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华东名城(3)
孔府门前有一对2米多高的大石狮。红漆黑边的大门正中上方,高悬着蓝底金字的匾额,上书“圣府”二字。
【孔林】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至今为止世界上面积最大、延时最久的氏族墓地。孔子逝世于鲁哀公十六年(479年)四月,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随着孔子地位的提高,孔林的规模也随之扩大。自汉代以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孔林增修、重修达13次之多,直至现在的规模,总面积约为2平方千米,周围林墙高达3米多,厚约1米,长达5.6千米。孔林对于中国历代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风俗的演变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孔宅故井】
孔宅故井位于孔庙内,相传为孔子当年饮水的井,井深3米,明代时以莲柱石栏围护,莲柱用响石雕成,用手轻轻拍打时发出金属般的响声。井中之水被后人称之为“圣水”,并立有“孔宅故井”的石碑。
⊙寻幽探秘:
2.相传孔子的第九孙--孔鲋,曾将儒家经书藏于故宅的墙壁中,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据说,当时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为了保存这些经典,孔鲋将书藏在了孔子旧宅的墙壁中,自己则隐居到嵩山去了。孔鲋到死也没有把它们取出来,但“竹简不随秦火冷”,这些经典得以保存了下来。
典故传说
【万仞宫墙】
《论语》中记载着重要一个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贡曾辅佐鲁君。有一次,鲁国的大夫孙武权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的学问比他的老师要强多了。”
子贡听了,就打了个比喻说:“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这道墙不过肩头,人一眼就可以看到墙内的一切了。我老师的墙有数仞高,如果找不到他的门,就无法看到墙内雄伟的宗庙和精美的房舍了。”
孙武权听了这番话,顿时为自己的浅薄而感到羞愧了。
古代时,一仞为七尺或八尺。后人觉得“数仞”不足以表达对孔子的敬仰之情,到了清朝时,乾隆皇帝御笔亲书了“万仞宫墙”四个大字在仰圣门上,表示对孔子的尊崇。
知识百科
【论语】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为主的书,它以对话文体和语录体为主。它是儒家学派的重点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论语》的内容涉及教育、文学、哲学、政治等多个领域,其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它体现了孔子的道德观念、伦理思想及教育原则等,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被世人奉为至理。《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被称为四书,《诗》、《书》、《礼》、《易》、《春秋》被称为五经,它们合称为“四书五经”。
6. 南京
名城概览
南京,古称“金陵”,简称“宁”,是江苏省省会,是“中国四大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南京)之一。
1992年,南京汤山猿人头骨化石的出土,表明50万年前南京就是人类聚居之地。自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10个朝代和政权在此建都立国,南京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城”之称。
南京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山川秀美,古迹众多。其中,中山陵、秦淮河、孝陵、夫子庙、朝天宫、雨花台等名胜古迹印证着南京的历史。如今,南京已成为长江下游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中国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1982年,南京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寻幽探秘:
1.“六朝古都”中的“六朝”是指哪六朝?
“六朝”指东吴、东晋、刘宋、萧齐、萧梁和陈朝共6个连续在南京建都的朝代,或指东晋、刘宋、萧齐、萧梁、陈朝和明朝等6个在南京建都的正统皇朝。
奇境珍藏
【南京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名胜区内,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先行者、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它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
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山下中山先生铜像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钟”含有警示之意,象征了孙中山先生对革命的贡献。
【秦淮河】
秦淮河古称淮水,本名“龙藏浦”,全长约110千米,流域面积2600多平方千米,是南京第一大河。它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全长9.6里,故被称为“十里秦淮”。秦淮河的源头有两处,东部源头出自句容市宝华山,南部源头出自溧水县东庐山,两个源头在江宁区的方山埭交汇,从东水关流入南京城,从西水关流出,注入长江。
远在石器时代,秦淮河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六朝时成为名门望族聚居地,这里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隋唐以后,渐趋衰落;到宋代逐渐复苏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时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如今的秦淮河畔是融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河房厅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兼文化、旅游、商业、服务等多功能相结合的风光景区。
【孝陵】
孝陵,又称明孝陵,坐落在南京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孝陵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式动工,至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历时24年。它以墓主地位之显赫、规模之宏大、形状之独特、环境之优美而著名于世。它的建造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墓“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这种建设格局,一直影响着明清两代500余年20多座帝陵的建筑风格,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称明清皇家第一陵。
如今,孝陵的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来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2003年,孝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寻幽探秘:
3.“孝陵”因什么而得名?
因为皇后马氏去世后被后人成为“孝慈”皇后,故名“孝陵”。
【夫子庙】
夫子庙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当时,大臣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于是,在秦淮河南岸建立了学宫。当年只有学宫,并未建孔庙。
孔庙是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的。因为是供奉和祭祀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其全称是“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庙”,故又称“文庙”或“孔庙”。孔庙的建立,目的是在于希望士子遵循先圣先贤之道。
夫子庙以庙前的秦淮河为畔,南岸的石砖墙为照壁,全长110米,是全国照壁之最。北岸庙前有聚星亭、思乐亭;中轴线上建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另外庙东还有魁星阁。现在的夫子庙,已成为富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十里秦淮风光带上的一个重要景点,占地约2.6万平方米,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寻幽探秘:
4.“夫子庙以庙前的秦淮河为畔,南岸的石砖墙为照壁”,这里的“照壁”是什么 ?
