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浴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3章 洒脱一些吧 (1)

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应保持一种从容洒脱的心态,这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以前有一个富商,在路上碰见了一个乞丐。乞丐对富商说:“你我以前曾是旧相识,你能给我一些钱吗?”那个富商仔细看了看这个乞丐,说:“我认出你了,你家里以前不是挺殷实富裕的吗?怎么沦落到令天这般地步?”乞丐说:“唉,去年的一场大火将我的所有财产都夺走了。”富商又问道:“那你为什么要当乞丐?”乞丐说:“为了要钱来买酒喝呀!”“那你又为什么要喝酒?”“喝了酒之后,我才有勇气乞讨呀!”富商听完后,脑中轰然一声巨响,他在瞬间似乎看到了红尘人世中痴迷众生的本相,深有感慨地叹道:“世人谁不是这样痴迷一生呢?为了酒、色、财、气耗尽一生,最终还是尘归尘,土归土,这又何必呢?”然后他又对乞丐说:“等你哪天不想喝酒了,再来找我吧。”说完之后扬长而去。乞丐在旧相识这里没有讨到钱,非常沮丧。恰好此时又来了一个化缘的修道者,乞丐马上跑过去问他说:“求你给我看看,我明天会怎么样。”

化缘的人微微一笑,说道:“你都一无所有了,还求什么明天呢?为什么一定要为眼前的事烦恼呢?我们修道的人只要心怀善良、慈悲、包容,无怨恨、无所求,每天都能得到许多食物,即使化不到缘,肚子也不感到饥饿,你为什么就不能活得洒脱一点呢?”的确如此,一个人只要心怀善良、诚实包容,就能做到心无所求。心无所求才能看到生命的本相;心无所求,才能活出生命的洒脱;心无所求,才能达到高尚的精神境界!还有这样一个人,他总是感觉生活很沉重,就去见哲人,寻求解脱的方法。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让他背在肩上,然后指着一条沙砾路对他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是什么感觉。”那人照哲人的话去做了,哲人在路的另一头等他。过了一会儿,那人走到了头,大声对哲人说:“我觉得越来越沉重!”哲人说:“这就是为什么你感觉生活越来越沉重的道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我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空篓子,然而我们每走一步就要从这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所以才有了越来越沉重的感觉。”那人问:“那我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些负担呢?”哲人说:“你愿意把工作、爱情、家庭、友谊、金钱哪一样拿出来呢?”那人不语。

哲人说:“我们每个人的篓子里装的不仅仅是精心从这个世界上寻来的东西,还有责任。当你沉重时,你也许应该庆幸自己不是总统,因为他的篓子比你的大得多,也沉重得多。”事实上,人最轻松的时候,一是出生时,一是死亡时。出生时赤条条而来,背的是空篓子;死亡时,则要把篓子里的东西倒得干干净净,又赤条条而去。除此之外,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向自己的空篓子里放东西的过程。得到金钱,又想美女;得到豪宅,又想名车;得到地位,还要名声。这又怎能不累?其实想不累也简单,就是把篓子里的东西扔掉,可是又有几人能心甘情愿地扔掉自己辛苦放入篓子中的东西呢?生活就是这样,你要想往篓子里多装东西,就要比别人辛苦,责任也比别人重。如果样样都难以割舍,又不想有太多沉重,那就只能活得洒脱一些了。淡化功利意识,不要将自己的存在、自己的行为看得太重。其实,幸福抑或是痛苦,全凭你的感受。俗话说:想开一点,实在是不老的真言。面临宠辱心不惊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怡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

有一位修行很深的禅师名叫白隐,无论别人怎样评价他,他都会淡淡地说一句:“就是这样的吗?”在白隐禅师所住的寺庙旁,有一对夫妇开了一家食品店,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无意间,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地大了起来。这种见不得人的事,让夫妻二人愤怒异常。在父母的一再逼问下,女儿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白隐”二字。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若无其事地答道:“就是这样的吗?”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到白隐的寺庙里。此时,白隐自然是名誉扫地,但他并不计较,只是非常细心地照顾着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虽不免横遭白眼,或被冷嘲热讽,但他都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样。事隔一年,这位未婚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了孩子的生父,原来是住在同一幢楼里的一位青年。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向白隐禅师道歉,请求他原谅,并将孩子带回。白隐仍然平淡如水,他只在交回孩子时轻声说道:“就是这样的吗?”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事,即使有,也只像微风吹过耳畔,需时即逝。

