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决定出路(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自知洞明出路,生命的脚本靠自己去写(1)

认识你自己,就好像多了一双睿智的眼睛,时时给自己添一些远见、一些清醒、一些对现实更为透彻的体察与认知。借着这份认知,可以少干很多日后追悔莫及的事情。经常把“自己”放在嘴里嚼一嚼,并不比捶胸顿足、以头抢地多费力气。

认清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有句古语,叫做“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人心难测。知人难,为人知更难。而要知己,则是难上加难。所以有“人贵有自知之明”之说。

然而,一个人要想认识自己,又谈何容易?一辈子不认识自己而做出了可悲之事的大有人在。在今天,还有一部分青年正是由于不认识自己,不充分理解今天这个社会中的情况,而受不得一点点挫折、打击,悲观、失望、苦恼、抱怨、彷徨,终日在哀声叹气、无所事事中把时光轻易地放走。

认识自己,是非常困难的。但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做人的一个最起码的要求。

对于有些人来说,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只有自己不知道。由于难得有一个真实的参照系来评估自己,所以,我们往往能够很自信地干傻事。

请你先好好地认识自己吧!你也许可能解不出那样多的数学难题,或记不住如此多的外文单词,但你在处理事务方面却有着自己的专长,能知人善任、排难解忧,有高超的组织能力;也许你的物理、化学差一些,但在语文方面却是能手;也许你连一张椅子都画不好,但你却有一副动人的好嗓子。也许……所以做人,先认识自己的长处,如果能扬长避短,认准目标,抓紧时间把一件工作或一门学问刻苦认真地做下去,自然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认识你自己,就好像你多了一双睿智的眼睛,时时给自己添一点远见、一点清醒、一点对现实更为透彻的体察与认知。藉这份认知,可以少干很多日后追悔莫及的事情。经常把“自己”放在嘴里嚼一嚼,并不比捶胸顿足、以头抢地多费力气。

古人早就说过:“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只有在你认识了自己之后,你才能自信起来,坚定起来,成为有韧性有战斗力的强者。

认识你自己,充实你自己,这样你就不会哀叹:世界之大,竟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点。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忘记自己的存在,忘记对自己的关爱,从不去问“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之类的问题,偶尔想起,也不过茫茫然一片空白。

在人生这个舞台上,正可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就要探讨认识自己的问题。这里所说的认识并不是像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讲的道理一样,对于那些身外之物我们还是应该去追求的。我们不反对去追求“身外之物”,更不鼓励人们这辈子禁欲,下辈子进天堂享福。

正好相反,我们要极力鼓励人们去追求现实的身外之物,因为毕竟只有这些身外之物才能反映出我们今生今世过得好不好,才能看出我们这辈子活得值不值。但同时我们也绝对不赞同将这些身外之物当作唯一。那些将身外之物当作唯一的人,当追求得到满足后,又会很迷茫,结果是找不到“自己”,不知该往哪里去,于是会堕落,寻求感官享受。

可见人必须清楚地认识自己,不但要建设极大丰富的物质家园,同时还需要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做人固然要追求物质,但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一定要有精神。没有精神,任何物质都经不起人们的推敲,没有精神,任何物质都无法使人得到最大的满足。

人首先应该给自己一个定位,自己到这个世界上来究竟是干什么的,必须有个十分清晰的描述,离开了这个描述,人就会迷茫,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就会在一个个十字路口徘徊,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认识你自己,找到最适合你的位置,扮演最适合你的角色,开发属于你的领域,这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认识你自己”被公认为希腊哲人最高智慧的结晶。一个不断经由认识自己、批判自己而改造自己的人,智慧才有可能渐趋圆熟而迈向充满机遇之路。

直面现实并接纳自己

要获得成功,应该追求真实。莫将目光避开现实。所有的成功者,都是从看透欺骗和蒙蔽起步的。我们每个人都具备一种看穿现实的本领,只不过这种本领如果一直不用就会钝化,久而久之还会完全丧失。

我们应该永远追求真实,努力使自己正视真实,而不能蒙骗自己。歪曲事实而到手的成功,即便可以算得上是成功,归根结底也不过是偶然的、短命的。真正的成功之路是回避不了真实与现实的。尽管那可能是一条荆棘丛生之路,你也只能在事实的土壤上摸索前进。因为通往成功的光明之顶,非此别无他途。

