情节性绘画。它们以人类狩猎为主要情节,以表现人物、动物的运动和速度为特点,把运动中的形象表现成剪影效果或带状样式,以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强调动势,表现狩猎场面中的紧张和活力。构图具有浓厚的情节性和生活气息,但忽略细节刻画,用色单纯。
三、新石器时代的美术
新石器时代的美术成就主要是巨石建筑,这是用重达数吨的巨石垒成的宗教性纪念物。巨石建筑盛行于欧洲,包括石柱、石台、石栏等形式。英格兰南部的圆形巨石栏“斯通亨治”是最典型的代表,以其宏伟的环形结构、宗教的庄严肃穆和悲剧性的壮美而引人瞩目。
(第二节)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的美术
两河流域是指今伊拉克境内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地区,古希腊人称它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条河之间的地区”)。这里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里就出现了定居的农业民族,到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从中亚经伊朗迁徙到此,建立了最早的城市。从此,这一地区先后出现了许多个奴隶制国家,直到公元前538年被并人波斯帝国为止,我们把这一地区的历史大致分为4个时期:
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前3500—前2000)
巴比伦时期(前1900—前1600)
亚述时期(前1000—前612)
新巴比伦时期(前612—前539)
一、苏美尔—阿卡德美术
苏美尔人是两河地区最古老的居民之一。苏美尔人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而是形成许多城邦,公元前2305年被阿卡德人所灭。在200多年以后的公元前2112年,阿卡德国家力量衰微时,苏美尔人又在拉伽什重振旗鼓,出现了将近一百来年的苏美尔文化复业。
这一时期,宗教在社会生活中起主要作用,也对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
建筑:这一时期的建筑有独特的成就。两河流域南部原是一片河沙冲积地,没有可供建筑使用的石料。苏美尔人用粘土制成砖坯,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为了使建筑具有防水性能,他们在墙面镶嵌碎陶片装饰,类似现在的马赛克。这种方法对以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两河流域地区建筑的一种特有的装饰。苏美尔人最重要的建筑为塔庙,它建在几个用土垒起来的大台基上,气势十分壮观,这种类似金字塔的建筑被称为“吉库拉塔”。乌鲁克神庙是塔庙的最典型的代表。
雕刻:这一时期的雕刻相当发达。苏美尔人的雕刻注重表现内在精神,对人物的外在形态、人物动作、人体结构不太关心,而着重刻画头部。苏美尔人的圆雕像很可能是用于宗教目的的,在特勒阿斯布尔的阿布神庙的地窟发现的13座苏美尔人雕像是其代表作。这些雕像身体呈圆柱形,双手捧于胸前,姿势虔诚,面部表情平静安详,眼睛睁得很大,流露出纯真、朴实、专注的表情。阿卡德人的雕刻则具有更强的写实性,在尼尼微出土的萨尔贡王青铜头像是两河地区第一次发现的真正的帝王肖像。雕像刻画写实,神情庄重威严,个性坚毅。肖像的制作显示出精湛的工艺水平。《纳拉姆辛浮雕石板》以其写实的手法刻画了纳拉姆辛王率军征服山地部落的历史场面。画面采用了对角线的构图,生动地表现了军队翻山越岭的远征,这种安排使画面产生了动感和空间感。此外,还通过简单的风景刻画表现了特定的环境。
绘画:现存的苏美尔绘画代表作为乌尔城出上的军旗,即在刷有沥青的木板上用贝壳、闪绿岩、粉红色石灰石镶嵌成的战争和庆贺的场面。军旗的正反两面绘有分为3层的画面,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展开,表现出征和胜利归来以及庆贺胜利的场面。人物、动物、器物的安排有条不紊。人物形象以侧面、正身、侧足为主,倾向于平面的描绘。色彩对比鲜明,四周和各层之间用几何形装饰,很像一幅挂毯,具有浓厚的装饰性。
