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处世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针对新世态,处世有新法(1)

1.精于谋略,善于运筹

对要紧事尤其要深思熟虑。愚人之所以失败,败在缺乏思考。他们对事情的思考总是半生不熟,既看不出其利,也看不出其弊,所以也就总是不肯下苦工夫去做。有的人思考起来则本末倒置,对该重视的大事无动于衷,对不该重视的鸡毛蒜皮小事却风风火火。有很多人绝不会昏了头脑,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头脑可昏。有些事情我们要加以仔细考虑,并且牢记在心。聪明的“老滑头”事无巨纽必加审察,对特别深奥或可疑之事尤其详加斟酌。有时则能通过现象透视其本质。他们的思考比起一般的思考来更要人木三分。

在办公室里工作难免碰上“人事问题”,你要特别当心,不要被人利用,给别人当枪使。特别是在权力倾轧游戏泛滥的环境,你应该有自己的立场,才能够“生存”下去。例如,两位经理大斗法,你是中间人物,应该如何应付呢?

最大的可能性是,两人都希望拉拢你,却又不能太露骨,在言词上表达,或在工作上给甜头,聪明的你当然明白其用意。但同时,你不可能一直装蒜下去,必然要表明立场,否则会被视为两面派。那就更不妙了。

那么应如何抉择呢?要想顺利地踏上青云路,你当然也得选择自己要走什么路,例如决定了朝4业务发展的方向走,自然是倚向业务经理那一边了,他把你当心腹,自然对你好好的。但你的难处就是,要令另一位经理不至于把你视作眼中钉,给自己树大敌,埋下定时炸弹。所以,你在业务经理眼前,最好只着重听他的指示,不随便提意见,尤其是不要讲另一位经理的坏话。同时,在老者面前,要有意无意问表现你只是人在江湖,并非针对他本人。

遇上人事问题,你的态度最好是保持中立。

例如有别的主管犯了大错,公司的最高人员大为震惊,又开会又讨论的,而且老板还可能私下召见你,问你各方面的意见,就是其他部门主管(受牵连的与不受牵连的),也有可能找你倾谈。这种种情况,你都不能够一一回避,你还需好好的面对。老板一定牢骚甚多,指责某人做事不力,某人又能力欠佳,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看你和哪方面关系良好。你不轻易表态,最好是这样,既保护了自己,又没有伤害别人。至于其他同事,找着你无非是探口风或想看风使舵,这类人也是得罪不得,来一招模棱两可吧,以防被出卖。

要想不被他人当枪使,上面说的中立态度确实很重要。

平日与你关系密切的某部门,其中几位同事突然发生内讧,弄得十分不愉快,成为公司上下的话柄,甚至有些人以为你必然对此事了解甚多,纷纷向你打探。

你应避开,即日起,尽量减少与该部门的接触。可能的话,一切联络交由秘书小姐去做。既然没有直接接触,那么,你对事件的前因后果自然是不大了解了。因此,即使有人诉苦,也等于是“对牛弹琴”了。

一天你因公事与某同事一起出差,对方突然问你:“你跟拍档间似乎有很大的问题存在,你如何面对呢?”你一直觉得与拍档相处融洽,公事上大家都很合作,私人间也是客客气气的,何来问题呢?

冷静一点,世事难料,这当中可能发生了不少问题,有直接的,有间接的,总之不简单。

表面上,你必须表现得落落大方,微笑一下,反问对方:“你看到了什么?”或者“你是听到了什么?”对方必然是支吾以对。你可以继续说下去:“我们一直相处得好好的,我从没察觉到有什么问题。亦未因公事发生过不愉快事件!”这个说法,可收到很好的效果。若对方是有心挑拨,或试图获取情报,你的一番话就没有半点线索可让他查到,间接地还拆穿了他。对方要是真的要透过某些蛛丝马迹,或小道消息,希望明白一下而已,你的表现,也就等于怪他过敏了。

