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参加工作(1)
在人生路上,机遇至关重要,但刻苦尤为关键。如果自己不刻苦,机遇再多也没用,因为机遇只是改变人生的开始,要从根本上改变人生,还需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靠自己的智 慧和努力。
01”当临时工也去“
1970年,正值全国”文革“如火如荼,一浪高过一浪的时候,我结束了学生生涯,于当年12月份高中毕业了。当时,全国正常的教育秩序被打乱,新中国成立以后所建立的高考制度作为 ”资产阶级教育“路线的产物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推荐和保送上大学,前提条件是出身成分好,”根红苗正“,这样才有资格 被贫下中农或工人阶级代表推荐为”工农兵“学员上大学。而作为学生的我是中农成分,按当时的说法是团结对象,当然不在被 举荐之列,因此,我和其他”不幸的一代“一样,只好放弃”大学梦“,老老实实回家务农。
毕业之后干什么?长期在家务农不甘心,天天和继母打交道不情愿,当兵两次体检合格,因中农成分被拿下。正当我一筹莫展之际,幸运之神在我人生的关键节点开启了一扇希望之门。
我们村是公社所在地,我父亲在大队任会计多年,人品极 好,业务甚熟,是全公社出了名的”铁算盘“”堂里清“,他和公社干部们都比较熟悉,而且他们对我父亲的印象也都非常好。 当时的公社革委会副主任李俊波和我父亲的私交甚好(李主任是工农干部,是刚刚被”解放“,进公社革命委员会任职的), 他知道我家的情况,孩子们跟着继母不容易,就将县水利管理站要招一名临时工的消息告诉了我父亲,并说名额就一个,要严 格保密,如果孩子愿去,就上公社来开一个介绍信后,即刻去报到上班。父亲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告诉我,我说:”当临时工也去!
“我激动得一个晚上都没合眼,想得最多的还是,虽然是份”临时“工作,但终究比在生产队”挣工分“强百倍。只要离开仁里村,我就必须好好干,绝不能给父亲丢脸,给乡亲们丢人。 就这样,我高中毕业后不久,于1971年4月在我县水利管理站也就是现在的水务局上班了。从此,告别了农村,来到了县城,走向 了社会,开始了我崭新的人生之旅。
02给新河大地做”CT“
”翻看新河去,漫卷是旱史“,这样的定位,在当时并不为过。据县志记载,新河史上十年九旱。解放后,历届政府领导全县人民与旱魔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水是制约新河发展与进步 的瓶颈。
七十年代尽管赶上”十年动乱“,但我县水利基本建设始终未停。我记得,当时我县人工打井、机械打井在”抓革命、促生产“”大批促大干“和”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的政治影响 下,全县乡乡有机械钻井队,村村有人工打井队,仅县水利管理站直接辖管的机械钻井队就有四十多个,职工近三百名。当时全 县投入水利建设人员多达五千多人。由于全县打井抗旱处在高潮期,所以,给水利部门的物探定井位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当时 五位物探人员,简直就是”香饽饽“,也是水利部门最辛苦、最忙碌的人,根本就招架不住这全面开花的打井之势。
正因为如此,所以到水利建设管理站报到后,领导找我谈话,让我到物探组上班。物探找水定井位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就我们当时的物探组来讲,没有一个真正学过这种专业,都是”半路出家“,经短期培训就上岗从事这项工作的。对我一个刚刚从学校门进机关门的”农村娃“来讲,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和严峻的考验。
当时,我的师傅是车永太、王兴旺、牛英堂,这 三位兄长是我一生的恩人,他们不仅教会了我物探技术,使我保住了这来之不易的”饭碗“,而且还教会了我如何做人。他们白 天在野外作业中手把手地教我学技术,晚上指导我读书学物探理论和知识。
