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放弃是一种选择 (6)
遇到的困难越多,得到的荣誉也越大。
——西塞罗
安·弗恩斯总认为做白日梦是没有害处的。在刷锅洗碗的时候,弗恩斯会幻想自己正在接受本年度最佳电影女主角奖。在清洗烧黑了的炸锅时,弗恩斯忙着准备领奖答辞。弗恩斯最喜欢在乘火车时做白日梦。弗恩斯坐在南太平洋斐济群岛的家的凉台上,一面喝鸡尾酒,一面打字,创作一部新的畅销书。
白日梦的妙处就在于它很渺茫,却足以自娱,因为在梦与现实之间,还完全地隔着一个家,一份职业和三个孩子。可是最近,弗恩斯意外地得到了一笔相当大的钱,弗恩斯终于可以有一个投资白日梦的机会了。
关于投资忠告的信件像雪片般地飞过来,弄得弗恩斯晕头转向。弗恩斯试着做出一个决定:开一家旧书店。
这是大可一试的。孩子们都已长大,弗恩斯有的是时间、精力和资本。为什么不能买进一家旧书店?要知道,这是弗恩斯从上初中就开始做的一个梦。
后来弗恩斯找到一家至少建于50年前,但依旧美观、舒适的店铺。弗恩斯犹豫了一会儿,然后就申请租赁。弗恩斯知道签约之前自己是无法安眠了。
以后的几个星期,弗恩斯忙得一团糟。最后,该做的只剩下把购得的旧书从箱子中取出来,摆上架子了。
当弗恩斯的白日梦成真的时候,弗恩斯觉得自己像是一只画眉鸟,巢里还养着一只鹧鸪。开业并不铺张,亲朋好友们都来祝贺弗恩斯成功,生意兴旺。
3个月过去了,半年过去了,弗恩斯还在等待着成功。等待着旧书店的盈利。事实上,很多人都以为弗恩斯疯了,他们从不认为弗恩斯的旧书店会盈利。
沉浸在梦里度过了美妙的12个月之后,弗恩斯的会计终于来劝她:既然入不敷出,为什么不肯把书店早些关闭呢?弗恩斯说再等等,也许会有奇迹出现。
有一天,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买了一本《玛丽公主的礼品书》,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印行的一部精选的散文集。她告诉弗恩斯,她在十几岁的时候,父亲曾送过她一本,战乱时丢失了。当她再度拥有这本书时,她把它紧紧地贴在胸口。弗恩斯觉得自己也分享了她对青春岁月美好回忆的喜悦。
一个9岁的男孩在儿童书籍的摊位上买了一本5角钱的书。两天后他又来了。他勇敢地对弗恩斯说:“这本书我曾经读过,可否换一本?”我同意了。他第三次记忆失误之后,我们就停止了买卖的手续,索性改为他来借书,然后送还。
若不是弗恩斯开了这旧书铺,弗恩斯不会有幸遇见那位美丽而神采飞扬的女演员。她来买戏剧脚本时,常常谈起她生活中的故事,使弗恩斯为之神往。和她谈话就像得到了一张剧院赠券。还有一位先生,酷爱诗歌啤酒,在弗恩斯店里一呆就是几个小时,并用深沉流畅的腔调朗诵雪莱、济慈和田尼逊的作品。
弗恩斯还喜欢一位女士,她翻阅了一个小时,选购了12本书。“但是玛丽,”她的朋友提醒道。“这些书你可以从图书馆中借到。”
“我知道,”玛丽爽快地说。“但是如果我喜欢一本书,我就想自己拥有它。”弗恩斯懂她的意思,爱书的人都懂。
弗恩斯投资在一个梦里,尽管这个梦没给弗恩斯带来任何经济上的收益,但是弗恩斯并不后悔。旧书店不能赚钱,但是能结交很多朋友。还有什么别的投资能获得如此丰富持久的报酬? 拥有这意外的收获弗恩斯心满意足,因为当弗恩斯与来这书店的读者、购买者进行心灵间的对话时,得到的欢乐远远超过赚到金钱的得意。
小提琴的生活
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
——普罗克特
为了阐明亚历山大·布洛克生活的信条,亚历山大必须简单介绍一下他的经历。
