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坚强的意志力(2)
斯科特原来是一位商人,一提起当年他仍然会露出一副自豪的表情。不成气候的诗人们总是不屑于那些普通的指责,而斯科特却不这么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走向成功。反之,这个人将会从中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斯科特曾经在爱丁堡的最高人民法院担任文员一职,他的工作就是核实文件,看看那些注册过的合同或者文件有没有问题。每天吃过早饭他都要准时去上班。他喜欢早早起来写一些东西。洛克哈特曾经这样说:“当一个人处在写作的最佳时期,一定不要忘了去做一些要求高的工作,比如说花半年去写作,半年从事这种高职责的工作。这对人的一生都是有益的。”斯科特要求自己不能以写作为生,必须从事其他的工作。他这样说:“我不会用文学来获取更多的金钱,以维持生计,尽管那样很简单。文学只是我的一种精神食粮。只要我还有力气,还能够从事别的工作,我绝不会依赖文学生活。”
斯科特还具备一个优点,就是他从不挥霍时间。在他的眼里时间非常可贵,他会充分利用时间。无数的创作就能很好地证明这一点。由于他的时间观念很强,所以他每次收到信件后都会当天给对方回信。当然也有特殊的情况,有些信件的内容是需要认真思考之后才能答复的,所以不得不推迟时间。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并且很有耐心,所以即使有时候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他也能得心应手地一一解决。他是一个爱干净的人,每天他都穿着整齐,把胡子刮得干干净净。早上五点他准时起床,起来后就开始生炉子。到六点时,他就开始工作了。在他的办公桌上,所有的文件都被他分类,整齐地摆放着,想看哪一个随手就可以拿到。他坐的椅子周围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参考书。他养了一只小狗,总是趴在这些书的旁边,仰着头看着他。九点到十点的时候,全家人都起来准备吃早饭了。这三个多小时他写出了很多东西。当家人喊他吃饭的时候,他就会说:“今天的创作可以结束了,早晨头脑清醒,效率高。”斯科特对自己要求严格。他每天都努力工作,创作出了很多作品,阅读了很多书籍,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是他仍然对自己不满意,总认为自己的能力应该再上一个新台阶。他曾经这样说:“在我的一生中,很多时候我会感觉到自己知识匮乏,能力不足,并且这些总会影响我的创作。”
人总会这样,懂得越多,对自己的要求就越高,并且更加谦虚。斯科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智慧。特里尼蒂大学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天,有位学生找到他的老师,说他已经自学完了所有的知识,希望老师让他毕业。老师听完后,告诉他:“你这么快就学完了所有的知识,而我才刚刚开始学习这些知识。”老师巧妙地拒绝了他的恳求,并且教育了他。有些人就是这样,他只不过是懂得了一些皮毛,可是总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了所有的东西,并且比其他人都聪明。而真正有学识的人从来不会这样,恰恰相反,他们非常谦虚,总觉得自己知识匮乏。认为自己懂很多的人,其实什么都不知道。牛顿也说过类似的话,真理就像大海一样深不可测,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学习,而我们现在只不过是在海边捡到了几个贝壳而已。
著名的文学家身上都具备坚强的毅力,那些二流的文学家身上同样具备这种精神。著名的《美国和威尔士的美人》一书是文学家约翰·布里敦编著的。在他的创作中,还有很多建筑方面的书也颇受人们欢迎。布里顿出生在金斯顿,他家里很穷。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父亲是一个做面包的师傅,并且也会把麦芽制作成食品,可是后来竞争不过对手就倒闭了,他的父亲因此疯了。布里顿从来没有进过学堂,他只是靠着自己的毅力坚持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位文学家。
布里顿的叔叔开了一家酒店,为了生计他在那里打工,那时他还很小。主要的工作就是把酒装到瓶子里,然后盖上盖子储存起来。五年之后,他的身体变得非常虚弱,他的叔叔无情地把他赶了出去。从此之后,他就到处流浪。当时他身上只有五年来攒下的几个畿尼。他在外流浪了七年,这七年里他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在他的自传了这样写道:“我租了一个小屋,一周收十八便士,条件非常艰苦。只有学习的时候我才是快乐的。我没钱生炉子,到了冬天就坐在床上看书。”后来他步行来到巴思,做了一名管窖工人。干了没多久,他就辞职去了大城市。当时他特别穷,身上一分钱都没有。
