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平乐正骨十讲
毛书歌 陈利国主编更新时间:2021-06-11 20:42:57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该书共十讲,内容主要包括平乐正骨的发展历史及平乐正骨主要学术成就。在发展史方面,详尽地介绍了郭氏家族第十七代郭祥泰首创平乐正骨至今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发展历程中主要传承人物以及其贡献。在正骨学术成就方面,介绍了三期用药特色,以及接骨手法、理筋手法和正脊手法,基本囊括了平乐郭氏正骨的手法精髓。该书名为“十讲”,希冀能达如耳亲聆之效。作者简介:毛书歌,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主任、主任医师,名老中医毛天东之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平乐正骨”第七代传人。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3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副主委。出版《中西医结合骨伤科》《颈肩腰腿痛》《骨伤康复知识》《名医医案》《中西结合内科诊疗学》。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五项。
上架时间:2015-0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毛书歌 陈利国主编
主页
最新上架
中医临证三得集
本书乃笔者近六十年的临床心得、经验积累,反映了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特色。《中医临证三得集》选药102味、方剂107首、疾病44个,分一药一得集、一方一得集、一病一得集三篇论述。一药一得集:分中药明星药、高频用药、低频用药三个层次,每味药从源头摘录、临床应用、临床必用、临床配伍、临床注意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方一得集:分经典方、古典医籍方、自制方三部分。一病一得集:分内科疾病、妇儿疾病,肿瘤及其他疾病。医学21万字北京中医风湿病名家治疗经验集粹
风湿类疾病为常见病、难治病。本书由北京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会组织北京著名风湿病专家进行编写,人员遴选有严格标准,确保了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基本代表了北京各大中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风湿病诊疗水平。本书主要收录各位名家的医话、精彩医案、遣方用药经验,突出本人独特的经验,密切结合临床实际,阐述中医药在风湿病防治方面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疗效。本书拟金玉之词,无泛泛之言,有助于后学和他人借鉴,能切实提高青医学24.6万字刘学文临证用方发微
本书精选刘学文教授临证用方60余首,包括经方、时方、自拟方,紧紧围绕其临证实践,从原方加减运用、治疗病种、典型病案(200余则)、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翔实的介绍,突出对当前疑难杂症的运用经验,力求通过精练的按语启迪后学,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是刘学文教授临床教学经验的一次总结。书中所选病例均为临床中有效病例,方药记录详细,不加修饰,充分展现原始病例诊疗情况。书中所记录处方在临床中历经医学22.5万字扶阳心法与临证旨要
作者本书著者吴生元教授乃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先生(“吴附子”)嫡子,早年就读于云南大学医学院(现昆明医科大学前身)学习临床医学,1960年师从其父吴佩衡先生学习中医,并在云南中医学院系统学习中医三年3年。本书强调理论知识与临床思维、实践经验的结合,通过理论探幽、辨证发微、治法心要、临床实践心得、方药辨析、扶阳实践与学术传承探讨等6个部分,系统论述了著者对吴佩衡扶阳学术思想的传承探索及其56年的临证经医学21.2万字- 会员
黄医生妇科百问
本书以问答形式书写,可以设100问,或200问。以青春期、性成熟期、围绝经期、老年期为纲,以各期常见病、多发病为目,对女性全生命周期进行一个专业科普解读。如青春期:对女性生理的正确认识;如何预防痛经的发生;减肥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等。如性成熟期:不孕症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HPV感染的预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预防、治疗等。如围绝经期:如何平稳过渡围绝经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治疗。如老年医学8.3万字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疡科心得集
本书为清代名医高秉钧撰著。高氏字锦庭,锡山(今江苏无锡)人。精通内外科,尤以外科驰名于江浙间。本书共3卷,成书于嘉庆十年(1805),是高氏外科临证经验的总结。高氏穷研《黄帝内经》,博综经典,主张治外必本于内,治疮疡须分阴阳虚实,提出“毒攻五脏”的主要证候,确立了“按部求因”的辨证方法,创立了“两证互相发明”的外科编写体例,并于书后汇集了260余首外科常用方剂。该书对当今中医外科临证具有重要的参考医学8.5万字常见病针药并治
本书主要针对临床常见多发病,如颈椎病、漏肩风、肱骨外上髁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治疗、预后、预防、调摄养生等做了全面的介绍。在临床治疗上,不仅运用了传统针灸的针法、灸法。而且还应用了其他现代针灸的新疗法和中药的内服、外用等多种中医药常用治疗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瞄准疾病“靶点”,精准治疗,发挥中医针灸在治疗中的优势作用。本书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可供临床中医师医学11.5万字张士卿中医临证心悟
本书整理汇集了张老的著作、医论、医话及散存的讲稿等,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医经探微”,主要是张老对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学习与思考;第二部分“医道明理”,汇集了张老临证之余的一些心得,并对其学术经验进行了汇总;第三部分“医说痰瘀”,是张老关于痰瘀相关学说的临床运用;第四部分“医法活用”,是张老对于中医临床诊疗方法的梳理和总结;第五部分“医易阐幽”,则是张老对于中医药学的发展与易学之间关系的思考与医学21.9万字读懂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理论及其实践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本书从中华文化的整体性出发,对于中医药文化进行深入浅出的说明,在语言表达上尽量以故事和比喻来加以说明,具有趣味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特点。内容主要包括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包括中医自然观、中医身体观、中医药食观和中医治疗观;中医文化与儒释道:包括中医与民俗、中医与儒家、道家和佛家。在语言表达上,尽量以故事和比喻来加以说医学7.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