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备货送礼
心虚的赵四娘觉得有些撑不下去了,忙招呼一家人推了辆车,匆匆离开了姜家。
为了方便搬运他们留在老赵家的那些家伙事儿,今儿特地选择了辆大手推车,可车上就只放着一只装满稻草的竹篓,这就更显得车上头空空如也。
“四娘啊,待会儿去镇上买些啥给你爷奶呀?”赵永忠虽然很相信小闺女一定能把事儿办得稳妥,可还是好奇她会准备什么大礼给他爹娘。
赵四娘望了眼不远处的码头,笑道:“爹,咱们去码头买两条鱼带过去吧!”
赵永忠奇道:“不是说要去镇上买……”
“爹,咱们从姜家滩回去,不带上两条鱼怎么说得过去?就按妹妹说的,咱们去买鱼吧!”赵三娘帮腔道。
于是赵永忠就被家人拖去了码头,不过到了码头后,赵四娘改变了主意,不止买了两条,一共买了六条大鱼。
赵三娘心里暗暗嘀咕,妹妹怎么对老赵家这么大方呀?这不符合常理呀!
更加出乎赵三娘的意料的是,到了镇上赵四娘也表现得非常大方的。
赵四娘先是领着一家人从东街逛到南街,去铁匠铺取回订制的模子,再去杂货铺订了一只石磨。办完这些铺子里差事后,赵四娘又买了四包红糖、四包大枣和两块尺头。
这些东西对于财大气粗的赵四娘来说不算什么,可是除了赵永忠外,其他人都震惊了:以他们对赵四娘的了解,赵四娘就算把银子扔到水里,恐怕也不会把这钱花在赵乔氏身上的!
只有赵永忠看到这些东西,傻乎乎地笑道:“又买红糖和尺头做啥?昨儿不是买了那么多,刚刚直接从家里拿就是了!”
赵四娘解释道:“家里好一点的红糖是给买大家喝的,次一点的我另有用途。至于尺头嘛,昨儿买的那匹布虽然也是细布的,但那只是中等货,用来送人的当然得买上等的啦!”
赵三娘和赵三郎兄妹俩对看一眼,奇道:难不成今儿妹妹她转性啦?
不确定是否真是转了性的赵四娘眼见赵家村越来越近,让赵永忠停下车来,再一次仔细检查竹篓里的红糖、红枣和尺头是否藏得稳妥,确认无误之后,才让赵永忠再次将车推动起来。
“四娘,好好的东西,干嘛把它们藏起来?”赵永忠问道。
赵四娘眨眨眼睛,笑嘻嘻地说道:“爹,财不可露白呀!万一遇到劫道的可咋办呢?”
这一回把全家人都给逗乐了,而赵三郎越来越肯定竹篓里的这些东西赵乔氏她们恐怕连边儿都摸不着。
进了赵家村,还没走上几步路就碰上了好几个熟人,赵永忠主动同他们打招呼,可不知是不是赵永忠的错觉,别人虽然也回应了他,但看他们一家的眼神都有些怪怪的。
见赵永忠一脸困惑,赵四娘提议道:“要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儿,咱们去里正家问一问不就知道了?上回里正替咱们说话,咱们还没有去谢过人家呢!现在就登门去拜谢一下吧!”
于是一家人就浩浩荡荡地去了不远处的里正家。
里正家不仅房子是赵家村最周正的,他家仆从的数量也是赵家村最多的。由于里正这一职是最基层的小吏,负责处理村里大大小小的琐碎事务,时不时会有村民上门来访,因此不缺仆从的里正家就在门外配了个小厮,专门负责迎来送往。
那小厮虽然不是本村人,可赵永忠他们一家他还是认得出来的,见他们居然回赵家村了,不由得大感诧异。
“赵三哥,你们不是出去躲债了吗?怎么又回来啦?”那小厮忙问道。
赵永忠奇道:“躲债?这是怎么说的?我不过是带着媳妇儿孩子去了一趟老丈人家。梁兄弟,这都是谁造的谣呀?”
“这……”小厮梁有福一脸为难,有些说不出口。
赵四娘笑道:“这还用问?肯定是咱奶说的呗!只是梁叔叔,咱爷也承认了这么一说吗?”
梁有福如实说道:“只有赵二婶天天在那儿大声嚷嚷,还扬言要和你们断绝关系。赵二伯倒没说啥,可是人家问起来,他也没说不是,只是一个劲儿地在那儿摇头叹气。”
赵永忠夫妇听了只觉寒心,而赵三娘他们心里则是冷笑连连。
这时只听到院子里传来了里正赵正义的声音:“有福,你在外面同谁说话呢?”