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时特别流行,是设在大门内的屏蔽物或屏蔽墙,有辟邪之意。
【雨花台】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位于南京中华门外1000米处,面积为153.7公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筑“越城”(今南京),雨花台就成为江南一带登高游览之佳地。三国时,因岗上遍布五彩斑斓的石子,又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南朝梁武帝时期,佛教盛行,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感动上苍,落花如雨,雨花台由此得名。
由于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东晋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梅颐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时,金兵入侵,抗金名将岳飞在此痛击金兵;此后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辛亥革命讨伐清兵,抗日战争“首都保卫战”都曾在雨花台掀起了硝烟,雨花台也因此逐渐荒芜。1927年以后,雨花台沦为国民党统治者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决定在此兴建烈士陵园。
如今的雨花台,是由名胜古迹区、烈士陵园区、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和生态密林区6大功能区组成的,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纪念性风景名胜区。
典故传说
【秦淮河的传说】
相传秦始皇东巡时,看见金陵(南京)上空有紫气升腾,就以为是吉祥之气,于是,人们便开始挖山开渠,挖出一条河,并引入长江。后人认为此河水是秦朝时所开凿,所以,称为“秦淮”。
知识百科
【秦淮八绝】
秦淮河畔有8家小吃馆的16道点心,因工艺精细,造型美观、选料考究、风味独特而著称。于是,南京秦淮区风味小吃研究会于1987年9月正式命名这8套秦淮风味名点小吃为“秦淮八绝”。
第一绝:永和园的黄桥烧饼和开洋干丝;第二绝:蒋有记的牛肉汤和牛肉锅贴;第三绝:六凤居的豆腐涝和葱油饼;第四绝: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和什锦菜包;第五绝:奇芳阁的麻油素干丝和鸡丝浇面;第六绝:莲湖糕团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和五色小糕;第七绝:瞻园面馆熏鱼银丝面和薄皮包饺;第八绝:魁光阁的五香豆和五香蛋。
7.苏州
名城概览
苏州,古称“吴”,现简称“苏”,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南临浙江省,东接上海市,北依长江,西濒太湖,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据有关文字记载,苏州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建城也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城”。苏州的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物也是临水而造,整个城市像坐落在水网之中,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自古以来,苏州就因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著名的苏州园林是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等于一体的建筑群,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奇葩。其中,拙政园和留园已列入中国四大名园,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与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园林,分别于1997年12月和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文化与经济共同繁荣的国际化大都市。
⊙寻幽探秘:
1.历史上,谁最早建立的苏州城?
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楚国叛将伍子胥建吴国都城--阖闾大城,这就是今天的苏州。隋开皇九年(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
奇境珍藏
【寒山寺】
寒山寺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在苏州城西门外5千米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502-519年),距今已有近1500年。唐代贞观年间(627-648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做住持,改名寒山寺。1000多年来,寺庙屡毁屡建,现存殿宇为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年)重建。
寺内古迹甚多,有唐朝诗人张继的石刻碑文,以及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的书碑文残片等。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当年,张继途经寒山寺,写有《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韵钟声千载流传,寒山寺也因此名扬天下。
⊙寻幽探秘:
2.“江南四大才子”是谁?
江南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一般认为是指唐寅、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祯卿。
【盘门】
盘门位于苏州城南面城墙上偏西的水路城门,由两道水关、两道陆门、瓮城、城楼和两侧城垣组合而成,是苏州仅存的古城门遗迹,也是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古水陆城门。它始建于春秋吴国阖闾元年(前514年),是阖闾命伍子胥所筑吴国都城的8座城门之一,因门上悬有木制蟠龙,最初称为“蟠门”,后来因为水流迂回交错而改称“盘门”。
盘门现存的城门是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 年)在原址上重建的。1356年,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又增建了瓮城。之后,盘门虽然经过屡次修缮,但总体布局和建筑结构基本保持元末明初的旧观。如今,它和周围的瑞光古塔、吴门古桥共同构成“盘门三景”。2006年,盘门作为元代古建筑,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它最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献臣买下园林,聘请著名画家文徵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当时,王献臣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音:yù,卖)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王献臣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池水设在中心,楼阁亭台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和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虎丘公园】
虎丘公园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市中心5千米。它占地300余亩,山高仅36米,但是山上古树参天,还有不少名胜,“山小景多”就构成了虎丘的一大特色。其中,著名的云岩寺塔、剑池和千人石使虎丘自古以来成为游览胜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早已在1000多年前就说过“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千年以来,虎丘山依托着秀美的景色,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享有着“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
⊙寻幽探秘:
4.“虎丘”因什么而得名?
相传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交战中,不慎受伤,不久就死去了,死后几天,他儿子夫差将他葬于海涌山。据说,葬后三天,有一只白虎蹲在山上,所以把“海涌山”改名为“虎丘山”,简称“虎丘”。
【狮子林】
狮子林位于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23号,占地1万平方米,开放面积8800平方米。园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当时,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侍奉老师造了这个园林,取名“普提正宗寺”、“圣恩寺”。后来,因园内怪石形状像狮子,又因天如禅师维则曾经在天目山的狮子岩拜中峰为师,为纪念师徒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吼”一词,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狮子林中,除了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的人文景观之外,更以湖山奇石而著称于世,素有“假山王国”的美誉。如今的狮子林,经过寺院、园林、住宅的沧桑变化,特别近代的园主又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典故传说
【“和合二仙”的传说】
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寒山,一个叫拾得,他们是很要好的朋友。寒山长大以后,父母为他与一位姑娘订了亲。然而,姑娘却早已与拾得互生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