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的生存法则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1章 英雄与时势·重大节,轻小过

【引言】

《史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意思是说,做大事不要考虑细小的得失,行大义不要害怕小的责备。这的确是千古以来的至理名言。如果处处斤斤计较,处处想做好人,结果只能是妇人之仁,与大事无缘。

【事典】

陈胜、项梁等人发动起义,各路将领攻城略地,经过高阳之地的有数十人,但郦食其听说这些人都是一些斤斤计较、喜欢烦琐礼节、刚愎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的小人,于是他就深居简出,隐藏起来,不去逢迎这些人。后来,他听说沛公刘邦带兵来到陈留,刘邦部下的一个骑兵恰恰是郦食其邻里故人的儿子,沛公时常向他打听他家乡的贤士俊杰。

一天,这个骑兵回家,郦食其看到他,对他说:“我听说沛公傲慢无礼,看不起人,但他有许多远大的谋略,这才是我要真正追随的人,只是苦于无人向我介绍。你如果见到沛公,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的家乡有位郦先生,年纪已有六十多岁,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是狂生,但他自己说并非狂生。’”骑士回答说:“刘邦并不喜欢儒生,许多头戴儒生帽子的人来见他,他就立刻当众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往里边撒尿。在和人谈话的时候,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所以您最好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向他游说。”郦食其说:“我教你这样说,你就只管这样说好了。”骑士回去之后,就按郦食其嘱咐的话告诉了刘邦。

后来沛公来到高阳,在旅舍里住下,派人去召郦食其前来拜见,郦食其到了旅舍,先递进自己的名片,沛公正坐在床边伸着两腿让两个女人洗脚,就叫郦食其进来见。郦食其进去,只是作个长揖而没有屈身下拜,并且说:“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沛公骂道:“你个奴才相儒生!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荼毒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们才陆续起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说帮助秦国打诸侯呢?”郦食其说:“如果您下决心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进攻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无礼的态度来对待长者。”于是沛公立刻停止了洗脚,穿整齐衣裳,把郦食其请到了上座,并且向他道歉。

郦食其向刘邦讲了六国合纵连横所用的谋略,刘邦喜出望外,命人端上饭来,让郦食其进餐,然后问道:“那您看我们今天的策略应该怎么制定呢?”郦食其说道:“您把乌合之众、散乱之兵全部集合起来,总共也不满一万多人,如果以此来直接和强秦对抗,那就是人们常说的探虎口啊!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遣,四通八达之地,厂房中又有许多粮草,是个驻兵的好地方。我和陈留的县令是好朋友,我先去走一趟,劝他前来投降,他如果不愿意,您再发兵去攻打他,我还可以在城内做内应。”刘邦同意了郦食其的建议,派他去了陈留。在攻取了陈留后,刘邦封郦食其为广野君。

【评议】

可以说,从小的礼节看,刘邦和郦食其都有过失。刘邦不应该对郦食其傲慢无礼,郦食其也不应该当面顶撞刘邦。但郦食其知道刘邦有大志,刘邦也欣赏郦食其的直率和见识,两人都重大节,轻小过,才促成了这一段佳话。其实,在现实当中,“大节”和“小节”往往是冲突的,因此难以兼顾。即使从理论讲可以兼顾,又有谁能够做到?所以,现实中很难有所谓“十全十美”的人。无论是选才,还是交友,甚至托付终身,只要能从大处着眼,重大节,轻小过,就不会有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