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政要答记者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前言

在《外国政要答记者问》这本书中,你能找到一连串耳熟能详的名字:奥巴马、基辛格、布什、普京、叶利钦、戈尔巴乔夫、中曾根康弘……有的是当前活跃于国际政坛的大国总统、首相、总理,他们可以一言兴邦,也可以一言亡国,他们的言行牵动着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深刻变化、决定着国际重大政治问题的解决、影响着国际局势的现实走向;有的是国际政坛上曾经的风云人物,在国际政治局势风云变幻的年代,他们也曾纵横捭阖,也曾运筹帷幄……他们都是重大政治事件、政治决策的决策者、参与者或目击者。当我们重返历史现场,走向历史深处探寻历史事件本来面目的时候,我们发现:原来,看似缤纷复杂的历史还可以这么来解读。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通过记者的笔触,倾听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娓娓述说那过去的事情,共同记述那刚刚过去、即将过去和也将过去的历史。

读《外国政要答记者问》这本书,读者们既可以了解现任美国奥巴马在回答11岁小记者提问时体现出的西方民主政治的特色,以及那种美国人所具有的幽默、诙谐,也可以从记者的提问中了解卸任后美国总统的日常生活,退休之后的美国总统们的待遇、福利等问题;读者们既可以了解希拉里、奥尔布赖特这些国际政坛上的“铁姑娘”、“铁娘子”们如何行走于男性为主的政治丛林之中,走进她们鲜为人知的女性内心世界——她们也有女性的一面,同时,广大读者也能从中领悟到一名敢于同美国这个世界超级大国针锋相对的古巴领袖卡斯特罗的人格魅力,改变了世界却失去了国家的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面对现实曾经的无可奈何……通过答记者问的形式,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为广大读者再现新世纪以来重大国际政治、经济和外交事件的原生态。

本书收入了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以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数十位政要人物的答记者问,按照中国议题、全球气候、大国外交、领袖魅力、经济与民生和全球化共分为6个部分,内容涉及政治、文化、外交、历史、经济等各个方面。

第一部分为中国议题。发展中的中国,让世界为之瞩目;日益强大的中华民族,招引了各国政要的目光。今日的中国,无论是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还是如何处理内政外交,都会引起不小的舆论爆炒。另一方面,如何认识和处理与中国相关的国际事务问题,也着实考验着这些大国政要们。

第二部分为全球气候。近年来,由于人类自身原因造成的气候变化,逐渐受到关注,“全球增温”、“全球暖化”、“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圣婴现象”、“臭氧层破洞”,不再只是学术名词了。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人类正在面临同样的威胁,百孔千疮的地球正在无情地报复着贪婪的人类,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如果没有了地球,哪里还有国家和民族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2009年底,192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商讨全球气候问题。近年来,中国已迅速采取措施对抗气候变化,包括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宣布了降低空气中碳排放浓度的计划。在这方面,中国走了很长一段路,也取得很大的进步。解决全球气候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任重而道远!

第三部分为大国外交。2008年,俄罗斯新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出访邻国哈萨克斯坦后,于23日~24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也是梅德韦杰夫首次以总统身份访问中国。刚宣誓就任的梅德韦杰夫总统,火速选择中国作为对外访问的“首站”,充分显示了中俄政治关系的“亲密”程度。对于一个“大国”,实力就是外交,对于一个“小国”,外交则是实力。何谓大国外交?是不是只有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才能推行大国外交战略?对于21世纪的中国外交来说,大国外交已远不止于从近代中国100多年的“屈辱外交”阴影下走出来,抚平民族意识、民族心理上的创伤,而是如何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来认识和解决自身发展与世界关系的问题,如何以开放的心态来处理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正常交往等问题,如何以一个大国应有的正常心态去面对世界、走向未来的问题。

第四部分领袖魅力。为什么克林顿、布什、奥巴马能够领导美国,普京可以把经济濒临崩溃的俄罗斯引上发展的正常轨道。答案可能有很多,但有一个因素不能忽视:这就是领袖魅力。根据麦吉尔大学的康格(Jay Conger)和卡侬格(Rabindra Kanungo)所进行的一项研究,指出了现代领袖魅力的关键特点:自信、远见、具备清楚表达目标的能力、对目标有坚定的信念、做事不死板、对环境有高度敏感性。通过记者的笔触,了解我们所不了解的希拉里、奥巴马、卡斯特罗等人不平凡的领袖魅力。

第五部分为经济与民生。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经受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之下,各国政府都更是倍加重视经济发展和民生幸福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民生问题既是一个事关社会安定问题,但更是一个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非但经济危机是如此,在经济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经济与民生也是各国政府工作的重心所在。2009年,中国领导人出席重大多边峰会的规模和次数,为近年来少见。中国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多边合作,在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

第六部分为全球化。对中国来说,不是我们要不要走向世界的问题,而是世界要走向我们的问题。全球化使所有国家都被纳入一个体系之内,互为依存。也就是说,哪怕一个小国都会使世界体系颤抖。横扫东亚的金融危机,从一个不起眼的泰国爆发,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当前的这场金融危机,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中国正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刻,尤其需要密切关注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运行。全球化不再是“单极化”,更不是“单极文化”,而是趋向“多极化”。身处于全球化的世界、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唯有积极应对。

本书收录的内容,或摘自《参考资料》、《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或摘自公开出版的相关图书,或摘自人民网、新华网等官方网站,或根据电视访谈文字记录稿整理而成,其中有对个别文字做了订正。由于本书中选录的外国政要都是广大读者所熟知的,因此在编辑过程中我们除了个别的人物、地名之外,书中未作专门的注释或说明。

由于时间的关系,文中失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9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