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27 18:22:31
封面
版权信息
前言(序)
第1部分 嵌入式系统硬件开发
第1章 嵌入式系统概述
1.1 嵌入式系统概念
1.2 嵌入式处理器
1.3 嵌入式系统应用
1.4 嵌入式系统发展
1.5 一些嵌入式处理器的硬件特性比较
第2章 ARM处理器概述
2.1 ARM发展历程
2.2 ARM处理器特点
2.3 ARM处理器应用
2.4 ARM体系架构
2.5 ARM处理器
第3章 ARM指令及其寻址方式
3.1 ARM处理器的程序状态寄存器(PSR)
3.2 ARM指令的条件码
3.3 ARM指令介绍
3.4 ARM指令寻址方式
3.5 ARM汇编伪操作(Directive)
3.6 ARM汇编伪指令
3.7 Thumb指令介绍
第4章 ARM处理器内存管理单元(MMU)
4.1 ARM处理器中CP15协处理器的寄存器
4.2 MMU简介
4.3 系统访问存储空间的过程
4.4 ARM处理器地址变换过程
4.5 ARM存储空间访问权限控制
4.6 TLB操作
4.7 存储访问失效
第5章 ARM处理器的Cache和Write Buffer
5.1 Cache和Write Buffer一般性介绍
5.2 ARM处理器中的Cache和Write Buffer
5.3 ARM处理器的快速上下文切换技术
第6章 ARM处理器存储访问一致性问题
6.1 存储访问一致性问题介绍
6.2 Linux中解决存储访问一致性问题的方法
第7章 ARM处理器工作模式与异常中断处理
7.1 ARM处理器工作模式
7.2 ARM处理器异常中断向量表和优先级
7.3 ARM处理器异常中断处理
7.4 ARM处理器的中断(IRQ或FIQ)
第8章 ARM处理器启动过程
8.1 ARM处理器上电/复位操作
8.2 ARM处理器系统初始化过程
8.3 ARM处理器系统初始化编程注意事项
第9章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调试
9.1 嵌入式系统设计流程
9.2 嵌入式系统硬件原理设计与审核
9.3 硬件设计工具软件
9.4 嵌入式系统调试仿真工具
9.5 嵌入式系统调试诊断方法
第10章 自制简易JTAG下载烧写工具
10.1 JTAG简介
10.2 简易JTAG线缆原理
10.3 简易JTAG烧写代码分析
第2部分 Linux内核开发初步
第11章 Bootloader
11.1 BootIoader的任务和作用
11.2 各种各样的BootIoader
11.3 BootIoader编译环境
11.4 BootIoader的移植与裁减
11.5 编译BootIoader
11.6 烧写BootIoader
11.7 BootIoader使用举例
11.8 BootIoader修改举例
第12章 创建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
12.1 安装Linux host
12.2 在虚拟机中安装Linux host
12.3 安装Linux交叉编译环境
12.4 在主机上设置TFTP Server
12.5 在主机上设置DHCP Server
12.6 在主机上设置TeInet server
12.7 在开发过程中使用NFS
12.8 设置超级终端
第13章 编译Linux内核
13.1 获取Linux内核源代码
13.2 Linux内核目录结构
13.3 配置Linux内核
13.4 编译Linux内核
第14章 创建Linux根文件系统
14.1 根文件系统概述
14.2 根文件系统目录结构
14.3 获取根文件系统组件源代码
14.4 编译根文件系统源代码
14.5 创建一个32MB的RAMDISK根文件系统
14.6 在根文件系统中添加驱动模块或者应用程序
第15章 固化Linux内核和根文件系统
第16章 关于μClinux
16.1 μCIinux简介
16.2 μCIinux源代码目录结构
16.3 μCIinux与标准Linux的区别
16.4 编译μCIinux
第3部分 Linux 2.6内核原理
第17章 Linux 2.6.10@ARM启动过程
17.1 Linux 2.6.10中与ARM处理器平台硬件相关的结构和全局变量
17.2 Linux汇编代码入口
17.3 Linux汇编入口处CPU的状态