工艺美术:苏美尔人的工艺美术是古代东方美术的精华,留下了大量精美的工艺品,如黄金器物、武器、金头盔、匕首、乐器等。乌尔城出土的《公山羊与树》就是用问绿岩、贝壳和黄金制成,公羊前腿搭在黄金做成的小树上,呈直立状,加上黄金与宝石镶嵌的夺目光泽使作品充满绮丽的神话色彩。苏美尔人的牛头竖琴是最古老的精美乐器。琴架顶部以牛头作为装饰,用天青石和金泊制成,牛的神态表现得十分生动,鼓起的牛鼻似乎在翁动。琴身由黄杨木制成,正面在沥青上用贝壳镶嵌着人和动物,表现了古代神话中的英雄吉尔伽美与双头公牛以及一些神化的动物在进行活动的情景,具有浓厚的奇异色彩。
二、巴比伦美术
巴比伦人在文化上继承了苏美尔—阿卡德人的传统。但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巴比伦美术作品却为数不多,现存最完整的巴比伦艺术品是藏于卢浮宫的汉漠拉比法典石碑。
汉漠拉比是巴比伦王国鼎盛时期的国王,他在位期间颁布了著名的汉漠拉比法典。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碑上,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浮雕刻画了太阳神向汉漠拉比授予法典的场面:太阳神身材高大,正襟端坐,正在向汉漠拉比授予权杖,汉漠拉比肃然而立。太阳神的威严和汉漠拉比的谦恭形成有力的对比,整个场面充满了宗教的拘谨和严肃。
三、亚述美术
公元前1600前后,巴比伦被加喜特人所灭,此后的600年当中,两河地区的文化处于退化阶段。野蛮的加喜特人很少创造出杰出的艺术成就,而在底格里斯河上游的亚述高原兴起了一支闪米特人,他们在公元前10世纪兴起,史称亚述人。亚述人性格极为、懔悍,他们长期过着游牧生活,骁勇善战、崇尚武功,他们连年对外进行征服战争,征服了整个两河地区和埃及,建立了盛极一时的亚述帝国。但这个矛盾重重的帝国并不长久,在内外矛盾的夹攻之下于公元前612年灭亡。
亚述人在文化上同样受苏美尔人的影响,但却不具有苏美尔人那种宗教的虔诚。他们的艺术主要为世俗生活服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建筑:亚述人不重来世,不修筑陵墓,他们的建筑艺术仅见于豪华的宫殿。每一代国王登基都要大兴土木,建造新宫,这一时期建造了两河历史上最宏伟富丽的宫殿建筑。由于战火连绵,亚述王宫所剩无几湖尔西巴德的萨尔贡二世宫殿是其主要代表。萨尔贡王宫营造了7年方竣工,它建在一个高18米,边长300米的方形上台上,宫殿由30多个内院、200多个房间组成,宫殿入口处有一对高1.8米的带翼人首兽身像,它们有5条腿,可从正面、侧面两个方向观看,气势极为雄壮有力,由此可想象当年亚述王宫的气势。
浮雕:亚述王宫是用大量的石板浮雕来装饰的,每一座王宫都用高达2~3米的浮雕镶嵌在宫殿内部的墙上,构成极为壮观的建筑装饰。亚述浮雕是一种最富有特色的艺术。它用长幅的画面记载了历代亚述王的军事讨伐、重大事件。宫廷生活等,按时间先后排列,表现了美术史上最长的历史浮雕场面,既有纪念意义,又有装饰墙面的作用。亚述浮雕用极为写实的手法表现了战争、狩猎等惊心动魄的紧张场面,充满着激烈的动势和紧张的气氛,显示出亚述人特有的强悍的生命力。其中对狮子受伤后的咆哮和挣扎的刻画极为生动,狮子痛苦和狂怒的形象具有一种悲剧性的壮美。亚述人对于描写复杂而庞大的场面有着比较成熟的构图能力,他们在浮雕中表现了众多的人物和复杂的背景,如军队攻城、宫殿建造、狩猎群狮等,人物关系和远近景物的处理清晰而错落有致,风景、树木、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显示出艺术家对透视原理和远近感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公元前612年亚述灭亡之后,亚述艺术也销声匿迹了,不少学者感到疑惑的是:亚述艺术是由亚述艺术家独创的,还是由许多民族通力合作完成的?这是一个有待解开的谜。
四、新巴比伦美术
