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旅游为产业动力的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在线阅读](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27/936227/b_936227.jpg)
会员
以旅游为产业动力的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
李柏文更新时间:2019-01-04 12:46:04
最新章节:附图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以少数民族地区近30年来旅游发展中的旅游城镇化现象为研究对象,归纳了旅游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初始条件、动力、模式、过程、内容、措施等。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推演,形成以“旅游城镇化的初始条件、旅游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和演变机理、旅游城镇化的道路与路径、旅游城镇化的模式与战略”等为内容的旅游城镇化理论体系。在该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本书研究了旅游城镇化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影响,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原则和思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风险控制和云南个案研究。本书可以作为研究城镇化、旅游经济等学者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3-05-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李柏文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攀西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
攀西民族地区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转变,作为全国脱贫主战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关系到构建融入新格局和现代化建设的进展与质量。本书首先阐释攀西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不仅是巩固扶贫成果的需要,实现民族大团结,也是民族人民享受中华大家庭发展的需要,接着,分析中国古代、马克思主义者、西方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理论,并对这些理论进行分析。本书的重点在经济24.4万字 - 会员
区域商贸流通发展战略研究:以贵州省遵义市为例
商贸流通的加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主要趋势,不仅是扩大消费、拓展内需、促进就业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相比于世界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我国商贸物流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相比于世界会展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会展业发展速度快,但整体竞争力较弱,发展不平衡现状较为明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尚未完全体现,合作化、国经济14.8万字 - 会员
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影响机理及空间关联研究
《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影响机理及空间关联研究》一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通理论、西方经济学流通理论和现代化理论对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行研究,评价了当前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分析了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影响机理与空间关联特征,对推进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书运用文献研究法、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三峡库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经济10.4万字 - 会员
“一带一路”国家营商环境与产业投资(2018)
本书旨在利用大数据技术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响应国家产业投资。阐述我国与“一带一路”倡议响应国家在产业政策方面给予的支持情况,并从产业投资分布情况、区域内的主要关注产业两方面研究分析区域产业投资特点并筛选出重点合作发展产业;利用统计数据与互联网文本数据,构建营商指数,量化评估各国营商环境。本研究之于政府,一方面从宏观层面了解企业产业投资需求,合理、有效地调整产业政策;另一方面,根据产业需求及相关统计经济4.1万字 - 会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问题研究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区建设战略实施三年多来,川渝两省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同题共答、同向发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更好服务社会各界了解双城经济圈、研究双城经济圈,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精选了48篇决策咨询文章结集成册,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确定的九大任务领域分别归类、单独成章。本报告立足川渝发展实经济25.8万字 - 会员
青海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本书运用济学、管理学相关理论,立足青海实际,对国内外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历程、模式和趋行了梳理,对青海农牧民专业合作济组织历程、发展条件及基础、发展类型及特点、基本模式和典型模行了研究,分析了青海农牧民专业合作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目标、路径及对策,这对提高农牧民收入水平,青海现代农牧业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经济12万字 - 会员
2024年重庆经济展望
《2024年重庆经济展望》是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经过深入仔细的调研分析,对2023年重庆经济运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且通过区县信息系统等交流渠道,邀请市内部分中心城市和经济开发区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组织市内外有关经济专家和学者展开研讨,将成果结集出版。本书是社会各界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把握重庆市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和行业发展动态的重要载体和窗口,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本书整体结经济59.9万字 - 会员
农户行为视域下河南省蔬菜种植效益评价及模式优化研究
本书聚焦于农村生活型庭院菜地与城郊经济型大棚蔬菜两大类型的蔬菜种植开展研究,以第一手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针对生活型庭院菜地,研究了农村庭院菜地种植现状、问题与障碍,分析了庭院菜地作用、功能、投入与产出,厘清了庭院菜地种植面积与种植多样性驱动因素以及提升对策。针对经济型大棚蔬菜,研究了城郊大棚蔬菜种植特征、面临问题与障碍,基于能值视域下分析了大棚蔬菜种植效益及其驱动因素,评价与优化了大棚蔬菜种植模式经济8.7万字 - 会员
发展、挑战与探索:转型中的天津民营经济
本书共分为三篇十章,包括发展篇、挑战篇和探索篇,分别从天津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谋发展的探索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涉及生产经营、投融资、人才队伍引育、创新创业、新动能培育等多个维度,涵盖营商环境改善、转型升级探索、数字与智能化发展、众创空间建设等多个专题,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培育动力、创造机遇,促进未来天津民营经济跨越式、高效能、绿色健康发展。经济17.2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宁夏区情数据手册(2018—2019)
本书稿分综述篇、统计图篇、基本数据篇、专题数据篇、比较数据篇、宁夏各市县(区)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篇6个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以数据的形式,全面、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宁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成绩和发展趋势。区域3.8万字 - 会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西部地区实体经济质量提升的金融支持研究
本书遵循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对策分析层层递进的研究思路,全面、系统展开了金融发展等相关理论阐述,论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量提升的理论机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西部地区实体经济质量与金融发展的事实特征,实证分析了银行业、资本市场、新金融对于西部地区实体经济质量提升的影响。最后在理论分析、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对西部地区实体经济质量提升的支持对策。全书由三大部分,共十一章组成。第一大部分为区域12万字 - 会员
“美丽中国”视阈下宜游城市测度及路径提升:以陕西为例
宜游城市是旅游业与城市同轨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在历史的档口,与“美丽中国”建设耦合。大美陕西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本书依据生态文明、城市品牌、旅游美学等理论,遵循“理论架构—构建指标—定量测度—建设路径”的思路,运用理论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框定大美陕西与宜游城市内在逻辑,构建宜游指标体系,进行分区域、单城市综合测度,以结果对区域、城市形象定位,提出提升建设路径。区域14万字 - 会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素市场一体化研究
本书从理论和实践上总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已经取得的成绩,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从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要素市场、技术要素市场、数据要素市场等方面提出具体战略举措和政策设计。区域9.1万字 - 会员
区域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的概念框架和模式创新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自然-空间-人类共生系统的关键切入点。本书在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情景分析法、空间分析法、协调度评价法、市场潜力模型和实证研究法等技术方法,寻找理性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结合点,对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的概念内涵、逻辑框架、运行框架、评价模式、宏观优化模式、布局优化模式以及基于文化复兴的模式创新和实施组织的序参量等问题区域14万字 - 会员
青海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本书以青海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围绕优势产业与特色经济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农牧民增收、生态补偿以及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事关青海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综合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生态学等学科理论及研究方法剖析问题本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该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学术性、实用性、资料性于一体,对青海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较区域26.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