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意大利有一个男孩,他的一只眼睛非常“奇怪”,之所以说“奇怪”,是因为眼科大夫经过多次会诊后得出的结论都一样:在生理上,这只眼睛完全正常,但它却是失明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在他刚出生时,这只眼睛轻度感染,医生用绷带把这只眼睛蒙了两个星期。对正常人来说,蒙两个星期的眼睛是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的,但对于刚刚出生,大脑还处于构建发育关键期的婴儿来说,却有着极大的伤害。因为很长时间都没有办法通过这只眼睛接受外界的任何信息,所以原本为这只眼睛工作的大脑神经组织也随之“转移”了。
这个男孩的遭遇并不是偶然的。后来,研究人员又在动物身上做过多次类似的实验,结果是一样的。其实,这个男孩的悲剧就在于他错过了眼睛感光的敏感期。
相关的经验一再证实,如果孩子在各个敏感期受到了干扰和阻碍,使得他不能正常使用身体的各个功能,相关的功能就会消失。如果不能使用耳朵,耳朵就会失聪;不能使用鼻子,鼻子就不会有嗅觉;不能使用手,手就会没用;不能使用腿脚,腿脚就很难再行走……
这里,提到了一个概念——敏感期。敏感期,最早是由意大利伟大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来的。所谓敏感期,就是孩子在0—6岁这个年龄段,他会出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突然地对某种特定的事情或事物非常感兴趣,甚至表现出一种狂热的状态,直到满足他内心的需求或敏感度下降或被人为地阻止。教育研究与实践证明,如果孩子能顺利度过敏感期,他的心智发展会有一个巨大的飞跃。
但是,作为父母的您看到下面的这些情形,会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
比如,孩子刚出生时,不喜欢彩色气球,反而对明暗相间的地方感兴趣;孩子会突然变得爱诅咒,说难听的话;会喜欢模仿他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管好的坏的,一律模仿;当他愿意做某件事时,会乐此不疲地重复做;如果某事不合他的心意,他就会要求重来;会突然与父母“作对”,父母说什么,他都以“不”来回应;不会不断地吃手、咬人、打人;会喜欢捏软软的东西,喜欢玩水,玩沙;喜欢观察蚂蚁,注意那些在成人眼里细小得几乎看不见的东西;会喜欢插孔,喜欢捉迷藏;不停地询问自己从哪里来,怎么来的;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感兴趣,会喜欢观察别人撒尿、洗澡;想与爸爸或妈妈结婚,会“爱”上同龄的小朋友;会把自己当做奥特曼、孙悟空、白雪公主;会到处乱写乱画,在几乎所有能想到的地方留下“墨宝”;会喜欢问父母一连串的“为什么”……
这一切,在父母的眼里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都是那么的令人感到莫名其妙。但是,这些却是孩子在各个敏感期里的正常表现。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却不了解孩子的敏感期,反而认为孩子淘气、任性,于是就“果断”地采取某些措施“教育”孩子,结果就会过早地让孩子的敏感期结束,甚至会严重地影响孩子心智的发展。
毋庸置疑,敏感期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父母引导得当,孩子就会顺利度过敏感期;如果父母引导不得当,那孩子的成长就会受到严重的阻碍,甚至会毁掉孩子本应该有的美好前程。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认识、了解孩子的敏感期,并引导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呢?为此,我们特别编写了这本《0—6岁敏感期,父母怎样引导孩子》,本书将在最大程度上向父母展示孩子在各种敏感期的表现,并为父母提供应对孩子敏感期的科学对策。
本书分8章,即孩子的8大敏感期,分别为: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书写与阅读敏感期、文化敏感期等,在孩子的这些敏感期,父母应该尽量给孩子鼓励、爱与自由,而不要错失孩子敏感期的教育时机。有一点需要提醒父母,孩子的敏感期有很多个,而每个敏感期出现的时间也不是固定的,而且在同一个敏感期中的孩子的表现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相信,本书一定会给0—6岁孩子的父母提供有力的帮助,帮助父母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从而更好地让自己0—6岁的孩子得到健康成长。最后,祝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下顺利度过敏感期,为一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