公元前612年亚述帝国被伽勒底人和巴比伦人所灭,巴比伦人又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一共经历了10代国王,成为西亚地区最大的政治、文化、贸易和手工业中心。这一时期的美术成就集中体现在巴比伦城的建筑上。巴比伦城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城市,19世纪末的德国考古学家在它的遗址上挖掘了10年才完成了这一遗址的发掘工作。巴比伦城是一座正方形的城市,长达11英里,幼发拉底河从城中穿过。城围有两道厚墙,上面设有塔楼。各道城门分别用巴比伦的神祢命名,其中最重要的主门是伊斯塔尔门,它是巴比伦城中最完整的建筑。这座城门有前后两道门、四座望楼,大门墙上覆盖着彩色的琉璃砖:蓝色的背景上用黄色、褐色、黑色镶嵌着狮子、公牛和神兽浮雕,黄褐色的浮雕和蓝色的背景构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王宫内墙同样用彩色琉璃砖装饰,并镶嵌着植物图形和狮子等图案。
新巴比伦美术是庞大、豪华、富有装饰性的,但它已失去了亚述美术所蕴含着的那种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节)古代埃及美术
埃及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埃及是尼罗河的赐予”(西罗多德)。尼罗河由南向北纵贯埃及,在红海和利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之间磁润出一条狭长的绿洲。
公元前5000年,埃及社会出现了阶级的萌芽,公元前4000年前后出现了奴隶制国家。到公元前3000年,上埃及国王美尼斯征服下埃及,建立了统一的专制王朝。国王被尊为法老,既是人间君主,又是太阳神之子,利用宗教的神秘力量来统治国家。此后的埃及经历了古王国(前3000—前2300)、中王国(前2150—前1700)、新王国(前1071—前332)三个统一时期。
一、古代埃及美术的特点
埃及是古代奴隶制专制国家的典型代表,具有从法老到大臣。平民、奴隶这样一个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埃及艺术是为法老和少数贵族服务的,它是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意识形态里起着非常活跃的作用。它的作用是歌颂王权,巩固奴隶主国家的政权,强调等级制度。这种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好大喜功的法老不惜动用数十万奴隶为自己建造陵墓、庙宇,雕凿巨像,以此表现他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神化法老和贵族,在题材和表现方法上又必须严格服从统治者的要求,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埃及艺术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和程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正面律。
宗教对埃及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埃及人都是虔诚的宗教徒,甚至法老也必须借助宗教力量来统治国家。埃及人相信“灵魂不灭”,认为人的肉体死去以后,灵魂仍随着尸体存在,只要尸体保存得好,灵魂便可得到永生。从这一观念出发,埃及人对陵墓的建造和装饰、尸体的保存特别关心。他们的艺术大多是为死者服务的,所以,美术史家又把埃及艺术称为“来世的艺术”。
埃及艺术的形式在3000年间基本处于稳定不变的状态,总的说是壮丽、宏伟、明确、稳定,有严格的规范,又具有写实基础上的美化。这种缺少变化的局面的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埃及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一种封闭的状况,它与世界其他文明地区隔绝,仅有东面的苏伊士海峡与亚洲相连。此外,它的周围全是海洋、沙漠和高原。与外界的隔绝造成了文化发展上的单一状况。
二、古王国美术
古王国时期的美术以金字塔建筑和雕刻最为突出,壁画尚处在初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