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点金融史4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黄金成就的霸权--葡萄牙和西班牙(4)

我们很难相信,黄金怎么会成为葡萄牙衰败的催化剂呢?其实,问题关键是,流入葡萄牙的黄金并没有大量投入生产领域而是用作他途,这样就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经济落后、奢侈成风、外敌嫉妒等,最终这些因素导致了国家的内乱,从而使得葡萄牙走向了衰败。

1.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19

葡萄牙的黄金时期正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兴起的时期,但葡萄牙的经济中却少有资本主义的成分,工业不发达、农业也落后,最终涌入的黄金也没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先看工业。自中世纪以来,葡萄牙的手工业水平一直比较落后,除渔船制造有一定优势外,铁制工具、陶器、粗布、马具、麻绳、鞋等仅有的手工制造业都限于家庭经营模式,工艺水平低,产品质量差。14-16世纪西欧主要国家手工业都取得明显进步,而葡萄牙的手工业在16世纪末叶依然停留在13世纪的水平。直到18世纪初,著名的玛夫拉修道院还需要借助德国的设计师和意大利的工匠,利用来自罗马、威尼斯、米兰、法国、荷兰、热那亚及列日的建材、装饰板、祭祀用具、蜡烛架、钟表和管风琴等进口货才建造和装备起来。16世纪葡萄牙的消费者置政府禁令于不顾,走私或购买英、法、荷等国的纺织品和葡萄酒,这也说明葡萄牙本国产品实在低劣和短缺。

手工业落后使葡萄牙生产不出能够受到东方人欢迎的商品。当时在东方走俏的西方产品包括珊瑚、番红花、水银、铜、铅、茜草染料和纺织品等等。而这些物品多产自包括埃及在内的地中海地区或热那亚、佛罗伦萨、伦敦、荷兰等地,很少产自葡萄牙。

这样,为维持香料贸易,葡萄牙只能从其他西欧国家进口商品--主要是工业品,利用东西方两地间的差价赚取利润。但是这种转手贸易不可能持久。随着葡萄牙对外国工业品需求量的增加,外国工业品出口价格必然提高,直到与香料进口价相差无几,这样留给葡萄牙人的利润就越来越少。的确,工业品出口国的国民富裕起来以后会引起更大的香料消费需求,从而为葡萄牙人的香料贸易提供更多的机会,但是鉴于香料贸易越发展,葡萄牙进口西欧工业品生产国的商品就越多,所以到头来还是其他国家而不是葡萄牙的经济在消费刺激下发展起来。

农业的情况比工业还要糟糕。工业仅限于停滞,农业则出现衰落。大规模的海外扩张吸引了大量农业人口,农业劳动力出现不足。为补充劳动力,葡萄牙一度以平均每年1万一1.2万人的速度进口非洲奴隶,但黑奴的劳动生产率远远不能与流失的农民相比。另一方面,在海外扩张时代的葡萄牙,土地仍是最安全的资金投向,人们普遍认为,在“危机的时刻,一棵橄榄树和一寸土地都是最后的藏身之地。”从印度归来的暴富贵族、官吏和冒险家纷纷斥资购买土地,造成土地集中、自耕农减少,而以当时的农业生产力水平而论,自耕农阶层的萎缩,势必引起农业生产力的下降。

葡萄牙政府最大的决策失误,是没有利用海外财源进行生产性投资。当时的葡萄牙人不可能意识到只有发展工业、建立稳定的国内经济体系,海上贸易才有可能持续进行,所以白白浪费了滚滚而来的资金,错过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机会,等到其它的资本主义国家崛起时,葡萄牙只能走向衰败。

2.黄金引发了国内的奢靡之风

涌入的黄金极大的提升了葡萄牙人的财富水平,这就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财富的负面作用首先体现为奢靡之风盛行。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富翁的葡萄牙人,既然没有投资生产的热情,就必然将金钱用来挥霍和亭受,购买外国货成为时尚就反映了这一点。在葡萄牙海外扩张盛期,有钱人使用或消费的武器、服装、家具、艺术品、地毯、粮食、马匹、车辆、建材、书籍、裘皮、香水全是进口货。不但法国的水晶玻璃器皿,澳门、热那亚和英国的瓷器,以及匈牙利的茉莉花油和香水备受青睐,正如一部讽刺剧所表现的,就连人们食用的生肉也从不列颠进口,白菜则来自比斯开湾。在沿海城市的小街上,外国人开的店铺鳞次栉比,用外国化妆品打扮得油头粉面的学生倘佯其间,流连忘返,采购袜子、皮带扣、手套、小刀、剪刀等日常用品。这种使用外国货的习惯,随着这些学生毕业以后从事医生、神父、主教、法官、行政官员等受人尊重的职业而引领全国的消费指向。产自本国、本地的用品和服装穿戴成为“乡巴佬”的标签。奢侈之风甚至引起统治者和政府的不安。议员们为高档消费品充斥市场而忧虑,为贵族以奢华为荣的作风所震惊,对宫廷的铺张浪费感到不满。政府最后被迫颁布法令,禁止穿着过分华贵的服装,限制优质衣料、首饰、黄金和白银饰品的消费量,限制雇用仆人的数目。源自海外掠夺的横财也使葡萄牙人不再有耐心通过日复一日的辛勤劳动来改善生活。劳动受到鄙视,好逸恶劳成为时髦。

