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忍耐就成不了大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性格之忍,不争一时之气(1)

洛克菲勒说:屈从是思想的大敌,也是自由的狱吏。然而,对于一个胸怀大志的人而言,保持必要的屈从与忍耐,恰恰是一条屡试不爽的成功策略。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辱,才能为人所不能为之事。在任何时候冲动都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如果忍耐能化解不该发生的冲突,这样的忍耐永远是值得的。“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这句贤文是说如果能够忍受一时的怒气,就可以避免长久的忧愁。旨在教人要懂得忍让,而不要感情冲动,鲁莽行事。

忍住急躁,循序渐进

所谓黑咖啡就是咖啡里没有加入一点点糖和牛奶。一杯咖啡端到面前,我先不急于喝下,像品茶或品酒那样,常常要分三步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一步,闻香,品尝一下咖啡的扑鼻而来的浓香;

第二步,观色,我认为咖啡最好是呈现深棕色,不是一片漆黑,深不见底;

第三步,品尝,先喝一口咖啡,感受一下原味咖啡的滋味,然后再小口小口地品尝,请不要急于将咖啡一口就咽下,还应暂时把咖啡含在口中一会儿……

喝咖啡如此,做其他事情不也是这样吗?

韩国古代历史剧中的医女长今要为一位难产的孕妇进行手术,闵政浩和女儿晓贤去河边帮她提水。闵政浩因为心里着急,提着水桶走得飞快,水被撒得到处都是。晓贤跟在后面提醒父亲:“娘常说,再怎么紧急,对待病患的事一定不能急。”闵政浩被这句话触动,脚步也放得平稳了。

急而不躁一直是长今的一贯风格,即使情况再紧急,也一定要将银针和手术刀彻底消毒过后,才稳重地为病人治疗。

长今在内医院做使唤医女时,老师申薄曾对她说:“并不是聪明人就能成为好大夫,做大夫必须要沉稳才行,你必须学会这一点。”

皇上卧病在床,皇后要她在多栽轩研究处方的时候,长今曾因急躁被师傅张德批评:“现在不能急躁,更不能想其他的事情,事情不会因为我们担心,我们急躁,就有所改变。”长今听进去了,她也是这么做的。她们从研究皇上以前的病例开始,然后再观察与皇上病情类似的病患,一步一步地找出治疗皇上病症的处方。最后,她们终于治好了皇上的怪病。

这件事过后,长今才真切地体会到了申医官所说的“做大夫必须要沉稳”这句话,也逐渐形成了不急不躁的行医作风。

生命有一定的长短,我们只能完成有限的事。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紧急的事情,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时间有限”、“人生苦短”,会发现时间窘迫得居然容不得你产生焦躁心理。因为焦躁就是浪费时间。

有一个小姑娘,伤心地坐在地毯上哭泣,爸爸问她为什么,她说她后天要去参加奥林匹克比赛,明天又要留校演练,因为功课太多,做不完,着急发脾气,妈妈就骂了她。

爸爸又问妈妈是怎么骂她的。她说:“妈妈问我功课能不能不做?我说不能;她又问她奥林匹克比赛能不能不去?我也说不能。她就说‘好啦?你急也得做,不急也得做,你只好去面对。’我就哭了。”

这位妈妈讲得很对,美国人不是有一句名言吗?“如果你无法逃避它,就面对它!”因为只有面对它,才能把问题解决。

所以,遇到很多紧急的事情时,最好不要急躁,一定要冷静下来,再把要做的事,一件件列出来,将最重要的先去完成。

这就好比参加考试一样,题目多得做不完,与其发怔、发急,不如冷静下来赶紧开始做。当碰上不会的题目,与其一直在那儿想,把做其他题目的时间也耽误了,不如先跳过,去做自己会的。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在很多大考之前,先去补习班做模拟测验的道理。那些模拟测验不见得能让人得到多少新知识,却使人们学习到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怎样安排进度。

同样的时间,对于不同的人能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读者文摘》曾经刊登过一个马拉松教练和选手的故事,那教练坐在轮椅上,居然能教出一个马拉松的冠军。他怎么教的呢?

他只是用嘴!

他只是教那选手怎么开始暖身、稳定速度、保持体力,然后做最后冲刺。

那教练说得好:“如果你一开始死要面子,拚命跑在最前面,又一下慢一下快,到后来一定体力不济,被别人追上。”

同样的道理,当你的时间有限、体力也有限时,你就要像跑马拉松一样,充分合理利用每一秒钟。

忍住自满,骄军必败

马谡这个人确是读了不少兵书,平时很喜欢谈论军事。诸葛亮找他商量起打仗的事来,他就谈个没完,也出过一些好主意。因此诸葛亮很信任他。但是刘备在世的时候,却看出马谡不大踏实。他在生前特地叮嘱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能派他干大事,还得好好考察一下。”但是诸葛亮没有把这番话放在心上。这一回,他派马谡当先锋,王平做副将。

