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沿海地区地下水资源管理研究:以泉州市为例
胡立堂 王金生 雷晓辉 滕彦国 岳卫峰 王金枝更新时间:2021-11-05 17:03:24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虽然国内大多数沿海地区主要依靠地表水源,相对来说,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但是,沿海地区大多数农村城镇仍以开发利用地下水为主,而且单一供水难以应对突发性的水源污染事故,难以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地下水作为沿海地区的备用和次用水源,在沿海地区供水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在综合分析沿海地区地下水资源特点及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以中国南方的福建泉州平原地区为例,调查分析了该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特点,并对全区进行了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潜力分析和污染风险评估,并建立了地下水数值模型预测地下水量动态变化及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最后对沿海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提出了建议。该成果对类似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上架时间:2016-12-30 00:00:00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胡立堂 王金生 雷晓辉 滕彦国 岳卫峰 王金枝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工地社会:引洮上山水利工程的革命、集体主义与现代化
在科技水平、现代设备和经济条件都十分有限的集体化时代,大型水利工程何以成为可能?本书以1958~1962年甘肃引洮上山水利工程的兴修为例,综摄大量一手档案、文献报刊、口述访谈等史料,对这一问题进行历史学的解答。本书勾勒了一个为引洮工程修建而结成的特殊的“工地社会”,描述工地上具体而微的各种生产与生活实践,以此来揭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体制特征与运行机制,呈现各种组织结构中活动着的人与制度、政策工业29.7万字 - 会员
黄河铜瓦厢决口改道与晚清政局
本书对特定时空背景下黄河铜瓦厢决口发生的基本史实、由此形成改道的影响,以及晚清政局动荡的加剧,做了系统厘析,以在历史的细微之处揭示灾害与政治的错杂关系。又因该事件属于清初以降关涉甚重的河政问题,相关探讨延展至改道引发的朝野论争、体制变革以及新河道治理。本书认为,黄河在清前期被强化的政治属性,在晚清时期不仅未趋弱化,还因改道的发生以及政治局势的波诡云谲而在更深、更广的层面展现出来。工业21.7万字 - 会员
其枢在水:绍兴水利文化史
本书是我国优秀区域水利文化史的典范。一、基本厘清水文化、水利文化、水T程文化三个概念。分清这三者关系可以对水文化理解“更上一层楼”,水文化的多元性和母体文化特性充分体现。二、阐述历史环境对水利文化的影响。绍兴水利史可追溯到10万年以来的三次海侵,本书以此还原海侵与当时白然、社会发展及文化现象的关联,并阐述其对当今发展环境的影响。三、在构架和内容关键结点上跨越了区域和学科。对大禹治水、良渚文化的研究工业33.9万字 - 会员
渭北水利及其近代转型(1465—1940)
本书以梳理、分析渭北水利及其近代转型(1465-1940)的历史过程为着眼点,将渭北水利置于具体的时空中加以考察,研究水利变迁与区域社会及王朝国家制度之间的关系,研究水利开发及运行过程中的“人”、“人群”及组织(如华洋义贩会),试图揭示1465-1940年间渭北水利变迁及近代转型的逻辑与机制。工业18.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