一向游手好闲的贵族此时连地产也懒得经营,他们利用国王炫耀尊贵、扩大宫廷规模的机会一窝蜂似的拥向宫廷,捐一个闲差,领取不菲的年俸。若奥二世统治时期的宫廷只有200人,而到曼努埃尔一世时代,在宫廷供职的达到4000人。剧作家吉尔·维森特不禁感叹:“驮夫的骡子也列入了领取国王俸禄的花名册。”16世纪30、40年代,庞大的冗官冗员已使国家财政难以支撑。

当大量的财富突然来到时,葡萄牙人没有投资于生产,而是把大量的财富投入到消费之中。葡萄牙的自然经济条件并不好,支撑他们不畏艰难探险的精神动力就是香料,现在香料已到手,接下来似乎就该享受了。不论是国王还是贵族都大兴奢侈之风,浪费大量财富。一名布拉甘沙公爵每次举杯饮水时,他的宫殿里都要奏乐致敬。到16世纪中叶,国民缺乏追求、思想颓废的情况已相当严重。葡萄牙的繁荣太多地依赖香料贸易,很少有其他财富来源,一旦香料贸易出现问题,又无所追求的话,衰落就是时间问题了。

3.海外贸易受到挑战

葡萄牙占领了印度洋沿岸的贸易据点,垄断了通向欧洲的香料贸易,这为葡萄牙获取了巨额的财富。但是,这些让他们富足起来的香料贸易却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葡萄牙始料未及20。

反应之一:在于葡萄牙从事的香料贸易竟然加重了葡萄牙的债务负担。

葡萄牙在东方打破了阿拉伯商人贸易网络,成功地实现了贸易控制,垄断了香料贸易。而他们在东方购买香料,大多使用现金交易,有时也以物易物。他们将一些欧洲的产品带到亚洲交换香料,当时亚洲对欧洲的产品也有一定的需要,比如铜、铅、水银、白银和布匹。

遗憾的是,葡萄牙自己并不出产这些原料,也不想生产这些工业品,而是要到国外去购买。当时开往东方的一艘船上的运货单上显示:船上装载了热那亚的平绒,佛罗伦萨的绯布,伦敦的棉布,还有荷兰的亚麻布。

香料贸易的终点不在里斯本,而在安特卫普,那里是欧洲香料的集散地。为了处理和北欧国家的贸易,葡萄牙在安特卫普建立了一个商行。船队从那里赊账购买东方贸易所需要的欧洲布匹,等船队运回香料以后再付账。这些贷款的利息很高,大约年利率有25%,而且运输路线很漫长,短时期内无法还债。所以债务越滚越大,到1524年,葡萄牙已经欠下了300万克鲁扎多。

香料贸易的经营成本也在逐步加大。葡萄牙为了东方的战争需要花钱,为了维持与当地部落的联盟需要花钱。更重要的是,航行到印度仍然充满风险,海上的死亡率极高,一位经常跑这条航线的水手说,有4000人与他一起跑这条航线,但是回来的不到2000人,一些人在海上死了,一些人在印度不适应气候得病而亡,还有一些人永远留在东方,不再返回欧洲。

反应之二:在于香料供应量的增加降低了香料贸易的利润。

每年复活节期间,船队离开里斯本,到达印度后,卸下装载的欧洲货物。装上葡萄牙商行预先收购好的香料。有人算过一笔账:装船时每51公斤胡椒的价格为3个克鲁扎多,加上旅途开销、在印度和里斯本贮存的管理费、海上运输费以及货物在船上的损耗,到达里斯本以后,价值就达到17个克鲁扎多,而由贸易公司批发出售的价格达到了33个克鲁扎多。每年葡萄牙的香料进口达到200万公斤。

大量的东方香料进入欧洲,导致香料价格下跌。另一方面,原来经营香料的意大利城市不甘心失败。不久,从红海阿拉伯老商路过来的香料在欧洲市场上卷土重来。他们大肆鼓噪说,葡萄牙的香料经过漫长的海上运输,很多都已经变质。

欧洲人在香料上有了另一种选择,这对葡萄牙人来说不是好消息。很快,香料贸易的收入不能弥补支出,葡萄牙不得不向国民借内债,1528年,葡萄牙发放了利息为6.25%的国库债券,用来支付年利率为25%的外债。到16世纪中叶,内债比外债多了4倍。葡萄牙国内的全部积蓄就这样流到了国外,东方贸易使国家变得日益贫困。

4.国内政局不稳引发了动乱

葡萄牙的衰落还有内部的原因,那就是王位的危机。1557年,葡萄牙国王若昂三世逝世了,王位留给了他的孙子塞巴斯蒂昂继承,而此时他却只有3岁,于是由王太后摄政,但是这个王太后却是原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妹妹,因而她的摄政地位受到了国内民众和贵族的一致反对,国家内部面临着内乱的危险。