因为他有管窖的经验,所以就在伦敦的一家酒店里找到了这方面的工作。他一天要在漆黑阴森的酒窖里待上十六个小时,也就是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十一点。恶劣的工作环境和过度的劳累,使他的病情加重。他离开这里,在律师事务所又找到了一份工作,工资每周只有十五先令。由于太穷买不起书,他就到附近的书摊上看书。只要有时间他就会过去,这样他就会获得很多知识。他充分利用空闲的时间,专心创作。几年后他又辞职来到另一家事务所,由于他有经验,人家一周给他二十先令,比以前多了五先令。他从来没有忘记看书、写作,这是他的一大乐趣。
那一年他完成了《皮萨罗的求职经历》,并拿到了出版社出版,当年他只有二十八岁。他一生出版的作品超过了八十七部,最伟大的一部作品就是《英国大教堂的古代风习》,共有十四卷。从这部作品里我们能够看到他那种可贵的精神,永远勤勤恳恳,不知疲惫。他的一生从来没有间断过写作,直到他去世。
罗顿跟布里顿一样有着坚强的毅力。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且工作起来不知疲惫。他的父亲有个农场,就在爱丁堡附近。他从小跟着父亲干活,所以养成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他的想象力很丰富,并且具有绘画的天赋。他能把整个园林的设计画出来,他的父亲发现了这一特长,就决定把他培养成优秀的园林家。
在精心学习规划园林时,他每周有两天不睡觉,看一夜书。到了白天仍然勤劳地干活,他总是比其他工人干得多。他充分利用了晚上的时间,学会了法语。后来他翻译了阿拉伯尔自传,那年他还不到十八岁。他渴望读更多的书,学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二十一岁那年,他仍在园林工作。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我现在已经二十岁了,可是我还没有为人们做出伟大的贡献。也许再过两个二十年我就不存在了,所以我必须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造福人类。”刚刚二十岁的年轻人就能说出这样的话,真是值得我们学习。想想我们自己,真是惭愧。后来他又开始学习德语,没过多长时间,他已经熟练掌握了这门语言。他学习了苏格兰的田园设计技术,自己开始建造农场。后来这个农场给他带来了很多利润。做到这些他并不满足,他想学到更多更先进的技术,他开始去很多国家考察。他把从各国学到的知识记入他的百科全书。当然里边还包括很多事例,所以他的百科全书比其他作家的都要详尽、优秀。这些都是用他辛勤的汗水换来的,他比其他作家吃的苦、受的累都要多。
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哈维工作起来一丝不苟,并且从来不知道累。他研究血液循环长达八年,做过无数次实验,最后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可是他仍然不放心,又继续实验、调查、研究。这个论证确实成熟了,他才把这个观点公布出来。关于血液循环,他还编著了一本小册子,拿到出版社出版。这本小册子详细地记录了他的论证,明确地阐述了他的观点。可是有些人仍然不相信他,嘲笑他,说他这些都是谬论,是他胡编乱造出来的。他根本不把这些放在心上,仍然相信自己辛辛苦苦论证出来的观点。可是后来却得到人们的臭骂。在人们心中,他论证这个观点的目的就是破坏圣经的威严。他已经破坏了宗教基础,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他受到了人们的谴责。因此他的朋友们故意躲着他,不和他往来。他的学生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离他而去。就这样他继续承受着大家的辱骂,长时间以来,那些有思想的人们不再骂他,而是开始思考他的观点。后来这个结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又过了二十五年,他的论证被公认为是一种科学真理,同时他也得到了人们的佩服和景仰。
比起詹纳,哈维遇到的那些困难并不算什么。詹纳研制出了防御天花的疫苗,经过多次论证后公布了出来。在他还没有研制出这种疫苗时,格洛斯特郡的挤奶女工说,只要人们种了牛痘就不会被传染上天花,她们的话传到了很多人的耳朵里。可是人们只是听听,从来不当回事,更不会有人去证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这种方法一直流传人间,直到这种说法传到了詹纳的耳朵里。他当时还在苏德布里上学,非常年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一个农村姑娘和老师的对话,“老师您知道吗,得过牛痘的人就不会被感染上天花了。我已经的过牛痘了。”他准备证实这件事情,于是就开始调查此事。他的朋友知道这件事后,根本不理解他,并且嘲笑他的做法。后来甚至强迫他停下这项工作,要不然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告诉院长,说詹纳经常骚扰他们,那样院长就会把他开除。
