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智慧人生 (1)
38个寻人电话
有一天,英国一家大报社的记者汤姆打算在日本东京一家商场买一台电唱机送给当地一名政界要人,服务员很热情很有礼貌地帮他选购了一台。
当他回到酒店的住所,打开电唱机准备试用时,却发现电唱机没有装内件,只有一个空壳,根本无法使用。
原来,这是一台次品机,一般出现概率是百万分之一,汤姆正好倒霉撞到了这百万分之一。但他以为商场经常卖次品唱机,气得火冒三丈,当夜就起草了一篇新闻:《热情背后的真面目》,准备第二天早上传回报社发表。没想到,次日凌晨,他还没起床,商场总经理带着秘书就来敲门了。他们一进门,就俯首鞠躬,表示道歉。汤姆感到很意外,问他们是什么意思?总经理向他解释了事情的经过。原来,电唱机生产厂家发现有个废品忘记收起来,混装进货物柜一起批发给了商场。他们马上告诉商场,并表示歉意。商场也当即进行检查,发现仓库里的电唱机都没有问题,当天只卖出一台电唱机,据此可以断定那台卖出去的电唱机就是废品。这时,商场马上组织人员查找这位顾客。由于汤姆在挑选电唱机时,无意中说过他是英国一家报社的记者,刚刚到日本。商场就凭这句话,到全市所有酒店、宾馆查找当天入住的记者,结果查了38个电话后,终于被他们查到了。
总经理专程送来一台优质的电唱机,并一再表示歉意。
汤姆听到总经理的解释后,非常感动。他把本来已经写好的新闻稿立即删掉,重新写了一篇题为《38个寻人电话》的文章,对商场的敬业精神大加赞赏。
大学问:人难免会犯错,当你不小心犯了某种大的错误时,最好的办法是坦率地承认和检讨,并尽可能对事情进行补救。这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而是成熟和负责的表现。
只要一美元
在19世纪美国南部的一个农场里,住着许多生活非常贫困的黑奴。一天,黑奴杰克生病了,因为没有治疗用的一美元只能躺在床上等死,他的七岁小女儿露西决定去找农场主哈森借钱。当她敲开哈森的房门,他很不高兴,恶狠狠地问她:“什么事?”露西声清气朗地回答:“我父亲生病了,我想向您借一美元,非常需要!”
“不行,你走吧。”
“是。”露西答应着,可是一点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哈森很生气地说:“我叫你回去,你听不懂啊?再不走,我让你好看!”露西依然答应了一声“是”,却仍然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这下可真把哈森惹火了,他气急败坏地抓起皮鞭朝露西走去。
然而,她毫无惧色,不等哈森走近,反而先迎着他踏前一步,凛然的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视着凶恶的他,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今天无论如何都要拿到一美元!”
哈森一下愣住了,细细地端详着站在他眼前的这个女孩的脸,缓缓地放下皮鞭,从口袋里掏出了一美元给她。
大学问:面对困难你是迎面而上还是畏惧退缩?我们往往对困难戴上放大镜,在过度地放大它的同时缩小了自己。其实与它博一把,你会发现困难不过如此。
大海与床
从前,在英国沿海有一个渔村,村里的许多渔民世代居住在那里。每天傍晚,当天空射出万道霞光的时候,渔民们就扬帆出海。
他们终年辛勤劳动。有时,为了让附近村镇上的居民能吃上鱼,他们常常要冒着生命危险到深海去捕鱼。
当他们到远海去开辟新的渔场时,一些船不免会触礁沉没,船上的人也会因此送命。有时海上掀起狂风恶浪,也会使一些渔船葬身海底。每当传来渔民遇难的消息时,那些小茅屋里就会传来撕裂人心的哭声,十分悲惨。浩瀚的大海虽然常常使他们失掉生命,但是,对渔民来说,大海仍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不管有多大的风险,他们总是照常下海捕鱼。
有一天,出海归来的海民来到瑟尔德家,对他母亲说,他父亲的船被海浪吞没,他遇难了。然而,他们想尽办法,把他的船弄了回来。
听说父亲死了,瑟尔德和母亲悲痛欲绝,痛哭了很长时间。但第二天,瑟尔德就把船交给修船人,不到一个星期,修船人就把船修好了。
晚上,瑟尔德到市场去买网,碰到了地主的儿子。瑟尔德同他关系很不错,只要碰到他,总要攀谈一会儿。地主的儿子问道:“怎么,你又买网了?”
“是的,明天我将驾着已经修好的船去捕鱼,你去吗?”
“什么?出海?不去,我害怕。”
“害怕?有什么怕的?”
“当然是怕大海,我听说,你父亲上星期淹死了。”
“是这样,那又怎样?”
“你不害怕吗?”
“有什么好怕的呢?我是渔民的儿子,渔民是不怕大海的。”
“现在请你告诉我,你祖父是干什么工作的。”
“他也是渔民。”
“他是怎么死的?”
“他出海捕鱼,遇上了狂风恶浪,再也没有回来。”
“你曾祖父呢?”地主的儿子惊奇地问道。
“也死在海里了。他更加敢于冒险,他驾着船,绕过英吉利海峡,到地中海东海岸去采珍珠,他潜入水里,再也没有上来。”
“奇怪,你们是怎么回事?一个个都死在海里,却还要下海捕鱼。”地主的儿子惊叹不已地说。
现在该瑟尔德问地主的儿子了。他搔搔头,问道:“我听说你父亲也去世了,他死在哪里?”