梁有福忙进去禀报里正是赵永忠一家来访。
这回不仅是里正,就连和赵正义一起喝茶聊天的几个村老也奇怪了,这才几天呢,出门躲债的赵永忠一家就敢跑回来了?
不过见多识广的里正还是忙让梁有福将赵永忠一家人请了进来。
临进门前,赵四娘将两条鱼塞到了赵永忠手上,让他提进去送给里正。
赵四娘笑道:“里正爷爷,前几日我外公过五十大寿,咱们一家人去姜家滩给他老人家拜寿。外公一家实在太客气了,一直把咱们留到今天才肯放回来。这姜家滩也没别的特产,就盛产鱼。这两条鱼是刚捕上岸的,带回来给您尝尝鲜!”
赵正义知道姜家滩的鱼不值什么钱,可这是赵永忠一家的心意,推辞了两下也就收下了,让下人拎去了灶间。
“永忠啊,你们这几日都是在姜家滩?”在里正家喝茶的赵正良率先问道。
赵永忠忙道:“是呀,成亲十几年了,一直不曾有机会给我老丈人拜过寿,心里挺过意不去的。这回分家了,手头上也没啥要紧事儿,碰巧我老丈人过五十大寿,就赶去姜家滩拜寿了。咱们、咱们真不是出去躲债的呀!”
赵正良见赵永忠脸涨得通红,忙点头道:“你是我看着长大的,你的人品我绝对信得过!只是你娘她……唉,闹得太不像了!”
“说实话,咱们这趟去姜家滩除了拜寿之外,还是想去筹些钱回来还债的。”赵四娘一面说,一面从兜里掏出一包碎银子来,接着道:“里正爷爷,其实咱们也不愿意耽搁这么多天,想早点儿回来的。可这钱真不好筹呀!姜家滩那地方您也是知道的,是个穷得不能再穷的渔村,咱们差不多把村子里所有的人家都跑遍了,也没借到几个钱。最后还是我外公把自家的船给卖了,才好不容易把钱给筹齐了。”
赵正良他们一看,只见赵四娘手上那些碎银子加起来大概有五六两。原本他们就不太相信勤恳踏实的赵永忠一家会丢下父母跑路,有这些银子为证,登时都相信他们真是去姜家滩筹钱了。
紧接着赵四娘叹道:“唉,我外公一家的日子本就过得艰难,更糟糕的是,我舅舅前几日又摔断了腿,日子越发过不下去了。可我外公为了咱们一家,还是二话不说就把赖以为生的渔船给卖掉了,这份恩情咱家没齿难忘!正好咱们在赵家村又没有房子了,家里就给了咱们五串钱。大家都懂的,这点钱在赵家村连买块地基都不够,更别提盖房子了。所以就打算把欠的债还清后,举家迁往姜家滩。既是报答外公一家的恩情,也是给自个儿寻条活路。”
赵四娘这番话里的信息量实在太大,里正他们都有些懵了,隔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你们不是分到了半个东厢房吗?怎么现在又说没有房子了呢?”里正忙问道。
赵四娘见赵永忠神色古怪,欲言又止,忙拉住了她爹的手,又使了个眼色给赵三郎。
赵三郎答道:“我奶说我四叔马上要成亲了,两家人住在一起太挤了,就补贴给咱们家五串钱,让咱们另外盖间房子住。”
“啥?真就给了五串钱?五串钱连间茅屋都盖不起来,赵乔氏这是想让儿孙住窝棚吗?原先分家就分得极不公平,不提别的,就说这房子吧!这么周正的一套房子,又有正房,又有厢房,永忠他们一家六口就只给分了一间。哼!当别人不知道呢?她那没出嫁的小闺女反而独占了整个西厢房!这心眼儿也太偏了!”心直口快的赵正良替赵永忠一家鸣不平。
“咱爷总告诫咱们说,做人一定要顾全大局。为了大郎哥考上科举,咱们做出些牺牲也不算啥……”
听赵三郎这么说,里正和众村老嘴上虽没说什么,心里都开始鄙夷赵老爷子的为人:明明心都偏了没边儿了,还好意思说得这么冠冕堂皇的。
“……所以这家分成咋样,咱们也认了。只是咱们确实是没有能力在赵家村住下去了,不得不举家搬走。以后咱们不能在咱爷奶跟前尽孝了,还请各位以后能照拂他们二老一二。如若家里出了啥事,还望派个人来知会一声,咱们一定会即刻赶过来!”赵三郎一边说,一边朝里正他们郑重地施礼。
里正他们不禁叹道:多好的儿孙啊!唉,赵正平夫妇俩实在是不知道惜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