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舅舅
既然决定了让王青辰去念书,王友富也不是拖沓的性子,第二天一大早,王友富就带着王青辰去了镇上。
由于是中途进学,王友富准备备点礼,两人先去买了一些东西,有一条肉、两斤白糖、一份点心,然后才去了镇上的学堂。
青山镇的学堂坐落在镇的南区,环境比较幽静。两人到了学堂门口,向门房的人说明了来意,就被门房的人引进去。
进去了王青辰才发现这学堂是个两进的大院子,除了刚才的门房,里面还有负责打扫的仆役、提供热水的、提供饭菜的食堂,不过热水免费饭菜是要付钱的。
到了第二进的院落,门房将两人带到一间屋子前,敲了敲门,里面传来应声后,门房人说明了王友富和王青辰的来意,三人就被请进去了。
进去后,王青辰就发现了站在书桌前的一位中年男子,知道王青辰是来念书的,中年男子就考较了王青辰的基础,发现他之前只略微学了千字文,就直接将他安排进基础班了。
王友富将买的礼送给了中年男子后交了五两银子的学费,又花了二两银子买了书本,去食堂交了剩余半年的伙食费九百文,当然,这伙食费只是中午这一顿饭。王青辰暗自嘀咕,明明还剩半年时间,结果学费是交的一年的,还好食堂没有让交一年的饭钱。
王友富在门房的指引下将王青辰送到了基础班所在的屋子。王友富全程都比较的拘谨,王青辰想了想也就明白了,这个时代读书人的地位是很高的,王友富作为一个庄户人,自然对于读书人比较的敬畏。
将王青辰送到基础班后,王友富交代了几句就赶紧走了,估计再在学堂呆下去他就会浑身不自在了吧。
王青辰看了看基础班的学生,总共二十来人,不出意外的话,他应该是这个班年龄最大的了,毕竟像他这么大才来念书的很少。不知道李云泰在哪个班,中午下学时问问看,这样想着,王青辰挑了最后的位置坐了下来。
屋子里学生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有的还小声的指指点点,王青辰见了后,站起身对着大家笑道:“大家好,我叫王青辰,来自王家村,以后请你们多多指教了……”
然后屋子里猛然静了下来,一屋子的学生都看着王青辰,惊诧于他的开场白。
王青辰愣了愣,可能他们还没见过这样直白的自我介绍吧,可是难道他要说“小生这厢有礼了”,想想就觉得浑身抖活得慌。看来还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他在养成古代读书人说话方式的道路上还得上下而求索啊。
王青辰不知道的是,他误会这些孩子了,满屋子的学生刚开始只是惊诧于他的年龄,对他有些畏惧,后来王青辰的自我介绍,听着就觉得王青辰这人有点憨傻,前后反差有点大,以至于大家没那么快做出反应。
没等王青辰再往深处想,夫子就进来了,王青辰开始了他古代上学的第一天。
那边王青辰认真听课,这边王友富边往家走边盘算着自家还剩的银两。本来自家攒了有三四两银子,后来王青辰种花赚了三百两,租铺子时租户给的一年租金七两银子,然后就是买田置铺花了两百二十六两,还张氏治病钱以及买谢礼的钱三十一两,小猪崽九百六十文,今天王青辰读书的拜师礼、学费、书本、伙食费加起来有将近九两银子,现在家里还剩四十几两的银子。这剩余的银子给青华说门好的媳妇倒不难,但王友富还打算重新盖几间漂亮的青砖瓦房,到时候银子可就得所剩无几了。不过,王友富转念一想,到秋收时,自己买的地里庄稼的收成应该能有十来两的银子,顿时决定秋收后家里就盖房。
王友富这边路上打算的好,全然不知家里正有一个麻烦在等着他。
王青辰中午下学后正想着要怎么找到李云泰,没成想李云泰过来找他了,两人一起去了食堂吃了饭,饭后李云泰带着王青辰在学堂里转转,熟悉熟悉学堂。
待对学堂有大致了解并知道了李云泰他们班的位置后,王青辰就央着李云泰和他一起去买笔墨纸砚。
学堂不远处就有一家铺子专门卖笔墨纸砚的,李云泰带着王青辰进去了后,伙计一看是学堂的学生,就热情地招待了起来。
王青辰之前跟李云泰学认字时用的东西都是李云泰的,现在这些笔墨纸砚什么的让他自己买的话,他还真的分不出什么好坏来。因而王青辰拉李云泰过来也是想让他帮忙挑选之故。
