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13 18:31:11
封面
老子读本
版权信息
前言
凡例
老子道德经 上篇
1.道可道(世界万物之始源——“道”)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别受限于俗世间的价值)
3.不尚贤(理想中的政治1)
4.道冲(“道”的作用)
5.天地不仁(理想中的政治2)
6.谷神不死(“道”的作用2)
7.天长地久(于“无私”之劝诫)
8.上善若水(不争之德1)
9.持而盈之(抽身之时)
10.载营魄抱一(圣人之德)
11.三十之辐(“无”的作用)
12.五色令人目盲(奢靡使人疯狂)
13.宠辱若惊(自身比俗世间的价值更重要)
14.视之不见(“道”的体验1)
15.古之善为道者(“道”的体验2)
16.致虚极(“道”的体验3)
17.大上下知有之(理想中的政治3)
18.大道废,有仁义(无用的仁义)
19.绝圣弃智(回归朴素)
20.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孤独之歌)
21.孔德之容(“道”的体验4)
22.企者不立(旧第二十四章)(多余的行为)
23.曲则全(旧第二十二章)(不争之德2)
24.希言自然(旧第二十三章)(于“沉默”之劝诫)
25.有物混成(“道”的姿态1)
26.重为轻根(劝诫之轻举妄动篇)
27.善行无辙迹(自然的举止)
28.知其雄,守其雌(返璞归真之路)
29.将欲取天下(于“无为”之劝诫)
30.以道佐人主者(何谓战争1)
31.夫兵者不祥之器(何谓战争2)
32.道常无名(理想中的政治4)
33.知人者智(修养内在比外表更重要)
34.大道泛兮(“道”的姿态2)
35.执大象(“道”的作用3)
36.将欲歙之(倒转思考)
37.道常无为(理想中的政治5)
老子道德经 下篇
38.上德不德(自以为是的“智慧”)
39.昔之得一者(立足于“道”)
40.上士闻道(旧第四十一章)(“道”的姿态3)
41.反者道之动(旧第四十章)(“道”的作用4)
42.道生一(柔软的分层)
43.天下之至柔(无为之利)
44.名与身孰亲(财产之所害)
45.大成若缺(中空之妙)
46.天下有道(知足)
47.不出户(观己自省)
48.为学日益(成就“无为”)
49.圣人常无心(无心的圣人)
50.出生入死(理想中的养生)
51.道生之(“道”与“德”)
52.天下有始(回归于为母之“道”)
53.使我介然有知(向着大道前进)
54.善建者不拔(“道”的功德)
55.含德之厚(婴儿的譬喻)
56.知者不言(“玄同”之人)
57.以正治国(理想中的政治6)
58.其政闷闷(落落大方的为政)
59.治人事天(惜物之德)
60.治大国(理想中的政治7)
61.大国者下流(大国应谦让)
62.道者万物之奥(“道”的姿态4)
63.为无为(于“无为”的实践1)
64.其安易持(于“无为”的实践2)
65.古之善为道者(舍弃智巧的为政)
6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政治家应当谦虚)
67.天下皆谓(三宝之德)
68.善为士者(兵法之不争)
69.用兵有言(兵法之守势)
70.吾言甚易知(知我者无)
71.知不知(勿自以为知晓)
72.民不畏威(勿压迫人民)
73.勇于敢则杀(何谓天意1)
74.民不畏死(何谓天意2)
75.民之饥(取决于上的政治)
76.人之生也柔弱(柔弱之德1)
77.天之道(自然的运作1)
78.天下莫柔弱于水(柔弱之德2)
79.和大怨(自然的运作2)
80.小国寡民(乌托邦)
81.信言不美(结束之语)
老子与《老子》
一、儒家与道家
二、老子的思想
三、关于老子这个人
四、关于《老子》本书
五、文本·注释书·参考书
出版后记
论语读本
译者序
一 《论语》在日本
二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