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容貌鉴附录(3)

人们常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不知心,就是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沟通,最基本的是思想通畅。有诗曰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古人讲的“论心”,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交心,肝胆相照,开诚布公。倘若只有交友之心,而无“论心”之意,对人“只说三分话”,不愿“全抛一片心”,那就无法获得思想的沟通与了解。

思想沟通,须以情为基础。心灵的共鸣,离不开感情去撞击;思想的沟通,又需借助友爱作媒介。人情人情,凡人皆有情。双方有了感情,思想沟通就如同施放了“催化剂”,能加速共识的形成。

思想沟通,又离不开人与人的理解。

理解是走向思想深处的活动。倘若在交际中要得到思想的沟通,就应竭力使自己在情感上去“感觉”对方的心态、情感、苦衷。否则,没有理解就缺乏和谐,就缺乏融洽。

人生在世,谁不渴盼友谊,而友谊的建立则要靠心灵的豁达。人应该开辟那通往我、通往你、通往他的心渠,让心田的清泉涓涓流淌,源远流长。

知人知面要知心,这是识人学上的一个基本定律。只有在不仅知人知面而且知心的情况下,才能决定是否启用或重用其人。归结古今中外识人用人的经验和教训,具有下列心态的有才者,应当得到重用。

(1)具备一个积极的心理状态。有一个小男孩,因为是三代单传,所以父亲对他非常的骄惯,十来岁了,头的后边仍扎着小发辫。好奇的同辈总是取乐于这个“小发辫”,摸摸拽拽,出其不意地向他袭击。与其说是取乐于他,还不如说是在羞辱他。甚至还有用小石块之类的东西投掷他,有时竟将其头部打起了血疤。小对手,开始是一个、二个,接着是三、四个,后来竟发展到八、九个,弄得“小发辫”很伤脑筋,但也毫无办法,只好逆来顺受。在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小发辫”又一次遭到了七个小对手的袭击。“小发辫”不像以前那样见到此景拔腿就跑,而是站立不动,待第一个挑衅者到达他跟前时,他鼓足勇气,上去就是一拳,将对手打翻在地,其余六个见势不妙,便一个个溜走了。从此,再没有人取乐、羞辱他了。他站起来了。“小发辫”由被动变为主动,是他的心理状态由消极转向积极的直接结果。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一个人来说,具备一个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多么的必要!

人有一个积极的心理状态,遇到同事进步,会觉得自己又多一个学习的榜样;遇到同事失误,会产生同情、自责和帮助的心理;面对平凡的工作,总能产生极大的乐趣,觉得天地广阔,大有作为,如此等等。这种人脚下的路往往是宽敞的,办事的成功率是很高的,同时,这种人的人缘关系也是很好的,同其上司也最能保持一致。

(2)对工作尽心尽力。领导者工作上的高效率,是以部属工作上的尽心尽力为基础的,离开了这个基础,任何天才都不可能成功。当然,看其部属是否尽心尽力也是有尺度的。经验证明:凡为尽心尽力的部属,工作上首先都会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和实施计划的具体方案;知道应该让上司在什么时候,在什么问题上出面支持自己,而不是事无巨细地陷上司于事务圈子;提到上司面前的困难,不仅进行了中肯的分析,而且还有克服困难的可供选择的实施方案;敢于在上司即将出现失误的时候,据理力争,做事有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狠劲;从不随大流,更不做那些花里胡哨的表面文章;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会无条件地去服从集体的利益…种人是螺丝钉,拧在哪里就会在哪里发挥作用;是老黄牛,只知奉献,不讲索取;是大海岸上的岩石,能经受住巨浪的袭击;是高山岩石之松,能够经得起风寒;是成功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0(3)具有适度的自尊心。自尊心人皆有之,但在不同的个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度”则各不相同。过弱则表现为自卑,老是觉得不如别人,这也办不到,那也不可能,消极悲观,事无所成。过强则表现为高傲,总觉得高人一等,缺乏自知之明。这种人的虚荣心,权力欲极强,固执己见争强好胜是其重要特点。实际上,他们是大事办不来,小事不愿作,人际关系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到一处乱一处,是不受欢迎的人。自尊心过弱但里边内含着谦虚,只是谦虚过了头,达到了自卑。同样,过强的自尊心也内含着自信,只是自信过了头,达到了高傲。适度的自尊心,表现出了谦虚和自信的有机结合,是对上述二者的扬弃。有才的部属,加上有个适度的自尊心,他们干起事来必定是左右逢源,如虎添翼,成功是把握之中的事。

(4)不搞阴谋活动。阴谋活动之所以冠以“阴”字,就在于它明暗不一,表里不一,现象和本质不一。一般来说,搞阴谋活动的人对自己所要表现出来的行为都是考虑再三的,并且是经过伪装的。尽管搞阴谋的人狡猾,但也不是不可将其识别的。就因为他们有几个“不一”,况且他们的活动还是在一定的人群中进行的,这就给人们提供了识别他们的条件。搞阴谋的人之所以要去搞阴谋,是因为他们对他们个人或小团体利益有着较强的追求欲望。可以说,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发展与膨胀是阴谋活动的根源。搞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一旦目的达不到,就有可能产生搞阴谋的动机。开始可能是搞些小阴谋,偶尔搞阴谋,继而是大阴谋、经常搞阴谋。阴谋败露,就可能会跳将出来,搞公开对抗。所以,他们是埋在团体中或领导者身边的定时炸弹,一旦发作,就要造成很大的危害。身处领导岗位的人,对此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才是,决不能重用那些搞阴谋活动的人。

