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奋斗好几年,缘何照旧穷酸
1 命苦啊命苦,怨天怨地不能怨命运
几乎每次坐公交出门,我都能听到这样的话:“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驴多,吃得比猪差。”“这个世界上,有钱的人很多,没钱的人更多,而我就是其中最倒霉的一个。”这是很多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喜欢用来调侃自己生活状态的话。听得多了,分析多了,现在我基本上可以认定:这些人之所以混到现在还买不起辆小QQ,在郊区租房,可能是抱怨太多了。
有位哲人说:“这个世界上最多的‘东西’不外乎两种:穷人和抱怨,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鸡和蛋的关系——贫穷(抱怨)孕育了抱怨(贫穷),抱怨(贫穷)又孵化了贫穷(抱怨)。人们越穷越抱怨,越抱怨越穷。”
这话尽管有些偏颇,但贫穷和抱怨的关系确实非常密切,抱怨是最大的穷根,在任何一个国家,这都是事实——富人总是在致力于解决问题,而穷人则是忙着抱怨。
今年刚满30岁的苏珊是美国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创办人。小时候,她和奶奶一起生活在乡下。奶奶开了一个小杂货店,为人和和气气,邻居们都喜欢和她聊天。每当那些喜欢抱怨、爱发牢骚的邻居到商店买东西时,奶奶总是会把苏珊拉到身边,让她仔细聆听自己和邻居的对话。
有一次,邻居爱普生来买香烟。奶奶问他:“今天怎么样啊,爱普生老兄?”
爱普生长叹一声说道:“唉,今天不怎么样啊,哈德森大姐。你看看,这天气这么热,气死人了。这种鬼天气,真要命啊!”
奶奶一边给他拿香烟,一边附和着说:“是啊,是啊!嗯,嗯……”一直抱怨了十多分钟,爱普生才离开了小店。
又有一次,邻居汤姆一进店门就向奶奶抱怨道:“哈德森大姐,真是气死我了!我再也不想干犁地这活儿了!尘土飞扬不说,驴子还不听使唤。我真是干够了!你看看我的腿、脚,还有手、眼睛、鼻子,到处都是尘土,我真是干够了!”
奶奶仍然是那副老样子,一边给他拿东西,一边附和着说:“是啊,是啊!嗯,嗯……”
等汤姆发完了牢骚离开小店,奶奶把苏珊拉到身前,问她:“孩子,你听到这些喜欢抱怨的人说的话了吗?”苏珊点点头。奶奶接着说:“孩子,在每个夜晚都会有一些人——不管是白人还是黑人,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酣然入睡但是再也不会醒来。那些与世长辞的人,睡觉时不会感到暖和的被窝已变成冰冷的灵柩,身上的羊毛毯已变成裹尸布,他们再也不能为天气热或驴子不听话而唠叨一分钟。孩子,你要记住: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如果你对现状不满意,那你就设法去改变它。如果改变不了,那就改变你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问题,但你一定不要去抱怨什么。”
长大后,苏珊牢记着奶奶的话,无论遭遇多大的挫折,她也从未抱怨过什么,最终靠自己的勤奋和智慧打拼出了一片天地,成了业界有名的女强人。
其实,我们与文中的爱普生和汤姆何其相似,相信大多数人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尤其是在崇尚言论自由的当今社会,几乎所有的机构、大小组织,到处都是盈耳的抱怨——抱怨没生在富贵之家;抱怨没长在欧美发达国家;抱怨没考上好大学;抱怨工作不好;抱怨上司太苛刻;抱怨下属不听话;抱怨经济不景气;抱怨生活不美满;抱怨相貌不如意……但凡让他看着不顺眼的想着心里不痛快的,统统批判个遍,甚至于面试那天天气不好都能让他陷入长时间的烦恼,沉浸于懊恼和悲伤中不能自拔。可以说,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无不处在人们抱怨的声音里。然而事实却是,抱怨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抱怨只会加深失败和贫穷,试问,天下虽大,谁又能靠抱怨成为成功人士?大部分成功人士,他们的起跑线可能比你还要落后,但他们都靠着自身的努力拼搏改变了命运。
相反,抱怨反而会把问题带向更加复杂、悲剧的一面,给我们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抱怨会破坏我们原本积极的潜意识。曾经抱怨过的朋友都知道,只要我们的头脑中一有抱怨的意识,我们立即就会停下或者放慢手中的工作,为自己鸣不平、喊不幸,甚至不顾一切地讨个公道。如果得不到他们想要的结果,不是大骂世间不公,就是哀叹老天无眼。一旦陷入这种消极的思维,就不会再有进取之心,久而久之,斗志丧失殆尽,除了抱怨,就是哀叹。
其次,抱怨让你放弃自己的担当。每个人都应该有所担当,成为自己生活的第一负责人。因为生活是你自己经历的。而那些抱怨工作不好、挣不到大钱的人,他们的态度就像社会欠他们一份工作、国家欠他们万贯家财一样。他们总以为,政府或公司必须为他们的困苦负责任,从不想着自己奋斗一番。
再次,抱怨会破坏人际关系。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消极、负面的人,更没有人愿意忍受你的牢骚和坏脾气。不满的情绪,必然会破坏内心的平静,进而影响个人工作,甚至整个团队,接下来可能会带来更多的被抱怨和相互抱怨,甚至成为致祸的根源。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古往今来,因为不能管住自己的嘴巴,导致穷困潦倒身败名裂,甚至为此丢掉性命的人数不胜数。当今社会我们虽然不可能因为抱怨几声就掉了脑袋,但是因为抱怨丢掉工作、丢掉人脉、招致贫穷的例子却比比皆是。
天气绝对不会因为你抱怨而转凉,驴子也不会因为你发牢骚而变得听话些,金钱也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自动涌向你。既然如此,你又何必抱怨呢?这是发泄最拙劣的手段。面对贫穷和不幸,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会改变。你要记住的是:
(1)贫穷永远是自己的错。
(2)自食其力远胜过无所事事。
(3)从最底层做起,也可能爬到最高处。
2 买房买房,一套房子断送一生梦想
