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伦·巴菲特全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报社大楼上的母亲(2)

她后来赢了。《华盛顿邮报》的立场得到最高法院的肯定,从此声名大震。接着就是1972年6月,5名男子因私自闯入水门饭店民主党全国总部而被捕。邮报记者在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了共和党政府试图在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器,破坏民主党的竞选活动。执政的尼克松政府为了掩饰丑行,不断向邮报施压,警告凯瑟琳不要“出风头”,可是,凯瑟琳·格雷厄姆再次验证了自己是一个合格的报人,对于政府的警告,她说:“我们已游到河水最深的地方,再没退路了。”最终,一直孤军奋战的邮报终于唤醒了媒体和公众的支持,强大的舆论迫使尼克松总统下台。因为这件事,华盛顿邮报获得普利策奖,确立了自己的大报地位,成为美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巴菲特当然会对这样的报纸感兴趣。

最后,也是巴菲特购买股票的一个信条:总是看好那些严重低估的股价。

巴菲特称自己以便宜得可笑的价格买入:“1973年中期,我们以不到企业每股商业价值四分之一的价格,买入了我们现在所持有的华盛顿邮报全部股票。其实计算股价与价值比并不需要非同寻常的洞察力。……我们的优势更大程度上在于我们的态度:我们已经从本·格雷厄姆那里学到,投资成功的关键是在一家好公司的市场价格相对于其内在商业价值大打折扣时买入其股票。”

巴菲特对报纸是相当有兴趣的,因为他的母亲就是一名报人,他曾说过,报纸就是他的兴趣,不然,他不会做报童做了那么多年,他还说,如果他没有选择商业的话,自己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名记者。

有人说,他的母亲具有一名记者在编辑和制作方面所具有的一切天分,而这种天分又传递给了巴菲特,这个优秀报人的儿子不仅仅是继承了自己的报人潜质,儿子还天生就具有了敏锐的商业意识,敏锐的商业意识和一个记者所具有的独特眼光结合为一身成就了巴菲特。也让母亲感到了骄傲。

1993年10月27日,巴菲特在自己的母校哥伦比亚商业学院学生发表的演讲中这样说道:“如果你问任何一个商业人士,他的财产价值是多少,他也许会告诉你是4亿美元或是类似的一个数字。即使是凌晨两点,你在太平洋的中心拍卖自己的这笔资产,你也不会缺少竞拍的客户,而且他们的出价也不会让你失望。而现在的情况则是,这笔资产正在被一些正直而有能力的企业家所经营着,他们又在其中占有着相当一部分资产份额。因此,这笔资产可以说是绝对安全的。即使是把自己的全部资产投入到其中,我也不会感到担心。一定也不会担心。”

可以说,上面所讲就是巴菲特在投资《华盛顿邮报》中总结出来的投资经验,他的母亲应该为有这样一个儿子感到骄傲,不仅仅是巨大的利润,还有对母亲身份的回敬。

智慧锦言。

从巴菲特投资《华盛顿邮报》成功的几个原因可以得出:巴菲特永远只选择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竞争力最突出的优秀公司,即使是在《华盛顿邮报》垄断了华盛顿特区的市场之后,他仍然持有着这些股票。也就是在股价被严重低估时买入并长期持有。

母爱的延伸。

1、母爱的力量。

巴菲特小时候成长的环境其实并不好,19世纪20年代的奥马哈由于成为联邦太平洋铁路的东部终点,所以外来人口便大量增加,与这座城市很快发展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的是奥马哈的人口也使这个城市不堪重负。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2005年统计,奥马哈人口有42.5万人,其中白人占78%以上、非裔美国人占13%、亚裔美国人占2%。人口一做,自然鱼龙混杂。小时候的巴菲特没有走上邪路,家庭教育所起到的作用当然很重要。

