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活得够“拽”在线阅读](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99/51402299/b_51402299.jpg)
会员
李清照活得够“拽”
若虚更新时间:2024-08-12 15:42:39
最新章节:第十二章 身后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再婚休夫,锐评苏轼,痛饮高歌……原来900年前就有女人活得这么“拽”!一本书讲透千古才女李清照的传奇一生。在作者的笔下,李清照是女性一个标杆式的典范:在被男子话语权所主导的古代文坛,千百年来唯有李清照一人可与苏辛等文坛大家媲美,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也唯有李清照敢于发表《词论》,批评当时的词坛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不会写词;在性格上,李清照豪放,爱喝酒,活得潇洒肆意;面对婚姻,李清照更是古代少有的敢于顶着世俗异样眼光和舆论状告丈夫、主动离婚的女子……于是,一个敢爱敢恨、自由不羁、忧国忧民的李清照跃然于纸上。
上架时间:2024-07-01 00:00:00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若虚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我瞻四方:百代文宗韩愈的前世今生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作为文坛领袖,他“手持文柄,高视寰海”“三十余年,声名塞天”;作为理念先驱,他强调“仁义”,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人”,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不畏权贵。他的人格魅力深受后人敬仰。本书以丰沛的诗性和饱满的激情描写了中唐一代文学大家、被后人誉为“百代文宗”韩愈的传奇人生。通过对韩愈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的描述以及与作者穿越时空的对话和传记30.7万字 唐伯虎传
本书是艺术史学者孙炜集10年研究积淀创作的关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全景式传记。提到唐伯虎,我们会想到他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形象,也会与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戏说形象联系一处。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究竟什么样?唐伯虎少年得志,却连遭四位至亲离世的打击,悲痛过后府考夺冠,却又因“科场舞弊案”前程尽毁,紧接着又遭继室反目,劳燕分飞……若不深入了解,我们很难将其风流形象与父母早亡、丧妻丧侄、理传记26.7万字- 会员
张载(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北宋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张载,创立了宋代理学重要分支“关学”。与程颢、程颐的“洛学”并称,是十一世纪后期影响力最大的学派之一。他提出“气化万物”“民吾同胞”等哲学观点,提倡社会改革,重视社会教育和家族组织,还观察自然现象,提出“月绕地,地绕日”等科学观点,比欧洲早数百年。苏轼、邵雍、司马光、朱熹、王阳明、王夫之、谭嗣同、钱穆等古今学者名人,都对张载有过极高的评价,甚至直接继承、发扬他的思想。通传记5.2万字 - 会员
苏东坡传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大文豪、书法家、画家、美食家、政治家……苏东坡的身上,有太多的标签。他的一生,起点让人惊羡,结局令人唏嘘。22岁,一朝应考便名动京城,在文坛崭露头角,赢得无数赞誉。44岁,因反对变法引来牢狱之灾,在对手的围剿中几近丧命。59岁,年近花甲,连遭贬谪,从惠州到儋州,遍走蛮荒之地,尝尽人间疾苦。苏东坡满怀政治理想,一生也受此牵绊,历经坎坷与磨难:曾官至翰林学士,也曾入狱成为阶传记16.6万字 - 会员
李鸿章传
本书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军、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发迹,创办洋务运动他的声望达到顶点。在甲午海战中他苦心经营的海陆军全军覆没。梁启超深刻地分析了李鸿章在甲午海战中的种种失误。指出即使没有这些失误,李鸿章的失败也是必然的,因为世界的竞争是国民智力和创造力的竞争。彼时日本各国已经开化。民众在世界眼光和参政热情上已经大大领先,而满传记15.1万字 - 会员
医圣张仲景(中国历代圣人传记丛书)
中国历代圣人传记丛书,是一套专门介绍中国历史上对文化、科学、历史影响深远的圣人的丛书,包括《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传记22.1万字 - 会员
欧阳修十讲
本书通过扎实的史料,深入浅出的讲解,为读者娓娓讲述欧阳修的家世、为官、为文、治学等各个方面,充分展现了欧阳修跌宕起伏的一生,多维度透视他丰富深邃的精神世界,让读者得以认识历史上真实的欧阳修和那个辉煌的时代。传记16.8万字 - 会员
智圣诸葛亮(中国历代圣人传记丛书)
中国历代圣人传记丛书,是一套专门介绍中国历史上对文化、科学、历史影响深远的圣人的丛书,包括《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传记31.3万字 - 会员
谭嗣同和他的时代
本书作者先是耗费较多笔墨于其成长历程,依托史料考据和遗址寻访,带着感情讲述他的家庭生活,尝试着从中分析他的性格底色。着重写了谭嗣同的治学,选取文本并加以分析,梳理出他求索学问的脉络,从科场失意到醉心佛学,从学习西学到创建仁学,透过作者的论述可以充分了解谭嗣同的思想演变,同时可以从中汲取精神养分。而本书之书名所以加上“和他的时代”,是因为在写到谭嗣同的维新活动时,作者采用群像式的描写,把当时活跃在历传记23.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