光阴荏苒,毕业已经三年有余了,二十好几眼瞅着就奔三十的人了,也该成家立业了,和男(女)友同居有个两年了,互相也了解个差不多了,双方父母催得很紧。这当儿,房子的问题不可避免地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裸婚?即使未婚妻好商量,岳父母那一关也是死活过不了的。
再从财力上分析,小两口儿积攒了三五年,再加上双方父母赞助了一部分,手头攥着六七十万,按照百分之三十的首付,也还吃得消。
所以,从各方面考虑,二十七八岁的青年,买房的时机都貌似比较成熟。
房子,买,还是不买?是个问题。
如果你安心老婆孩子热炕头,不求大富大贵,那建议你能买就买吧。如果你是个有创富梦想的野心家,那你千万别做将来会后悔的事。你知道吗?买房合同书,就可能是梦想死亡证明书!请看下面两个普通青年的买房履历。
小方和大伟是同一年从不同的高校毕业,在同一家企业工作。两年后,他们月收入都是6000元,两人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两人的家庭都能够支持大概35万元,如果按照最长的30年贷款算下来,月供大概在3000元左右。现在他们思考买房子的事情。
盘算下来,小方决定买房,而大伟决定拿钱投资自己。
半年以后,小方和大伟的收入分配有了下面的不同:
小方开始每天坐班车上班,而大伟在单位附近花1200元租了一间房子。
小方每个月只有500元节余,他小心翼翼地避免所有的大额消费,避免所有的出游活动。他心里这么想的,反正有房子了,熬一熬就能过去的!
除了房租和生活费,大伟每个月有四千左右的节余,他开始花很多的钱投资自己。他看上了几个认证和能力培训班,也找经理要了一个书单,购买自己需要的书。同时他还拿出一部分钱做活动经费,因为他知道,在课程中结识人脉的收获往往和课程一样重要。但是人脉需要持续的活动来经营。
想知道这个投资方向的差异会让他们的职业生涯有什么不同吗?请往下看:
大伟的投资很快收到了成效。他的简历上每年都会稳定地增加一个认证,他的能力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机会降临到他的头上。他的人脉圈子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这让他关键时候总是有一些各行各业的朋友帮得上忙,他也因此成为公司的核心员工,甚至有时候上面需要什么渠道,都会问他一句。他还在准备读MBA,为自己再上一级做准备。当然小方也不是没有进展,为了自己的房贷,他也很努力地工作。他也想报班为自己充电,但是囊中羞涩,他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而且自己精力也不足,因为房子离公司太远,每天回到家,就已经九点多钟。稍微休息一下就睡觉了。
两年后,大伟因为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更广的人脉,晋升为部门总监,而小方还是那个研发小组的成员。
后来,小方在自己的公司终于熬成了部门经理,年薪大概20万。而大伟在原单位做了一年的部门总监后跳到了另外一家企业,做了两年的副总,然后与两个朋友开始一起创业,作为合伙人,他的年收入大概70万,是小方的三倍多。大伟未来的平台和前景,远远不是小方能够比拟的。另外,因为大伟的专业能力和交际面一直在上升期,慢慢进入资源层面的竞争,而小方却慢慢地经受体力下降的瓶颈。
大伟和小方之间另一个重大差距是,在这期间大伟做了两次重要的跳槽选择,他很清楚地知道,在今天这个变化多端的社会,期待一个公司或者行业连续10年都有迅猛的发展,不太现实,自我的快速发展需要通过调整职业方向、进行职业规划来实现。而小方则不敢冒这样的险,房贷的压力早让他不敢作任何的职业变动了。
简单来说,如果你有一份月薪5000元的工作,用20年的贷款买着一套普通的房子。这就意味着在接下来10年时间中,在你最有旺盛的学习阶段与拼劲的年代,在你最需要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目标,最有机会开始尝试创业的年代,所有一切与创业、转换行业和快速升值有关的机会都可能和你彻底绝缘。
我知道,大部分有志青年都不愿牺牲梦想换得一时安稳,他们之所以买房,实际上是碍于世俗的偏见,因为国内大多数的人认为有房才有家,而且,在世俗的眼光里,房子是一个人实力的象征,有房混得就好,没房就没前途,没本事。很多年轻人出于维护自尊心才在买房还是投资自己二者之间选择了前者。说到底,还是过不了世俗那道坎,其实你只需看看下面这些牛人当初的选择,就会宽心很多。
1998年马化腾等五人凑了50万,创办腾讯没买房;1998年史玉柱向朋友借了50万搞脑白金没买房;1999年漂在广州的丁磊用50万创办163没买房;1999年陈天桥炒股赚了50万,创办盛大没买房;1999年马云团队18人凑了50万,注册阿里巴巴没买房。
为什么是50万?因为当时的《公司法》规定,要注册必须是50万。马化腾的股份是47.5%,也就是23.8万元。1998年深圳市平均房价在3000元左右,应该可以支付一个80平米左右的房子。当年的马化腾做出了一个长远的选择。不买房,买梦想。
无独有偶,量子基金创始人之一、投资大鳄罗杰斯也是在量子基金成功运转第七年后才出资10万美元买下了一栋百年老宅。
纵观国内外大部分创业者的成功档案,发现他们在最适合开始创业的年代,都是选择创业而不是买房。所以,一个人的成功绝不是由一所房子来决定的。
有些人着急买房是不喜欢租房的感觉,其实租房也没什么,很多名流都喜欢租房。有人问音乐人高晓松,为什么结了婚还租房住,不买属于自己的房?高晓松回答:我不买房,全天下都是我的,想住哪儿就住哪儿,买了房就只剩一个角落是我的,我妹也没买房,但我俩都走遍了全世界。与他们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国内地业大佬王石。2008年初,国内楼市初现调整之时,王石抛出了惊人之语:“对于那些事业没有最后定型,还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来说,40岁之前租房为好。”
在我看来,以今天的房价,排除那些富二代不说,普通人买房放弃理想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方父母出钱资助,这种人基本上前途和发展被父母控股。经济不独立就可能意味着梦想不独立,你住着别人的房子,还有什么好说的?第二种人是牺牲了太多的发展机会,典当梦想来成就一套房子。
美国人平均31岁才第一次购房,德国人42岁,比利时人37岁,香港特区人是32岁,欧洲拥有独立住房的人口占50%,剩下的都是租房。我们凭什么要一毕业就结婚?一结婚就买房?而且还要为之放弃我们的发展与梦想?
