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幸福是人人都想要的,对幸福的追求是一个人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呼唤。在恩格斯的理论里,“每个人都追求幸福”是一种“无须加以证明的”、“颠扑不破的原则”。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是一个经常变幻的不等式:富裕不能带来幸福,贫穷不能夺走幸福;苦难不会减少幸福,名利不能增加幸福。
人生的经验同样告诉我们,幸福还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矛盾选择:得到了,你也许并不幸福;失去了,你也许获得了更多的幸福;接受了,也许是你幸福的损失;给予了,也许给你换来了幸福的倍增。所以,今天的每一个人,即使衣食无忧,功成名就,仍会感到自己不幸福。生活中的很多人,即使实现了很多的梦想,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仍会常常产生这样的困惑:我是幸福的人吗?我的幸福究竟在哪里?
有一首传唱很久的流行歌曲,歌词中写道:
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
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温室里;
它在你的理想中,它在你的汗水里……
歌词虽然质朴简单,却道出了幸福的真谛:幸福从不拒绝任何人,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幸福源于你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品味;幸福是对生命追求的一种回报,更是对人生价值的一种奖励。
幸福蕴藏在一个人辛勤的劳动中……
劳动就是生命,工作就是人生,幸福的工作带来幸福的生活。
被誉为“人文科学领域的神秘者”,“最伟大的心灵导师”的詹姆斯·爱伦说:劳动就是生命;劳动是抚慰世人内心痛苦的疗法和引领众人步入成功的法则。
亦舒笔下的姜喜宝也曾说过如此妙语:“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我要很多很多的钱,如果没有钱,那么我要健康。”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如果要呵护很多的爱,我们需要工作;如果要有很多的钱,我们需要工作;如果我们要身心健康的生活,我们更加需要工作。因此,人要追求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工作。
现代社会里,人们越忙,挣的钱越多,但同时,挣的钱越多,却发现自己越不幸福。所以,劳动并不一定“忙碌”,忙碌与幸福之间也不一定成正比。
而实质性的问题则在于:我们的生活并不以挣钱为最高圭臬。唯有“幸福”才是我们生活的最高目的。当工作的时间、节奏、辛苦指数突破一定承受度的时候,人们就不可能产生幸福的感觉。劳动与忙碌之间、忙碌与幸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紧张。
人类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或者我们为什么而工作,在我们忙碌于我们的工作的时候,目的本身往往被我们所忘记。只有建立在科学的、正确的劳动观基础之上的劳动,幸福才能够紧随在劳动之后而出现。
让我们来看看工作究竟给了我们什么——
首先工作给了我们养家糊口,维持生存的基本条件。就像马斯洛需要五层次的最低层次一样,只有满足了这个最低层次的需要,那么我们才可以考虑其他的需要。
其次,工作给了我们规律生活,作息协调的习惯。只有工作的人,才能规律作息。
第三,工作给了我们发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们创造自己、超越自己的机会。如果你将工作视为一种积极的学习经验,那么,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着许多个人成长的机会。
第四,工作让我们积累了珍贵的经验,以及良好的品格训练。如发展自己的技能,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等。
第五,工作给了我们练就自己能力,应对起伏跌宕人生的智慧。比如决策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等。
第六,工作让我们学会了了解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心智。
第七,工作最为重要的是给来我们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变数之中,最主要的是喜欢自己所做的事,能积极而主动投入到工作之中的心理社会环境。这也就是说工作让我们有成就感,觉得我们的生命有意义以及活着的幸福、愉悦和快乐。
哈佛幸福课的教授泰勒博士告诉我们:幸福就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幸福不是客观存在的,也不是镜中的虚像,而是一种感知,当你觉得幸福的时候,幸福就来了。幸福是一种心灵的触摸。如果你找不到幸福,那不是与幸福无缘,而是对幸福缺乏感知。找到工作的意义,你就找到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
你的工作幸福吗?工作让你幸福吗?一个人的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如果工作不幸福,或者不去主动追求幸福,那么工作将会是一场漫长而又痛苦的马拉松。本书以幸福为主线,以“开启幸福之门”为主旨,从心理学和实际工作的角度,与读者分享了幸福工作的十大法则,阐述了“工作着,是幸福的”、“怎样才能使自己幸福”等观点,为读者奉上了一堂涤荡心灵的“职场幸福课”。
衷心地希望职场中的每一个人“工作着,幸福着”,爱上自己的工作,做一个开心、幸福的职场人。
编者
200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