亚历山大生活的转折点是他决定不做发迹有望的商人而专攻音乐。他的父母虽然同情他,也像他一样热爱音乐,却反对他以音乐为职业。考虑到他的家庭情况,他们的这种态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亚历山大的祖父在莫比尔的斯普林希尔学院教授音乐长达40年之久,深受学院师生的热爱和敬重,他的工资却不够维持一大家人的生活。父亲常说若不是祖母精明能干,克勤克俭,一家人非得挨饿不可。所以在他们家,只要一提到音乐这个行当,大家就会想起那段收入微薄、朝不保夕的苦日子。父母坚持要他上大学,而不准他进音乐学院。最后亚历山大上了大学,他记得自己当时还挺高兴,因为他热爱小提琴,大部分课余时间都可以花在练琴上,当然他还有许多其他的爱好。
不等亚历山大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家里的经济严重恶化,亚历山大感到自己有责任退学找工作,就这样亚历山大被送进商界。每次亚历山大想起这段经历都觉得虚度了年华。
亚历山大从来无意贬低经商,他的意思是他不适合经商。亚历山大经商只为了挣钱。除了能补贴家用给他带来一点满足以外,亚历山大从这项职业中得到的唯一东西就是钱。这是远远不够的。亚历山大感到年华似水从他身边流走。对职业的不满使他痛苦不堪。亚历山大唯一的抱负就是积攒足够的钱,然后改行,到欧洲去学音乐。于是,亚历山大天天黎明即起,练习小提琴,再去“商业区”上班,几乎囫囵吞下准备好的早餐,他可怜的妈妈被弄得惶恐不安。亚历山大不与商界同事共进午餐,总爱找个便宜的餐馆,随便吃上一顿,再信手写些和声练习曲。亚历山大不停地挣钱,终于,一分一分地攒够了出国的钱。这时,家里的经济情况也好转了,不再需要亚历山大的帮助。亚历山大辞去商务,感到自己像出狱的犯人一样自由,他乘船去了欧洲,一去就是4年。亚历山大的学习要比从前想象的刻苦得多,然而生活得也很快乐。
“快乐”一词还不足以表达亚历山大的心情。亚历山大简直是乐不可支了。亚历山大过着真正的生活。他是个自由人,做他爱做的并且是生命中注定要做的事情。
假如亚历山大一直经商,今天可能已经成了一个相当富有的人,但亚历山大认为他的生活并没有成功。为了金钱他可能放弃了一切无形的东西,放弃了精神上的种种需求,这些是金钱永远买不来的。
亚历山大毅然脱离商业界,不顾所有亲友的劝告。他们大多数人习惯把成功与金钱联系在一起。那种为理想而放弃高薪的念头简直会被人认为是疯子的行为。如果真是这样,亚历山大倒要说一声:“咦!疯子真了不起!”
钱固然是好东西,但是为了钱而付出的代价往往是太高昂了。
你的微笑
只有心甘情愿地坚持正确的东西,才能从中得到不可言喻的安乐。
——马蒂尔
那天是他们戏剧公寓练习的头一天。到了晚上,雪莉却急急忙忙冲进教室,告诉我们说她必须放弃演出。可是,此刻距公演只剩两个星期的时间了。
尤金·比斯利为了雪莉那句话,想了好几百个理由:也许她突然生病,也许她家里有人过世,也许是家里有了什么危机。
雪莉看到尤金脸上的表情,赶紧进一步解释,她吞吞吐吐地说:“我男朋友大卫要我放弃的。他说彩排占了太多时间了,我们没有多少在一起的时间。他现在在足球队,练完球后,我要送些三明治给他吃。”
雪莉的男朋友是个足球选手,后来加入了职业足球队。大卫的哥哥丹恩当时也是高中校队的一分子,个性平易近人,很有幽默感,身边每个人几乎都很喜欢他。可是大卫的个性刚好与他相反。大卫好像常常生气,总需要别人来管。
“雪莉,”尤金对她说,“再过两个星期我们的公演就要开始了,那个角色你演得很好,我绝对没办法找到可以取代你的人。”
“真的吗?”她大叫。
“真的。”尤金回答,而且尤金真的这么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擅长的事,你是个好演员,大卫应该了解这一点。我想你也知道,他自己也很爱玩足球的。”
“没错,”她同意尤金的说法。“但我还是得退出公演。”
“我打赌,你是大卫最忠实的球迷。”
她听了以后,思考了一下,告诉尤金:“没错,我是。”
“大卫是否曾经参观过我们星期六的彩排呢?他知不知道你演得很好呢?”