风物长宜放眼量,别死盯着你那些有房的同学比,比不起现在,咱比得起将来。只要你把不买房省下来的钱好好投资自己,给自己搭个不错的平台,好好干,我相信,将来的你,一定会庆幸现在的不买房!
3 游戏游戏,贪图玩乐让你身不由己
前几天看到一条振聋发聩的微博:
最近一直到处飞,发现了一个现象:观察同样是30到40这个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用笔记本办公,经济舱则看报纸、玩游戏和聊天的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候机区全都在玩手机。那么,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呢?
看了这条微博,你脸红了吗?这条微博可简单地归纳为:头等舱的人在学习,公务舱的人在努力,经济舱的人在玩耍。
大量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个人致富过程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正是这种对财富追求中表现出来的严格纪律性和近乎残酷的专注,使得少数人从贫苦大众中脱颖而出,成为金钱猎杀过程中的佼佼者。那些富有的人,那些成功的人,都是时间观念强,自制力强,拥有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的人。
自制力之所以如此关键,是因为自制力和勤奋、学习力紧密相关,一个人自制力强,就会克服惰性,珍惜时间,不停学习,提高自己,向着自己的目标奋进。这样的人,想不成功都难。相反,自制力差的人,会放任自流,随心所欲,贪图玩乐,自然不会有所作为。
哈利·杜鲁门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他没有读过大学,曾经营农场,后来经营一间布店,经历过多次失败,当他最终担任政府职务时,已年过五旬。但他有一个好习惯,就是不断地阅读。多年的阅读,使杜鲁门的知识非常渊博。他一卷一卷地读了《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以及所有查理斯·狄更斯和维克多·雨果的小说。此外,他还读过威廉·莎士比亚的所有戏剧和十四行诗等。
杜鲁门的广泛阅读和由此得到的丰富知识,使他能带领美国顺利度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时期,并使这个国家很快进入“战后”繁荣。他懂得读书是成为一流领导人的基础。读书还使他在面对各种有争议的、棘手的问题时,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他顶住压力把人们敬爱的战争英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解职。
他的信条是:“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一名领袖,然而每一位领袖必须是读书人。”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在19世纪获得一小块土地,就是起家的本钱;而21世纪,人们最指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因为他们知道,掌握知识就是掌握了一把开启未来大门的钥匙。”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自制力超强,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人。大多数世界500强企业的CEO至少每个星期要翻阅大概30份杂志或图书资讯,一个月可以翻阅100多本杂志,一年要翻阅1000本以上。如果你每天阅读15分钟,你就有可能在一个月之内读完一本书。一年你就至少读过12本书了,10年之后,你会读过总共120本书!想想看,每天只需要抽出15分钟时间,你就可以轻易地读完120本书,它可以帮助你在生活的各方面变得得心应手。如果你每天花双倍的时间,也就是半个小时的话,一年就能读25本书,10年就是250本!
在那些抱怨贫穷的人群中,几乎个个都没有自制力,因为自制力差,他们该工作的时候不工作,该学习的时候不好好学习,总想偷懒,一旦有了空闲又常常把这些时间打发在喝酒、打游戏、打麻将、看肥皂剧上面,实际上这些坏习惯就导致了他们的贫穷。
在这个全媒体时代,娱乐工具迎来了它们的“花样年华”,各种网游,各种软件,各种欢乐谷,各种玩家,娱乐空前丰富,对人的自制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很多有志青年就毁在了网游上。我有个亲戚家的小孩,前天在网上向我发出求救的信号,跪求管制。他对我坦言:
曾经计划考研,没复习,错过了。
前年计划考证,没准备,考砸了。
去年计划考职称,嫌程序麻烦,放弃了。
今年身体不好,计划每天跑步,也没坚持下来。
现在计划每天学习一个小时,可是很快就丢脑后了,结果经常独自上网上到第二天凌晨……我不想一辈子碌碌无为,但是自制力差已经成为我的大敌,如果不是自制力差的话,我早发达了。现在年纪不小了,还是无车无房无女友,我自己都对自己很失望!