后来,王太后在摄政5年之后放弃摄政地位,由前国王若昂三世的弟弟恩里克大主教摄政,暂时缓解了国内的内乱。但是,小国王长大以后,热衷于战事,1578年,在讨伐摩洛哥王国的战斗中,塞巴斯蒂昂战死,使国家再度陷入到王位危机中,因为,塞巴斯蒂昂是一脉单传,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后代,王位真的是无人继承了。

按照当时葡萄牙王族的血缘关系,一件颇为惊奇的事情出现了,那就是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居然成为了第一继承人。因为若昂三世的直系亲属已经没有了,与他平辈的处在第二位的就是他的妹妹伊萨贝尔,她是查理五世的妻子、菲利普二世的母亲,这样,菲利普二世就具备了直接继承人的资格。

从宗族和血缘关系来看,排在第二位的是若昂三世的弟弟路易斯的私生子安东尼奥;排在第三位的是若昂三世的弟弟摄政大主教恩里克,他是前国王唯一的弟弟;排在最后一位的是若昂三世的弟弟阿杜尔特王子的女儿卡塔琳娜女公爵。

小国王塞巴斯蒂昂死后,恩里克大主教当之无愧的登上了国王的宝座,但是他已经64岁了,而且体弱多病,也没有子女,他死后的继承人问题成为了国内各界关注的焦点:孙子辈的继承人当中,菲利普二世排在第一位,其后才是安东尼奥和卡塔琳娜。

同时,西班牙国内也在密切关注着这件事,菲利普二世正要借这件事情来完成对葡萄牙的占领,他在两国边界布置了重兵,时刻等待着葡萄牙国内的变局。终于,1579年,恩里克国王去世,菲利普二世等到了机会,顺利入主葡萄牙,成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共同国王。此后的60年,葡萄牙成为西班牙的附庸,也标志着葡萄牙从此衰落下去。

二、西班牙的衰落

西班牙的强盛并没有维持多少时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很快就步葡萄牙后尘,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曾经独霸一方的国家走上了衰败的道路呢?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西班牙自身的因素,经济失衡、政治失势、社会腐化、军事衰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1、经济失衡

从美洲开发来的大量金银在输入西班牙后,并没能在西班牙生根,形成雄厚的资本原始积累,而是大量地流往国外,西班牙因此成为名符其实的所谓的“黄金漏斗”,这样,西班牙国内的经济发展就呈现出不均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物价上涨过快和外贸依存度过大。

(1)经济结构不合理

经济原因与葡萄牙相同,那就是从海外掠夺带来的大量金银并没有投入国内经济的合理发展,而是用来享乐和维持庞大的军事力量,这样,西班牙国内的经济发展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发展缓慢21。

农业基础薄弱。西班牙封建国家薄弱的农业基础和不协调的农业经济结构,难以维持其工商业的发展需要,这是导致其经济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西班牙君主专制政体为保护具有最狭隘利益的贵族特权,使西班牙的封建土地牢固地掌握在贵族手中,以致农奴制在许多地区得到了巩固。其国内贵族伊达戈和高级教士虽不到人口的2%,但他们却拥有95%到97%的土地,而占人口90%的农民几乎全都没有土地。他们只能在大贵族土地上佃种,才能生存,因而受到地主教会的残酷剥削,同时承受国家的沉重税收,他们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改良。16世纪初期因西班牙的经济出现繁荣,农产品价格回升,这种形势又刺激了大贵族的渔利欲望,他们占夺了农民按惯例使用的公有地和牧地,恢复了许多原已只具有象征意义的封建权力,加强了对农民的压榨。到16世纪末,随着经济的衰退,农产品价格不再上涨,农民生活状况便日益恶化,他们渐渐失去了对生产的兴趣,因而“西班牙1/3的农田变成了荒地”。

其次,西班牙以封建大贵族利益为主的“养羊团”(或称“麦斯塔”)严重地破坏农业生产。西班牙的养羊业完全操纵在僧俗封建主贵族的手中,在16世纪参加养羊团的是以朝廷显要人物和大封建主以及寺院僧侣骑士团为主。他们享有许多特权,如可以任意使用牧场和水源,羊群可以在全国各地流动放牧,凡是羊群经过的地方,不得种植任何东西,耕地不得用篱笆圈围起来,违者处以重罪。因此,西班牙的养羊业不但没有促进经济发展,反而促其农业被彻底摧毁。

再次,西班牙君主不但不修复被战争破坏的水利灌溉工程,而且还主观地严格限制国内粮食的价格和流通办法。国王腓力二世时期曾对国内粮食等价格进行强制性的规定,这样,一方面使谷物价格上涨幅度与日用工商业的涨价比例相差一大半,迫使农民走向破产;另一方面由于对本国主要农产品和经济作物的价格定得太低,促进走私风气盛行,阻碍了西班牙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所有这些反动措施,促使西班牙农业经济迅速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