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清代以来黄河中游气候变化及其社会响应
张健更新时间:2022-11-03 17:12:05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通过系统搜集、梳理清代以来黄河中游现存档案、方志和文集中存留的雨情、水情、灾情等史料,建立了黄河历史气候-水文变化史料数据库。基于此重建了清代以来黄河中游旱涝等级(1644-2009年)、面降雨量变化序列(1765-2010年);复原中小空间尺度上1689-1692年重大干旱、1819年极端降水、1929年气温变化等气候-水文事件的时空分异特征与区域社会响应等历史面貌;进而尝试诊断自然和社会等外部环境因子的作用力度,厘清单次灾害事件影响与区域社会响应的互动关系。与此同时,兼论清代黄河防汛报汛的制度运作方式,及黄河河防管理、河工治理等内容。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历史地理、黄河水利史等交叉领域中相关学术问题的研究深度。研究结论揭示了清代以来黄河中游旱涝、降雨变化,极端干湿和冷暖事件的发生特征和规律,既是对全球视野下区域气候重建研究的积极响应,又为当前灾害风险管理和人类适应气候变化提供了历史借鉴,亦为预测未来数十年乃至百年尺度区域气候变化提供历史相似型。
上架时间:2022-09-01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张健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危局:精英、反精英与政治解体之路
几千年来,人类社会经历的革命和危机有什么共同规律?每一次政权解体和崩溃是否有迹可循?美国为何会在21世纪20年代突然经历动乱的高峰期,而下一次的政治危机又将在何时降临?为了揭开历史周期的面纱,历史动力学开创者彼得·图尔钦基于汇编的史料记录,采用数据科学的方法和建模手段,追踪复杂的社会系统中不同“运动部分”之间错综复杂、相互作用的网络,试图找到和平与冲突周期性交替的根源所在。在书中,图尔钦首先回顾过历史17.3万字 - 会员
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与大革命》公认是研究法国大革命的一部经典之作。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大量史实的分析,揭示了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内在联系。法国大革命似乎要摧毁一切旧制度,然而大革命却不知不觉中从旧制度继承了大部分情感、习惯、思想,一些原以为是大革命成就的制度其实是旧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在本书中,作者除了对法国大革命的起因与后果提出了一种开创性的解释之外,还提出了许多引发后来史学家和政治学家思考与探索的现象与问题,例历史15.1万字 - 会员
古希腊经济和政治
色诺芬是与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并称的古希腊三大历史学家之一,不仅著有《希腊史》《长征记》等后世传颂的佳作,而且撰写了很多短篇文章品评其时的城邦制度与人物事件。《古希腊经济和政治》是色诺芬七篇简短论著的集合,包括《家政论》《论财源》《斯巴达政制》《阿格西劳斯》《希耶罗》《论骑兵队长》及托名色诺芬著的《雅典政制》。这些文章虽短,却在颇具有开创性,是古典时代最早论及家庭生活管理、城邦开源节流、骑兵作战训练历史21.2万字 - 会员
什么是情感史?
全球史学史专家王晴佳,以情感史作为方法,打开认识历史的新视角。情感史已然成为当代史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颠覆了许多传统的史学观念,从自然/社会、身/心的二元论,到男性中心与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叙述,也带来更多反思:究竟什么是历史事实?史料的价值如何检验?历史学家是否应该持有道德立场?历史叙述是否需要连贯一致?……本书为世界史学史专家、光启情感史主编王晴佳教授多年来介绍、探讨与实践情感史研究的论文集,历史16.1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权力与占卜(法国汉学·第十七辑)
《法国汉学(第十七辑)》分为三个部分:西欧王国与中华帝国的城市与宫廷社会(12—18世纪)、古希腊与古代中国的占卜和知识的生成以及葛乐耐(FrantzGrenet)教授在法兰西学院的就职演讲:《重新瞩目中亚》。史学理论22.2万字 - 会员
其他波士顿人:美国大都市的贫穷与进步1880-1970(历史学堂)
这是一部荣获班克罗夫特奖的历史学经典,社会流动性研究的典范。其贡献之一在于,此前没人以这样的方式,利用这样的记录资料来研究城市的发展及其原因。报纸和其他一些人们熟悉的资料来源,只记录了5%的人口的生活。而在这些记录之外,还有成千上万人的出生、生活和死亡都没有被他们那个时代的编年史家注意到。塞恩斯托姆查阅了这些人的现存记录资料,还有旧的城市名录中原始的、未经阐释的数据,以及渐渐消失的结婚证申请表、废史学理论20.3万字 - 会员
口述史研究(第二辑)
《口述史研究》是由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组织编写的、关于口述史的连续性出版物,此为第二辑。本辑共收入专题学术论文13篇,来自英国、美国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16位学者围绕企业(商业)口述历史,口述历史与医学研究,口述历史与地方志,口述历史与音乐研究,以及口述历史与女性研究等专题展开跨学科和跨区域讨论。此外,还收入书评书介8篇,这些作品反映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口述史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的最新史学理论17.7万字 - 会员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二十二辑)
本集刊以学术研究为主,内容主要为域外汉籍中有关语言、文学、历史、宗教、思想研究的学术论文及书评。本辑有韩国汉文学研究、日本汉文学研究、越南汉文学研究、东亚汉文学交流研究四个专题,载有《高丽文坛“东坡风”成因考论》《日本江户时代儒士汉文白话小说述论》《〈三体诗〉在日本江户时代的传播与接受考论》《中国名医传记在日本的流传与接受》等论文,既有新文献的揭示,又有汉籍与汉文学在东亚汉文化圈的交流研究。史学理论35.3万字 - 会员
祭獭食蹠
本论文集,收入辛德勇教授近年来有关历史文献研究和鉴赏的文章。所涉及的典籍,时代从先秦到晚清,性质从煌煌正史到上海滩上无聊文人的游戏笔墨。文章虽多是从小问题入手,然而不避繁复,大量举述排比史事、史料,展开严密的论证,斟酌于句读文义之间,关注更多的细节,力图减少现代研究与古代历史之间的隔膜。史学理论23.4万字 - 会员
底色顽韧:近代冀中定县小农经济的延续与渐变
以冀中定县为中心,本书主要探讨乡村经济中有关人地比例关系、土地分配关系、家庭规模、农业生产、租佃关系、雇佣关系、家庭手工业、集市贸易、农民借贷、赋税负担、农家消费以及乡村建设实验等十二个学界共同关注、辩论已久的问题,力求在中国近代乡村的整体历史脉络之中,着力寻求冀中区域的特性以及与其他区域的共性,研究中国近代乡村社会经济的结构、运作形态及其变迁,由此揭示乡村经济与农民生存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深化中国史学理论25.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