人的社会应该是由真实、诚实和正直三大支柱而支撑。那些已经获得成功的先驱者,无不遵从这三大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认识可以说多半是对的。任何目标都靠积极行动才能达到。行动的结果完全取决于你。只有始终看清真实,成功的道路才会向前延续。

不管你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要成为一个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健全之人,真实是超过一切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了解真实,承受真实,这就有了成功的希望。

一个善于识别真实的人,必定对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很敏感。不仅明了自己,也能看透别人正需要什么和正追求什么,这样,我们离成功就会很近。

生活或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一个人接纳另一个人很难,但一个人接纳自己更难。我们时常对自己不满,为自己的缺点懊恼与烦闷,千方百计想掩饰。自己面对自己时,我们常常会陷入惧怕与悔恨中不能自拔。

但是,自己又不像别的物件,不喜欢了就可以随时扔掉;也不和别人一样,合得来便相处,合不来便分手,用不着去委曲求全。我们自己不可能把自己扔掉,除非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自己随时都在纠缠着自己,无论你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满意时,它和你在一起,不满意时它同样不会离开你。生命的无奈也在于此。

有的人很早就接受了自己,有的人至死都无法接受自己。

谁都想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想生活在完美的世界中。我们总期望着自己更漂亮些,更动人些,因为美丽不仅带给我们感官的愉悦,还会让我们本能地自信。

尽管我们知道,相貌、性格和生命一样,都是我们所不能自由选择的,然而,对于自己的不满意,却时刻折磨着我们。丑陋使我们不敢大声讲话,不敢仰起头走路,不敢面对他人的注视,在美丽的人面前,我们更本能地感到自卑。总希望有一天,魔镜会突然出现,告诉你是天下第一美人。

性情也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虽然我们并不对自己的容貌与性情负完全的责任,但我们却不得不每日面对它。苏格拉底能够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才宣称自己自知其无知。我们虽不能像苏格拉底那样,自知无知,但接受自己是无知的,却可以做到。

接受自己,有多种方式,因为,世界上有照脸的镜子,但没有照心的镜子,也因为,这都是自己的私事,别人可干涉不上。

比较世俗的一种是若隐若现。对自己的优点,我们不去自己挑明,而千方百计诱导别人说出,虽然只是说的人不同,可这其中的奥妙就很深了。自己说的,那叫自我吹嘘,叫逞能;别人说的,是“客观”,是“实事求是”。聪明的人最善用这一招,临了还会让对方说一句,你真谦虚。

对于自己的缺点,我们难以接受,更不愿意被别人指出,尤其是当众指出。领导每次作完报告都要说“欢迎批评指正”之类的话,你可千万不要当真。这意见不能“指”,更不能“正”,只能当作没有,最好本来就没有。不然,你肯定会免费获得许多“小鞋”穿。

比较聪明的一种是: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自己知道了,自己觉察出问题,神不知鬼不觉地改掉,这才是上上之策。

明智的做法就是,三缄其口。不要那样不厌其烦地告诉别人“我还有点自知之明”,那其实是在自欺欺人,一味地想要改变自己,求全求多。内向的人,希望自己能开朗些,外向的人希望自己深沉些,直率的人希望自己圆滑世故些,圆滑世故的人希望自己简单快乐些,都是没有意义的。

做人要接纳自己,不要掩饰自己,嘴上一套心里一套,浑浑噩噩,得过且过,也不要我行我素,刚愎自用。接纳自己,实质上就是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优点,我们便多一分自信,接受自己的缺点,我们便多一点理智。表现得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平和、不做作、不炫耀。

接纳自己需要勇气,也需要毅力。接纳自己,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人长大、成熟的过程。这当然是一个痛苦的经历,因为我们会逐渐发现,自己不是那样完美,也不可能变成理想的自己,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缺点,直面自己的优点需要勇气,直面自己的缺点更需要坦诚,需要包容。

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明白自己想做的不一定就能做,明白自己做的不一定全能做好,我们便会自信、自制、自强,生活便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烦恼。相反,斤斤计较自己的缺点,不原谅自己的失误,则会使我们沮丧、自卑。

现实粉碎着我们的理想,也粉碎着我们对自己的梦。接受真实的自己,客观地对待自己,我们就能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