通过读书学习,才明白物探找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其原理就是,根据探测目的体(也就是找水定井位)与赋存空间的物理性质(即物性)差异,通过观测和分析其物理变化规律,从而推 测地质构造、地下水源分布、深度、酸碱度、沙层、岩石构造等特征的物理探测方法,通称地球物理探测法,简称工程物探。通 俗地讲,就是像医院医生那样,给大地做”CT“,按照物探的结果确定打井区域、地点、深度、封层位置、水质以及出水量。 物探定井位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定对了皆大欢喜,是自己为自己树了一座丰碑,定错了劳民伤财,自己给自己树立一个耻辱柱。农村打一眼井,无论是解决吃水还是解决浇地,无论是在 ”年年吃救济,岁岁花贷款“的70年代,还是在物质较为丰富的今天,都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它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 力。所以,我们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不能让农村百姓心里苦;宁可自己多受累,也不能因物探不准劳民伤财 成罪人“。在物探数据的获取上,一遍又一遍核准,在绘图、计数、分析上精益求精,反复推敲测算,心里有了绝对的把握,才 敢将井位定下来,通知打井队伍开钻打井。
要把物探数据搞准确,满足群众打井的期盼,我们六个物探人员只能是”迎风浪南征北战,冒严寒东进西出“,有时忙得甚至连饭也顾不上吃。我翻看了当年自己写的物探日记,现摘录于此,尽管写得水平不高,但确实是对我们当时物探工作极为艰辛 的真实写照:
我们黝黑的面孔写的是美丽的付出;我们开朗的笑声是物探结果喜悦的收获。我们是一群执着的找水人,从滏阳河畔,到密林深处,从尘土飞扬的沙丘,到一望无际的碱地, 到处都有我们留下的足迹,到处都有我们洒下的汗水。我不相信奇迹,但北陈海苦水淀里引出幸福泉的现实告诉我, 这就是奇迹;我不相信神话,但陈村大锅锥井仅打了二十九米,就甜水喷涌的例证告诉我,这就是神话。我们那一颗颗忠诚于人民事业的心,会永远跳动在新河那366平方公里的绿色田野上。
虽然,我在水利局从事物探工作才一年多时间,但我和我的师傅及我的同事范书盈、脱登云、苏明书、邢全福等,几乎走遍了新河所有乡村,从中我了解了不少风土人情,听到了不少”搞笑“的民间故事,特别是对全县的县情有了一个基本了解,这对 我以后从事行政工作益处颇多。我至今仍十分留恋那段美好的时光,虽然苦点、紧点、辛苦点,但至今仍觉得值,因为艰苦的环 境使我学会了坚强,拜师学艺中使我收获了友谊,学到了一门本领。也正是由于我表现突出,在当”临时工“的第二年,就被转 为正式职工,”瓷饭碗“换成了”铁饭碗“,实现了我一生梦寐以求的愿望。
03”谁在发表讲话?“
1973年春节后,县水利局(现在叫水务局)按照县主管领导许庭印、范国光同志的要求,为加快全县机井建设步伐,确定在尧头乡召开全县机井建设现场会。
我当时在县水利局打井公司办公室搞资料。张庆伍同志是打 井公司负责人。有一天,他让我给他写一份讲话稿,我欣然接受了任务,那时搞文字,没电脑,没任何参考资料,就只能接触到 一份《邢台日报》,我靠”一张纸、一支笔“,苦苦奋战了两天两夜,写成了一篇不到4500字的讲话稿。现场会安排的会议议程 是白天参加学习,分组讨论,晚上凑到尧头村看电影,并由张庆伍同志发表讲话。我头一天就把讲稿交到了钻井公司负责人张庆 伍同志手中,也不知怎么搞的,当晚在演电影现场,张庆伍同志没有露面,打电话说是临时有了急事,让我代他讲话。
天啊!这对我来讲,简直是晴天霹雳,因为不论从哪个角度也轮不到我讲话,我仅仅是一个刚刚转正不久的普通工人,当时连干部身份都不是。那时让我代他在全公司全员大会上讲话, 我至今都搞不明白为什么。当时,既没有人为我主持会,也没有人为我闹几句开场白,我只能是”
笨鸭子上架了“。虽然在高中 班学习阶段,我曾有过在众人面前讲话的锻炼,但那时面对的是自己熟悉的同学和老师。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后,我终究还是第一 次,况且面对的都是比我阅历长、资历深的四五百名的”工人阶级“呀!当时,紧张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表,我走到讲台上,定睛扫视了一下,黑压压一片都齐刷刷地盯着我,我的心跳得厉害,像是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了,腿有些发软,还有些抖,好在是晚上,灯光又比较暗。我想,我是一个小毛孩,没人认识我, 开板吧,早晚是那么回事。所以,我像”大官“似的,清了一下嗓,声音高了八度,大声讲了起来,尽管心里紧张,但从发出的 声音到语气,一点也没有显露出来。大家都熟悉钻井公司负责人张庆伍同志的讲话声音、习惯和特点,突然一个陌生小伙出现在 讲台上,只听到底下窃窃私语,问:”这是谁在讲话?还有两下子!“”这不是咱公司办公室那个写材料的小伙子吗?“我哪里 顾得听下边说什么,我只管一鼓作气继续讲我的,讲罢,台下竟然掌声如潮。我明白,大家的掌声,既是出于礼貌,对讲话人的尊重,也是对我这个二十三岁年轻人的鼓励和认可。
今天,我之所以决定把这个本不应该发生的”故事“写进 我的回忆录,既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宣扬自己,也不是想借此抖出这个”