(5)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一般来说,凡是心胸宽广的人,与家人相处。则家人和睦,老少欢乐;与同事相处,则能将心比心,友好如兄弟;与下属相处、则爱人之心厚之,上下一致;与上司相处,则善于理解上司苦衷,能够忍辱负重。一句话,人际关系可以保持最佳状态。这种人不会被“好话”所迷,也不会被“坏话”所怒,能够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这种人自身新陈代谢的节拍能与大自然的运行规律相吻合,很少会被疾病所困扰,可以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可以这样说,宽广的胸怀是万福之源。

辨别一个人的胸怀是否宽广,内容也很广泛,主要地是看他们是否具有嫉妒心,是否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是否经常地误会别人。一个人如果他和别人相处时,很能理解别人、常能为别人着想,也能抱吃亏态度,那就可断定这个人的胸怀是宽广的。否则,是狭隘的。

心公则平,其心如称,不偏轻重,则能公平衡德量才,实事求是地评估人,为用人提供正确的根据。如此则能用得其人,有利于事业。如心私则偏,就会颠倒贤佞,以贤为侫,以佞为贤,不可能正确评估人,将为用人提供错误的根据,结党营私者往往如此,故用不得其人,有害于事业。

李渊代隋创建唐王朝后,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泰王,李元古为齐王,各设王府可任官,拥有将兵,“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李元吉被杀,李世民被封为太子,同年受父李渊禅位即帝位,是为唐太宗。这时,如何对待有功之臣和原来的敌对势力,尤其是前东宫及齐王府的文臣武将,这是唐太宗面临的重要问题。

当然,在李世民南征北战以及“玄武门之变”,追随他的原秦府官兵功劳最大,如私于党,只提拔任用原秦府的人员,排挤一切敌对势力的人员,则必将树敌而不能更好地巩固新的政权,这当然不为英明之主唐太宗所采纳,而是“至公”,即“平恕无私”对待三府人员,如他所说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唐太宗除了重用秦府旧人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宇文士及、程知节、秦叔宝、屈突通等人外,对于原东宫的魏征、王桂等人也不究既往而用之。总之,对于原有人员,不论亲疏、恩仇,凡有才能的都量才任用。而原秦府没有升官或还未安排的人员,则纷纷有怨言,有的甚至主张原秦府的士兵也要一律升为武官。“以天下为家”的唐太宗,对这种“用人唯亲”而不视其才能的观点,当然反对,他说:“惟有才能是任,岂以新旧为差?”唐太宗跟古代一般皇帝不同的是,因他有“至公”思想,即“以天下为家”,这个家不是说天上下是他一家的,而是说这个“家”包括天下的百姓,他和百官的衣食出于百姓,靠百姓来供给的。所以,唐太宗知人善任的原则是“朕以天下为家,不能私于一物,惟有才能是任,岂以新旧为差?”

《国语·晋语五》记载:赵宣子向晋国国君灵公推荐韩厥为司马。河曲之役,赵孟使人用他乘的车子冲犯军阵的行列,韩厥逮捕驾车的车夫,按军法将之杀了。众人议论说韩厥必不没矣。其主朝升之,而暮戮其车,其谁安之!”赵孟召见韩厥,以礼相待,表示对他的敬意,说:“吾闻事君者比而不党。夫周以举义,比也;举以其私,党也。夫军事无犯,犯而不隐,义也。吾言女(汝)于君,惧女不能也。举而不能,党孰不焉!事君而党,吾何以从政?故吾以是观女。女勉之。苟从是行也,临长晋国者,非女其谁?”赵孟告知晋国各大夫说:“二三子可以贺我矣,吾举厥也而中吾乃知免于罪矣。

赵宣子,即赵盾,任晋国正卿,晋灵公时执掌朝政。

秦伐晋,两军在河曲列阵对峙。赵宣子推举韩厥任掌管军官的司马。赵宣子为考验赵厥能否公正地执行军法,便指使车夫驾他坐的车冲犯军阵的行列,韩厥虽明知是赵宣子的车,也按照军法将车夫杀了。这引起众人议论纷纷,认为早上韩厥被赵宣推荐而韩厥晚间却杀其车夫,谁能放心用这样的人,韩厥一定不得好死。

可是,赵宣子却与众人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军阵是不能冲犯的,他的车夫冲犯而韩厥不为他隐瞒,按照军法处理,这样做是很对的。所以他召见韩厥对他表示敬意,勉励他如以后都能这样行事,统帅晋国三军的长官非他莫属了。事实说明:赵宣子推荐韩厥是出于公心,韩厥也不是赵宣子的私党,即“比而不党”。赵宣子推荐韩厥后,老是怕推荐错人,那将是一种罪过,现在他放心了,庆幸自己推荐得人,要各大夫向他祝贺。后来,果如他所料,韩厥升任晋国的统帅。

