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的感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求学路上(2)

其实大爷给我们家后人并没有留下多少物质财富,但有一 本完整的《语文施教指导》,父亲给了我之后,使我从中受益匪浅,对我了解历史、了解文学、了解写作帮助甚大。该书从黄 帝、唐(尧)、舜、夏、商、周说起,然后讲到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以及什么是春秋五霸,战国七 雄,并系统地介绍了文学的发展过程,包括唐诗、宋词、元曲等著名大家及其代表作,还介绍了关于孔子、孟子、墨子的学说。 这些对于我的作文及参加工作后从事文字工作,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正因如此,我从六年级后就非常喜欢语文课,对作文也特别能下苦功。记得在六年级时,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目是《我的家乡》。我用五个字一句的写作方式,写了一篇短文,只记得开 头两句是:我的家乡美,处处惹人醉……那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诗歌。写顺口溜是受我爷爷的影响。我爷爷文化不高,脑子好使,性格开朗,编顺口溜一绝,张口就来。过了三四天之后的一个早晨,我的那篇作文却出现在了学校的黑板报上,我不知道是祸是福。作文本发下来,见老师给出的评语很好很高,我悬着的 心才放了下来。后来听说是校长要求班主任,选择几篇好的作文抄到黑板报上,让高年级的学生们进行讲评,目的是要在全校开 展爱家乡、爱祖国,做红色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还有一次,是我们的班主任王俊果老师,在上语文课时要求我们写一篇《我的家史》。当时,全国正进行“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的忆苦思甜教育活动。这篇作文的开头,至今我还 有印象,大致是这样写的: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津津有味地吃着饺子。惟独爷爷慢慢地吃着, 闷闷不乐。见此情景,我们一家人都很惊奇,我凑过去问道:“爷爷,今天是大年初一,你怎么不高兴呀?”爷爷叹了口气, 放下筷子,才慢慢讲起了他在旧社会过年就是过关的悲惨生活。当时,我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作文本交给王俊果老师的,好几天我的心情都很紧张。一是作为中农出身的我,担心老师说 写得不真实;二是我的写作手法是倒叙式,这是我第一次这样写作文。一周后在周五下午作文课上,作文本发下来了。王老师用 她那苍劲有力的字写了一大段评语,大意是:结构严谨,构思巧妙,语言生动,但用词造句尚需提高。评语最后写道:不忘旧社 会,就要珍惜新生活,刻苦学习,增长知识,愿你将来做一名有作为的人。就是这几句话,更加激起了我的写作热情。老师要求 每个学生每周写两篇日记,我写五篇;老师每周都统一出题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我自选角度写两篇。就是后来升入初、高中后,我也一直劲头不减,直至高中毕业。

也正是在学校期间,爱学习,勤思考,爱作文,勤动笔,打下的基础比较扎实,走上社会,特别是担任领导干部后,无论是即席讲话,还是撰写调研报告,无论是写心得体会,还是撰写审 改公文我都得心应手,从未感到费劲。在我任县委常委,或是副县长期间的长篇讲话基本都是我写的,不少主要领导同志要的文 字性东西也多是我独自动笔完成的。

05为鞋困惑

一双鞋,对于别的家庭来说,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我们家来说就是件很大的事情,因为我们家三个“大男人”,妹妹尚小还拿不起针线活来。我切身体会到:人世间有一种爱一生 一世也不求报答,那就是母爱;人世间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你爱,那就是娘。母亲早逝,使我遇到了常人未曾遇到的困难,但 也促使我早早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

记得那是1964年仲秋,有一天早晨我起床后习惯地热了点剩饭,吃罢,包了几个红薯准备中午在校食用,刚迈步走出西屋门,鞋子被堆在院里西侧的棉花柴挂住了,一抽脚,鞋子的后帮 和底子快要“分家”了,真是“穷汉子赶上了过贱年”,鞋子本来就露出了脚趾,这下可麻烦了,鞋挂不住脚了。我随即找出针 线自己细心缝制起来,忙活了一顿,急了一身汗,但针线就是不听话,怎么也连接不好,因为需用鞋锥子穿眼才能用线连接,但 我家没这个工具。没法了,我赤着脚急忙跑到邻居家求援。邻居大娘见此情景,心疼得两眼都湿润了,二没话说,从柜橱里拿出一双新棉鞋让我穿上,尽管鞋大了一点,但总算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我当时眼含热泪,只说了句“我不会忘记”就匆匆上学去了。为了报答这个大娘的恩情,我从1971年上班后,每次回家都去看望这位慈祥的老人,有时还从仅29.5元的月工资中挤出一块五毛钱给老人滋补身体,直到老人故去。

郭小川曾经说过一句名言,生活是一杯烈酒,不经过三番五 次的提炼就不会可口。我认同这句话的内涵,只要我们抛弃困惑的阴影,在困难面前不屈服,那你就会有希望,因为“上帝”在 向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开启一扇窗。

