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讲堂学术经典:章太炎讲中国传统文化在线阅读](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478/26934478/b_26934478.jpg)
会员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章太炎讲中国传统文化
章太炎更新时间:2019-11-21 15:54:20
最新章节:第24章 原名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主要辑录了章太炎先生的《国学概论》和《国学讲演录》两部作品。先生精辟论述了国学的内涵以及研治国学的方法,对各时期学术发展的特点、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独到的评价。《国学讲讲演录》是章太炎先生晚年的治学心得,内容系统精炼、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作品。
上架时间:2019-07-01 00:00:00
出版社:河海大学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章太炎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布尔乔亚:在历史与文学之间
布尔乔亚,或曰中产阶级,曾被描绘成现代人生活乃至思想变革的标杆。如今,布尔乔亚的人格化身似乎面临着全球化地断裂、衰退和萎缩。中产的幻象正笼罩于时代的焦虑中。面对身份认同和意识形态的错乱,人们不禁会问:究竟何为布尔乔亚?布尔乔亚原初的“理想”是什么?布尔乔亚是随着现代社会兴起而形成的一个重要社会阶层,也体现着一种文化、格调和趣味,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欧美历史进程,而且也为欧美文学留下了独特的韵律与节奏。文学15万字- 会员
宋代的学术文化与辞赋创作
本书将辞赋史与学术史融会贯通,深入勾画宋代文化的发展以及转向内在的演进历程,对揭示“近世”传统中国的面貌具有探索性的学术价值。作者通过对辞赋作品的分析,揭示宋人对“盛世”的理解和国家形象塑造方面的特点,探讨北宋中期以来宋人在构建宇宙秩序与心灵秩序方面的努力,追寻耕读传家观念和乡土中国的生活范式,发掘华夷之辨观念的发展与民族精神、华夏传统的重新认识与塑造等,这些研究在“预流”当下学术、弥补学界研究之文学31万字 - 会员
先秦文学史
《先秦文学史》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阐述我国先秦文学的基本面貌,包括上古神话,《诗经》,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屈原和楚辞,秦国文学。各章分节介绍主要作品的成书过程、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文学成就,并阐明各种文学现象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继承和发展关系。全书框架合理,资料详实,相关内容有及时结合考古发现的新材料,且不少章节文词秀丽可观。不仅有助于中文专业学生和教学工作者用为参考,还可满足广大古典文学爱好者不断文学35.6万字 - 会员
元代文学史
本书在揭示元代文学的若干历史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元代杂剧、散曲、诗文、南戏、话本诸种文体的作家作品进来了全面梳理,对重要文体的起源、体制、内容、分期和流派的区分、流传版本及作品存佚,以及盛衰过程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不仅具有宏观的文学史视野,对于各体文学的发生发展给予明晰概述,还对其中的重要作家流派的生平、艺术特色都有细致的评述。全书立足文献,阐释精到,严谨翔实,论述切中肯綮,有利于读者全文学41.1万字 - 会员
文学原来很有趣:16位大师的精华课
本书选取了世界文学史中较具有代表性的16位文学大师,把他们的文学思想、文学作品、人生经历以一种通俗易懂又趣味横生的方式介绍给读者。这16位文学大师将会带领读者畅游于浩瀚的文学星海,一点一点揭开文学的神秘面纱,让读者感受到文学的多样魅力。《文学原来很有趣》的重点不是教读者去了解文学的体裁和文学的类别,而是逐步引导读者与文学进行对话,感受文学作品之中的情感内涵,其目的不是让读者学会赏析文学,而是让读者文学14万字 - 会员
南北朝文学史
南北朝文学史是文学研究整体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本书上起刘宋,下迄隋代,共分为27章,对南北朝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及各体文学演变进行了细致描绘和深入分析。本书两位作者曹道衡、沈玉成先生,均是这个领域的著名专家,著述丰厚,蜚声海内外。本书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阐述南北朝各体文学的基本面貌,材料比较丰富翔实,叙述比较准确充分,力图科学地、全面地评价作家、作品,从而阐明各种文学现象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继承和发文学35.7万字 - 会员
经典小说课:文学大师笔下的技艺、细节和生命
这是一本讲述如何阅读经典的书,更是一门从经典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的写作课。一位资深的文学教授,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阅读体验和教学经验,精挑细选了十五部经得起“考究与折腾”的经典小说,用文本细读的方式,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小说中的要素一一拆解开来,引导读者直达其中的丰富意涵,从而收获意想不到的妙趣,使得个人有限的生命在他人的故事里得到延伸扩展。全书以故事元素和故事讲法为序,正文以经典的文学作品为内核,分别文学17.2万字 - 会员