哈佛大学的D·伯恩斯教授做了一个统计,发现几乎所有成功者都有的一个共同特征:不论聪明才智高低与否,又不论是从事哪一个行业、担任什么职务,他们都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事实表明,一个人的成功来自他对自己擅长的工作的专注和投入,无怨无悔地付出努力和代价,才能享受甘美的果实。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家嘎纳(H·Gardaer)教授的多种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有八种;各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每个人的智力都有所特长,如有些人的语言智力水平很高,但他(她)的逻辑/数学智力可能平平。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就必须在智力方面扬长避短,用自己智力上的强项来争取优势。

精英总是善于把自己的长处转化为成效。他们明白,人应当尽可能地扬长避短。为了取得成效,我们必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长处——同事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和自己的长处。这些长处构成了实实在在的机会。组织的唯一用途就是把组织成员的长处转化为成效。

在发挥特长方面,没有比美国钢铁工业之父安德鲁·卡内基为自己挑选的墓志铭更加值得引以为豪的了。他的墓志铭是这样写的:

“这里安息着一个懂得如何使他身边工作的人比他本人取得更大成效的人。”

在他身边工作的每一个人之所以能取得更大的成效,因为卡内基善于发现并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这些钢铁公司的经理人人都是某个特定领域和特定职位上的能人。不管怎样,卡内基就是他们中间最有成效的一员。

罗伯特·F·李将军的故事很能说明变长处为成效的意义。

李将军手下的一位将领违抗命令,甚至全盘否定他制定的作战计划,而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李虽然通常都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但这次却大发雷霆。等他冷静下来以后,他的一名副官十分恭敬地问道:“您为什么不解除他的指挥权?”听到这话,李惊讶不已地看着这位副官回答说:“多么愚蠢的问题!因为他卓有成效。”

爱因斯坦在20世纪50年代曾收到一封信,信中邀请他去当以色列的总统。出乎人们意料的是,爱因斯坦竟然拒绝了。他说:

“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及公正地对待别人,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

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这是因为经营自己的长处能给你的人生增值,经营自己的短处会使你的人生贬值。正如富兰克林所说:“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把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社会需要做什么,综合加以分析,找出最佳结合点,正确作出职业选择,你就迈出了人生事业发展的第一步。

莫里哀和伏尔泰都是失败的律师,但前者成了杰出的文学家,而后者成了伟大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卡莱尔说:

“发现自己天赋所在的人是幸运的,他不再需要其他的福佑。他有了自己命定的职业,也就有了一生的归宿;他找到自己的目标,并将执著地追寻这一目标,奋力向前。”

作家斯贝克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会成为作家,曾几次改行。开始,他因为身高一米九多,爱上了篮球运动,成为市男子篮球队员。因为球技一般,年龄渐长,又改行当了专业画家。他的画技也无过人之处,当他给报刊绘画时,偶尔也写点短文,终于发现自己的写作才能,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进入21世纪的科技人才要有两个专长,又叫“兀”型结构。一横代表你的知识面要宽,懂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左边一竖是技术专长;右边一竖是管理专长,领导艺术专长。

美国著名的成功励志导师、20世纪初著名的成功学奠基人斯维特·马尔登说:“我们在构筑自己的目标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自己的个性、习惯。”如果你有自知之明,善于设计自己,从事你最擅长的工作,你就会成功。

如达尔文学习数学、医学呆头呆脑,一摸到动植物却灵光焕发;阿西莫夫有一天突然发现:“我不能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却能够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普作家。”于是,他把全部精力放在科普创作上,终于成了当代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

伦琴原来学的是工程科学,在他老师的影响下,做了一些物理实验,逐渐感觉到自己干这一行最适合,后来终于成了一个有成就的物理学家。德国作曲家亨德尔在尚未学会说话时就开始学习演奏乐器。10岁时就创作了6首乐曲。亨德尔的父亲是宫廷理发师,他希望儿子成为律师,看到儿子如此爱好音乐,十分担忧,并采取了严厉的措施,禁止儿子演奏乐器,甚至不让儿子上小学,因为小学有音乐课。可亨德尔根本就不理会父亲的苦心,白天不行,他就在夜深人静时起来练琴,为了不被人发觉,只好不出声地练。他终于成为与巴赫齐名的音乐巨匠。

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说:

“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设计自己、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环境、条件、才能、素质、兴趣等,确定进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