对于这些笔墨纸砚,上品的不是他们这些庄户人家能消受得起的,王青辰也没打算买多贵的,能适合他现在用就成。
伙计帮他们介绍了好几种价位的笔墨纸砚,不过李云泰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没被伙计天花乱坠的描述迷了眼,直接帮他挑了一只六十文钱的毛笔,据李云泰说,这种毛笔好用,价钱也比较实惠,学堂里用的人比较多,又帮他挑了一个长方形的墨锭,要价一百二十文钱。之后王青辰自己挑选了一个笔搁,要价二十文钱。
还有砚台和纸没有买,王青辰看了一圈,那些砚台都不是很好看,正准备随便买一个,伙计看出了他的心思,拿出了一个没有摆放在外面的砚台。
这个砚台是不规则形状的,中间有两处是凹下去的,被雕成了两个大小不一样的荷塘,荷塘边上还有雕成的立体的荷叶一直延伸到荷塘中间,就像浮在水上似的,这哪儿是砚台啊,这简直就是一件工艺品,光是这雕工就比较令人赞叹。
伙计一看有戏,就开始极力地向王青辰推销这个砚台,说这个砚台是怎么怎么好。
王青辰一看这个砚台就喜欢,不过要价一两银子。若是以前他一定对一两银子不当一回事,毕竟前世看电视时那些个王公贵族或纨绔子弟不说一掷千金了,起码都是一掷几千两几万两,在那样的熏染下,谁还会觉得一两银子贵呢?不过自从来到这里后,王青辰就知道了钱的贵重了,这一两银子还真是贵。
看王青辰为难的样子,伙计就知道是嫌这价钱贵了,就道:“这砚台我们铺子里就只有这一个,之前也是有很多学生喜欢,就是因为这价钱才会到今天都没有卖出去,您要是真喜欢,我倒是可以给您降十文钱。”
伙计的话里着重强调了这砚台的唯一性,而且有很多人喜欢,指不定就会被谁买走,而且他还很“仁义”地帮着减了十文钱,价钱上是不会再降了。
李云泰也看的出来王青辰比较中意这砚台,不过花那么贵的钱买这个李云泰还是觉得有点不值,毕竟王青辰家才刚刚日子好过了些,这样大手大脚可不太好,因此就建议道:“青辰,这个太贵了,要不咱再看看其他砚台?”
王青辰也在满心犹豫中,他也知道李云泰的建议是好的,不过自己确实中意这一个,于是狠了把心道:“就要这个吧。”
“好嘞!”伙计听了眉开眼笑。
之后王青辰还买了一些纸,可能是由于王青辰买了那个砚台,伙计又给他便宜了五文钱,花了一百三十文钱买了三张大纸,这些大纸还需要回去裁成一小张一小张的。
买完了要用的笔墨纸砚,两人就回了学堂,毕竟下午还有课。
因为王青辰呆的是基础班,因而下午有一段时间是练字用的。其他的学生之前跟夫子学过怎么握笔、下笔之类的,都在安静地写字,夫子知道王青辰是今天刚来的,就单独指导了王青辰关于怎么握笔、怎么下笔之类的技巧。王青辰虽然之前跟李云泰学过,但还是很仔细地听夫子的指导。
一个下午很快过去,李云泰过来喊了王青辰一块回去。王青辰想起了村里还有两人在学堂念书,里正家的齐锦堂和张云柱家的张文兵,就问起了那两人的情况。
原来这两人虽然也是王家村的,但齐锦堂有个亲戚在镇上,家里就安排他住在了亲戚家,免得受来回奔波之苦,而张文兵则是他家里帮他在镇上租了个房子。不过李云泰还告诉王青辰,齐锦堂学业比较出众,很受夫子的喜欢,应该明年就会去参加县试了,想来以他的学业县试应该是没问题的。不过那张文兵听说是不怎么学好,荒废学业不说,还总跟着镇上一些不怎么学好的人混玩。
对于这些,王青辰也就当八卦听听了,他现在最主要的是努力学习。
回到家,王青辰就发觉气氛有点不对,王友富和杨氏虽然没有说话,但脸上的表情在那,王青辰就拖了彩云过来问了话。
“二哥,今天大舅舅来了,然后爹娘他们就这样了。”彩云回答道。
“大舅舅?”王青辰疑惑道,自己家和杨氏娘家不是很久都没来往了吗?怎么这个节骨眼上来了?难道是听说了自己家买了铺子,来打秋风的?王青辰想着就又问道:“大舅舅来了说什么了吗?”
“不知道,大舅舅和爹娘在屋里说话,叫我自己出去玩。”彩云道。
王青辰越发疑惑了,不过看王友富和杨氏的样子,他也不好主动去问。反正这大舅舅有什么目的,就算两口子不说,他也应该很快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