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宋武大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5章 粮食危机(下)(2)

李隽接着道:“善莫以细小而不为,吃饭穿衣看似平常,实则是头等大事。海南黎族女子善纺织,能够纺织棉布,宜中你到了广州,立即安排人手生产纺车,请黎族女子当师傅,培训一批熟练工,把棉花织成布,做成衣服,运到临安来。将士们和难民的冬装就指望你了。”

陈宜中现在方才领教到李隽的可怕处,事无巨细均在他的计算之中,心思之缜密已经到了让人生畏的程度,道:“皇上请放心,臣一定做到。”

文天祥不愧千古名臣,什么事情总是想到头里去,马上提醒李隽道:“皇上,战争一起,北方物资缺乏,大量的物资需要从南方征调,臣以为应该加紧准备车、马、民夫,修缮道路,以便物资从五岭向北运输。”

文天祥所说属于非常紧要之事,要是不着手准备,到时就算是有物资也难以从广州运到临安来,陈宜中和赵良淳深表赞同,就是明霞大师也点头道:“对对对,深谋远虑之术。”

“不。”李隽连想也没有想就否决了,道:“至于运输一事,我另有看法。五岭险阻,自古号称天险,难以逾越,再加上南方天气温暖,雨季长,道路泥泞,运输的时间很长,成本高昂。再者,岭南之地和闽南多幛气,民夫很容易中毒,有损健康,不人道。我决定,运输就走海路。”

五岭是由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组成,梅岭故道在大庾岭东段,全长三十公里,路面宽一丈,是广东与内地联系的必经之地,成为南北经济的大动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决定对岭南用兵,开拓岭南之地,为解决粮食运输问题,下令开凿山道。到了唐朝,一代名相张九龄实地考察后发现古道年久失修,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上书唐玄宗发民夫开凿出这条新道。

新道主要运送一些体轻价值大的货物,比如象牙,犀牛角,名贵药材等。这些物品的价值虽然大,但是整个需求量并不太大,用现代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有效需求不足,这条通道的运输能力能够满足需要。

象粮食这种无论王公贵族,富商巨贾,平头百姓都需要的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很大,临安作为主战场,造成无数的难民,这一需求就更大了,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天文数字,要是从梅关运送,成本太高,收效甚微。如此大规模的运输,根本就承受不了。经过考虑后,李隽决定走海路,时间短,运量大,更重要的是不给百姓增加负担,可以让不堪其苦的百姓获得喘息的机会。

文天祥等人只觉眼睛一亮,赞道:“好好好。”

陈宜中不无遗憾地道:“不过,朝庭没有可供卸货的港口。焦山一战后,蒙古人确立了水军的绝对优势,是不会给我们机会的,原本处于杭州湾的港口将不能再使用。”(按:杭州湾一说在宋代是没有的,为了让读者更好的理解,不用去查历史地图,我就用现代名了。)

陈宜中所言是真的,焦山一战后,南宋水军损失惨重,元朝水军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以伯颜的精明绝对不会给南宋运输物资的机会,必然要实施打击。

这事,李隽早就考虑成熟了,微微一笑,道:“我决定等条件成熟后在这里修建一座港口,专门卸载物资。嗯,就叫宁波港吧。”他指的是杭州湾最靠前的地方,道:“在这里修建港口的好处是因为有舟山群岛,可以在上面建筑防御工事,制衡蒙古水军。港口要修建大量坚固的防御工事,要保护好船只。在离宁波港四十里的地方,修一座城市,就叫宁波城吧。作为中转站,用来贮存物资,派重兵防守。”

顿了顿,道:“从临安开始,修一条公路,通到宁波城,再向东,通到宁波港。如此一来,江南之地的特产可以通过宁波港运到广州,再装船销往海外。南方的物资可以畅行无阻地运到临安。”

文天祥他们都知道一条陆路运输的教训,就是成本太高,而运输量小。原因在于民夫的粮食难以解决,自带粮食运粮食,等运到目的地不仅把自带的粮食吃光了不说,说不定连运输的粮食都给吃得七七八八了,这是非常让人头疼的事。就算采用接力式的运输方式,成本也太高。要是真如李隽所说,走海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按:民夫远途运输粮食真的会把运输的粮食吃掉,这在历史上是存在的。)

文天祥不无担心地道:“我们可以把防御工事修得很坚固,可以很好地制衡蒙古水军。臣担心,要是蒙古水军绕过宁波港南下,去攻击我们的运输船队的话,后果会非常严重。”

李隽点头道:“履善所言不无道理,朕决定走近海路线,不要离开海岸太远,一旦遭到攻击,可以向附近的港口停靠,获得保护。所以,沿岸的港口都要修缮,加强防御工事。不过,这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重建水军,取得制海权才是上上之策。各大船厂要开满工,加快战船的生产,我们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重建水军。

“另外,这些港口还可以作为补给站,给南下北上的船队提供蔬菜、粮食、淡水,还要修些收费适中的旅店,供船工水手歇息用。”

这次御前会议,李隽围绕即将到来的临安保卫战进行了全方位部署,涉及到军事、经济、贸易、科技、教育、民生、民权等方方面面,其影响是深远的。可以说,这是李隽到达另一时空以来发布的施政纲领,自此以后,在他治下的华夏逐步向他推崇的“开明的多元化和谐社会”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