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论做人(1)
1.做人最重要的是诚信
李嘉诚语: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是守信。我现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资金也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别人主动找自己的,这些都是为人守信的结果。对人要守信,对朋友要有义气,今日而言,也许很多人未必相信,但我觉得“义”字,实在是终身用得着的。
一个企业的开始意味着一个良好信誉的开始,有了信誉,自然就会有财路,这是必须具备的商业道德。就像做人一样,忠诚、有义气,对于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做出的每一个承诺,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并且一定要能够做到。
一个人在生活中,总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而能不能化险为夷,可能不在于是否机灵,而在于平时的善心积累以及诚心待人。李嘉诚终生难忘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饭碗危机”,因为通过这件事情,他才懂得了如何做人。
在茶楼跑堂时,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可以说天天处于疲乏之中。听茶客聊天,是李嘉诚排困解乏的最佳疗法。然而,有一天却发生了意外。
那天,一位茶客坐在桌旁,侃侃而谈,大谈生意经,那些生意场上的斗智斗勇,尔虞我诈,令李嘉诚大开眼界。他觉得做生意很神奇也很刺激。李嘉诚一时听得入迷,竟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及时给客人冲水。这时,有一位伙计,看着李嘉诚如痴如醉的样子,而客人的杯子早空了,便大声叫他,李嘉诚这才回过神来,慌里慌张地拿起茶壶为客人冲开水。由于动作匆忙,他一不小心开水淋到茶客的裤腿上了。
这下可糟了!李嘉诚吓坏了,呆呆地站在那里,一脸煞白,不知该如何向这位茶客赔礼谢罪。茶客是茶楼的衣食父母,是堂倌侍候的大爷。若遇上蛮横的茶客,必会甩堂倌的耳光,而且会找老板闹个不休。
李嘉诚知道自己闯下大祸了,真不敢想象将会有什么样的厄运降临到自己身上。他早已听说,在自己进来之前,一个堂倌也犯了这样的过失,那个茶客是“三合会白纸扇”(黑社会师爷)。老板自然不敢得罪这位“大煞”,硬是逼着堂倌给这位大爷下跪请罪,然后当即责令他滚蛋。
李嘉诚已做好了受罚的准备。这时,老板跑了过来,正要对李嘉诚责骂,想不到的是只听见这位茶客说:“是我不小心碰了他,不能怪这位小师傅。”
茶客一味为李嘉诚开脱,老板当然乐得顺水推舟,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只是恭恭敬敬地向茶客连声道歉。
茶客坐了一会就走了。李嘉诚愣愣地回想着刚刚发生的事,依然心有余悸,双眼湿漉漉的,暗自庆幸遇上了好人。
事后,老板对李嘉诚道:“我晓得是你把水淋到了客人的裤腿上。以后做事千万要小心。万一有什么闪失,要赶快向客人赔情道歉,说不准就能大事化小了。这客人心善,若是恶点的,不知会闹成什么样子。开茶楼,老板伙计都难做呀!”
回到家,李嘉诚把这事情说给母亲听,母亲感叹不已,觉得儿子确实很幸运。她说:“菩萨保佑,客人和老板都是好人。”她又告诫儿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积善必有善报,作恶必有恶报’。”
母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徒,闲暇时便在家中念佛,祈祷儿子平安顺利。也常用许多佛教教义来教育儿子怎样做人。
李嘉诚对母亲的告诫谨记在心。他满心感激那位好心的茶客,也感激老板对自己的宽容。其实,李嘉诚逃过这一劫,并非侥幸,也是他平日积善得善报的结果。由于他平时真诚待人,吃苦耐劳,顾客和老板自然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自然不愿为难他。如果是一个懒惰不负责任的伙计,客人早就看他不顺眼,老板早就对他心怀不满,那么,即使没事,饭碗也很危险,若是闹出点事来,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嘉诚是自己拯救了自己,是用自己一贯诚实勤劳的作风度过了这一次险境。
但是,李嘉诚后来依然对那位好心的茶客念念不忘。多年以后他曾对友人说:“这虽然是件小事,在我看来却是大事。如果我还能找到那位客人,一定要让他安度晚年,以报他的大恩大德。”
李嘉诚从小便从父母那里接受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的教育,如“和为贵”、“和气生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但那是父母灌输给他的,他并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真正含义。这一次“饭碗危机”才让他真正体会到了这些传统美德的重要作用。有了亲身体验,才能更好去贯彻执行。后来的李嘉诚始终信奉“以和为贵”、“积德行善”的做人准则,这也为他的事业发展开辟了道路。
感悟:
诚信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人的生命是多重的,基本上分为生理生命和道德生命两重。有生理生命而无道德生命,人就不成为其人,而流为禽兽;有道德生命而无生理生命,道德生命就无法实现。道德是调整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关系原则的总和。在道德的范畴内,诚信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是人之为人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了诚信,那么这个由人组成的社会就失去了根本。