06老师影响

古今中外,任何时候,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不仅在课堂上,也包括在生活中所能呈现出的各个方面,特别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发和世界观的形成都会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我从小爱读书,特别是升入高小后,由于受老师的引导和影 响,读书欲望更为强烈。在后良高小,教我们的是王占魁老师。当时,学校也是教师缺编,所以,我们班所有学科全部由王老 师一人“包揽”。王老师身材魁梧,长得一表人才,很有儒将风度。他和蔼可亲,谈吐幽默,课讲得很好,特别是语文课。他 除了要求我们上好每节语文课外,特别强调和鼓励我们多读课外书。他曾经告诉我们:作文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期的文字积累, 需要丰富的想象思维,而读课外读物是条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在语文课上,他常给我们念李白、杜甫的诗,李煜的词,冰心,朱自清的散文,鲁迅的杂文,张爱玲的小说,让我们知道什么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引导我们去领会汹涌澎湃的气势,清新隽永的风格,刚劲雄浑的笔触。王老师还常常从学校图 书室借来几十本图书分给我们阅读。由于王老师的引导和影响,我们班渐渐养成了爱读书、爱思考的良好风气,不少同学成为 “读书迷”。也正是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我养成了喜欢读书的习惯。我看书的速度很快,三五天一本,简直就是狼吞虎咽、如 饥似渴。也正是在后良高小那两年,我阅读了不少大部头的书,如《林海雪原》《平原枪声》《铁道游击队》等。

记得我曾向王占魁老师借阅过郭沫若的《女神》,照例是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不知为什么,竟然前所未有地一口气看了两遍,尤其是剧本最后舞台监督上台前说的一段话,反复读了好几 遍,不是因为读不懂,也不是因为读懂了,反正就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震撼。后来又读过郭老的《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 等名篇,还看过他的不少诗歌,对他特别崇拜。这样郭老就成了我心目中最早的偶像之一,我也成了他的“粉丝”。

通过阅读课外读物,有四个人和其经典语句,我恐怕这一辈 子都不会忘记。一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他说,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二是杜甫说的,读 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三是刘向,他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患。四是歌德,他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说 话。由此可见,一个多读书的人,不仅使自己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使其志向高远,追求执着。这就是我一生酷爱读 书的体会和感悟。

07经历地震

1966年3月8日和22日,邢台地区发生了两次地震,那年我正上初中。3月8日早晨五点多钟,我刚醒,还没起床。忽然,我家的土炕连同我和哥哥摇晃起来,黑乎乎的只看见房顶也在晃,门 窗响,房子也在响。我当时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地震,躺在床上一动不动,感觉很好玩,后来犹如闷雷一般的响声由近及远。拉 着音好像向西北方向去了。等地震停了,人们才走出家门,在大街上议论着。有的上年纪的人说:“不用怕,这是鲤鱼累了,在 翻身呢!”还有的群众说:“没事,地动是地神在显灵!”尽管这全是迷信的说法,但那时不少人都相信这是真的,从大人到小孩,居然没有半点害怕的样子。那天上午在学校里,大家议论的 话题全是地震的感受,有的同学感觉还很过瘾。这次地震后,从村里到学校,从老师到我们学生,全都不以为然。

3月22日下午五点多,我们班正在学校操场上体育课,这时,只感觉大地又来回晃动,这次的晃幅比3月8日那次要厉害得多,我们在操场根本就站不住脚,只好全部蹲下来,还听到轰隆 轰隆的声音,回头往村里一看,只见街里升起几股尘土,那是围墙倒了以后升起来的。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听老师介绍,才知道 离我们县不远的隆尧、宁晋、巨鹿因地震房屋倒塌,砸死了不少人,这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后来遇到余震,人们没有一个还 敢在床上睡、还敢呆在屋里一动不动了。当时爷爷、奶奶年龄大了,我们岁数尚小,父亲怕我们老的老、小的小,再遇地震从屋里跑不出来,就在我家院中央为我们搭起了临时“窝棚”,以防 不测。

我县在邢台属于灾情较重的县之一,地震过后,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战斗。当时,有一首诗歌是这样描述这段经历的:地震恶妖露狰狞,陷我新河巨动中,崩裂大地花失色,人民亦遭此劫风,肝肠 寸断云空黯,人间情深众志同,度难皆是铁骨汉,八方挥剑斩顽凶。

为了铭记我们邢台地震的经验教训,缅怀亡者,激励群众,垂教后人,国家地震局、河北省人民政府、原邢台地委公署、此次地震的重灾区隆尧县部分群众,共集资五十多万元于1987年3月8日在隆尧县城东建立了《邢台地震纪念碑》。现将碑文的主要内容摘要于此,以还原那段历史:

一九六六年三月八日五时二十九分及二十二日十六时十九分,我区隆尧县白家寨、宁晋县东汪先后发生六点八级和七点二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十公里左右,震中烈度为九 度和十度,波及百余县、市,尤以隆尧、宁晋、巨鹿、新河为烈。

震前,地光闪闪,地声隆隆。随后大地颠簸,地面骤裂,张合起伏,急剧抖动,喷黄沙、冒黑水。老幼惊呼,鸡犬奔突。瞬间,五百余万间房屋夷为墟土,八千零六十四名 同胞殁于瓦砾,三万余人罹伤致残,农田工程、公路、桥梁悉遭损毁。灾情之重实属罕见,伤亡残状目不忍睹。

震后,周恩来总理冒余震之险三次亲临现场,体察灾情,面慰群众,提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之救灾方针。李先念副总理暨中央慰问团亦即赶 来,抚民心,励自救。党中央、国务院之深切关怀,使灾区人民没齿难忘。

对此,灾区人民无不感激涕零,由衷呼出“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并化悲痛为回天之力,重整山河、创业建功。废墟举处,当年粮棉丰登, 新房排排,新村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