不过,很多事情并不如表面那样简单,背后可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精明的办公室政治家必须提防陷阱,小心被人暗算。

当有一天,公司突然向你作出一项提议,譬如调派你到另一部门工作,或把你派驻海外分公司,千万别太快高兴,因为这很可能是一种阴谋,一个托词,最终目的是要消减阁下的权力或影响力。不少行政人员不虞有诈,欣然接受,到后来知道事情真相时已经太迟。

特里·法恩期沃思的忠告很值得大家听取:无论公司的提议是如何有吸引力,在接受之前必须三思,否则的话,你会发觉自己吃了一个有毒的苹果,到时悔之已晚。

2.患难见真情,新法测人心

一个看得透、断得准的人可驾驭事物而不为事物所驾驭。他可以洞察事物最深处的东西,摸清他人的底细。不论什么人,他一看就能了解并能把握其本质。他有罕见的观察能力。随便多么隐秘的东西,他都能加以破解。他观察严谨,思考微妙,推理明晰,天下没有什么东西他不能发现、留心、把握和理解。

下面这则伊索寓言足以说明要看透事物的本质。

鹿口渴得难受,来到一处泉水边。它喝水时,望着自己在水里的影子,看见自己的角长而优美,洋洋得意,但看见自己的腿似乎细而无力,又闷闷不乐。鹿正自思量,出来一头狮子追它。它转身逃跑,把狮子拉下好远,因为鹿的力量在腿上,而狮子的力量在心里。这样,在空旷的平原上,鹿一直跑在前头,保住了性命;到了丛林地带,它的角被树枝绊住,再也跑不动,就被狮子捉住了。鹿临死时对自己说道:“我真倒霉,我原以为会败坏我的救了我,我十分信赖的却使我丧命。”

在普通的人当中,扮演寓言中“鹿”之角色的人往往踩中了“地雷”,而洞明世事的人则以其高深的远见,绕过了陷阱。

春秋末年,晋国中行文子被迫流亡在外,有一次,经过一座界城时,他的随从提醒他道:“主公,这里的官吏是您的老友,为什么不在这里休息一下,等候着后面的车子呢?”中行文子答道:“不错,从前此人待我很好,我有段时间喜欢音乐,他就送给我一把鸣琴;后来我又喜欢佩饰,他又送给我一些玉环。这是投我所好,以求我能够接纳他,而现在我担心他要出卖我去讨好敌人了。所以我要很快地离去。”果然,不久之后,这个官吏就派人扣押了中行文子后面的两辆车子,而献给了晋王。

在危难时,曾被怀疑的朋友往往成为救星,被十分信赖的朋友却往往成为叛逆。须知道,世上之人有很多人心口不一,表里不同,要看出来是很难的。

顺境中,特别在你春风得意时,凡来往多的都可以称之为朋友。大家礼尚往来,杯盏应酬,互相关照。但如果风浪骤起,祸从天降。比如你因事而落魄,或蒙冤被困,或事业失意,或病魔缠身,或权力不存等等,这时,你倒霉自不必说,就连昔日那些笑脸相对的朋友也将受到严峻考验。他们对朋友的态度、距离,必将看得一清二楚。那时,势利小人会退避三舍,躲得远远的;担心自己仕途受挫的人,会划清界限;酒肉朋友因无酒肉诱惑而另找饭局;甚至还有人会乘人之危落井下石,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当然也有始终如一的人继续站在你身边,把一颗金子般的心捧给你,与你祸福相依,患难与共。如古人所说:“居心叵测,甚于知天。腹之所藏,何从而显?”答日:在患难之时。此时真朋友、假朋友、亲密的、一般的、“铁哥们儿”、“投机者”就泾渭分明了。

