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内乱纷扰
第三年: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
说宋留之后再也没有起义军投降秦军有点儿夸张,凡事都会有个例外,最有影响力的意外是赵国的大将李良。
李良是赵王武臣手下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先打下常山郡,又被赵王派去打太原郡。从常山到太原要穿过太行山脉,必须经过井陉,著名的“太行八陉”之一。
所谓的“陉”就是指山脉中断的地方,是要穿过山脉所必须要走的道路。太行山脉东西向有很多这样的陉,最著名的八陉分别是军都陉、薄阳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白陉、太行陉和帜关陉。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条件下,这八条陉便成为了军队在北方中原(现在的山西河北河南)穿梭的八条咽喉要道。太行山脉延袤千里,百岭互连,八条陉都各自地形复杂,非常容易埋伏,易守难攻,是一等一的军事重地。
李良的部队从常山到太原就要穿过太行八陉之一的井陉,可是秦军已经早早的在这里设好了埋伏,他一时间攻不过去。在僵持的过程中,守关的秦将伪造了一封秦二世写给李良的劝降书,希望李良能够倒戈。
以秦二世的智商和那个放不下面子向起义军低头的劲儿,当然不可能给李良这种小人物写劝降书,这不过是秦朝守将的计谋。李良虽然没有这么坚定的怀疑,但也没有轻易信,就撤回了HD,希望能够请赵王再多拨一些兵马,让他一举攻破井陉。
李良的部队还没有到HD,先遇到了赵王武臣的姐姐。赵王这个姐姐也是飞扬跋扈的人,出去找人喝酒带了一百多个骑兵随行,李良一看这个阵势以为是赵王本人出行,于是毕恭毕敬的跪在道路一旁。
李良是赵国大将,还手握重兵,按道理来说,即便真的是赵王武臣,也应该很客气的下车来打个招呼,可偏偏武臣的姐姐此时已经喝醉,搞不清楚状况,也没弄清楚外面是谁,以为只是个普通的官员,就派随行的随从简单回了个礼。
李良素来骄贵,看到一个女子居然如此看不起自己,不肯下车来接见他,立刻就勃然大怒。当初大泽乡起义的时候,李良地位本来高于武臣,后来因为武臣和陈王关系好,所以成为了军队的主帅,再之后又因缘际会成了赵王,李良反而成了他的臣子。
所以,其实在内心,李良都不一定能把赵王放在眼里,更何况是他的姐姐?
本来接到秦二世的劝降书,李良就有了些想法,如今遇到这种事,脑子一热就真的反了。他带部队追上前去杀了武臣的姐姐,看到自己已经在HD城下,索性就攻入了HD。
HD城内的赵王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躺着中枪,姐姐的一场醉酒居然酿成如此大祸,对李良的倒戈没有一点儿防备。李良很轻松的攻入HD,杀了赵王和一票赵国大臣,只有赵王的左膀右臂张耳陈馀两人因为耳目众多,提前开溜,逃脱了这场大难。
张耳和陈馀二人素来在北方享有大名,在建立赵国的过程中又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具有很高的威望。他们在逃出HD之后四处收拢散兵,最后凑齐了一支部队打回HD。李良不敌张耳陈馀二人,就连夜逃跑,恰好此时章邯的大军一路追杀陈王到了附近,他就投奔了章邯,成为了起义军中少有的投降秦军的人,逆历史的大势而行。
李良到底后来如何,历史没有记载,钜鹿之战后不知道他有没有和章邯一起投降项羽,如果是那样,也真是一个讽刺了。
张耳和陈馀没有自己称王,他们还是比较聪明的,不想把自己推向风口浪尖,找了个原来战国时期赵国王族的后人赵歇来做傀儡君主,而自己完全把持了赵国的朝政。
陈王和赵国都因为内乱出了状况,势力大大的削弱,刘邦也没能幸免,在起兵反秦的最开始阶段,他也好好的享受了一次手下背叛所带来的恶果。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刘邦享有天下后对手下的臣子百般防备,甚至是萧何周勃这些老乡都难以幸免,韩信彭越这样的更是被赶尽杀绝,只怕都和刘邦一开始吃的这个亏有关。
教训太深刻,难免会矫枉过正。
前面说刘邦杀了沛县县令自立为沛公,斩白蛇而起,他攻打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好兄弟卢绾的家乡,和沛县互为唇齿的丰县。沛、丰两县相距甚近,两地人之间也基本都是亲戚或者朋友,刘邦想立足家乡继续发展,攻打丰县是最好的选择。