2.承诺要三思,一经承诺就要贯彻到底
李嘉诚语:要想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做出承诺,而且在做出每一个承诺之前,都必须经过慎重的考虑和审查。一经承诺之后,便要贯彻到底,即使是中间有困难,也要坚守诺言。
每当星期天,李泽钜、李泽锴两兄弟必定会跟父亲出海畅游这已是多年的习惯,像一日三餐不可或缺。也许大家感到奇怪,不就出海吗?人人都会,人人都去。但是,他们出海畅游的目,在于他们要协力上演一幕“压轴好戏。”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商秧为了尽快实施自己的变法主张,设计谋树立“守信”形象的典故,李嘉诚就是在这种时候讲给儿子听的。
公元前350年,商勒积极准备第二次变法。商鞅将准备推行的新法与秦孝公商定后,并没有急于公布,他知道,如果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新法是难以施行的。为了取信于民,商鞅采用了这样的办法。
这一天,正好是咸阳城赶大集的日子,城区内外人声嘈杂,车水马龙,好不热闹。时近中午,一队传令的军士们在鸣锣开路声的引导下,护送一辆马车向城南走来。马车上除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外,什么也没装,有些好奇的人便凑过来想看个究竟,结果引来了更多的围观人,人们都弄不清这是怎么回事,强烈的好奇心反而使他们更想把它弄清楚。人越集越多,跟在马车后面一直来到南城门外。
军士们将木杆抬到车下,竖立起来。一名带队的官吏高声对众人说:“大良造有令,谁能将此木搬到北门,赏给黄金十两。”
众人议论纷纷。城外来的人问城里的人,青年人问老年人,小孩问父母……谁也说不清这是怎么一回事。因为谁都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情。有个青年人挽了挽袖子想去试一试,被身旁的一位一把拉住了,“别去,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搬一根木杆给十两黄金,咱可不去出这个风头。”有人跟着说:“是啊,我看这事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人们就这样议论着,等待着,没有一个肯上前去试一试。官吏又宣读了一遍商鞅的命令,仍然没有人站出来。
城门楼上,商鞅不动声色地注视着下面发生的一切。过了一会儿,他转身对旁边的侍从吩咐了几句。侍从很快奔下楼去,跑到守在木杆旁的官吏面前,传达商鞅的命令。官吏听完后,提高了声音向众人喊道:“大良造有令,谁能将此木杆搬至北门,赏黄金五十两。”
众人哗然,更加认为这不会是真的。这时一个中年汉子走出人群对官吏一拱手,说:“既然大良造有令,我就来搬,五十两黄金不敢奢望,赏几个小钱便可以了。”
中年汉子扛起木杆直向北门走去,围观的人群又跟着他来到北门。中年汉子放下木杆后被官吏带到商鞅面前。商鞅笑着对中年汉子说:“是条汉子。”于是拿出50两黄金,在手上掂了掂,说:“拿去!”
消息迅速从咸阳传向四面八方,国人纷纷传颂商鞅言出必行的美名。商鞅见时机成熟,立即推出新法。第二次变法就这样取得了成功。
李嘉诚认为:要想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做出承诺,而且在做出每一个承诺之前,都必须经过慎重的考虑和审查。一经承诺之后,便要贯彻到底,即使是中间有困难,也要坚守诺言。
李嘉诚不光在做生意中取信于人,而且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特别注意不失信于人。有一件小事,最能说明李嘉诚的说话算话,从不失信于人。李嘉诚回忆说:“50年代,我初做塑胶花的时候,皇后大道中有间公爵行,我常去那里接洽生意。我经常看见一个四五十岁很斯文的外省妇人,虽是乞丐,但她从不伸手要钱。我每次都会拿钱给她。有一次,天很冷,我看见人们都快步走过,并不理会她,我便和她交谈,问她会不会卖报纸,她说,她有同乡干这行,于是,我便让她带同乡一起来见我,想帮她做这份小生意。
时间约在后天的同一地点,而客户偏偏在前一天提出要到我的工厂参观,客户至上,我也没办法。于是在交谈时,我突然说了声;‘Excuse me’,便匆匆跑开。客人以为我上洗手间,其实我跑出工厂,飞车跑到约定地点。途中,超速和危险驾驶的事都做了,但好在没有失约。见到那妇人和卖报纸的同乡,问了一些问题后,就把钱交给她,她问我姓名,我没有说,只要她答应我一件事,就是要勤奋工作,不要再让我看见她在香港任何一处伸手向人要钱。事毕后,我又飞车回到工厂,客户正在着急。他说:‘为什么在洗手间找不到你?’我笑一笑,这事就过去了。”
由于受到传统的中国文化的影响,李嘉诚始终把“诚信”作为他做人的一条基本准则。他一生都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来教育两个儿子的。1990年初,李嘉诚把仍在外国的两个儿子召返香港,打算让他们留在身边,传授做生意之道。他对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注重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这样对你们的事业非常有帮助。”
李嘉诚对诚信异常执着。试想,李嘉诚对一个素昧平生的乞丐妇人,而且还是为了帮助对方,竟然不顾正在接待被他视为“上帝”的客户而飞车赴约,做人守信到如此地步,世上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呢?
