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哲学的慰藉(译文经典)
(英)阿兰·德波顿更新时间:2019-03-04 11:26:19
最新章节:第10章 注释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哲学的慰藉》是被誉为“英国文坛奇葩”的才子型作家阿兰·德波顿的重要作品,自2000年出版以来,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全球畅销不衰。在本书中,德波顿以其特有的英国式笔调引领我们进行了一次轻松的哲学之旅,典雅风趣,帮助我们走近苏格拉底、伊壁鸠鲁、蒙田、尼采、叔本华等大师的精神世界,使我们发现,人生的悲苦、困顿和欲望引起的烦恼在他们的智慧中可以找到慰藉。德波顿认为尽管古往今来被称作哲学家的思想者千差万别,还是有可能在相隔几世纪之间找到一小群情貌略微相似的人,其共同点就是忠于“哲学”一词希腊文的原义——“爱智慧”。他们的共同爱好,在于就人生痛苦的根源向我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他们的共同精神是不向世俗低头,坚持独立思考。阿兰·德波顿编著的《哲学的慰藉》的文字在译者资中筠先生看来是“简洁而优雅,机智而含蓄,能用小字眼就不用大字眼,深得英国古典散文的传承”,非常值得回味。
品牌:上海译文
译者:资中筠
上架时间:2012-03-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上海译文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英)阿兰·德波顿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资本主义与死亡驱力
如今我们所说的增长,实际上是一种漫无目的的癌式扩散。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生产和增长的迷狂,如同死亡幻觉一般。它佯装生机勃勃,掩藏着迫近的致命性灾难。生产越来越趋同于毁灭。“人类的自我异化已经达到一种能将自身的毁灭当作审美快感来体验的程度。”瓦尔特·本雅明对法西斯主义的评价,同样适用于今天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受困于死亡。对死亡的无意识恐惧驱使着它。死亡的威胁挟制资本主义不断积累和增长。这种胁迫性不仅带来哲学5.1万字仪式的消失:当下的世界
在本书中,仪式标示的并非人心所向之地。相反,作为一个用来对比、衬托的外壳,它使我们的“当下”得见更为清晰的轮廓。不带怀旧情绪地勾勒出仪式消失的谱系,并不能说是一部解放史。沿着这个谱系会出现“当下”之症,首先是对共同体的侵蚀。与此同时,本书还会思考其他生命形式,它们或许可以将社会从其集体自恋中解放出来。仪式是一种符号行为。它们流传下来并代表了承载着共同体的价值观和秩序。它们制造出一个没有交际的共同体哲学4.3万字什么是权力?
关于权力概念,仍然存在理论上的混乱。这一现象如此不言而喻,概念本身却如此晦暗不明,二者形成了鲜明对比。对一些人来说,权力意味着压制。对另一些人来说,权力是一种建构性的交往要素。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权力概念不可调和地相互对立。权力有时关乎自由,有时与胁迫相连。有人认为,权力建立在集体行动之上。其他人认为,它与斗争相结合。有人把权力和暴力截然分开。对其他人来说,暴力仅仅是一种强化的权力形式。权力有时哲学6.7万字- 会员
普莱希特哲学史(套装共2册)
陈嘉映、王一方、李军、刘擎、徐英瑾、王俊、雷思温联袂推荐!当今德国唯一“现象级”哲学家,百万级畅销作家普莱希特!通俗易懂、语言流畅,连载小说式的哲学;丰富的历史背景,讲故事的哲学史;跳出专业圈子,让哲学重回生活。文艺复兴、巴洛克、启蒙时代、德国唯心论——关切巨变中的近代世界,再现市民社会兴起,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与思想持续互动。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康德、黑格尔——大问题,新形态,哲学地图上的“8哲学70.8万字 - 会员
房龙三部曲:宽容
本书是美国通俗历史学家房龙的传世名著。作者从人文主义立场出发,探寻千百年来人类历史上“不宽容”的原因,让读者能在触目惊心的历史语境中,认识昨天、善待今天、期盼明天。哲学18.6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西方自由主义文化的哲学解谱:三部曲(全3部)
本书是作者连续出版的关于西方自由主义文化不同阶段的哲学解释,现在根据时段分三卷合集出版,形成作者对西方自由主义的完整解释系统,也给学界提供了一部可供参考的佳作。西方哲学81.3万字 - 会员
海德格尔的哲学、政治与虚无主义
本书以海德格尔对虚无主义的克服为线索,从哲学、对政治的理解和政治行为三个层面分析了这种克服的表现及其失败的原因。这三个层面中,第一个层面是深刻的,第二个层面是悲剧的,第三个层面是迷失的。海德格尔在这三个层面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不同角色之间存在着互动复杂的张力,凸显出哲学之真与政治之力的本质性争执。海德格尔认识到西方文明陷入虚无主义的必然性与危害性,并提示了转向的可能,但终究无法克服深植于西方传统的“西方哲学22.4万字 - 会员
西塞罗的苏格拉底(“经典与解释”第35期)
本书的主题是“西塞罗的苏格拉底”,主要借助这两位思想者的相遇来接近更大的历史问题。西塞罗和苏格拉底有更多共同点而非差异,他们作为罗马人和希腊人的事实,明显次于同为人类的事实,他们共同关注人类的问题。西塞罗宣称自己是苏格拉底的哲学信徒,并反复标举苏格拉底为道德楷模。本辑探讨了苏格拉底式的世界主义、西塞罗如何捍卫罗马共和国以及西塞罗的悖论和义利观等等。西方哲学21.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