权力官位、金钱利益历来都是人心的试金石。有的人在当普通兵时自觉人微言轻,尚与伙伴们亲同手足,同喜共忧。一旦他的地位上升了,便官升脾气涨,交朋会友的观念也就变了。对过去那“穷朋友”、“俗朋友”便羞于与他们为伍,保持一定距离。比如,有两位战友在战争年代他们同甘共苦,后来一位因犯一般错误离开部队。在“文化大革命”中,他的这段历史被当成严重历史问题,他因此被错误的批斗。为了说清问题,他去找当年的战友为自己的问题作个证明,可是这位当了领导的战友却怕连累自己,拒而不见,说不认识他。这位老兵伤心地掉下了眼泪。很显然这位领导在关键时刻太不够朋友了。这种做法和落井下石有什么区别呢?现实中“只共苦不同甘”的人可谓心黑!

在利益面前各种人的灵魂也会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有的人在对自己有利或利益无损时,可以称兄道弟,显得亲密无间。可是一旦有损于他们的利益时,他们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见利忘义,惟利是图,什么友谊,什么感情统统抛到脑后。比如,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平日里大家说笑逗闹,关系融洽。可是到了晋级时,名额有限,“僧多粥少”,有的人真面目就露出来了。他们再不认什么同事、朋友,在会上直言摆自己之长,揭别人之短,在背后造谣中伤,四处活动,千方百计把别人拉下去,自己挤上来。这种人的内心世界,在利益面前暴露无遗。事过之后,谁还敢和他们交心认友呢?

当然,大公无私,吃亏让人,看重友谊的还是多数。但是,在利益得失面前,每个人总会亮相的,每个人的心灵会钻出来当众表演,想藏也藏不住。所以,此刻也是识别人心的大好时机。

进而言之,岁月也可以成为真正公正的法官。有的人在一时一事上可以称得上是朋友,日子久了,共事时间长了就会更深刻地了解他们的为人、他们的人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此长期交往,长期观察,便会达到这样的境界:知人知面也知心。

中行文子在落难之时,能够推断出“老友”的出卖,避免了被其落井下石的灾难。这可以让我们得到如下启示:当某朋友对你,尤其你正处高位时,刻意投其所好,那他多半是因你的地位而结交,而不是看中你这个人本身。这类朋友很难在你危难之中施以援手。

话又说回来,通过逆境来检验人心,尽管代价高、时日长,又过于被动,然而其可靠程度却大于依推理所下的结论。因此我们说:激流之时测度人心不失为一种稳妥的方法。

3.口蜜腹剑

最糟糕的受骗莫过于此。为货物质量所欺,不如为货物价格所骗。这种事最需要审慎明察。辨货与识人是有区别的。能洞察他人气质,分辨其性情是一门伟大的艺术。研读人性,应如精读一本书一样读透。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在中国掀起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他们的活动得到光绪帝的支持,但他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慈禧太后控制着朝政。光绪帝想借助变法来扩大自己的权力,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打击慈禧太后势力。作为慈禧太后,她当然感觉出自己权力受到威胁,所以对维新变法横加干涉。于是,这场变法运动实际上又变成了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权力之争。在这场争斗中,光绪帝感到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因为用人权和兵权均掌握在慈禧的手中。为此光绪帝忧心忡忡,有一次他写信给维新派人士杨锐:“我的皇位可能保不住。你们要想办法搭救。”维新派为此都很着急。

正在这时,荣禄手下的新建陆军首领袁世凯来到北京。袁世凯在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的活动中,明确表态支持维新变法活动。所以康有为曾经向光绪帝推荐过袁世凯,说他是个了解洋务又主张变法的新派军人。如果能把他拉过来,荣禄(慈禧太后的主要助手)的力量就小多了。光绪帝认为变法要成功,非有军人的支持不可,于是在北京召见了袁世凯,封给他侍郎的官衔,旨在拉拢袁世凯,为自己效力。