识人莫私心,就是在识人问题上必须根除个人主义。

不过,个人主义尽管同每个人都可能有缘,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身份的人的身上其表现是不尽相同的。封建王朝的皇帝“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视为当然,这是个人主义表现。资产阶级敲骨吸髓地剥削,惨无人道地掠夺也是个人主义的表现。革命战争年代,个人主义者贪生怕死,悲观颓唐,而和平建设年代,个人主义者则却突出表现在争名逐利,甚至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身居高位的个人主义者一般是在冠冕堂皇的幌子下谋取一己私利,而位居下层的个人主义者往往直言不讳,绝不扭怩作态吞吞吐吐。

单就领导集体而论,其中的个人主义表现不仅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而且较之普通的人也有其特殊性。归纳现阶段领导集体中的个人主义的特殊表现,大致可有以下几种:

在一些人事问题决定之后,失意者常常会向有关人员询问内幕情况,想知道个所以然。面对询问者,个人主义者常常会这样回答这是定的事。”“你的情况我可以再反映反映。”“我没有尽到责任呀!”“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呀!”“主要领导不了解你呀!”“你不能太老实了呀!”同情怜悯之色溢于言表,虽于事无补,但却收一箭双雕之效;既赢得了失意者的好感,又将其怨恨引向了他人,制造了他人之间的矛盾。对得意者,个人主义者却又是一种姿态,什么“我祝贺你呀”,“你得请客呀”,“我了解你呀”,“我已尽了我的义务呀”等等,等等。俨然一副赐福于人的模样,旨在唤起得意者对自己的好感,使其感激涕零结草以报。这是第一种。

在成绩面前看不到合力因素的效力,却片面夸大个人的作用。什么上级的领导,同事的支持,部属的努力,友人的协助等等,全都成了子虚乌有,唯独剩下“我”字一个。倘若分管的工作出现了失误,则对不起,一怨上级决策失误,二怨同事不给合作,三怨部属素质太低,四怨环境恶劣,上推下卸,怨天恨地。总之全是别人的不是,自己没有半点责任,贪功倭过文过饰非。

这是第二种。

同事的工作取得了成绩,不以为喜,反而求全责备,鸡毛蒜皮一二三四,鸡蛋里也要挑出骨头来。倘实在无懈可击,则冷嘲热讽,翻白眼,总想给人以难堪。

当同事的工作出现波折,受到外来责难时,或隔岸观火,幸灾乐祸;或看风转舵,充事后诸葛。更有甚者,推波助澜,落井下石,把同事推向孤立无援的悬崖。至于同事究竟做得正确与否,自己从来不愿认真考虑,这是第三种。

在领导班子会议上,总是片面强调自己意见的正确和重要。一旦被采纳,就会飘飘然而不可一世,或洋洋自得而将尾巴翘起;一旦被否决,就消极应付集体通过的决议,或明或暗地搞非组织活动,甚至将自己的意见向外界渗透,以期寻找支持者,制造领导集体的分裂。这是第四种。

缺乏公仆意识,权力欲极强,总想操纵别人,左右形势,为此搞宗派拉山头,招降纳叛,结党营私,作为支撑自己统治,与同事分庭抗礼的一己力量,和向组织讨价还价的资本,在使用干部的问题上,往往以感情代替政策,凡顺我者,不论阿猫阿狗,统统予以重用;凡与自己意见相左,或竟然敢于揭斥自己缺点错误者,则行排挤、打击、百般刁难之能事。这是第五种。

群众要求前进时,自己前怕狼后怕虎,畏缩不前;群众要求立即刹车时,自己反而一意孤行。搞形式、图排场,为了骗取上级信任,不惜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他们从来不考虑群众的实际需要,切身利益,而是个人面于第一,保个人乌纱第一,忘记了自己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忘记了自己应该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这是第六种。

居正职者,是权皆揽,即使芝麻小事,也必须自己表态方可算数二三副职形同虚设,事前不开会研究,事后不通报告知。副职稍有微词,便以“配合不好,无法工作”为由,要挟上级,将其赶走。任副职者,擅权越位,处处同正职为难,需要请示的事情不请示,需要汇报的东西不汇报,视正职为傀儡;或事无巨细统统禀报正职而后行,表面温驯恭顺,实则陷正职于被动。这是第七种。

中游思想,得过且过,无意改革开拓,只求随上大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原则面前不敢理直气壮地坚持;错误面前不敢旗帜鲜明地抵制;维持人的好事争先恐后,得罪人的事能溜则溜。主持一个单位,脚踩西瓜皮,两手两把泥,能滑则滑,能泥则泥。只要单位表面一团和气,哪管有无政绩?这是第八种。

情绪极不稳定,当个人的欲望得到暂时满足时,则工作积极,干劲十足,真的能顶上一阵子;当个人利益受到损伤或所谋取的私利受挫时,则消极怠工,牢骚满腹,甚至泄私愤,撂挑子,要挟组织。这是第九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