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与祭祀(文化之美·万民节日)在线阅读](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34/38131834/b_38131834.jpg)
会员
清明与祭祀(文化之美·万民节日)
陈秀伶 董胜编著更新时间:2021-05-24 18:57:24
最新章节:第19章 独特的老北京清明节凉食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火的崇拜——远古遗风、大禹得河图后始见清明、源于五千年前的墓祭、介之推割股奉重耳充饥、春秋战国时期的清明习俗、不断发扬——相沿成俗、自古以来的清明各项活动、娄护创立吃五侯鲭的食俗、踏青时节巧借东风放纸鸢、隆重的清明节宫廷馈宴等内容。
品牌:中版集团
上架时间:2014-02-01 00:00:00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版集团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陈秀伶 董胜编著
主页
最新上架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中国民俗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专论
本书在全球文化环境变迁背景下,根据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后急需加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大需求,吸收西方文化软实力学说有益成分而去其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的弊端,以首席专家所在文艺学、艺术学和民俗学为主要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合作,取得综合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阐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内涵和结构,探讨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将政府管理文化与民俗文化统一部署建设;建立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指标体系、国家代表性文民俗文化25.7万字 - 会员
内蒙古区域游牧文化的变迁
文化变迁是人类学主要研究的课题之一,也是民俗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置于人类社会中的民俗文化从古至今都在发生变迁。民俗文化研究民众的生计方式以及与此有关的民众的生活文化,民俗文化既是传统的,包括一个族群的生计方式、语言传统、衣食住行、婚丧娶嫁、民间社会组织、民俗信仰等系列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模式,民俗文化又是现代的,民俗学也研究传统的文化模式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所呈现的形态和种种变异,研究其现代的形态与传统民俗文化46.9万字 - 会员
岁时节日体系中的赣南客家仪式音乐研究
该书以发生在该地区礼俗仪式中的艺术行为和音乐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年度周期为时间取域,以节令顺序为体例结构,力求将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深描和阐释。该行素详细记录由正月春节封闭走向开放的“大神会”仪式过程,并对发生在仪式中的音声境遇进行分类与解析;对三月清明祭祖仪式的文化生态系统进行系统概述,说明该仪式之所以繁盛至今的原因;通过对仪式中各次群体认同结构的分析,阐明祭祖是如何在“明晰血缘脉络、凝聚民俗文化15.5万字 - 会员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丛书:雪宧绣谱
刺绣是中国女红艺术中的重要门类,清代四大名绣更是将刺绣技艺推向了极致。苏绣之精细、雅洁,湘绣之鲜艳、豪放,粤绣之饱满、浓郁,蜀绣之精巧、神奇,一直为世人所推崇。其中,尤以苏绣为盛。《雪宧绣谱》为中国*一部刺绣理论专著,作者集毕生的刺绣技艺,系统地论述了有四千年历史的苏绣艺术精华。全书分绣具、绣事、针法、绣要、绣品、绣通等卷,详细阐述了苏绣十八种针法的运用,以及审势、配色、求光等刺绣要领。译注者在整民俗文化9.5万字 - 会员
中国第四代艺术村:武汉昙华林的都市民俗学研究
本书的写作目的在于分析艺术村现今展现的新形式——一种结合了都市民俗的新的社会文化聚落。它具有怎样的特点?它更适合的发展模式是什么?它在整个城市文化中的地位如何?它是如何通过艺术家们的作品渗透到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中的……这些问题和分析这些艺术村存在的理由与当前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同等重要,笔者选取了一个正在成长中的艺术村——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艺术村作为研究的对象,从宏观与微观两条平行的主线上开展研究。民俗文化19.6万字 - 会员
“原生态” 的幻象: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剑川石宝山歌会研究
作为学术热词和社会关注点,“原生态”产生自当代中国本土语境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情下。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原生态”更多地、特别地与西部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的当代发展关联的社会事实,值得学术探讨。本书的石宝山歌会田野调查持续了两年。探讨了学术理论话语以何种伦理立场观察生活、以何种方式描写生活和如何发现生活本身的价值等现代民俗学学科基础问题,由是,作为知识生产者,才有参与社会文化发展进程的民俗文化1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