马谡和王平带领人马到了衔亭,张郃的魏军也正从东面开过来。马谡看了地形,对王平说:“这一带地形险要,街亭旁边有座山,正好在山上扎营,布置埋伏。”

王平提醒他说:“丞相临走的时候嘱咐过,要坚守城池,稳扎营垒。在山上扎营太冒险。”

马谡没有打仗的经验,自以为熟读兵书,根本不听王平的劝告,坚持要在山上扎营。王平一再劝马谡没有用,只好央求马谡拨给他一千人马,让他在山下临近的地方驻扎。

张郃率领魏军赶到街亭,看到马谡放弃现成的城池不守,却把人马驻扎在山上,暗暗高兴,马上吩咐手下将士,在山下筑好营垒,把马谡扎营的那座山围困起来。

马谡几次命令兵士冲下山去,但是由于张郃坚守住营垒,蜀军没法攻破,反而被魏军乱箭射死了不少人。

魏军切断了山上的水源。蜀军在山上断了水,连饭都做不成,时间一长,自己先乱了起来。张郃看准时机,发起总攻。蜀军兵士纷纷逃散,马谡要禁也禁不了,最后,只好自己杀出重围,往西逃跑。

王平带领一千人马,稳守营盘。他得知马谡失败,就叫兵士拼命打鼓,装出进攻的样子。张郃怀疑蜀军有埋伏,不敢逼近他们。王平整理好队伍,不慌不忙地向后撤退,不但一千人马一个也没损失,还收容了不少马谡手下的散兵。

街亭失守。蜀军失去了重要的据点,又丧失了不少人马。诸葛亮为了避免遭受更大损失,决定把人马全部撤退到汉中。

诸葛亮回到汉中,经过详细查问,知道街亭失守完全是由于马谡违反了他的作战部署。马谡也承认了他的过错。诸葛亮按照军法,把马谡下了监狱,定了死罪。

马谡失街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马谡骄傲自大,刚愎自用。

目中无人、高高在上不但不能得到别人的喜欢,反而会引起他人背后甚至当面的讥笑。搭建人脉关系,受人喜欢的惟一要诀,就是练好“谦”功,先尊重别人。

富兰克林年轻时,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言行不可一世,处处咄咄逼人。造成他这种个性的最大原因,归咎于他的父亲过于纵容他,从来不对他的这种行为加以训斥。倒是他父亲的一位挚友看不过去,有一天,把他唤到面前,用很温和的言语,规劝他一番。这番规劝,竟使富兰克林从此一改往日的行为,得到众人的尊重,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最终踏上了成功之路!

那位朋友对他说:“富兰克林,你想想看,你那不肯尊重他人意见,事事都自以为是的行为,结果将使你怎样呢?人家受了你几次这种难堪后,谁也不愿意再听你那一味矜夸骄傲的言论了。你的朋友们将一一远避于你,免得受了一肚子冤枉气,这样你从此将不能交到好朋友,也不能从别人那里获得半点学识。何况你现在所知道的事情,老实说,还只是有限得很,根本不管用”。

富兰克林听了这一番话,大受感动,深知自己过去的错误,决意从此痛改前非,处事待人处处改用研究的态度,言行也变得谦恭和婉,时时慎防有损别人的尊严。不久,他便从一个被人鄙视、拒绝交往的自负者,一变而成为到处受人欢迎爱戴的人脉高手了。他一生的事业也得力于这次的转变。

如果富兰克林当时没有接受这样一位长辈的劝勉,仍旧事事一意孤行,说起话来不分大小,不把他人放在眼里,那结果一定不堪设想,至少美国将会少了一位伟大的领袖。

只要你认清了这一点:妄自尊大,将使与你接触的人们,个个感觉头痛,获得一个不快的印象,从此你所能交得的新朋友,将远没有你所失去的老朋友那样多,直到了众叛亲离的绝境而后已。试想到了那时,你做人还有什么趣味?你行事还有什么伟大的成就?你的名誉还能靠谁来传扬呢?

要改正目中无人的不好癖习,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记住:未来要去成就的丰功伟业还多呢,现在即使有了一点点小成就,比起未来的成就只是微乎其微。即使有人已对你大加赞美,也只是表明他们的好意,而不能说是你的成就已达顶峰。当你对人说话时,应该打定主意:你是在向对方吸取学识经验,而不是把你浅薄的学识全部搬出来炫耀。你发表意见,必须抱着求人将它改善的目的,而不是用来压倒人。

人们都不喜欢那些常爱自吹自擂的人,你当然不愿人家也是这样看待你。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自己的言谈之间,处处给人留下一个自由旋转的余地,如果你的意见的确是对的,他们经过思索之后,自然会乐于接受的。万一他们抱着一种成见,始终坚持不接受,那你也必须知道:过分强调、夸大的语气,并非是征服他们的武器,反而易使他们更走异端,与你深沟高垒地对峙起来了,这样只能把自己孤立起来,也就等于自毁人脉。

人一自满,便不能实事求是,而往往是自以为是。我们平常一直说要虚怀若谷,就是要不断地接受新事物,接纳未知的东西。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一个人在知识和智慧上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往往会变得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看不到更多的东西,看不清事物在不断地变化。