后来詹纳去了伦敦学习,他的老师是约翰·亨特先生。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亨特,亨特不但没有反对他,而是鼓励他:“你现在只是在想,这样会让你停滞不前。你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并且要有耐心,不厌其烦地实验。”听完老师这番话,他又重拾信心,坚定地研究这件事。为了能够确切地进行实验,他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农村。二十年如一日,他认真地观察、研究,做了无数次的实验,终于有了眉目。他又信心十足地继续努力工作,他曾在自己儿子的身上试验了三次,最终取得了成功。他把这么多年的实验一一记录在了纸张上,共有七十多张,并且每张纸都是四开的。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布于世,还有他的记录。记录里包含了二十三个人接种的例子,他们接种后就没得过天花。他开始研究接种的时候是1775年,可是直到1798年他才出版了自己的论文,并且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可。这是他长年艰辛工作的结果。
詹纳的研究成果公布后,人们只是一看了之,并没有放在心上。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人们很抵触这种的做法。为了得到人们的相信和认可,他首先要得到医学界的认可。詹纳来到伦敦,在医学界公布了自己的研究,并且向他们介绍了实验的整个过程和接种后达到的效果。虽然有些医学人士觉得他的研究很有道理,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接受接种。最终他的研究也没有得到医学界的认可。三个月后,他回来了。医学界不认可的东西,人们更不会接受。他们认为,把奶牛乳房中的病毒注入人体,这种做法很荒谬,并且认为这样做的话人就会像牛那样凶猛。詹纳受到了人们嘲笑和唾弃,并且接种也被他们说成了邪恶、缺德的做法。后来被人们说得更加夸张,如果谁家的孩子接种了就会长牛角,牛鼻子,还会长砂眼,并且孩子只会像牛一样叫,不会说话。詹纳并没有被这些可怕的说法击倒,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做法。后来有些村民接受了接种,其他村民知道后就会围攻他们,所以他们接种后根本不敢出门。
在詹纳饱受屈辱的时候,有两位贵人帮了他的大忙。德茜夫人和伯克里女伯爵打破了世俗的偏见,给他们的孩子们接了种。这样一来,接受接种的人越来越多,并且接种也在医学界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后来有人想盗取他的研究成果,不过没有得逞。詹纳成功了,人们不再抵触接种。人们看到接种的成效后,纷纷赞扬詹纳。但是他并没有由此变得骄傲,而是更加谦虚。后来他收到了伦敦医学界的邀请函,想让他过去,每年给他一万英镑。在他的回复中这样写道:“我现在岁数大了,不会为了名利而拼搏,所以我不会去的。但是在我年轻的时候,你们却不给我机会。我当时经历艰难坎坷,只希望能得到人们信任,可是却没有。我耗费了一生的时间才获取了人们的认可。”詹纳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接种的可行性。目前这种预防天花的技术已经被各个文明国家引进。居维叶说过:“在那个时代只有他敢于挑战自己。在整个过程中他经历了无数次艰难坎坷,他站在学术界的大门外苦苦地等着,在他敲击第二十次大门的时候,大门终于为他敞开了。他的成就永远刻在人们心中。”
兴趣能给你带来毅力
查尔斯·贝尔对自己的工作很有耐心,并且具有坚强的决心和意志力。他对神经系统非常感兴趣,废寝忘食地钻研,所以他在这个领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时贝尔还没有着手研究神经系统,关于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很多种说法,没有一个权威性的观点。实际上,早在德漠克利特和阿那萨哥拉取得一定的成果后,这么多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停滞不前。查尔斯·贝尔开始研究神经的功能。他很有耐心,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证实了自己的观点,并将这个观点公布出去。他从1821年就开始研究整个神经系统,他的观点有独到之处。
贝尔的论文非常清晰,他从最低级动物的神经系统开始分析,然后逐渐上升,直到分析人类的神经系统。他是这样评价论文的:“这篇论文条理清晰,简单易懂。大家看了都会明白。”在他的论文中这样说道:“人的脊椎骨髓能够产生脊椎神经,并且这种神经有两种功能,一种是控制人的感官;另一种是控制人的意志力的强弱,并且这两种功能是通过不同的神经系统传输的。”
关于神经系统的功能查尔斯·贝尔研究了四十年,他在1840年向皇家学会提交了他的第一篇论文。贝尔也不例外,他和哈维、詹纳一样遭受了人们的讽刺与臭骂。过了一段时间,人们慢慢接受了他的观点,医学上也开始接受他的研究,后来国外的医学界也对他的研究颇感兴趣,人们承认了他的观点,并且认为它就是真理。在深入研究的时候,他每一步都很小心,他怕一步没走好毁了自己的名声。后来他的学生走了,他自己继续试验,找出更多的例子,这样才能更有说服力。经过他的不断研究和探索,他又有了新的发现。后来人们意识到了查尔斯·贝尔的付出,为了给医学界做出贡献,他受到了很多阻碍和苦难。在居维叶病危的时候,他的脸已经扭曲了,原因是他的脸部神经受到了旁边神经的拽拉。他的这种症状很好地证明了贝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