刘邦打下丰县之后,逐渐引起了秦军的注意,沛县和丰县都属于秦朝泗水郡的管辖范围,于是泗水郡的郡监,一个叫平的人(悲剧的小哥没有给后人留下自己的姓氏),开始对刘邦进行剿灭。结果这个叫平的人打着打着发现打不过刘邦,就带着残兵逃到了薛郡。
沛县大概在如今的江苏徐州,而薛郡在山东曲阜,还是有一点儿距离的,刘邦为了壮大自己,取得进一步发展就率军追杀平。沛县有萧何曹参防守没有问题,丰县他挑选了本地人雍齿做长官守城。此时的刘邦对老乡们还都是比较信任的,也就没有留下什么后手防备。
结果就在刘邦追杀平的这段时间,陈王兵败被杀,原本一致抗秦的形势陡然大乱,各地起义军开始纷纷扩张自己的地盘而不再齐心向西攻秦。
做的最露骨的就是魏国。
魏国的来历前文提过,陈王大将周市在攻打齐国被田儋击败后,撤到魏地做土皇帝,建立了魏国,还要挟陈王送来了战国魏国王室的后人魏咎做傀儡国王。从周市这些表现就可以看出他是个见利忘义、目光短浅、且毫无道义的人,拿着陈王的部队打不下齐国就自己称王称霸,还借机要挟陈王,可谓是小人之至。
周市缺乏道德操守,所以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也都不会太顾虑别人怎么骂他,他见秦军势大,毫无节操的就把兵锋转向了周边起义军,妄图通过残害同道来扩大自己的势力。
周市无节操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刘邦的沛县和丰县。
周市趁刘邦大军去薛郡的时候,带兵到了沛、丰一带,招降当地守将。萧何和曹参当然不会倒戈,以他们的智慧怎么可能跟这么一个毫无前途的主子,可雍齿就不一样了。
刘邦年轻时在沛、丰一带的名声不好,雍齿向来看不起他,后来刘邦风云际会当了沛公,雍齿在他手下做事也还是心中不服,总觉得自己在这么一个无赖手下干活儿很丢面子,于是就把整个丰县直接献给了周市。
刘邦追杀平到薛郡,后来又继续追杀到了戚地,刚刚取得彻底的大胜就听说自己后院起火,大惊之下马上率军回救。周市的部队这时候也撤了,没有和刘邦大军发生正面冲突,因为他们的后院也起火了,而且这把火还是强大的章邯大军点的。周市的如意算盘还想趁陈王死后的混乱扩大势力,谁知道灭了陈王之后的章邯第一个就把屠刀伸向了他。
周市的部队虽然撤走,可丰县已经倒戈,刘邦大怒之下对丰县进行了狂轰滥炸式的猛攻。可雍齿当初能够被委以重任,确实也是因为比较会守城,一时间刘邦居然就是打不下来,只能在城外僵持。
刘邦的内心非常着急,周围虎狼成群无不死死的盯着他,对于他来说,久攻不下一座城池是非常危险的,稍不留神就会被别人趁机吞并。
鉴于这种危险的形势,刘邦没有被仇恨冲昏头脑一根筋的死攻丰县,而是开始思考不再单独作战,投靠一个稍微强大一点儿的势力,借外力来发展自己。
他的第一个选择是楚王景驹。
楚国的张楚王陈胜不是刚刚被杀吗?如何又多出来一个楚王来?
其实景驹也是一个刚刚兴起的势力。
东阳人秦嘉最早在东海郡一带起义,他不想孤军奋战,就打出旗号说自己是跟随陈王一起反秦的。陈王听了很高兴,就派了一个叫武平君畔的人去给他们当监军。秦嘉是个不肯放权的奸雄人物,虽然表面上尊敬陈王,但其实心里还是“老子天下第一”。陈王要派一个人来管他,他当然受不了,就假传陈王的命令,找了个理由杀了武平君畔。
按道理说秦嘉的这种做法定会引起陈王的不满,但是当时陈王的大军已经开始节节败退,根本没有时间理会这种小事,再后来陈王就兵败身亡了。本来已经做好和陈王决裂打算的秦嘉一听说陈王已死,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马上大变脸,立身边一个战国时楚国王室的后人景驹为楚王,延续楚国大旗。
不得不说秦嘉还是很有脑子的,他知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的道理,明白“名分”二字有多重要,厚着脸皮借陈王和楚国的余威为自己服务。虽然秦嘉只是诸多反秦起义军里起兵较晚的一个,却很快就成了很有影响力的一个,楚国的旗号让他们无形中有延续陈王起义军“正统”的感觉,引的诸多人纷纷来投,实力发展迅速。
此时恰好楚王景驹和秦嘉就在留县,刘邦也被他们楚国正统的旗号吸引,在危难时刻选择投靠他们,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