正因为此,他跪求我管制,甚至让我没收他的手机,给他布置学习任务等等。
其实,我这个小兄弟智商很高,要不怎么能考得上清华?他就毁在游戏上,一开始玩游戏是为了打发上下班路上无聊的时光,后来玩着玩着就不能自拔了,他全部的心思都在游戏上,上班的时候思想飘忽,回到家饭顾不得吃搂着两个手机一台ipad形影不离。他之所以跪求管制,也是受了财富的刺激,前几天参加同学婚礼。宴席上,大家都晒工资,他这个学生时代的佼佼者现在是收入最低的,人家年底奖金比他一年的工资都多!其实论智商论门道,他都占优势,别人比他强,无非是把他玩游戏的时间用在找工作和学习充电上了。
和上面这位兄弟一样,很多人都意识到自己制止力很差,但苦于管不住自己,其实,自抑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你只需要每天控制一点点就好。
改变自己只能从改变一些小习惯开始。限制自己玩游戏的时间,限制自己浏览网页的时间,限制自己上QQ和人瞎聊的时间,限制自己浏览微博的时间。
很多东西你以为你离不开而已,像QQ什么的,都成了大多数人电脑必备的软件,个个都号称如果不用QQ就无法和朋友联系。实际上呢?即使你电脑里什么聊天软件都不装,一个影音播放软件都没有,你依然会活得好好的,朋友也不会忘记你。不要动辄就说自己是什么什么控,你先自控了再说别的。
4 “月薪五千”,害惨了无数有志青年
我刚毕业一年多的小表弟最近涨工资了,他兴高采烈地找到我,要请我吃大排档。
的确是喜讯,这样的饭局我欣然答应,菜上齐了,酒杯满上,我刚要想点祝词好好庆祝一番,当他自报家门工资由3500涨到5000时,我刚刚举起的酒杯落了下来,心里咯噔一下。我对他说:“你工资要是涨到4000,那我会好好鼓励你。若是8000,那我好好庆祝你。偏偏是这个5000,让我哭笑不得。太考验我的情商了。”
小表弟被我说懵了,他忙不迭地问咋回事?
我给他讲了个鸟的故事:听养鸟的行家说,如果抓回来的小鸟野性太足,千万不要一下子关起来。你需要关在一个软的网里面,让小鸟无法休息,也无从撞死。在它声嘶力竭快要死掉的时候,慢慢地给它一些食物,如果还是不行,就放弃驯养。但是大多数鸟儿都会被食物吸引。慢慢地开始进食。等到一个多月后,这种小鸟即使飞了出去,也会飞回来,否则就会死在某个地方,因为它们已经被植入一个信念:我是无法依靠自己生存下去的。
表弟疑惑:“这只鸟好像和我无关吧?”
我说,很多收入一般的打工者其实都是这样的“笼中鸟”,尽管不是“金丝雀”。这个“笼”,就是一份月薪五千左右的工作。
接下来,我和他讲了我的朋友老周的故事。
老周今年30岁,结婚两年了,其实老周并不老,但他心理年龄老,所以自称老周。五年前,刚毕业的时候,老周自己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赚过钱也赔过钱,在最后一次赔钱的买卖中,因为女朋友的反对,他放弃了自我创业的梦想,去一家报社求职。当时报社两个部门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一个是广告部,一个是编辑部,广告部给出的工资是底薪1500加提成。编辑部的工资是三千五加饭补。老周思来想去,觉得自己来上班,不就是图个安稳嘛,广告部不稳定,还是当编辑吧,省心、踏实。而且这也是女朋友的意思。
两年后,老周和我表弟现在一样,升职加薪,职位升为编辑部主任,工资涨到六千五。这份工资让老周很是满足,除去两千块钱的房贷,再留给自己五百块的零花钱,每个月老周都如数交给老婆四千块现大洋呢。在京漂部落中,老周也算是个佼佼者了,五环内有套九十多平的房子,老婆可人孩子听话,一年下来尽管没有多少余粮,但基本上能做到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偶尔买点奢侈品也不会捉襟见肘。
老周对这样的生活很满足,对老板的赏识感恩戴德,拼命工作。这一满足就是两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同事来来往往好几拨了,只有老周纹丝不动,成了资历最老的员工。直到有一天,以前一起共事的老同事请他吃饭,当时老周涨工资的时候这个同事因为没被加薪而离职,人家换了家公司现在已经是年薪五十万的人了。那个同事还无意间替老周回忆了一下,那些比他工资低的老同事在这里都待不住,通常会工作几个月学点东西就跳巢走人了,可是他们现在发展都不错,有的自己创业当了老板,有的去了外企、上市公司,比老周现在强多了。
表弟听了这个故事,再也不像刚才那样兴奋了,他开始若有所思起来。
在加薪这个问题上,真的不要过早地定义福祸,月薪五千,真的不是好事,在所有的工资档次中,这个数目是最容易麻痹员工的了。
我们就从大多数打工者的“薪路”历程说说看:刚毕业的时候找个月薪三千多的工作,可以养活自己,交了房租,除去口粮,兜里还有点余粮,女孩子可以偶尔吃个必胜客,买点化妆品收纳点花衣服。男孩子呢,则偶尔可以和狐朋狗友腐败一把,还有点闲钱请心仪的姑娘吃个麦当劳肯德基的,甚至是出去旅游一趟。
慢慢地时间过去了,一年后,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成了老员工了。不管何种企业,对于这种老员工在职位上有了晋升,会从一般的小职员慢慢做到主管,东家就会自动给涨工资,就这样一路涨下来,两三年后,基本上能达到月薪五六千。那时候,在父母亲的催促和赞助下,可以买房了,供得起千把两千的月供了。日子安稳下来。这时候,再换工作,已经没有杀气和魄力了。但是,也仅此而已,月薪六千是个天花板,事实上他们中大部分人的职位会停留在部门经理及主管这个阶段,工资也会停留在5000元至6000元左右,之后再难有进展。当大部分人在前进的道路上停留下来后,他们就将在职业生涯的O形路口无休止地循环,看不到尽头,当尽头出现之日,很可能就是他们被抛弃之时。