像许多小孩一样,巴菲特小时候的脑袋里当然也充满对外界的无限幻想和兴趣。在这个时候,他母亲对数字的敏感深深影响了他。每天上午,巴菲特和母亲莉拉上完教堂以后,就和伙伴鲍勃、拉塞尔开始了他们一天中最感兴趣的活动—把楼下来往车辆的车牌号码记下来,然后找出这些号码的规律。当这种游戏玩得很腻后,他们就互相背出那些枯燥的车牌号,倘若谁赢了,就能得到对方的糖果和巧克力。巴菲特几乎每次都会赢得糖果和巧克力,他后来说,当他看到数字的时候,就会想到母亲,母亲对他的爱当然不止数字那么单薄,在所罗门危机时,伯克希尔人心慌慌,巴菲特却对他们说:“你们怕什么呢。我母亲已经把我的名字缝在我的内衣上,一切就都没有问题了。”

这句话可以看作是母爱在巴菲特身上的延伸。而从事业的角度来讲,巴菲特对母爱是另一种表达方法。

确切地说,巴菲特早在1969年就对母亲的职业—报业行业—进行了收购活动。当时巴菲特所领导的伯克希尔公司从斯坦·利普塞的手里收购了同在奥马哈临近的《太阳周报》。利普塞由此成为巴菲特的合作伙伴,同时,也由此而成为巴菲特多年来始终共同进退的好朋友。1977年,巴菲特又出资3300万美元从爱德华兹·巴特勒女士手中购买了《布法罗新闻报》。利普塞成为《布法罗新闻报》的发行人。后来,巴菲特又收购《华盛顿邮报》。

有人看出,巴菲特对报纸有着特别的偏爱。其实,巴菲特小时候就曾与童年时代的伙伴编辑了一份名叫《马仔精选》的赛马内情通报。其时,他的梦想还只限于拥有一份重要的都市新闻报纸而已。可今天,巴菲特炫耀《布法罗新闻报》的成功就像一个骄傲的父亲夸耀子女的成功一样。他的确有理由自豪。

时下,衡量新闻报纸成功的两个统计指标一是渗透率二是新闻度。渗透率是指在当地居民中购买某报纸的百分比。新闻度是指报纸版面用于新闻而非广告的比例。如果按渗透率来评价,《布法罗新闻报》是都市新闻报纸中的第一大报。1990年,《布法罗新闻报》的新闻度达到了52.30%,这使《布法罗新闻报》成为全美最“富于新闻”的报纸。

净收益从哪里来,当然是从与新闻度的关系而来。一份新闻度高的报纸会吸引类型更为广泛的读者,从而提高市场渗透率。而渗透率高又会使报纸成为一种更有价值的商业广告媒介。再就是《布法罗新闻报》始终坚持的低成本运作,使它能够承受把一半的版面用于新闻报道的非常规作法。这是其他报纸所不能做到的。

《福布斯》认为,沃伦·巴菲特再次让我们震惊。富者越富,或者也可以说,聪明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富有。当投资天才沃伦·巴菲特投资早在1977年就已经深陷困境的《布法罗新闻报》时,很多人都在猜测:他确实很富有,所以才能玩得起这样的游戏。这位造就了福布斯四百位富翁的奥马哈商人和投资家毕竟已经足够富有。那么,他的愚蠢念头到底怎么样呢?就在几个月之前,他的竞争对手《信使快报》偃旗息鼓了,于是,在纽约西部这样一个略显落寞但又不缺少财富的地方,巴菲特《布法罗新闻报》便成了具有垄断性的日报和星期日周刊。

目前,《布法罗新闻报》的价值已经是4亿美元。

2、重责任的角色。

如果说,巴菲特在媒体公司中的角色仅限于商业领域的话,那你就错了。巴菲特跟他的母亲一样,都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报人。有一次,他就亲自参与了协助奥马哈儿童城财务丑闻的披露,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事情还得从1917年说起,当时,爱尔兰天主教神甫艾德华·弗兰纳根教父出资90美元,租用了一所简陋的维多利亚式的房屋,在奥马哈城收养了5名无家可归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