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迷人的财富智谋:中国近现代创业奇才性情档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胡雪岩:为富且仁,乱世商圣(2)

胡雪岩认识王有龄的时候刚二十五岁,他在钱庄还只是个出店,并没有成为阜康钱庄的老板。杭州的茶是很有名的,茶文化也是历史悠久,人们有事无事都会去喝茶聊天,所以茶馆很多。胡雪岩有空的时候,也会到茶馆里面去坐一下。他在茶馆,经常看到一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此人相貌堂堂,但是衣着与他的神色不能相配,这其中必有缘由。有一天,胡雪岩主动坐了过去,与那个年轻人攀谈起来。年轻人告诉胡雪岩,他叫王有龄,是福建福州人。胡雪岩问他为何会来到杭州。因为胡雪岩经常出入茶馆,王有龄以前也见过他,又看胡雪岩态度诚恳和善,便一五一十地讲起自己的身世来。

原来王有龄本是出身于官宦之家,曾祖父和祖父都当过不小的官,可是到了他父亲这代却官运不济,屡试不中。等到了王有龄这一代也同样的不争气,同样是科举无名。王有龄的父亲就把仅有的一点家产统统变卖,然后凑钱给王有龄捐了个官,做盐大使。王有龄的父亲已倾其所有,实在是没有钱再给儿子去补个实缺。无奈之下,父子二人从福建一路北上,希望能够找个机会,利用关系替王有龄补个实缺。可是天不遂人愿,他们走到杭州,口袋里钱已经所剩无几,再也无力继续北上了。王有龄的父亲积郁成疾,再加上水土不服,最后客死杭州。王有龄举目无亲,又几乎是身无分文,连父亲下葬的钱都没有。实在没有办法,他只好穿上孝服,到福建人在杭州的同乡会去,一番磕头跪求,这才凑了点钱将父亲草草下葬。父亲过世之后,王有龄心情苦闷,无处可去,一筹莫展的他常常在茶馆里长吁短叹。因为手头拮据,一壶茶水泡到没有颜色了也舍不得换掉,中午两个烧饼就算打发一顿。

听罢王有龄一番讲述,胡雪岩说:“你要想办法补个实缺才是,这样岂不可惜了。”王有龄苦笑着说:“话虽如此,但补实缺需要一大笔投供的钱,我现在穷困潦倒,哪里还敢去想这些事情。”胡雪岩听了王有龄的话也不敢言语了,因为这个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出店,还只是人家的伙计,自己没有资产,又怎么能慷慨解囊呢?人最需要帮助的,就是落魄的时候。胡雪岩也懂得这个道理。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之后,胡雪岩对王有龄的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他觉得王有龄并非等闲之辈,虽然现在落魄,但如果能帮他补得实缺,将来对自己一定会有很大的助力。于是胡雪岩暗下决心,只要有机会,一定要想办法帮助眼前这位同龄的年轻人。

刚好,曾经有一家饭馆在阜康钱庄借贷了五百两银子,后来饭馆的老板死了,剩下老板娘独自支撑,生意随之一落千丈。钱庄几次催要贷款,老板娘都说生意不好,实在没有能力偿还。后来钱庄掌盘就将此事告到了官府。官府管不了,老板娘也没钱还,一来二去,这笔钱就成了一笔死账。但胡雪岩是个有心人,他每次经过那家饭馆,都会偷偷瞄上一眼,看看生意是不是有所好转。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胡雪岩发现最近情况不一样了,饭馆的生意慢慢红火了起来,他感觉到讨账的时机来了。于是,想尽办法要到了这笔死账。胡雪岩拿到银子,马上想到王有龄眼下最需要的就是钱,现在有了这笔银子,不是恰好可以让他拿去投供吗?虽然银子是钱庄的,但可以缓一点再去报账,自己不是私吞,只是挪用一下,等王有龄补了实缺,有了银子之后再如数归还,大概老板也不会很生气。

胡雪岩下定要帮助王有龄的决心,也有了帮助王有龄的银两,便跑去招呼王有龄:“我们中午吃酒去。”

王有龄心想,我是个落魄书生,你是位公子哥儿,为什么一起吃酒呢?胡雪岩穿戴整齐,又在钱庄管事,这在王有龄心目当中已是很了不起的了。于是,王有龄说自己高攀不上,没有钱跟他去喝酒。胡雪岩说:“我请你,有什么关系?”

王有龄见他十分诚恳,也觉得不便推辞,便很高兴地一起去了。二人到了酒馆里面,几杯黄酒下肚,话自然就多了起来,也亲近了许多。胡雪岩见时机恰到好处了,便把银票拿了出来,直截了当地交给王有龄,然后只轻描淡写地讲了一句话:“这是你做官的本钱。”王有龄二话不说,也只讲了一句话:“你是钱庄的伙计,被老板知道就坏了,此事万万不可!”又喝了几杯后,王有龄忍不住问胡雪岩:“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胡雪岩回答说:“朋友嘛,你有难处我心里难过,不拉你一把我睡不着觉!”一切都是这么轻松。两人谈得很投缘,自然而然地想到一件事情——仿效当年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拜成异姓兄弟。王有龄年龄稍长,就当了哥哥,胡雪岩便当了弟弟。