感悟:
不论在生活上或是工作上,一个人的信用越好,就越能够成功地打开局面,做好工作。同时也能更好地驾驭众人。你必须重视你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生活总是照顾那些说话算数的人,食言是最不好的习惯。如果那样,你就无法取信于人,更无法管理威慑众人。
不管你在什么情况下办什么事,总要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你用自己的行动来说服别人的异议,让他们看到你所关切的都是为了他们的利益。这样,你就给人一个可信的面孔。接下来,你的工作就顺利多了。
3.坦诚才能化解危机
李嘉诚语:不怕没生意做,就怕做断生意。你要让别人信服,就必须付出双倍使别人信服的努力。
在处于逆境的时候,你要自己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自己处于逆境的时候,我认为我够!因为我有毅力……始终坚持以诚信待人,肯建立一个信誉。
创业初期的李嘉诚年少气盛,急于求成,一味追求数量,而忽略了企业信誉的关键--质量。所以,创业不久,一帆风顺的李嘉诚遭到当头棒击,长江塑胶厂遭受重大挫折。
首先是一家客户宣布李嘉诚的塑胶制品质量粗劣,要求退货。紧接着多米诺骨牌效应出现,接二连三的客户纷纷拒收长江塑胶厂的产品,还要求长江厂赔偿损失!
仓库里堆满因质量欠佳和延误交货日期退回的玩具成品。索赔的客户纷至沓来。还有一些新客户上门考察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见这情形扭头就走。
李嘉诚这才清醒过来,自己被一时的顺利冲昏了头脑。他太急功冒进了,一味追求数量,却把最关键的质量问题给忽略了。然而,这时候明白过来已经晚了。此时,李嘉诚手中仍有一大把订单,客户仍在不断打电话催货。李嘉诚再也不敢有半点马虎,但现在才抓质量,就无法保证工期,延期交货就要被罚款。怎么办呢?他心急如焚,亲自蹲在机器旁监督质量,然而,靠这些老掉牙的机器,要确保质量,谈何容易?加上大部分工人只经过短暂培训就当熟练工使用,他们能够操作机器将制品成型,已是很不错了,岂能指望他们做得更好?李嘉诚恨不能生出三头六臂来,亲自上阵操作。
一旦问题凸现出来,危机便接踵而至。
长江厂的客户都是中间商,他们将产品或批发给零售商,或出口给海外的经销商。他们的信誉因长江厂的产品受到了影响,自然会要求赔偿损失。塑胶工厂日益增多,竞争也日益激烈,用户对塑胶制品的款式和质量越来越在意起来。竞争的法则是优胜劣汰,粗劣产品必然会被逐出市场。所以,质量就是信誉,信誉就是企业的生命线。长江事业的航船,甫扬风帆,就遇到惊涛骇浪。
危机之中的李嘉诚,这才体会到了做老板的难处。企业的主人,就像一船之长,决策即是航向,任何失误,都可能把航船引向倾覆。李嘉诚后来承认,创业之初自己并不是个出色的船长,他认为自己并非天生就是优秀的经营者,他是经历过很多挫折和磨难之后,才悟出一些经营要诀的。
这次危机使李嘉诚又一次陷入人生的大磨难中。这之前他经历的磨难应该说都是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这一次,却是由于他自己的失误造成的。
形势在继续恶化,危机在继续加重。客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丢了客户,等于砸了饭碗,李嘉诚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怕没生意做,就怕做断生意。”长江厂正处于后一种情形。
产品积压,没有进账,原料商仍按合同上门催交原料货款。李嘉诚上哪去弄这笔钱?
李嘉诚被逼急了,只好说:“我实在拿不出钱,你们把我这个人带走吧。”原料商笑道:“你想得美?我们要你干什么?我们要的是钱!”原料商扬言要停止供应原料,并要到同行业中张扬李嘉诚赖货款的丑闻。这一招也够狠,它将可能彻底葬送掉长江厂的前途。
屋漏偏逢连阴雨。银行得知长江厂陷入危机,立即派职员来催还贷款。焦头烂额、痛苦不堪的李嘉诚只好强装笑脸,恳求银行放宽期限。银行掌握着企业的生杀大权,长江厂处于被清盘的边缘。长江厂只剩下半数产品品种尚未出现质量问题,开工不足,不得不裁减员工。被裁掉的人心怀不满,留下的员工更是人心惶惶。那些日子,李嘉诚的脾气也有些暴躁,经常会大声训斥手下的员工。全厂上下怨声四起,士气低落,人心浮动。
李嘉诚回到家里,强装欢颜,担心母亲为他的事操心。知儿者,莫过其母。母亲从李嘉诚憔悴的脸色和布满血丝的双眼中,觉察到长江厂遇到了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