忍住好恶,不露声色

初到一个新环境,作为一个陌生来客,对这里的游戏规则、人情世故等都完全不了解,那么如何入“乡”随俗?少说、多做、多听、多观察。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聪明人一般是少说话,多做事,多旁听,多观察公司的人与事,这样才不会轻易把人际关系搞僵。有些公司有一些明争暗斗和派别纷争,假如你是个职场新人,在未弄清局势的情况下,不要轻易与任何一方关系密切,就算有人极力拉拢你,你也要与他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

韬光养晦,可以避免过早崭露头角而成为众矢之的,审时度势则可以使一个人永远处于主动地位,驾驭事态发展,以实现既定目标。文饰不如情饰,好牌不能一次出完,只有见机行事,才能更好地把握事态的发展,才能达到想要的目的。

所谓的“扮猪吃虎”,意思是说猎人要捉老虎,在无法力擒时,就装扮成一只猪猡,学猪叫,把老虎引出来,待走近时,然后出其不意,猝然向它袭击。这样突击的结果,虎纵不死也会带伤。

以此为策略施加于强劲的对头人,一样是可以使用的,在其面前,尽量把自己的锋芒敛蔽,“若愚”到像猪一样,表面上百依百顺,脸上展开微笑,嘴边抹上猪油,装出一副为奴为婢的卑恭样子,使他对自己不起疑心,一旦到了时机成熟、有机可乘之时,才一下子以闪电般的速度将其拿往,这就是“扮猪吃虎”的妙用。

看汉末时期的大司徒王允设计害董卓的那些手段,其奴颜婢膝之丑态,真的做到猪相十足。他以一个朝臣之尊,竟然去巴结董卓的干儿子吕布,先送笔大礼,引吕布登门答谢。吕布说:“布乃一相府将,司徒是朝臣,何故错敬?”王允答:“方今天下别无英雄,惟有将军耳,允非敬将军之职,实敬将军之才也。”这马屁拍得恰到好处,弄得吕布都飘飘然了。他再请董卓时,却又毕恭毕敬地吹捧:“允自幼颇习天文,夜观乾象,汉家气数已尽,太师功得震于天下,若舜之受禹,禹之继舜,正合天心人意。”又说:“自古有道代无道,无德让有德,岂过分乎?”喜得董卓笑得只见牙不见眼,说:“若果天命归我,司徒当为元勋。”

看王允这副诌佞相、奉承话,的确已到了为孔子所鄙视的那句“巧言令色鲜矣仁”地步,但在“求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施计要求之下,“吃虎”的猪相,却做得十分到家,所以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便一反媚态,指责董卓喝道:“反贼至此,武士何在?”从这两副早晚变化不同的脸孔,由妓女相变成屠夫相,可以看出,任何一场斗争定有一段艰苦的历程。古语有“变生肘间”,俗话也说“吃完面反碗底”的,正说明人与人相处,经常会发生利害冲突,也即经常有“扮猪吃虎”的阴谋发生。所以,当某些“英雄人物”,其对人之态度,绝对没有信用可讲的,有的只有利害的关系,所谓“刎颈交”者,只限于书呆子,但书呆子绝对不会是英雄人物。

世上就有这么两种人,一是扮虎吃猪,另一种是扮猪吃虎。扮虎吃猪的,其本身才能和地位不相称,故不能硬装成威武的样子,显自己之威风吓唬下属。此种人正如郑板桥所指的“世间鼠辈,如何装得老虎”之流。扮猪吃虎的却是相反,本身是老虎样一样的英雄人物,为了某种企图,故意诈呆扮傻使别人上当。

当然,一个人要做到“明知”而“故昧”,绝非易事,非有高度涵养不行。人之所以有聪明傻子与奴才之分,这就要能在昧与不能昧中分出来。傻子与奴才,莫测聪明人之高深,动辄说人家包藏祸心,阴险奸诈,殊不知妙就在其中。此之所谓“大智若愚”。

这种态度,是一般处事哲学,俗语有云“不痴不聋,不作阿姑翁”,也即所谓明哲保身,其目的就是避免是非。

扮猪吃虎是糊涂学的精华所在。要懂得“匿壮显弱”,也就是说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短处、弱点,而诱使敌人上当受骗,使他骄傲自大,放松戒备,然后把本来强硬的面目露出来一举吃掉对方。这也是以装糊涂来糊涂敌人,以达目的。

在生活中,这种方法也是很受用的,比如交友,找合作伙伴等,说话精明外露,咄咄逼人者往往使人畏而远之,而貌似傻气的人,他在说话时懂得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因此很容易引起别人的结交愿望。所以,为了使自己不引人注意,不成为出头鸟,就要常常装点糊涂,尤其是在一些无关大局的事情上,不要外露精明,以致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这是比藏巧于拙更进一点的深化,藏巧于拙只是强调不露锋芒,而明知故昧要求的则是:不但不要露锋芒,而且还要露出自己愚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