白隐为给邻居女儿以生存的机会和空间,代人受过,放弃了为自己洗刷清白的机会,受到邻居们的冷嘲热讽,但他始终处之泰然。“就是这样的吗?”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就是“宠辱不惊”的最好表现。19世纪中叶,美国有个叫菲尔德的实业家,他率领工程人员,要用海底电缆把“欧美两个大陆连接起来”。为此,他成为美国当时最受尊敬的人,被誉为“两个世界的统一者”。可是就在举行盛大的接通典礼上,刚被接通的电缆传送信号突然中断,人们的欢呼声变成了愤怒的狂涛,都骂他是“骗子”“白痴”。可是菲尔德对这些都只是回以淡淡的一笑。他不作解释,只是埋头苦干。经过六年的努力,最终通过海底电缆架起了欧美大陆之桥。在这次庆典会上,他没上贵宾台,只是远远地站在人群中观看。菲尔德不仅是“两个世界的统一者”,而且是一个理性的胜利者。当他遇到难以接受的厄运时,通过自我心理调节,然后作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在实际行为上显示出强烈的意志力和自持力,这就是一种理性的自我完善。世上许多事情都是难以预料的,成功也往往与失败相伴。人的一生,如簇簇繁花,既有红火耀眼之时,也有暗淡萧条之日。

面对成功或失败,要像菲尔德那样,不狂喜,也不气馁,把功名利禄看轻些,看淡些,就不会像《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中了举却发了疯。死亡是件美好的事既然成长中我们无法逃避死亡,既然生老病死是生命进程中的必然规律,那么就让我们将死亡当做伴侣,永远不要害怕面对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成长中理解生命的意义,才能更享受人生。有一个女患者,被诊断出患上了绝症,只能活两个月了,于是她开始准备自己的后事。她请来了牧师,告诉牧师自己希望在葬礼上吟咏什么样的韵文,喜欢读什么样的经文,愿意穿什么样的衣服下葬。她还要求把自己特别喜欢的《圣经》也一起葬在身边……一切都安排妥当后,牧师便准备离开了。“还有一件事,”她突然像记起什么重要的事,兴奋地说,“这很重要,我希望埋葬时我的右手能拿着一把餐叉。”牧师站在那里盯着这个女人,仿佛不相信她说的话。“让您感到吃惊了,是吗?”女人问。“呃……说实话你的确把我弄糊涂了。”牧师回答道。女人笑着解释道:“在我参加教友联谊会的这些年里,我总记得每当菜盘收走时,有人必然会俯过身说,请把餐叉留着。

我很喜欢这一时刻,因为这等于我们能吃到更好的东西了,比如巧克力糕或者苹果馅饼,那真是太美妙了,并且也很有意义!所以我就想让人们看到我躺在棺材里手里拿着餐叉,心里纳闷‘那餐叉是做什么的呢’,然后我想请您告诉他们,‘请把餐叉留着,下面要上更好吃的东西啦’。”牧师听完后,和这个女人拥抱着诀别,眼里涌出了欢乐的泪水。他知道,这是她临终前他们之间的最后一面。不过他也知道,这个女人比他更能理解天堂的含义,她明白更加美好的东西即将来临。这是一个女人面临死亡的态度,她将死亡看做是等候她的一件更美好的事。她欣然地接受了死亡,但希望却永不熄灭。欲望太多就会心理贫穷有时候,我们不快乐并非因为我们拥有得太少,而是我们的欲望太多,因而造成了心理贫穷。从前有两位虔诚的教徒,决定一起到遥远的圣山上朝圣。走了很长时间,两人遇到了一位白发年长的圣者。圣者见两位教徒如此虔诚地千里迢迢前往圣山朝圣,就十分感动地告诉他们:“这里距离圣山还有十天的路程,但是很遗憾,我在这里要和你们分手了。在分手前,我要送给你们一个礼物,就是你们当中的一个人先许个愿望,他的愿望会马上实现;而另一个人,就可以得到那个愿望的两倍。 ”

听了圣者的话,其中一个教徒心想:“这太好了,我已经知道自己想许什么愿了,但是我不能先讲,否则他就会得到双倍礼物,我就吃亏了!”而另一个教徒也在想:“我怎么能先讲,让他得到双倍礼物呢!”于是两人就开始客气起来:“你先讲吧。”“你比较年长,你先来。”两个教徒推来推去,“客套”地推辞了一番,都开始变得不耐烦起来:“你干吗不先讲呢?”“为什么要我先讲?我才不呢!”推到最后,其中一个教徒生气了,大声说道:“你这人真不识相,你再不许愿,我就打断你的腿!”另一个教徒发现他的朋友变脸了,居然恐吓自己,也非常生气,于是将心一横,狠心地说道:“好,你不是让我先许愿吗?那我先说,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很快,这个教徒的一只眼睛就瞎掉了,而与他同行的好朋友,两个眼睛也立即瞎掉了!原本是一件十分美好的礼物,可以让这两位好友相互共享,但人的贪念控制了他们的情绪,所以让祝福变成了诅咒,让好友变成了仇敌,更让原本可以双赢的事,变成了两人瞎眼的“双输”!在巴拉圭有一对恋人,在即将结婚时中了一张高额彩券,奖金是75万美金。可是,这对马上要结婚的恋人,在中奖后的隔日,就为了“谁该拥有这笔钱”闹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