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远集:门洪华调研录
门洪华更新时间:2020-12-10 17:29:11
开会员,本书8折购 >
《修远集:门洪华调研录》记录了作者“行万里路”、将国情与世情的“无字之书”写成一部“有字之书”的历程,体现了一位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对深入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真诚努力,是中国社会科学界第一部统筹国内国际调研的力作。《修远集:门洪华调研录》服务于决策,展现了作者脚踏实地、心向蓝天的理想,体现了作者投身实践、知识报国的情怀。
上架时间:2013-01-01 00:00:0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门洪华 作者
作家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大一统”秩序与中国地缘文明的统合
本书遵循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的分析路径,聚焦探讨曾绵延中国历史数千年并至今仍在发挥重大作用的国家治理模式“大一统”秩序的建构及演变。本书首先探讨“大一统”秩序的精神动因、制度建构及社会心理,其次分析“大一统”秩序框架下的中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互动、竞逐及融合,再次阐释中国基于传统大陆文明的“大一统”秩序被现代海洋、大陆文明所解构的过程及原因,最后分析“大一统”秩序及精神内核的当代价值,以及其政治32.4万字 - 会员
五四时期社会改造思潮研究
本书立足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宏大历史背景,深入考察五四时期社会改造思潮的历史发展进程,全面剖析社会改造思潮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来源、目标、方法、手段、理论根据、依托力量等等,阐明其中各种改造主张与社会转型的互动关系。政治66.1万字 - 会员
战时国民政府行政机构改革(1937~1945)
本书旨在考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施行政机构改革的全过程,分析国民政府为实现“建国”任务而做的努力,如开放政权、成立民意机构、厘定事权、精简机构、裁汰冗员等。战时改革有顶层设计,有计划、有步骤,体现了行政领域的制度化与现代化倾向,体现了国民党权威人物对完成“建国”的强烈愿望。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豫湘桂大溃败后改革被迫中断,留待战后继续推行。政治26.7万字 - 会员
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研究
本书是“中国地方政府创新获奖项目跟踪研究”大型课题的最终研究报告。通过对2000~2015年共八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跟踪调研数据的分析,旨在弄清楚以下三个问题:哪些“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获奖项目已经终止,或者持续存在并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是什么导致获奖项目的终止或持续?当年那些获奖项目的当事人现在是如何看待政府创新及其前景的?作者力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分析并揭示中国地方政府政治17.7万字 - 会员
现代性反思视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新的文明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作者立足于大历史观,以现代性反思为视域,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逻辑、内涵要义、本质属性、基本特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发展路径等基本理论问题。本书指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马克思所指明的历史时代文明形态的中国政治21.2万字 - 会员
异军与正道:对中央苏区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考察
本书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探讨了中央苏区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路径、动员机制、历史价值与现实启示等,展示了巾帼群英的丰功伟绩,对后续研究进行了思考和展望。政治26.3万字 - 会员
元代刑部研究
元朝所设刑部,既继承了唐宋金刑部的一般职能,又因情势变迁,特别是在蒙汉杂糅的二元体制中出现不少显著变化,其中一些更是直接影响到刑部以后的发展走向。因此,元代刑部可谓从唐宋至明清刑部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书以元代刑部为切入点,对刑部本身的渊源、建置、官吏与职能,及其在五府官中的地位,对后世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详细考察,并进一步管窥元代政治的运作路径。政治17.9万字 - 会员
党政统合下的基层协同治理研究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本书通过对湖南、四川多地基层治理实践的深入调研,搜集、整理了大量一手资料,对“党政统合”“一核多元”的基层治理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在厘清基层治理制度变迁的基础上,着重从“纵”“横”两向分析了基层治理的体系建构、运行机制和能力建设;通过辨析目前基层治理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基于系统化的视角提出实现协同治理的政策建议,对于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理政治15万字 - 会员
大国形象论纲:近代以来大国的存在方式、核心变量及其形象问题研究
本书以“大国”和“大国形象”为主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历史方位,围绕“什么是大国和大国形象”“构建什么样的大国形象”“怎样构建大国形象”展开分析研究。本书综合运用理论界重要研究思路方法,分析“大国”的存在方式、核心变量等要素,形成对“大国”内涵的基本定义;并结合近代以来中国构建大国形象的历史进程和探索经验,提出在新时代政治18.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