“他是在家里睡觉时死去的,他年纪已经很大了,当仆人去叫他起床时,发现他已经断气了。”
“你祖父呢?”
“他也活了很大年纪,最后病死在家里的床上。”
“你的曾祖父?”
“我听说,他卧床很久,也是死在家里的。”
“我的老天爷!他们都是在家里床上死的,可你现在还住在那个家里,每天还睡在床上,难道你不害怕吗?”
地主的儿子被问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大学问: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到彩虹不出去闯闯怎么能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相比之下,出海要比躺在床上幸福得多,因为前者能看到大海,后者却只能看到天花板。
森林和木炭
保罗·迪克的“森林庄园”让每个到过那儿的人都赞叹不已:葱郁的树木参天而立,各色花卉争香斗妍,鸟儿在林间快乐地歌唱。可又有谁知道,这竟是在从前烧成废墟的老庄园上重建的呢?
5年前,一场雷电引发了山火,将保罗刚从祖父那儿继承下来的“森林庄园”烧毁。保罗对此心痛不已。但若要重建庄园,需要很大一笔资金,这对刚遭受火灾损失的他来说自然是不可能拿得出来的,他茶饭不思,闭门不出,熬红了双眼。
祖母获悉此事,意味深长地劝他说:“孩子,庄园被烧毁其实并不太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也因此毁掉。”
保罗回味着祖母的话,一个人走出庄园静静地思索。正当他走到一条街上时,发现很多人排在一家店铺前,像在抢购什么。他连忙走上前去看,原来是一些家庭主妇在买木炭,而商店的木炭供不应求。保罗望着一箱箱木炭,突然有了一个好主意。
他雇佣了几名烧炭工,在接下来的两星期里,把庄园里那些烧焦的树木加工成了优质的木炭,送到集市上的木炭店出售。
结果他的木炭销售一空,保罗获得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他用这笔钱买了树苗、树种,重新种在庄园的废墟上,于是便有了现在绿树成荫的“森林庄园”。
大学问: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好与坏,你能看到它的不利之处,为什么不能发现它的闪光点呢有时将这两者转化需要的仅仅是动一点脑子。
分段的马拉松赛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牵强。
两年后,意大利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过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公里外的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大学问:一个大西瓜,如果不把它分切,我们无法下口。一段人生,如果不把它分阶段,我们不知轻重。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无味的人生,将它划分为几个阶段,设定不同的目标,逐个实现,你的人生就是完美的。
一美元购买一辆车
美国的一家报纸上登了这么一则广告:“一美元购买一辆豪华轿车。”
菲力德看到这则广告半信半疑:“今天不是愚人节啊!”但是,他还是揣着一美元,按着报纸上提供的地址找了去。
在一栋非常漂亮的别墅前面,菲力德按响了门铃。
一位高贵的少妇为他打开门,问明来意后,少妇把菲力德领到车库里,指着一辆崭新的豪华轿车说:“喏,就是它。”
菲力德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是坏车。”他说:“太太,我可以试试吗?”
“当然可以!”于是菲力德开着车兜了一圈,一切正常。
“这辆轿车不是赃物吧?”菲力德要求验看车照,少妇拿给他看了。于是菲力德付了一美元。当他开车要离开的时候,仍百思不得其解。他说:“太太,您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
少妇叹了一口气:“唉,实话跟您说吧。这是我丈夫的遗物。他把所有的遗产都留给了我,只有这辆轿车,是属于他那个情妇的。但是,他在遗嘱里把这辆车的拍卖权交给了我,所卖款项交给他的情妇——于是,我决定卖掉它,一美元即可。”
菲力德恍然大悟,他开着轿车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路上,菲力德碰到了他的朋友汤姆。汤姆好奇地问起轿车的来历。等菲力德说完,汤姆一下于瘫在了地上:“啊,上帝!一周前我就看到这则广告了!”
大学问:不去做你永远不知道可能,做了你才知道一切皆有可能。我们不能指望天上掉馅饼,但我们能创造天下掉馅饼的奇迹。
贷款一美元
上世纪40年代,一天中午,纽约市中心一家大银行的贷款部,来了一位衣冠楚楚的犹太老太婆。她将手中漂亮的皮包放在柜台上说:“我想借些钱。”
“可以,按规定,只要您提供相应的担保,借多少都是可以的。”贷款经理汉斯一边做着手势,一边回答。
“可是,我只借一美元可以吗?”
“当然可以!不过……” 汉斯微笑着。
“这些是担保。”犹太老太婆很利索地打开皮包,拿出了一大堆票据,“您计算一下,50万美元,够了吧?”
“当然,当然!不过,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
“是的,但我希望,允许提前还贷,有问题吗?”
“没问题。这是一美元,年息6%,为期一年,可以提前归还。归还时,我们将这些票据还给你,这是合同。”汉斯虽有疑惑,但人家的票据的确都是真的,而且显然没有违反规定,所以他还是熟练地按规定办着手续。
“谢谢!”犹太老太婆在合同上签字后,接过一美元,转身就走。
“等等,请等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