“他不知道。”
“他该知道的。”尤金对她说,“他应该是你的头号戏迷才对。”
第二天一早才6点,就有人轰然一声打开尤金的房门,大卫大步向尤金冲来,他120公斤重的庞大身躯,看起来有尤金的两倍大。他的手臂晃啊晃啊,大大的拳头握得紧紧的,好像要过来勒住尤金的脖子似的。
他往尤金的书桌靠过来,脸红得像紫红色的甜菜。他结结巴巴地说:“你……你……你……”
“我可以帮什么忙吗?大卫。”尤金边说脚边发抖,可是尤金希望自己的声音没有发抖。
大卫没把话说完,一转身就夺门而出。尤金一直在注意听他的脚步声,他重重地踩着楼梯,下了楼,就出了大门。
雪莉后来还是参加了演出,而且凭良心说,她的确把自己在艺术上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尤金也发现她更爱微笑了。偶尔看见她,也发觉她能泰然自若地和人相处。
后来,听说大卫换了一个女朋友。
给老师一个“甲”
和同伴格格不入的人,或许只是因为他听到的拍子不一样。
——亨利·大卫·梭罗
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卡里娜·史诺进修了“世界史”这门课,老师姓毕。坐在卡里娜旁边的同学叫蜜西。毕老师先帮她们分组,然后要她们做一个新功课。每一组同学针对她们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合力编写一份班报。
老师要她们拿出一张纸,自己找自己喜欢的3个朋友,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然后交给老师。她说她会考虑每位同学所给的名单,第二天公布每一组的成员。卡里娜知道老师会让她加入她想去的那组,因为在班级里有礼貌、有教养的人寥寥无几,蜜西是其中一个,而且卡里娜知道蜜西也一定选了卡里娜。
第二天,卡里娜有些迫不及待地要上世界史那堂课。铃声响了以后,蜜西和卡里娜闭上嘴,不再讲话。老师要她们注意听,开始宣布每一组的组员名单。老师叫到第三组的时候,卡里娜听到蜜西的名字,卡里娜心想:原来我是第三组。老师又宣布了第二个组员、第三个、第四个,结果竟然没有卡里娜。一定是老师弄错了!
后来,卡里娜听到自己的名字了。老师把她分配到最后一组:“马罗,茱莉亚特,瑞裘,卡里娜。”卡里娜发现自己的泪水不自觉地涌出来,卡里娜要怎么面对那3个同组的人呢?一个是连英语都说不太好的男生,一个是裙子长到脚踝的女生,另一个是穿着奇怪的女孩子。哦!卡里娜好想和自己的朋友分在同一组。
卡里娜强忍住泪水,向老师走过去。老师看着卡里娜,知道卡里娜为什么去找她。卡里娜决定要说服老师,让她加入“好学生”那组。
“为什么?”卡里娜开始问老师。
她轻轻地把手放在卡里娜的肩膀上。“我知道你想要说什么,卡里娜。”她说,“但是他们那组需要你,我要你去帮助他们。有你在,他们这次作业才能及格。只有你才能帮得了他们。”
卡里娜吃了一惊,觉得自己以前太骄傲了。不过,卡里娜也很惊喜,老师在她身上看到了某种特质,而这些连她自己都没发现。
“你会帮他们吗?”她问卡里娜。
卡里娜站得更直了,回答说:“会!”真不敢相信自己竟然会说出这个答案。但是卡里娜真的说出来了,也就是说卡里娜已经答应老师了。
卡里娜鼓起勇气走向组员,同时也听得到其他朋友的笑声。卡里娜坐了下来,开始那天的课程。老师依照他们不同的兴趣,指定每一组为班报做出不同的专栏。卡里娜和其他3个组员一起研究,卡里娜原本觉得自己会和他们格格不入,可是那个星期过了还不到一半,卡里娜就发现自己很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的感觉。和他们相处,卡里娜不需要掩饰,卡里娜打心眼儿里想了解他们。
卡里娜发现马罗很难过,因为他英文一直学不好,没什么朋友。茱莉亚特也很寂寞,大家都不知道,她之所以穿那么长的裙子或洋装,全是因为宗教上的习俗,她实在没有其他选择。瑞裘要求老师让她做“流行”专栏,因为她想当一个服装设计师,而且她脑子里有好多风格独特的想法。能和他们编在一起,了解他们,卡里娜真的觉得太棒了。其实他们并不是和其他人格格不入,只是大家都不在乎他们,不想去了解他们。只有毕老师在乎,只有她了解。老师的洞察力、远见和体贴,让班上四个学生发掘了自己的潜力。
卡里娜不记得那时候所写的新闻标题是什么了,甚至连那份班报上的专题也都忘光了。但是卡里娜记得,那个星期里卡里娜真的学到了极其难得的本领。毕老师给了卡里娜一个机会,让卡里娜能用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其他人。老师也让卡里娜有机会发现自己的潜力,对卡里娜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卡里娜也懂得了一个道理:认识自己的内在,比我们的外在更重要。
毕老师看了她们那组作品,给她们的成绩打了个“甲”。其实,他们那时候应该把这个成绩马上还她,因为她才是真正有资格得“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