唐代诗歌自注研究
本书利用“一点两翼”的研究思路——以唐诗自注为研究立足的“一点”,以自注本体探究为“一翼”,以发掘诗歌自注与史书自注、诗歌文本、诗人三者关系的拓展研究为另“一翼”,将唐诗自注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以翔实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力求解析史书自注对唐诗自注生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与作用、唐诗自注与诗歌情旨内涵亲疏关系变化的轨迹,以及以注入诗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诗人的作品传播意识,从而将对唐诗自注的认知与研究推进到更文学22.9万字 - 会员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
沈括在科技史领域享有民族英雄般的崇高地位,然而一旦将其还原到历史语境,便会发现,作为一名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他其实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仕宦生涯——从“王安石新政”的参与者,到沦为“新法叛徒”惨遭流放。本书采取了独特的“对照式”结构,揭示了沈括的仕途经历与贯穿其一生研究的“闻见主义”立场之间的联系,既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一场对哲学观念的探索。作者以“闻见主义”为核心,建立起一套挖掘北宋知识世界的概念,将文学20.1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启功说唐诗(增补版)
《启功说唐诗》以柴剑虹先生根据启功先生讲课笔记整理的内容为主,包括启功说唐诗(共四讲)、启功选讲杜甫备课提纲、论唐诗绝句八首。本次编选还增加了启先生原收录于《汉语现象论丛》中的《古代诗歌骈文的语法问题》和《从单字的灵活性谈到旧体诗的修辞问题》两篇文章,以期展现出更多启先生关于诗歌艺术和诗歌写作的独到见解。启功先生学养深厚,对古典诗歌中的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本书所述内容深入浅出,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文学理论6.6万字 - 会员
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
本书收录作者自2011年以来应刊物编辑和朋友之约写作但没有被其他书籍收录的22篇文章,7篇序言,3篇访谈和2篇自述。由于这些文字所讨论的问题主要是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因此命名为《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围绕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作者集中讨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回答了一些列新学科建设面临的难点,如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文学地理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可能性,如何建设一门独立学科的文学地理文学理论24.1万字 - 会员
河西宝卷原型研究
本书是笔者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河西宝卷,从流传语境、原型类型、文化因素三方面入手对河西宝卷的文学人类学价值进行了深度解析。本书的完成过程中,笔者进行了多次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所得构成了本书附录部分的主要内容。本书系2017年度国家重大社科项目“海外藏宝卷的整理研究”和2017年度甘肃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文学理论16.3万字 - 会员
词中老杜周邦彦研究
周邦彦其人其词,历来是词学研究的“显学”之一,在词史上具有集其大成、承前启后的崇高地位。近代词学大家郑文焯、王国维等更是将周邦彦拟诸“词中老杜”,足见其人在词史上地位之崇。《词中老杜周邦彦研究》一书分别从周邦彦词作编年、词集的整理传播与文学评价、思想意趣、词学法度与审美规范、艺术风格创新与哲学意义、词史定位与影响等向度切入,梳理了两宋词学词风的发展流变,探究词体与其他文体(特别是诗歌)、哲学思潮的文学理论32.1万字 - 会员
域外行旅与文学想象:以近现代域外游记文学为考察中心
综观近现代域外游记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与域外游记写作的繁荣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对其研究的严重滞后。域外游记研究一直处于边缘不被重视的状态。关于游记研究的方法和话语,还没有形成一套为大家所接受的基本范式。大部分的研究者,或以历史脉络系统建构,或把域外游记作为文献资料或作家散文创作的一部分来看待,对于域外游记还缺乏深层的介入研究。本书以近现代域外游记为考察中心,选取域外行旅体验作为研究视角,深入游记内部,文学理论13.7万字 - 会员
抗战时期的天津文学
抗战时期的天津文学,既是中国沦陷区文学的一个基本构件,也是天津文学研究不可或缺和不能回避的重要部分。本书努力探索抗战时期天津作家的生活状况及精神状态,力图展示其创作的真实面貌和现实情况。通过史料的整理和发掘,发现在“文学的全黑时代”的抗战时期,天津作家不仅“投身”或“寄身”于文学,用文学“抒发”个人情感,或以文为生,而且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可观成就,在继承民族文学传统和保留现代文学文脉的同时也促进了文文学理论20.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