就像老周一样,月薪5000是不少有志青年行动的障碍,犹如人生的鸡肋,磨灭了骨子里的自信,让原本豪情满怀的青年变成平庸的老者。所以,每一个打工者都要警惕月薪五千!月薪涨到五千之时,是你该好好反省之日。你要记得,老板对你好,给你涨点工资是为了留住你给人家好好干活,而不是为了你更好地发展。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靠薪水永远只能满足生活的基本要求。要想发大财,还得自我规划。当你的工资被涨到五千时,你该思量的事情是:
(1)盘算你在这家单位的发展空间有多大;
(2)计算你可以在这里待多久再离开对自己有利;
(3)警告自己坚决不被五千所软化,坚持梦想,步步为营,直至成功。
5 怕这怕那,贪图职业安全感注定没出息
那么多热血男儿,他们能放得下爱情,撂得下生命,为何偏偏放不下那五千块现大洋呢?难道那五千块有仙气儿?表面上是钱的问题,深层次是心理问题。这牵扯到一个专业术语——职业安全感。
这个话题我要从“彩票哥”的故事说起。
“彩票哥”是我的大学同学,之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这些年来他一直坚持买彩票,风雨无阻。
他是某二线城市某区公证处的一名公证员,大学毕业后顺风顺水地找到这个工作。事业单位,工资不高,中产阶级,小康生活,结婚、生子,度日。他的周围也尽是这种人,和他一样有着工资不高,但是非常稳定的工作,然后守着微薄的工资等待退休。
他对目前这份工作并不满意,他喜欢有创意有挑战性的工作,公证员的工作枯燥乏味,每天不停地审查格式合同,不符合要求就让申请人补齐,然后报送领导审核,每一天都是前一天的重复。
他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他的专业是经济法,他早就考出了律师证,一直想去做律师,可人到中年,换工作何其难?眼下这份工作怎么着也是个保障,万一换个收入没保障的工作,一脚踩空了,无法给老婆孩子一份安逸的生活,让老人不省心,那多丢人?
于是这些年,他不停地买彩票,他的梦想是有朝一日等到挣了足够多的钱,给父母交代好,把老婆孩子安顿好,然后做回真实的自己。
他恨不得现在的单位马上倒闭,这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重新找工作了。
和我的“彩票哥”一样,很多人都心不甘情不愿地苦守着一个有点保障的平凡职位,真实的他们需要一份更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才能继续发展与成长,但是,就因为有无数的阻力和顾忌,使他们不敢放弃眼前既得利益,不敢放手一搏,甚至深信自己不适合做大事,于是便安心在一家企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者站在一个微不足道的边缘化位置上,永远“穷忙”下去。
他们往往在嘴上对现在的工作极端仇视,对老板极其讨厌,对失业装得不屑一顾,其实心里孱弱得很,很害怕失去这份工作,老板的一个眼神,一句话都能让他的心里澎湃起伏半天。
贪图职业安全感的人各个年龄阶段的都有。老陆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成长于70年代,工作于80年代,他是赶上工作可以接班的最后一批人,于是他接了父亲的班,在当地的林业部门谋了个小差事做。在当时,农林水部门是很红火很风光的单位,可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就渐渐开始走下坡路。随着国家政策的转变,市场经济的发展,老陆所在的那个地区的林业部门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幸亏还有国家政府的些许拨款还可以勉强维持。而老陆呢,如今已经是快退休的年龄了,他还是始终如一地做着他的那份小差事,赚着那很少的一点工资。
对老陆来讲,安于现状就是最好,虽然赚钱少点,但是还算稳定。殊不知,与他同时代的人,有很多舍弃了当初的工作单位,下海经商,现如今都已经成了大公司的老板,过上了优裕的生活了。
你一定也有过这种感觉,自己陷入那种好像对什么都不满意,但是又什么都不敢去做的恐惧。对于未来你不是没有想法,但碍于对职业安全感的担忧,你一遍又一遍地和自己玩YES-BUT的游戏:“是的,我也想那样,可是……”这种人被自己的安全感囚禁住,成了安全感奴隶,被关在看不见的地狱,再也看不到希望之光。这个房间用恐惧做墙,用消极的意念做水泥。这个时候你多希望有一个权威的声音说,去吧!你一定可以成功!但是没有任何人会这样说。除了你自己。
要想摆脱职业安全感的束缚,揭开屋顶,你需要这样做:
(1)拼命拉车,也要抬头看路
在职业旅途中,很多年轻人都是一头只顾拼命拉车,从不抬头看路的牛。有人是因为盲目而穷忙,有人是耽于内心的恐惧不敢抬头看。于是就成了瞎忙穷忙的一族。
爱岗敬业,重视自己的工作是必须的,但是如果你的单位日渐衰退,在市场上失去了任何竞争力,一点发展前景都没有,你难道还要死守到底为它而穷忙吗?或者,即使你进入了一家正蒸蒸日上的企业,可是你所占据的职位却是微不足道的,甚至好几年里你都没有得到升迁。尽管你有很大的能耐,却仍旧英雄无用武之地,那么你还要坚持下去吗?
