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防范与走出常见诊疗误区:呼吸疾病临床病例精粹
康健更新时间:2020-06-28 16:01:13
最新章节:后 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康健主编的《防范与走出常见诊疗误区--呼吸疾病临床病例精粹(精)》收集临床工作中的近百例实际病例,通过逐步剖析诊断与治疗中拨开迷雾见真相的过程,讨论诊疗工作的关键点与思维、判断过程中的“拐点”。最后加以分析总结,得出相关的经验与教训。从而帮助读者避免在类似的诊疗工作中走同样的“弯路”。上篇,诊断中的经验与教训,下篇,治疗中的经验与教训。
品牌:医起学
上架时间:2016-03-01 00:00:00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医起学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康健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上海沈氏女科临证方略:全科版
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始于明初,历经20代,绵延600余载。其第19代传人沈绍功主任医师和沈依功主任医师为挖掘家学,领衔并会同师门及第20代传人和嫡传弟子,经多年潜心编撰,终成《沈氏女科全科临证方略》一书。该书一经出版,广受好评。为造福更多读者,时隔12年,沈氏女科第20代传人沈宁先生对原书内容进行精心整编,再次出版。全书共111个条目,注重凝炼沈氏家传心得,更重视吸收、继承古今中医药学的发展成医学21.1万字 - 会员
妇科《金匮》方发挥
这是一本研究仲景方剂在妇科领域继承、发挥应用的著作。全书以方为纲,依次罗列与仲景方剂相关的条文,药物组成与用法及其功效。重点介绍运用经方治疗妇科疾病的验案,对于一些类似方剂进行比较分析,在按语部分,除了介绍方剂的原本治疗范围之外,着重讨论解剖和重新认识经方的方法,揭示通过方剂组合或药物加减,使仲景方剂用来治疗诸多变化繁复的妇科疾病。全书运用经方206首,治疗妇科疾病100多种,收录验案500多则,医学42.2万字 - 会员
《脉经》注释(中医经典注释丛书)
“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是学界公认的中医成才之路。名师难觅,临床难做,但书人人可读。经典永远是中医临床的理论指导,初学中医者读,具有临床经验者读,国医名师、国医大师依然在读,不同层次的阅读者对经典领悟的程度不同。对经典,尤其是对无解释的经典原文的阅读,可使读者想象的空间更大,理解更加深刻,这就是阅读经典原文的意义。中医经典注释丛书,旨在向读者提供较好版本,注释其中难以理解的字词,使读者在阅读时医学10.7万字 - 会员
中医通谭(孟庆云中医通览三书)
本书收录孟庆云教授亲自撰写的100篇中医医话,包括中医理论见解、临证体会、读书心得、医林典故、中医逸闻轶事等。孟庆云教授以独特的视角,采用医话的形式,选取不同方面的题材,展示了中医丰富多彩的内容。医学20.9万字 - 会员
金针梅花诗钞
本书原为晚清名中医周树冬遗著残卷,后由周树冬之孙周楣声加以增减重订。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针道,除扼要叙述古代刺法外,对用针的各项要领有深入浅出的阐发,共分因时、察形、识禁、审经、辨脉、认症、忌偏、选穴、先后、取穴、择针、进针、持针、深浅、候气、导气、补泻、中机、防晕、留针、出针等21节。条理分明,井然不乱。下篇为十四经要穴诗,亦有推陈出新之处。医学10万字 - 会员
桐君中医药文化
桐君是一位有学术贡献的医药人物。他的著作《桐君采药录》原书虽已不存,但其中一些知识通过各种形式得以留存,对后世中医药学术产生一定影响。桐君作为早期有代表性的著名医药人物,其生平虽难于考证,但留下不少传说故事,影响深远。其中最具影响的莫过于他来到浙江桐庐隐居并指桐为姓的传说,据载桐庐县、桐君山均因此而得名。这些传说深深影响着当地文化,成为民俗信仰之一,受到广泛纪念。由此还衍化出许多与桐君有关的文化遗医学17.2万字 - 会员
周氏脉学
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明确指出中医脉学乃是一种用深邃的心灵与灵敏的触觉形成的经验科学,并客观地说明这种经验科学的实用价值。第二章是对两手寸关尺六部分候脏腑的机理,试图用寸口之脉乃是心血管之脉与经络系统之脉的集合这一观点作出阐释与探讨。第三章为“脉象分类及各种脉象的病理基础”,提出新的脉象分类的标准,并吸收临床上常能见到的,为西医所称道的5种脉名,中西合流共为36种脉象,依照二分法的划分原则,分为形态医学12.6万字 - 会员
三通路针灸
本书鉴于传统的中医针灸作用机制不明这一现状,基于长期探讨的“经络实质”,首次提出:人体布有脉管通路、神经通路和经络通路之“人体三通路”新认识、新概念,并论证了经络通路占有机体“脉管外体液部位”和“神经末梢部位”,为经络之经穴。根据“电”具有无处不在的性质,借鉴国内外专家有关人体内电的实验研究结果,本书又进一步首次提出:具有生命的人体内存在有沿脉管通路、神经通路和经络通路生物电传导,三者相互联系、相医学7.6万字 - 会员
贵州特色苗药药动学
本书共分为11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苗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意义、分析技术、生物样本前处理技术、研究方法和研究展望;第2章到第11章分别对贵州特色苗族习用药材头花蓼、隔山消、杜仲、荭草、白及、羊耳菊、天麻、黑骨藤、红禾麻、云实皮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药动学研究、实践与应用进行全面归纳与论述。全书内容丰富,数据翔实,方法可靠,是一本有实用价值的工具书,可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希望本书能医学27.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