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氮氧同位素示踪河北平原包气带和地下水中氮的来源与迁移转化机理
高太忠 庞会从 刘艳芳 李秀荣更新时间:2019-04-17 11:48:53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主要以河北平原为研究区,运用氮氧双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环境微生物技术及室内模拟实验,应用数学模型模拟预测氮的迁移转化规律,系统研究了河北平原的包气带和浅层地下水中的氮来源、污染过程及其地下水的氮污染的影响。通过监测浅层地下水中氮污染物并进行双同位素示踪,查明了河北平原包气带和浅层地下水中氮的污染来源;通过研究农田土壤中氮的迁移转化,查明了地下水和包气带中氮的迁移(转化)机制。针对河北平原潮土、褐土中参与氮循环的微生物,对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进行富集、分离筛选和鉴定,得到八种高效菌种。采集任丘、宁晋、阜城、文安、武强、沧州运河区6个地区的潮土,涿州、无极、宁晋3个地区的潮褐土,运用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水质,并加入促进氮素代谢的加强菌和拮抗病虫害促进植物生长的拮抗促生菌,分别对不同水质滴灌下群落结构和氮素代谢产生的影响进行小白菜土培实验。利用高通量测序,能够针对某个菌种,测定出上百株细菌的基因组序列,为分类全基因组信息提供技术基础。本书适合农业土壤、水文水资源、水文地质学和生态环保领域的科研、规划、管理、教学工作者和研究生阅读参考。
上架时间:2018-01-01 00:00:00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高太忠 庞会从 刘艳芳 李秀荣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海洋史研究(第14辑)
本书为2018年12月在广东召开“2018海洋史研究青年学者论坛”论文专辑,共收入会议主题相关的论文和学术综述18篇。内容聚焦“海岛历史”,围绕海岛环境与海洋社会变迁、海岛网络与海域交流、海岛开发与治理、海岛知识与海洋权益等议题,涉及亚洲、南太平洋等广阔海域,在研究内容与方法、理论上均有新意,展示了我国海洋史学青年学人的主流风范,也反映了我国海洋史研究的新取向和前沿水平。自然23.3万字 - 会员
气候中国: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公众认知研究
本书介绍了2012年、2017年中国传播项目中心开展的两次全国公众气候认知调查,从对气候变化问题、影响、应对的认知度,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支持度,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执行度,及对气候传播效果的评价等维度全面展示了我国公众的气候认知水平,并从城乡、性别、收入、年龄、区域、职业六个维度进行了细分研究,同时在对比国际同行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数据应用层面的实践案例。自然11.1万字 - 会员
逆全球化下的全球治理:中国与全球气候治理转型
全球治理不是单纯的自由主义概念,同样包含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突出表现就是主权国家是全球治理转型的核心推动力量。气候变化是典型的全球性问题,但全球治理原型下的领导结构、治理价值观、治理机制和治理主体都难以在危机中继续承担全球气候治理的责任,因此需要转型。中国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奉行积极的全球治理政策,特别是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将国内发展方式转型与应对全球气候治理紧密结合,在全球气候治理转型中发挥枢纽作自然27.2万字 - 会员
海陆的起源(彩图珍藏版)
本书阐述了大陆漂移理论,展现了作者魏格纳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成果,也从侧面表现了当的时代背景,以及大陆漂移学说曾经引起的巨大波澜和承受的重重阻力。自然14.3万字 气候与帝国想象:哈布斯堡科学家如何跨尺度丈量世界
气候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复杂系统,跨越时间尺度、空间尺度:不知何处而来的一阵微风吹得书页沙沙作响,可能隐隐预示沿海风暴将至;太阳能使赤道地区的空气升温上行,进而搅动半球气流,产生小型涡旋,又生成更小的旋风……今天的动力气候学让我们可以整合尺度迥异的现象,通过研究小到分子、大到星球的不同时空尺度内现象的互动,预测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这种思维方式源起于何时?在耶鲁大学科学史家德博拉·库恩看来,一切可以追自然28.5万字- 会员
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广西策略与路径
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共识和大势所趋。本书基于现状梳理、综合评估、模型构建、实证分析、案例总结,科学提出广西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思路、重点领域,并提出低碳工业园区、低碳旅游、低碳城镇、低碳社区、低碳农业、低碳建筑、低碳景区、低碳企业、低碳校园九个方面的低碳试点创建思路。自然12.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