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连接:社会网络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人类现实行为的影响(经典版)
(美)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 詹姆斯·富勒更新时间:2019-01-24 16:43:07
最新章节:译者后记开会员,本书8折购 >
1.每一个快乐的朋友,让你也快乐的概率大约增加9%。每一个不快乐的朋友,让你也快乐的概率减少7%。不仅仅是朋友,甚至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会对你的快乐产生影响力。我们所做或所说的任何事情,都会在网络上泛起涟漪。本书作者提出:“三度影响力,社会网络的强连接原则。”这一观点开启了社会化网络研究的新篇章,成为继六度分隔理论后,社会网络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发现。2.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研究社会网络的权威专家,他们所做的“肥胖也可以传染”的研究与论断,曾经引起业内广泛关注。作者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还在2009年,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3.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李晓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常务副院长汪小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沈浩,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唐杰,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知名IT评论人谢文,北京云基地首席顾问、云华时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郭昕,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海银资本合伙人、互联网研究专家王煜全倾情推荐。
译者:简学
上架时间:2017-08-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 詹姆斯·富勒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我从何来:自我的心理学探问
自德尔斐神庙刻下“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千百年来,人类对自我的探问始终不断。在本书中,自我领域的先驱研究者罗伊·F.鲍迈斯特博士综合前沿的研究成果,汇聚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呈现了人类自我的全景——它是如何发展和运作的,它为什么存在,以及它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儿童如何发展出稳定的自我?什么是自尊?如何构建自我知识?我们如何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如何自我呈现?在28个心理31.3万字 - 会员
什么是偏见
本书自1954年在美国首次出版以来,便一直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奠基性著作。此前,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偏见”只是个别的、品德有缺陷的个体所持有的恶劣信念,只要大多数善良的好公民与这些“害群之马”划清界限,就可以消除偏见。而奥尔波特深入洞察了人类经验复杂性的核心话题“偏见与歧视”,提出偏见要比人们想象中普遍很多;它是人类认知结构和社会组织形态的必然产物,想要解决偏见造成的问题,就需要探究和改变其深层根源。心理12.4万字 - 会员
读懂依恋:拥抱更好的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总是给你出难题?一段关系伤身又伤心,却放不下、挣不脱。对于遇见的每一个人,我都认为不是对的人。相遇时彼此深深迷恋,相处后却总是渐行渐远。结婚前,我俩彼此欣赏;结婚后,我俩争吵不断。……面对如上问题,作者告诉我们,可以尝试用依恋理论解决。我们自身的成人依恋类型会影响我们对关系的期待,在关系中展现的性格和行为,甚至会影响我们的育儿方式。作者通过专业、系统的讲解,辅以详尽的案例,展示给读者一本心心理9.1万字 - 会员
反依赖:亲密关系的秘密
武志红老师这样评价:“如果你想了解亲密关系的奥秘,想化解亲密关系中的难题,想懂得自己和伴侣是怎么回事,也想拥有莎兰老师时刻处于理性和感性的整合状态,莎兰老师这本由课程而来的书非常值得学习。”本书是莎兰老师10多年中国工作坊的经验精华,不仅是对亲密关系中困境的透析解读,更是帮助你找到自身隐藏的不安、愤怒、恐惧和创伤,理解、接纳、展示真实的自己,让你在反依赖中看见自己、看见对方,从而获得圆满的亲密关系心理7.6万字 - 会员
隐形恶人:我们与反社会人格者的较量
当你不得不面对反社会人格者的时候,你会怎么做?通过多年来的实践研究,玛莎·斯托特博士揭示了反社会人格者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并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帮助你应对这些危险的互动。本书介绍了破坏性自恋、暴力反社会人格者、具有反社会人格的同事、商业机构的反社会人格者等类别,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反社会人格者。通过了解和你打交道的人,你就能知道如何应对,从而摆脱反社会人格者对你的影响。通过这本书,作者对人类行为和正常观念心理13.1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解读自杀: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自杀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课题,在任何一个国家也都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全世界每年有近100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者则是它的8~10倍。今天,中国的自杀率从20世纪80年代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降到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呈现出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特征,如精神疾病患病率低,自杀率农村高于城市、女性等同于男性等。自杀率的急剧下降和典型特征是众多因素尤其是经济、社会、心理因素共同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本书在对中国社会心理17.2万字 - 免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干预指南
本书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心理干预的实用性操作手册,由中国保健协会心理保健分会主编。本书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期下,为大众提供专业的抗疫心理指导,降低应激失调,恢复心理平衡,用健康的心态面对疫情。简明清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配有案例分析,具有实操性。社会心理4.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