王有龄怀着感激之心告别了胡雪岩,动身北上“投供”。到达京城以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王有龄得知现在的朝廷二品大员、江苏学政何大人,与当年自己家仆老何的儿子同名同姓,都叫做何桂清。王有龄觉得这是个天大的机会,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见他一面,绝对不能轻易错过机会。于是他花了一些银子,打通了一些关节,终于见到了何大人,惊喜地发现这个何大人正是他的童年玩伴何桂清!王有龄说,父亲希望他能落地杭州,而他自己也愿意回到杭州去。何桂清欣然支持,并给了王有龄五千两银子。王有龄一路顺利回到杭州,便马上前往抚台衙门呈递信札。把举荐信转呈给了黄宗汉,对何桂清送他五千两银子的用意却没有领会。黄宗汉得知王有龄与何桂清有旧情,对他十分礼遇,可是王有龄回去以后,等了好几日也没有消息,心里不免有些七上八下。正在不知所措的时候,他想到了胡雪岩。王有龄本来是想自己谋得差事以后,再去当面酬谢胡雪岩,这样不仅自己有面子,对胡雪岩也是个交代。但是事情迟迟没有音讯,他觉得不能再等了,要先把五百两银子还上才是,于是便去胡雪岩的家中拜访。

二人久别重逢,自然非常高兴,王有龄把一路经过详详细细地说给胡雪岩听。王有龄说已将举荐信交给了黄宗汉,胡雪岩忙问结果如何。王有龄说:“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胡雪岩一听便明白缘由,他告诉王有龄:“你想错了,如果不需要钱打点黄宗汉,何大人为什么一口气给你那么多银子?”王有龄一点就通,这才明白原来何桂清给他的也是“做官的本钱”。后来他把钱送进去,实缺果然就派出来了。他被委任为海运局衙门的“坐办”。

王有龄新官上任,于公于私都很想做出些成绩来,但他做海运的事情毕竟不是内行,所以就去找胡雪岩商议。胡雪岩本来就机敏果断,洞察事态,再加上几年社会磨炼,大小事情讲起来都是头头是道。他跟王有龄分析说,现在太平军闹得厉害,河道不畅,朝廷不得已改用海运,但以前漕帮的那些人不能得罪,必须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现在兵荒马乱,市面上粮米紧张,一时很难收到大批的粮食,而漕帮与粮商关系很好,手中又有囤粮,如果能够出手相助,必将事半功倍,若是他们从中作梗,将是很大的麻烦。

王有龄一听,面有难色,因为他刚刚上任,人生地不熟,根本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入手。胡雪岩看出王有龄的心思,笑了笑说:“没有关系,此事交给我好了,我代你去打通关节便是。”话虽如此,王有龄听了还是将信将疑,但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交由胡雪岩先去办理。有了漕帮的帮忙和胡雪岩的从中筹划,王有龄在海运局的差事做得也是一帆风顺,深得抚台黄宗汉的赏识。

王有龄就任海运局坐办不久,又一次得到了高升的机会,被委任为湖州知府。对于这次破格提升,王有龄自然心中欢喜万分。可是胡雪岩跟他讲,去当知府固然是好事情,但海运的事情谁干呢?王有龄这才觉得海运局的事确实是个难题,因为要去湖州担任知府,海运局的事情按理必然要交出,但是调运漕米缺下的亏空,一时间难以填补,若是交给他人,难保不会被翻以前的烂账。王有龄一时没了主意,问胡雪岩要怎么办才好。胡雪岩说鱼与熊掌兼得,他向王有龄提议两边兼职。在胡雪岩的指点下,王有龄以海运局还有事务未处理完结为由,向黄宗汉提出就任湖州知府的同时,“兼差”海运局职务的请求。黄宗汉说:“答应你兼差原无不可,不过……”说着两眼望空,似乎有所盘算。停顿半晌,忽然他问出一句:“你能兼顾得来吗?”

王有龄按照胡雪岩的交代连忙回答:“兼得!兼得!请大人放心,我有个朋友叫胡雪岩,办事十分得力,年轻有为,是个奇才,而且他家道殷实,现在自己有个钱庄……”黄宗汉一听到“钱庄”两字,眼睛一亮,然后就直奔主题:“现在朝廷国库空虚,各省的督抚纷纷捐献饷银,我也要凑些银子出来略尽绵薄之力。明日要商议捐饷的事情,不妨把你的朋友也叫来,看看有多大实力。”

胡雪岩第二天如约而来,二话不说,替黄宗汉捐了一大笔银子。黄抚台见胡雪岩确实财大气粗,觉得王有龄也很识窍,海运局兼差一事当然不在话下。王有龄也是有情有义的人,自然要报答胡雪岩,他把做官时收上来的税钱放入胡雪岩的钱庄。当时钱庄替官府保管官银,是不必支付利息的,因此这些银子给胡雪岩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让他能够有更多的银子可以周转,以钱滚钱,发展十分迅速。这样既不违法,也没有什么不对。

后来太平军攻破杭州的时候,城内弹尽粮绝,身为浙江巡抚的王有龄决心与杭州城共存亡,他托付胡雪岩逃出城去,一是请援兵,二是买粮食。在这性命攸关的紧要关头,王有龄把这项重任交给胡雪岩,完全是出于他对结拜兄弟人品和能力的信任。胡雪岩知道责任重大,他冒着千难万险买来粮食。可是,还没运到杭州城,就听到了王有龄自杀殉职的消息。这个消息对胡雪岩来说,如同晴天霹雳。他依然没有忘记朋友的重托,冒着生命危险去请援兵。

当年王有龄和胡雪岩相识之时,两人都只有二十多岁,一个是落魄的书生,一个是钱庄的小伙计,但两人真诚相待,互相帮助。十几年来,王有龄官运亨通,胡雪岩生意兴隆,二人之间的情谊也非他人能够评论得了的。

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