当时康有为等人也认为,要使变法成功,要解救皇帝,只有杀掉荣禄,而能够完成此事的人只有袁世凯,所以谭嗣同后来又深夜密访袁世凯。

谭嗣同说:“现在荣禄他们想废掉皇帝,你应该用你的兵力,杀掉荣禄,再发兵包围颐和园。事成之后,皇上掌握大权,清除那些老朽守旧的臣子,那时你就是一等功臣。”袁世凯慷慨激昂地说:“只要皇上下命令,我一定拼命去干。”谭嗣同又说:“别人还好对付。荣禄不是等闲之辈,杀他恐怕不容易。”袁世凯瞪着大眼睛说:“这有什么难的?杀荣禄就像杀一条狗一样!”谭嗣同着急地说:“那我们现在就决定如何行动,我马上向皇上报告。”袁世凯想了想说:“那太仓促了,我指挥的军队的枪弹火药都在荣禄手里,有不少军官也是他的人。我得先回天津,更换军官,准备枪弹,才能行事。”谭嗣同没有办法,只好同意。

袁世凯是个心计多端善于看风使舵的人,康有为和谭嗣同都没有看透他。袁世凯虽然表示忠于光绪皇帝,但是他心里明白掌握实权的还是太后和她的心腹,于是又和慈禧的心腹们勾搭上了。如今他更加相信这次争斗还是慈禧占了上风。所以,他决定先稳住谭嗣同,再向荣禄告密。

不久,袁世凯便回天津,把谭嗣同夜访的情况一字不漏地告诉荣禄。荣禄吓得当天就到北京颐和园面见慈禧,报告光绪帝如何要抢先下手的事。

第二天天刚亮,慈禧怒气冲冲地进了皇宫,把光绪帝带到瀛台幽禁起来,接着下令废除变法法令,又命令逮捕维新变法人士和官员。变法经过103天,最后失败。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康广仁、杨深秀在北京菜市口被砍下了脑袋。

变脸的小人不可使用,也不可不知。他们惯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过河拆桥,不择手段。他们很懂得什么时候摇尾巴,什么时候摆架子,何时慈眉顺目,何时如同凶神恶煞一般。他们在你春风得意时,即使不久前还是“狗眼看人低”,马上便会趋炎附势,笑容堆面,而当你遭受挫折,风光尽失后,则会避而远之,满脸不屑的神气,甚至会落井下石。袁世凯这类奸雄式小人,为邀功请赏,飞黄腾达,更不惜让人掉脑袋。

4.观人于微而知其著

你要以敏锐的观察与良好的判断力穿透对方表面的慎重与矜持。要测度他人,需要有极强的判断能力。知道人们的品德与气质比知道石头和草药的品质与特性要重要得多。这是人生中至关微妙的事情。辨别金属可听其音,辨别人可听其言。言辞能透露人的品格,行为能透露人的东西则更多。在这方面欲有所获,需要极其小心谨慎、深刻的观察和鉴别能力。

魏文侯手下有员将领叫乐羊。有一次乐羊领兵去攻打中山国。这时,恰恰乐羊的儿子正在中山国。中山国王就把他儿子给煮了,还派人给乐羊送来一盆人肉汤。乐羊悲愤已极但并不气馁,毫不动摇,他竟然坐在帐幕下喝干了一杯用儿子的肉煮成的汤。

魏文侯知道后,对堵师赞夸奖说:“乐羊为了我,吃下他亲生儿子的肉,可见,他对我是何等的忠诚啊?”堵师赞回答说:“一个人连儿子的肉都敢吃,那么,这世上还有谁他不敢吃呢?”

乐羊打败了中山国。凯旋归来时,魏文侯奖赏了他的功劳。但是,从这开始,总是时时怀疑他对自己的忠心。

魏文侯这样做不无道理,乐羊的自制力过于吓人,非老谋深算之人不能为之。堵师赞的说法更有道理,因为一个人的行为可以以小见大,有着惊人的内在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