不要为了那点可怜的安全感,心不甘情不愿地成为一头只顾拼命拉车,不敢抬头看路的牛。
(2)小范围地冒一次险
特蕾莎修女说:上帝不是要你成功,他只是要你尝试。
在安全的环境,小范围地冒一冒险吧!这是一个对你那些思维之墙很好的试探,看看它们是不是只是看上去坚固,其实很虚弱?
比如说在不着急的时候,尝试关上GPS走一段路;
试试看,只用你们家房子的一平方米的钱,给自己安排一段旅游。
试试看,和你最不喜欢的那个同事主动打个招呼,和你畏惧的那个领导主动攀谈。
试试看,给那些你可去可不去的职位打电话,试着推销一下自己。
试试看,拿出来一件不喜欢的衣服,穿在身上招摇过市。
总之,在安全的地方,让自己冒一次小险吧!这会让你发现未知的自己。
6 想三想四,无谓的内耗让你穷困潦倒
一些中国人终日为钱所困,不少人为了脱贫致富,拼命地学习考大学,但上了大学以后,又有许多人找不到工作,于是继续考研、读博。但即使如此,似乎仍然没能过上富裕的日子,反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叫嚷着缺钱,没房又没车。
那么,在知识不断扩展,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会遭遇贫穷呢?
在这里,我们不妨看看著名学者茅于轼的说法,他在《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中分析了导致中国无法根本脱贫的原因——中国人把过多的能量用于内耗,而不是创造财富。
你去买火车票时,前面的那个家伙犹豫半天也决定不了买哪趟车次,耽误了你的时间;你追赶公共汽车时,车门已经关上;红灯抢行,十字路口乱作一团;开会时因某人未到,大家等上几分钟;你和同事共同开发一个客户,结果同事没争取到,背地里使坏也不让你争取到……
这些现象我们已经司空见惯,谁也想不出它们与财富之间有什么必然关系。但从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看,这些现象恰恰是使国人贫穷的重要原因。穷是因为许多潜力不能发挥,人们的能量没有用在生产创造上,反而用在了抵消别人劳动成果的行为上;更因为各式各样的浪费普遍存在,消耗掉了社会上的巨大财富。
多数人的内耗造成了集体的混乱与停滞不前,而自身的内耗则造成了一个人的穷困潦倒。也许你不相信,觉得自己并没有做过什么内耗的事情,那么,在这里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
学生时代,你很多次都计划早上5:30起床背单词,闹铃响了。你想,好困啊,再睡一会儿吧,就5分钟。但你又不想浪费这时间,觉得对不起父母供你读书的血汗钱。于是,觉也没睡,单词也没背,心里斗争到8点钟。你想:也不差这一天,算了,还是从明天开始吧。
工作后,你喜欢一个女同事,朝思暮想,你工作不下去,准备跟她表白。但是转念一想,要是被同事领导发现了怎么办,要是她不喜欢我怎么办,办公室恋情影响了我的晋升怎么办,还是算了吧。又过了一个月,不行,天天都想她,还是得大胆说出来……到底说还是不说呢?整整两个月你什么也没干成,漂亮的姑娘也有了意中人。
前几天,你利用年假回老家一看,小学同学开了个加油站,已经赚了几十万,开着小轿车,你还是什么也没有,穷打工仔一个。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你就想:上学有什么用,白比人家多喝了那么多年墨水,早知道我也和那家伙一块退学得了。可是别人都说知识重要啊,没有大学毕业证,连个好工作都找不到……结果是,创业的机会被你白白错过,工作也没做好,好前程自然与你也无缘了。
像这种事情不胜枚举,几乎每天都会有许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种毛病的人很多,这些人总在不停地内耗,将自己的精力和智慧都消磨殆尽,哪里还有创造财富的心思?
女孩子整天想,我要自立自强,不依赖男人,甚至有女孩想,我要是能变成男人就好了。这是典型的内耗理论。男孩子整天想,我老爸要是有个几千万就好了,我当年要是走那条路就对了。要知道,这个愿望你永远都无法实现,就算实现也未必就会快乐,而你所做的只是每天让自己心情郁闷罢了。
人们做的最大的蠢事就是自己跟自己作对,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你天天想着:他为什么学习比我好,长得比我帅,日子过得比我富裕……
这种内耗是无法改变现实的,没有任何意义,相反,只会带来更多的贫困。
假如你能少想一点,少犹豫一点,把精力从内耗中抽回一些,放到应该用的地方去,该学习的时候就好好学习,该谈恋爱的时候就认真地谈恋爱,旅游时放开心情,工作时一丝不苟,那么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将蒸蒸日上。把头脑中所存在的斗争、冲突统统消除掉,这是你拥有财富、得到幸福的关键所在,也是所有穷人脱离贫困的好途径。
不要以为自己不跟自己内耗是件小事,它其实是你自立自强、走向成功的绊脚石。
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美国有一条街道看起来有些陈旧了,准备修草种树,改变当地环境,但是政府一时拿不出那么多的钱,只好暂停了计划。有一家住户先在自家门口种上了绿树,修剪了周围的草坪,而他家周围就变得好看起来了。于是,邻居们也纷纷效仿,很快整条街道就焕然一新了,既节省了国家的资金,也美化此处的生活环境。换个角度想,假如第一个人在主动种树时想的是:我该不该种呢?种了以后会不会让别人乘了凉?那他就是又跟自己耗上了,那样不仅会浪费时间,更会让自己每天住在一个破旧的环境里,心情不好,工作不好,日子也会越过越贫穷。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认为该做的事情就要把它付诸行动,把头脑中存在的冲突统统消除。这正是你拥有财富、得到幸福的保障。
7 在啃老的摇椅上,被亲妈以爱的名义“扼杀”
如果你想弄死一只青蛙,那就拿温水慢慢煮它吧。这就是著名的温水效应。
如果你想搞垮一个人,那就为他提供一个没有经济压力,随时可以上网聊天吃饭的住处吧。
据我所知,很多父母都在用这种方式扼杀自己的孩子,很多孩子也都这样心甘情愿地被父母“温煮”。
我曾经在必胜客喝下午茶的时候,无意中听到一个女孩子和同学的对话。那是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她和我的步调一样,也是从三楼看完电影出来,奔二楼小憩。
她举着当时刚上市的iPhone4s给朋友报喜:
亲,我昨儿个从黄牛那里买到了iPhone4s啦,今天自个儿出来嗨皮呢。
对方大概是说:你悠着点啊,可别当了月光族。
女孩:放心吧,我光不了,我老爸给我办了信用卡,我只管嘻唰唰,有老爸付款呢。
对方大概问:你什么时候开始找工作啊?