故事“自吹自擂,而是想提示我的子孙一个人 生道理:人生在世,什么情况也可能遇到,要学会适应生活,融入社会。遇到难事,要敢于迎难而上,矢志不移,不达目的誓不 罢休;遇到急事,必须理智勿躁,沉着应对,坦然面对,以平常之心去处理;遇到”好事“,要头脑清醒,谦虚谨慎,切不可被 鲜花、赞美之风吹得飘飘然。这样才是一个成熟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又有益于自己成长进步的人。
作为一个人,特别是一名年轻干部,哪怕是农村党支部书记乃至 一个小小班组长,都要学会在公众场合讲话,做人的思想工作。大小负点责任,就必须与人交流思想、沟通感情、说明观点、表 达意思,那么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就是语言。现在我们有的干部私底下口若悬河,但一站在讲台上就言不由衷、语无伦次、十
分尴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众讲话是一门艺术,是一种锻炼,更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当 ”头“的,必须学会讲话,必须学会在讲台上讲话,当然也必须学会与普通百姓交流。只要努力学习,刻苦实践,把会讲话和干 事业联系起来,就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演讲者。
04两位党支部成员介绍我入党
由于我家境不好,从到县城上班的第一天起,我就暗下决心,好好干,决不能干不好让人家辞退回家,那样丢人现眼还不算,更关键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一辈子也就完 了。
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所以我从各方面对自己要求都很严格。白天下乡搞物探,晚上回来看书写笔记,还时常浇灌整理单位的菜地。每年过春节,我都主动要求”留守机关“,让年龄大的同 志回家过年,因为自己当时岁数小,还没结婚。在单位值班期间,每天经我处理的事情,都详细作一记录,节后第一件事就是 详细向领导作全面汇报。当时单位冬季供暖都是砖砌的土炉子,过节期间,除了我们几个值班人员宿舍内炉子继续供暖外,其他 宿舍炉子全部停火。为方便节后单位人员生火,我们在节日值班期间就准备了劈柴,而且全部堆放在各个宿舍的门口。其实这类活,领导并没有安排,都是我领着几个留守人员自愿做的。当时,我的整个心思在单位,视同志为亲人,视工作为第一。实干、沉稳、细致的精神和作风,感动了同事,也深深打动了领 导。那个年代买辆自行车需用购车票,也得走”后门“。从”前门“分配给水利局的自行车一年也没几辆。上班第二年,局领导 见我没自行车骑,就特批让我买了一辆自行车。组织上见我表现积极,文笔不错,有一定能力,就让我担任了机关钻井公司工会 委员。当时单位同志们对我的评价是:很正气的年轻人。
有一天,水利局副局长、党支部委员王文秀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开门见山地说,你一年前的入党申请我看过,你再写个入党申请吧!我作为你的介绍人,按党的制度,你自己还需再找个 入党介绍人。当时,对王局长的谈话,我感到很突然,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从内心非常感激他。
王文秀副局长是部队转业干部, 性格风风火火,为人豪爽正直,是我十分敬佩的领导和长者。当天晚上,我连夜重写了入党申请书,交给王副局长,他认真看了 一遍说:”行,申请书先放在我这。“然后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直讲到党的九大,给我上了一次很好的党课。高印泉副局长也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从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的角度向我提出了诸 多要求。两位支部委员的谈话我至今还记忆犹新,亲切的话语至今还时常在我耳边回响。就这样,我于1973年10月10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到家里向父亲汇报起这件人生大事之后,我父亲高兴极了,他特地买了猪肉为我改善了一顿生活。王文秀、高印 泉局长都是我政治上的启蒙老师,我在政治上能够有今天,首先应该感谢他们两人。
05到钻井队当指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