女孩:上了半年班,早烦了,休息一段时间再说。
对方大概是:你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不是个办法啊?
女孩:有父母呢,我爸妈退休工资加起来七千多呢,养活我没问题。
对方大概是:你父母也上年纪了,你得为他们着想啊。
女孩:没事,我妈说了,他们不用我养老,都有社保,所以我找老公也一定要找父母有社保的!
对方一定是无语了。女孩接着发挥:亲,啥时候来北京啊,我请你去欢乐谷,咱俩好好嗨皮一下。
对方大概是:听说欢乐谷门票好贵的。
女孩:你别谈钱,俗,我请你,给妹妹一个花钱的机会咯。
……
遥想当年我这么大的时候,还窝在地下室里考研呢,一个星期能吃上一顿排骨,一个月能进一次麦当劳吃个薯条就不错了,像必胜客这种地方都是某舍友的阔绰男友请客,我们整个宿舍的姐妹儿才能打回牙祭。吃不完还打包回来,第二天晚上一人分一小块。说起来真是寒酸,现在的女孩可真是幸福啊。
羡慕之余,我在想,这个女孩子会有怎样的明天?等她到我这个年纪,她是不是比我更幸福?我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了?
这样的“啃老族”有很多很多,记得几年前我上班的时候,负责招聘编辑。单位来了个太原的女孩子,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她才上了三天班就不来了。因为单位非常缺她这个专业的人才,于是老总就让我给她打电话问问情况,尽量争取一下。如果是嫌工资低,那可以再加上一些。
当我表明了诚意后,女孩子很委婉地拒绝我:姐姐,不是钱的问题,我老爸给我一天的零花钱都比你们一个月给我的工资多,我干吗还上这个班呢?
我当时真的被雷倒了,电话空举了半天才放下。
我在想,假如我有这个条件,我还会这样拼命工作吗?
我也会工作,但至少不会像现在一样卖力。
无数的事实证明,如果不用努力就能享受舒适的生活,很少有人会忙,会奋斗。
自觉为梦想拼命的人,有,但是太少了。
现在,信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家长太少了,多数家长都信仰富人的孩子早做主,尤其是女孩子,都说女孩子要富养,免得她被穷小子忽悠跑了,嫁个穷鬼。为了避免他们假想的不幸,家长们拼死拼活为子女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再穷不能穷孩子。
可是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有懒惰的天性,生活太安逸了,不用努力就能获得安全感,人就会丧失斗志,忘却理想。
我以前在北京租住一个三居室的房子,我个人热情好客,亲戚朋友的谁来北京都在我这里落脚,我也前前后后带了不少老乡出来打工。刚开始的时候,他们都住在我家——都是熟人,也不需要付钱,吃饭一起吃就好了。上网可以全天上,电视可以随便看,几乎是零成本地在我这里待着。后来我总结了一下,我这份热情豪爽差点害了他们,因为那些孩子在我这里住着的时候,连工作都懒得找了,都是后来搬离我住处后开始有点起色的。我品出了这里面的道理:这些人不是缺乏工作的能力,而是太安全了。住在我这里吃住不愁,精神充实,心情愉快,不思进取——如果安全感可以轻易这样获得,那为什么他们还要自己努力去争取呢,即使再争取,也没有现在这样舒服!
一个心智健全的年轻人,应该有主动吃苦的精神,尽量远离那些让你轻易获得安全感的事情!包括过于关心你的父母,一张可以任意刷的卡和一项不会犯错的任务和一个养老般的工作。那会磨灭你的斗志!
找一份工作,一定要自己养活自己。一方面是因为花自己的钱和父母的钱,感觉完全不一样。另一方面是因为求人不如求己,还是自己最可靠。假如你不努力,即使父母给你留下万贯家财,也总有被你挥霍一空的那天。
要自己珍视自己的生命。你以为靠父母现在活得很好,周围有很多朋友都亲近你,他们都真心佩服你,那你就想错了。他们表面上羡慕你,转过头去就会嘲笑你:切,看他现在得瑟,总有他哭的时候。
8 自我审视,你属于哪一种“穷命”
一个人一时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习惯了贫穷,甚至于以“无资产阶级”为荣耀。一旦你习惯了贫穷,那贫穷真的就成了你的命。
有一个不甘心自己命运的年轻乞丐,总想有一天能够发达起来。可好几年过去了,他还是穷困潦倒。最后,他心灰意冷,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一位未卜先知的智者身上。于是,他带上省吃俭用攒下来的一笔钱找到了那位智者。
“尊敬的先生,请您指点一下吧!我十余年后会不会还像现在这么穷?”
智者稍稍抬头看了一眼乞丐,说:“年轻人,我说出来你可不要不高兴,十年之后,你还是像现在这么穷。”
乞丐听了非常难过,于是掏出一些钱递给智者,恳求他:“老先生,你再看看我二十年后有没有希望?”
智者有些感动了,认真地看了看他说:“你二十年后还会这么穷。”
乞丐更加伤心了。最后,他把所有的钱都掏了出来,跪在智者面前十分虔诚地说:“老先生,我就靠你了,你再给我指点一下吧,我三十年后会怎么样呢?”
无可奈何的智者只好又看了看乞丐,很同情地说:“你三十年后不穷了。”
年轻人为之一振,高兴地从地上蹦起来:“啊!我终于找到希望了。那么,尊敬的大师,再请问一下,到那时我能有多少钱呢?”
“年轻人,你三十年后不穷了,是因为你已经麻木了、习惯了。”智者拍了拍年轻乞丐的肩膀飘然而去。
多么有深意的话啊!其实,人生就是一种习惯,勤奋是一种习惯,懒惰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是一种习惯;富裕是一种习惯,贫穷也是一种习惯……关键是,当你已经习惯于一种角色时,还会有更高的追求吗?
如果你很不习惯目前的贫穷,那说明你还有希望,无数的例子说明,贫穷可以改变,幸福可以创造,关键是你得找出贫穷的原因,有脱贫的意愿、有行动的信心、有坚持的毅力。
找出穷根是脱贫的第一步。一个人沦为穷人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下面我就从贫穷的原因方面,探讨一下贫穷的类型,揭示贫穷的缘由,以期对人们针对性地采取改善的措施,并进而脱贫致富产生一点帮助。
我根据贫穷产生的原因粗略地将贫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老实型贫穷
这类人做人老实厚道、胆怯怕事、思想传统保守,看不到挣钱的机会,找不出发财的门路,挣钱能力比较低,难以挣到较多的钱,因而普遍比较贫穷。
改善之道:平衡义利观的冲突。在讲义气的同时兼顾下自己的收入。在厚道的同时长点生意头脑。
清高型贫穷
这类人有更大理想、更高追求,所有精力聚焦在自己的事业上,因而无暇关注挣钱(或挣钱的能力不强,挣不到钱)。像哲学家斯宾诺沙,画家梵高等,他们的行为正像孔子所说的是“君子固穷”,安贫乐道。
改善之道: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找个平衡点,在发挥专长的同时最好照顾点世俗。
懒惰型贫穷
这类人生性懒惰,什么事也不愿意干,“油瓶倒了也不想扶”,特别是对用脑筋、费力气的事更不想做,缺少责任感和进取心,不想方设法去主动创造财富。这类人即使做事,也往往有犹豫、拖延的习惯,因而常常误事,失去各种挣钱的机会。
改善之道:除了勤快,你别无选择。懒是一种习惯,勤快也是一种习惯,强迫自己多学习,多思考,多劳动。
挥霍型贫穷
这类人有好吃、酗酒、赌博、吸毒等方面的一种或几种不良嗜好,往往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把钱财挥霍一空,或欠下巨额债务。这类人从不懂得节俭,因而难以有效累积财富。
改善之道:养成良好的生活和消费习惯,改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君子之道自修。
疾患型贫穷
这类人身有残疾(也包括智力残疾),或罹患恶性疾病,或遭遇严重事故,使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受到很大损失,为此欠下巨额债务,终身都不能翻身,穷困得无以复加。平时,一般收入的工薪家庭感受不到这一点,而一旦患了花费很大的严重疾病或遭遇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损害的事故,就会立即明白,自己的收入水平根本承受不起灾难。
改善之道:当然是未雨绸缪才好,平日里珍爱生命,珍视健康,注重日常保健,防患于未然。
行业型贫穷
这类人从事了收益低的人生行业,如在中国许多地方当农民,由于地少人多,劳动生产力低,因而农民一般收入很低、普遍贫穷;在生产线上辛勤工作的工人,一般也比较贫穷,因为劳动的技术含量低,工资也低;在各个场所打扫卫生的、做服务工作的人也都是较为贫穷的群体,因为他们从事的职业收益较低。而从事演艺工作、做生意等,就很富有,因为这些都是高收益的职业。
改善之道:用知识武装自己,注意学习和提高,注重经验的积累,伺机转型,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从用体力劳动挣钱转向用脑子赚钱。
知识型贫穷
在现代社会,受教育少、掌握知识少、智慧低的人,就难以挣到大钱,容易贫穷。人要挣钱致富,需要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智慧,既需要有业务方面知识和智慧,也需要有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和智慧,知识、智慧越多,对挣钱致富越有利。有些人学历虽然不高,但学习能力强,能够持之以恒,并且善于从生活、工作中感悟、领会人生智慧,他们的知识和智慧很快就会超过其他人(不学习者)、甚至超过学历比他们高的人,所以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了企业家、各行业的专家等收入比较高的人群。相反,不善于学习、知识少、智慧低的这类人,就容易贫穷。现代社会是信息和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和智慧越来越重要,所以,尽可能提高受教育程度、具有较高的学历,并且能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对摆脱贫穷、实现富裕作用很大。
改善之道:养成学习的习惯,合理应用业余时间,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技术附加值,拓宽交际面。
综合型贫穷
这类人是由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因造成的贫穷。现实社会中的大多数贫穷,都属于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综合型贫穷。
改善之道: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哪里不足就补哪里。
任何一个想改善自己的处境、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的穷人,都应该仔细分析一下自己产生贫穷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只要努力改善,一定会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